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最后的姿势阅读题答案阅读原文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美的姿势——《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 最后的姿势
- 六年级上册《6、最后的姿势》课后练习答案
- 《最后的姿势》教案
- 6、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 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感应到地震发生的谭千秋老师,没有选择只身逃生。他只喊了一句话,就使全班学生的生命转危为安。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就让四个学生安然无恙。他的一言喊尽了对学生的真爱。他的一行铸就了他伟大的师魂。...
【教材分析】《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安排了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其中《最后的姿势》主要讲述的是谭千秋老师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
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3、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吧,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一、教学目标:i.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2.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后的姿势》是新课文,它的出现把我们带回到一年前令人落泪的时刻,缅怀那些在地震中离去的四川人民,追忆那些在灾难面前表现出英勇无畏、舍身忘死的英雄们。通过不断地朗读,一字一句的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思想感情。...
1、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建筑物等)倒下来。 震撼:对人的心灵影响大。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攸,所。...
一、紧扣题目,直奔主题。1、《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文中描写他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2、讨论:为何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包含对谭千秋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老师的敬意。...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的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过程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上一篇:缘故的近义词有什么
下一篇:淡然一笑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