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道家十二重楼观想法3篇

2023-11-02人围观
简介

想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ǎngfǎ,xiǎngfǎ,是指考虑办法,设法;意见,看法;有时又表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语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家十二重楼观想法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1】道家十二重楼观想法

  上乘内功的修炼,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以精神道德的修炼为重要,外在形体的锻炼是辅助的、次要的。

  精神修炼的方法就是入静,通过排除浅念,让内在的心性显露出来。人的先天心性就像一面镜子,后天的种种烦恼,欲望就是灰尘,只有时时拭擦,擦得一尘不染,它的本来面目才能显露。

  观想法又称为内景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形像思维的方法。观想法是性功修炼的主要方法。观想法既可以返观内照体内五脏六腑,还能够自由想象宇宙自然万物的景像。它是外向的,开放的,是人体沟通宇宙万物、与天合一的渠道,也是提高“念力”,由定先慧,获得高层次功夫的必由之路。观想法分为内景观想法和外景观想法以及宗教特定形像观想法。内景是人体自身,外景是天地宇宙万物。宗教特定形像主要是莲花和太极图。

  一、外景观想法

  外景观想祛的对象是天地宇宙万物。各类事物只要是良性的、纯洁的、有益身心的,都可以为观想的对象。观想的外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实体观想法

  实体观想法的对象不是群体而是个体,不是空间而是实体。如观想太阳、月亮、星星、一棵树、~朵花,花和树的品种可以因人而异,如心脏病人可以观想苹果树,肝脏病人可以观想松柏树,血压高的病人可以观想荷花。

  ●空间观想法

  空间观想法主要是从横的方面想,想比较大的一个空间、范围。如观想草原、森林、大海、湖泊,也可以观想天地,观想自己的身体与天空一样高远空阔,白云悠悠在体内飘动,观想自己的手沿着天边慢慢划圈,或者观想自己如同大地一样广袤,河流在身上缓缓流动,风在大地上轻轻地吹。进而可以观想字宙空间,既可以想象自己如同宇宙空间无限扩大,也可以想象自身就是一个星球,在宇宙空间中飘浮,甚至可以想象飘出太阳系、银河系。想象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宽,越有利于采集宇宙间的高能量物质。

  ●时间观想法

  时间观想法又可以称之为回溯法。所谓回溯也就是循着时间这条经,把自己的观想带到历史中去,也就是观想已经过去的一切。这种观想法古代称之为“回婴忆望”。回溯法既可以沿着自身的生理发展,观想自己的童年,甚至观想自己尚在胎儿阶段的状态。如严新的养生术中就有观想自己七岁以前的形像,越清楚越好。也可以沿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观想古代社会的某物、某事、某人。如观想道家的祖师爷老子,以及民间熟知的八仙,还可以观想佛家的释迦牟尼、观世音等等。

  二、内景观想法

  内景观想的对象是人自身,大约可分为五脏观想法和骨骼观想法。

  ●五脏观想法

  以坐功为主,平坐、盘坐皆可,自然放松,双目轻闭,不留缝,周身放松儿分钟后,意念与闭目后的神光合一,下照两肾,意想两肾充满黑色的水。意念保持几分钟,待其景像明朗后,(最像明朗程度,因人、因功夫浅深而异),再用意将左右两肾的黑水汇合千后腰命门处。由命门处将黑水导入右侧的肝脏中,同时意想内外的黑水变为青色,好像大河中清水的颜色,此景保持几分钟。再用意将肝脏的青水,引入左胸腔内的心脏中,意想青水进入心脏后,先变成红色的气体,接着红气变成红光1红光弥漫,照亮周身。此景保持几分钟,再将周身的红光收回到心脏中,然后,再意想红光由心脏进入中脱穴内的深部,变成一团金黄色的圆形光芒。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黄光上行,进入胸腔内的肺脏,化成白色气体,散于肺中。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肺中的白气,化作“甘露”(甘露状如荷叶上的露珠,有晶莹、洁净的特征),汇合于膻中穴,再从膻中穴直下人命门穴。在命门处,“甘露”分成两份,各自进入一侧的肾脏之中,化作黑水。

  收功时,先意想气归丹田,然后慢慢睁开眼睛,用双手轻轻拍打全身。

  此功的观想顺序是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而设的。水(肾黑色)生木(肝青色),木生火(心红色),火生土(脾胃、黄色),土生金(肺、白色),金生水。此功能够强化五脏的功能,去除五脏的疾病,平衡阴阳。观想时如果出现明点和光感,这往往是功能开发的先兆,要注意观想清楚,稳定下来,千万别错过这些难得的机遇。

  ●骨骼观想法

  这是慧通丹田功的功法。通过观想全身的骨骼,排除病气,滋润骨髓,滋润五脏六腑,开发功能。

  具体方法为:练功者坐卧皆可。自然呼吸轻闭双目,返观内视。先想脚腕,沿着脚的轮廓从脚腕到脚尖慢慢想,同时意念脚上的肌肉,筋血消失,只剩下骨骼,多次反复进行,约30秒左右。接着,再想膝盖,小腿及脚,意念整个这段都只剩下骨骼,停留30秒。接着再用以上方法想大腿根、大腿、膝盖,想左髋骨、骶骨和右髋骨,想它们中间的缝,并由尾闾带动,活动骶骨。再整个地想一遍骨盆、大腿骨、膝盖骨小腿性、脚骨。接着,从尾闻开始,沿着脊椎骨一个骨节一个骨节往上想,再想颈椎骨、肩胛骨、锁骨、肩关节、大臂骨、肘关节、小臂骨、手腕、手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再想肋骨和胸骨,并形成一个腔,内视这个腔。接着。再想头骨,以及形成的空腔,然后想下颌骨、上颌骨、牙内、鼻子位置的梨状孔、眼窝。这些观想结束后,再把人的整个骨骼连起来观想,并且想整个骨骼被吊起来,脊椎被~:节节拉开,整个骨骼失去压力。然后想象气从胸腔下部进入,胸腔肋骨开始扩展,气充满,接着肋骨收缩,空腔变小,气从胸腔下部呼出。

  三、宗教特定形像观想法

  佛教道教诸多形像也是观想的对象,而且往往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现介绍如下;

  ●莲花观想法

  莲花虽然出自淤泥,却一直给人以纯净、莹洁的形像。古人赞口:“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在佛教意识形态中有着特定的意义。凡是成佛的都端坐在莲花台上,可见莲花之重要。

  第一步先在纸上画一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圆内画一莲花座,莲座中面-一朵粉红色的蓬花,花上托一个绿色的莲蓬,莲蓬上托着-一个梵文阿“罗”字。观想时面图而坐,眼睛留一线缝静静地看着图,看一阵子闭上眼睛,再默想莲图。如形像不清楚时,再微微睁开眼睛看,一直要练到闭上眼睛也能清晰地看到莲图为止。

  第二步观想莲图上的阿字。

  腹中阿宇将前面的阿字经鼻请到腹腔住定,观想阿字白光将体中病气排出体外,使腹中成晶莹透明状。

  胸中阿字观想宇宙中白、红、蓝三种光经百会穴依次灌注到顶轮、喉轮、胸轮,并逐渐充满。当胸轮充满蓝光时,观想胸轮平面有一更蓝的阿字,其周围平面是蓝光一片,并由近向远方无限处扩散,好比融入蓝天一样,最后,整个身体似乎不存在了。尽量延长这种状态。此法可使练功向高层次跃进。

  额前阿字将所观阿字本尊挂于额前,观想清晰后,进一步观想阿字白光闪闪,特别是阿宇白光最为强烈,同时在呼气时默念阿字音,每默念一次,白光就强烈闪一次。●太极图观想法

  太极图是我们的祖先解释字宙生成的示意图。《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相传无极图由河上公首创传魏伯阳,魏传于钟离权,钟传于吕洞宾,吕传于陈搏。陈将太极图刻华山石壁,并传穆修,穆传于周敦颐。周将太极图颠倒其序,改名为太极图。太极图是道教重要的图腾,也是其理论的重要图示。

  太极图又称为阴阳鱼(见图39),白色部分称阳鱼(阳仪),其中眼睛属阴,黑色部分称阴鱼(阴仪),其中眼睛属阳。

  太极图观的方法主要是转太极球。练功者可以把下腹部看成一个太极球,向前向后,各个方位都可转动(见图40)。

  (1)内练式。在胎息的基础上.用意念将真气沿冲脉、任脉、督脉的交会穴;神阙、气海、会阴、长强、命门转圈,太极球即便形成。观想清晰后,正转、反转都可以。

  (2)内外合练式。在体内太极球形成后,可取站桩,两手手心相对作揉球运动,要求内球与外球相应运动,以两手劳宫揉球带动内球运动,也可以做太极拳运动时带动内球运转,这样太极拳的功力增长更快。

  (3)五色太极球练法,体内五脏各有特定的颜色,如肝青、肺白、心红、脾黄、肾黑。在练功揉太极球时,同时按照相当的顺序,观想五脏。如守肝脏时,就意想手中球是青色的;守心脏时,就意想手中球是红色的;守脾脏时,就意想手中球是黄色的:守肺脏时,就意想手中球是白色的;守肾脏时,就意想手中球是黑色的。

【篇2】道家十二重楼观想法

  十二重楼是内丹修炼方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指的是人的喉管。古人认为人的喉管有十二节,故名之。《金丹诸真元奥》: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管有十二节是也。我在修炼内丹术中,认为十二重楼在保健养生上是一个关键。大家都知道人的喉管是何等的重要。五脏六腑所需要的营养都要通过喉管的运输传导,才能增强脏腑的功能,人们的生命才能有保证。我们每天吃喝的东西,以及呼吸和语言都要通过喉管来完成,所以保护好十二重楼,对我们的保健养生,益寿延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面向南方,宁静心神,全身放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双腿盘坐或坐在木登上,双手掌心朝上平放在两大腿上,自然呼吸,静养一会,待全身有了气感后开始练功。

  第一式:金津玉液润重楼。

  1.赤龙搅海:口微闭,用舌尖在口腔内顺时针旋转9圈,再逆时针旋转9圈。

  2.用舌尖敲打左右两颊腮9次。

  3.再用舌尖敲打上下腭9次。这时口腔内的唾液已满口,可鼓漱唾液(金津玉液)36次,再缓慢分3口沿食喉管咽入下丹田,这时你会听到十二重楼汩汩作响。

  第二式:用双手十指捏揉上下喉结90次。

  第三式:用左手五指捏住上喉结来回摆动90次,再用右手五指捏住下喉结来回摆动90次。

  第四式:用左手中指端点按在两锁骨中间喉结下凹陷处的天突穴上,右手食指点按在喉结上方的廉泉穴上,同时点按90次。再用右手食指点按在两锁骨中间的天突穴上,左手中指点按在上喉结上的上廉泉穴上,同时点按90次。

  第五式:搓喉。右手拇指、食指张开呈八字型,虎口托住下颌由上往下缓慢搓至天突穴上,再用左手用同上方法搓至天突穴上。右手搓时吸气,左手搓时呼气,共搓9次或18次。

  第六式:左顾右盼。先从左向右缓慢转动颈椎,再从右向左转动颈椎,此为一次,共转动9次。

  第七式:仙鹤点水。下颌向下来回划弧9次。

  第八式:观天视地。从左至右低头,眼睛视地缓慢转至向上观天,再从右低头,眼睛视地缓慢转至上方观天为一次,共做9次。

  修炼十二重楼保健养生法,要有恒心、决心,常年不断地修炼才有效果。它对咽炎、喉炎、食道炎、气管炎、颈椎病及止咳平喘等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修炼完毕后,两掌相合搓搓手,摩摩面。用双手十指挠挠头,拍拍头,静养一会就可以了。

【篇3】道家十二重楼观想法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 

  1、丹田培元:调息以炼气,调身以炼形,调心以炼神,形神合一,性命双修。神阙、命门、关元、会阴、尾闾等丹穴所围成的球状生理空间。前后有神阙、命门二穴相谐应,上下有任督冲三脉相循环,左右有带脉推运布施,统阴阳诸脉,调先后天之气,是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固阳育阴、健脾和胃、舒肝利胆、益肾固精、通利三焦、畅达经络、蕴育真元、燮理阴阳的枢纽所在。在炼精化气之时,要扫灭妄心,常存照心,意注上田守住元神,心存中田调理肺金以伏燥气。三田共炼,三才合一,督升任降,河车运转,周天循流,五诀六候,皆在其中。下丹田:主炼肾水,肾水足→元气旺→心火济→脾土生→肺金旺→金克木而土生木,阴阳自调。 

  收心静坐:子午卯酉时坐一香、三香, 久久行之,身安静→心神活→万念丛生→一念代万念→心息相依→收视返听(视而不见其物,听而不闻其声) →凝神入气穴(前有神阙脐正中、后有命门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上有黄庭脐内空处,外三宫天中地中人中;内三宫脑中心中脾中、下有会阴)→回光返照(丹光显现、丹田火炽、坤炉药生、两肾若煎汤)。 

  A、 凝神气穴法

  或站或坐,双手左上右下叠放于腹前,手心向上,全身自然放松,百会上领,下颏内收,二目平视,唇牙轻闭,松肩坠肘,含胸拨背,塌腰合胯,敛臀撑裆,收腹垂闾,命门微鼓,气沉丹田,舌抵上颚,神光内敛,收入祖窍(山根穴内),全身放松,适舒安逸,意将身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心是宇宙,宇宙即我心,浑浑沌沌,无我无物,心无所挂,意无所牵,念无所思。约五-十五分钟。 

  待心平气和之后,意想天目(山根与玉枕连线前三分之一处)洞开,发出一束白光下注喉管,到膻中后变为红色光,下沉腹内气穴(神阙与命门连线后三分之一处),变成蓝光,充满下丹田。上、中、下三丹田三色光汇聚成三个白、红、蓝三色丹球。静观五-十五分钟。 

  然后观想三丹田合三为一,于小腹内气穴共聚成黄色丹球,丹球吸纳宇宙之真气(夺天地之造化)。约五-十五分钟。 

  丹田处可观想师像。父母像,或历代圣贤祖师像,如老子、吕祖等。口中亦可配合默诵净心神咒或 “太极仙翁,灵妙玄通”,“守神气、安五脏、复无极”等语句。建议观想“eng,ong、hong”三音于上、中、下三丹田,也可念“轰、通、空、洞、工、翁”等音,以自己感到内体震动最大为好,在此不强作要求。 

  B、 阴阳既济法

  姿势要求同上,惟双手前抬起约十厘米,十指相对,手心向里,劳宫与命门相照成等边三角形,双臂如抱一气球,意观劳宫阴阳二气与命门生命之火相激荡,发出金黄色光,暖照下丹田,热流在丹田气穴处汇聚成透明欲燃的水晶丹球,一百零八呼吸后,观想光色全部渗入丹球内,忘掉自身。观想丹球在呼吸,一百零八次呼吸后接练下势。 

  C、 丹球内转法 

  接上势,双手下落相抱于腹前,左手中指与拇指扣成环,右手拇指插入环中,掐抵左手无名指根,余四指自然抱左手,食指掐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中间,手心与气穴相照。意观气穴中丹球下行会阴,后经尾闾上移命门,向前至神阙下行关元,里推丹田气穴,如此三十六周,再反行运转二十四周,再由丹田入命门,绕带脉经神阙由后向右、向前、向左转三十六周,再反转二十四周、最后收入丹田。 

  D、 太极球周转法 

  观想气穴内丹球吸纳宇宙之真气,并不断变大充满丹田。意将丹球沿神阙、会阴、命门形成的前后立圆转动一百零八次,反转七十二次。然后在带脉形成的左右平圆转一百零八次,反转七十二次。最后沿会阴、气穴形成的竖圆转动一百零八次,反转七十二次。 

  E、 三田合一法

  双手向体侧左右分开,抬至肩高时,手心转向上,意揽宇宙之精气由百会贯入上丹田,捧起至头顶时,手心向下,双手沿体前下按到腹前,外导内行,真气由上丹田下注中、下丹田。贯行三十六次。再贯气玉枕、命门、气穴三十六次。最后贯气山根、膻中、神阙、气穴三十六次。 

  F、 收劝法 

  双手搓热干洗面、洗头,按旋太阳穴,鼻两侧,脑后风府各正反三十六次。拍打胸、腹、腰、背各三十六次。揉膝、前后俯腰各三十六次。赤龙搅海(转舌)左右各三十六次,吞津七十二次,每左、右、中分别吞入下丹田。 

  G、 胎息法 

  玄门丹法修持之功夫,非常讲究胎息。所谓胎息,是指像胎儿一样呼吸,就是意念神阙穴呼吸,把鼻呼吸彻底忘掉。实际上是一种极其轻微的细长绵绵的呼吸。玄门丹法中所说的“火候”之“火”,实际上就是练功中呼吸强弱程度的调节,“候”就是什么时候进行调节。内丹“火候”之说,原本是借用“外丹”烧炼术语,后来发展为丹法中的“三十六息法”和“五候六诀”。 

  胎息法修持分八步,每步至少行三十六息,最多一百零八息后行下一步。

  ① 先将鼻呼吸的频率减少,一般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十次左右,延长到每分钟四次。同时将呼吸速度变缓变细,使之均匀。 

  ② 再将呼吸变为吸、停、呼,每分钟呼吸三次 

  ③ 意想鼻尖吸气,两鼻孔呼气。其它同② 

  ④ 意想鼻尖吸气,神阙穴呼气,其它同② 

  ⑤ 意想百会穴吸气,神阙穴呼气,其它同② 

  ⑥ 意想神阙穴呼吸,其它同② 

  ⑦ 意想神阙穴吸气,全身毛孔呼气,其它同② 

  ⑧ 意想全身毛孔呼吸,其它同② 

  在子午周天功中进行十二时周天修习时,可在相应时位依法进行调息,只是将神阙穴变为相应时位(如子时在会阴等)。在五行阴阳功中可在呼吸时意想五色光气进入对应五脏,即用五脏呼吸。 

  H、 炼形法 

  玄门丹功之入手功夫,尤重炼形之法。法诀云:动处炼性,静处炼命,唯端直其身,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功至活午,我身得渡。修真炼性,何以要端直其身?要知任督二脉,体不端直则气机塞滞,体一端直则气机畅,百络通利。炼形之法有真人盘坐法、五龙盘体法、混圆桩法、无极桩法、三才桩法、十二通灵桩法等等,此皆外炼法,特别是桩法的练习,对于武功方面增长内力有很好的作用。

  至于如何练习桩法,将在武技中给予详述。这里介绍的是五龙盘体炼形法。此法原为“华岳希夷无为极真派”内法脉宗传内修法,是由陈抟祖师所创。其法为面南背北,首东足西,侧身右卧,右掌劳宫穴紧贴右耳,左手劳宫穴贴于神阙穴,如此则上下心肾相交;右足微伸、左足凑署于右足上。息念(呼吸与意念)注于神阙穴,以神阙吸气,以全身毛孔呼气。静察出入气息,有声听声,无声则守神阙,不即不离,如疏雨滴梧桐,有意无意,如微云淡河汉。以庄子“心斋法”,先寄心于耳,寄耳于息,心息相依,渐入心息两忘之境。此功高深内景,请参陈抟祖师之述:“留藏金息,饮纳玉液。金门牢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启。苍龙守乎青宫,素虎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六甲以值其时、如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乎九宫,恣游青碧,履虚如履实,升上若就下。冉冉与祥风邀游,飘飘其闲云出没,坐至昆仑紫府,遍履福地洞天,咀日月之精华,观烟霞之绝景,访真人论方外之理,期仙学为异域之游。看沧海以成尘,提阴阳而舒啸,兴索而返,则足蹑清风,身浮落景。” 

  尚有小炼形、大炼形,属武功方面。玉液炼形法、金液炼形法,已经属于内丹修持的范畴,不再介绍了。 

  I、 回光观心法 

  一般在凝神入气穴法前修习。入静坐定之后,先将目光放远处,然后用意收于天目穴,同时意注两目,则三光收聚目中,丹光如日耀于前,二目垂下,用意引向心后关(夹脊)前,意想心如明镜,滤透三光,下注丹田气穴。久之则天目洞开,丹光显现矣。 

  《阴符经》曰“机在目”,《素问》曰“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窍”,此皆言回光法也。天目穴乃三光之都会,山根乃人身之玄牝,此二穴一外一内,一里一表,上达泥丸,中通黄庭,下至脐后。初可目视鼻端,以收神光,不可太着意,亦不可无意,需循序而进,一任自然,总要以光聚中黄为要也。“回光”之“回”字,大有奥义在里边,当我们修习“如意慧鉴法”时,用我之意,从丹田激发丹光,从天目射向九宫八卦如意鉴中,非用意收其光,而是意想丹光经慧鉴反射再入我天目,下注中黄、丹田气穴。这就是回字的妙用。 

  观心之法,丹经云:“如鸡抱卵心常听。”也就是说,观心就是以心观内景,非以目观心也。静坐之时,以心观象:万籁俱寂,皓月中天,大地光明,日落大水等等诸象。观心之法若能证得神入谷中、虚室生白、身入云端三般妙景,则内结金丹不远矣。 

  J、 五心并 

  修习五心并法的目的,是沟通内外气息,为今后修习五行阴阳功打基础。五心是指二涌泉穴、二劳宫穴、百会穴。一般是在修习凝神入气穴后加修五心并法。意想两涌泉穴洞开,有二红色丹球,如旭日般发出温暖的光波;两劳宫穴洞开,有二白色的丹球,如圆月般发出光色;百会穴洞开,有紫色丹球,发出紫色光波。三十六息后,吸气,意想各色光波合聚到气穴内,形成黄色丹球。呼气时什么都不要想。修习一段时间后,接修丹田内转法。 

   

  2、子午周天: 过度冲关: 

  (督脉)尾闾(位于尾骨尖与肛门中点)→夹脊(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玉枕(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百会 

       九宫混真法: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穴,日“泥丸宫”,乃藏神之所,其穴在两眉心中间之印堂穴(山根),人内三寸正中之地,山根人内一寸为“明堂宫”,人内二寸为“洞房宫”,泥丸宫再人内一寸为“琉珠宫”,人内二寸为“玉帝宫”,玉帝宫上一寸与琉珠宫成等腰三角形的上顶点为“太皇宫”,琉珠宫与泥丸宫的三角顶点为“玄丹宫”,泥丸宫与洞房宫的三角顶点为“极真宫”,洞房宫与明堂宫三角顶点为“天庭宫”。每宫均方圆一寸二分,因此每两宫有二寸重叠,正好形成一个太极图,两宫为阴阳鱼的阴阳眼。法诀曰:“九转连环,一气无端,玄机奥景,挎化金丹。”明堂宫 “明堂宫”为神之君位,水火既济之堂。左有日,右有月,三光聚顶,红灯高照。此神之吉象;绿光弥漫,阴气环绕,此神之侮象也。故明堂宫可以影响人的吉凶祸福,此宫练好后可开天眼,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东西,应观想红光,不可观想绿光,若出现绿光,近期必有祸凶之事。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