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集合3篇

2023-10-24人围观
简介

习近平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1】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派出13名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纲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举行。最低纲领为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党的三大

  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四、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北伐,直接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领导下,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六、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着重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七、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鄂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八、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湘赣两省交界的井冈山。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九、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等;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等。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2】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

  《新青年》杂志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央机关刊物之一。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在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新青年》11年的历程中,虽然存在着缺点,但它始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用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影响和培养了五四时期整整一代的革命者,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苦农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举行的一次武装革命。因其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故名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即无产阶级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推翻剥削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从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从1919年初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处理战后的世界问题。中国政府代表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提出了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正当要求。4月下旬,巴黎和会在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悍然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这个消息在中国人民中、首先是在知识界和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慨。5月4日,北京13所大学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集合,示威游行,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示威群众32人。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6月3日、4日,北京学生讲演团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讲,北洋军阀政府再次派出军警、马队进行镇压,逮捕大批爱国学生,更加激起全国各界的义愤。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加入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参加罢工的产业工人有六、七万人。上海商人举行罢市。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相继罢工。汉口、长沙、芜湖、南京、济南等地都有工人罢工。旅法华工也参加了拒签和约的斗争。对于以工人为主体的群众斗争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者和军阀政府感到恐慌。北洋军阀政府在6月间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的职务。6月28日,在全国各界群众和旅法华工、留学生及华侨的强大斗争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经过五四爱国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篇3】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40年:英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农民阶级,抗英但是不反封建。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

  4、1842年8月:《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5、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提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签《北京条约》。

  7、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8、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9、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签《马关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1、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2、1898年: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3、1899年:义和团起义。农民阶级。口号:“扶清灭洋”。遭到中外联合绞杀。

  1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但清政府局外中立。

  16、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派。

  17、1906年: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第一次武装起义。

  18、1911年:黄兴、孙中山,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

  19、1911年5月:保路运动。

  2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2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告友邦书》企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外债。

  23、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的终结,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2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25、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掀起“二次革命”。

  26、1914年: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但具有很强的宗派性、脱离群众。

  27、1915年1月:“二十一条”。

  28、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

  29、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30、1915年12月:护国(中华民国)运动。

  31、1918年:护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动。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还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