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关于土地革命风暴有感【六篇】
有感,读音为yǒugǎn,汉语词汇,解释为有感触;有感受。出自《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革命风暴有感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第一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关于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经由新近全国人大对33个市县授权的“绿灯法案”,有可能加快。但要看到,这项改革并不容易。早在XX年中共xx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目标,到现在转化成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样一个范围较窄、较具体的改革,可以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整体上趋于慎重。依笔者之见,全国人大的改革授权固然体现了“依法改革”的新思维,很值得肯定,但从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看,现在的改革部署仅仅是开始,今后改革演进必然产生新的授权要求。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这样几个难题:
第一,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分布过于零散,且往往与村庄民宅混杂在一起,不利于集中规划利用。满足城市生活的小型企业适合在城市及其周边布局,而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一定规模,三亩五亩的土地不好利用。制造业的配套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集中度,不好分散在村庄。如果零星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做商业住宅开发,就意味着商品房与农民的房屋混合在一起,这就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难题。如果两类住宅的景观反差过大,也会使商品住宅价值受损,这又给招商带来难题。
第二,农村的经营性建设用地与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边界并不好确定。笔者了解到,某地村庄的农民“自愿”把自己的宅基地退回给集体,集体便把这些宅基地看做经营性建设用地。这种做法从法理上看,很难认为它不合理。但如果多数村庄这样做,区别经营性建设用地与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大量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已经被占用,利用效率不高,但又难以收回。有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给予合同提前终止的利益补偿等,让占地主人走人。但因为补偿不到位,效果不好,引起了一些冲突。有的村庄收回了土地,但也没有解决再利用的问题,使得多方面的利益都受到伤害。
尽管有上述这样一些问题,改革还是要推动。这里套用一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在改革中可以考虑下述几个方面措施:
一是要利用好国土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空间,将零星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做一个空间集中。笔者以为,国土部可以适当增大“增减挂钩”的指标,甚至可以考虑在33个县市取消“增减挂钩”的指标限制。
二是可以考虑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使村庄整体建设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建设得到统筹考虑。在建设环节,将村庄的所有建设用地一并规划,一并建设,但在“入市”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仅仅将一部分资产安排公开销售。这样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使农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当然,这样做也要与“增减挂钩”资产结合起来,不能在每一个村庄全面推进更新改造。
三是借助此项改革也要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层次,但还有一个跟随而至的改革层次。大部分情形下,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会形成一个新的“集体资产”形态,而且这部分资产会通过建立股份制的办法明确利益关系。如果做了此种改革安排,农民的这部分股份也存在能不能“市场化”的问题,即允许农民公开出售这部分股份?笔者以为,这个层次的改革迟早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第二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一如以往的香港电影警匪题材,整片都在警察、卧底与悍匪之间的故事中行进,但说实话,个人感觉在观看过程中的投入感(参与感)并不很高,这其中刘天王的各种高难度表演(诚如高空坠落,闹市窄路全程挂倒档快速驾车,各种枪弹打不死等等)功不可没,看到那一幕幕,不知为何,突然就有种想看看那部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冲动……开场那一幕用吊车将行驶中的解款车吊起进行抢劫的构思着实新奇,只可惜本应很震撼的吊臂钩穿透解款车挡风玻璃一幕,(不知是观看影院设备问题还是3D眼镜问题又或是真的就是电影本身的问题)眼前就模糊的闪过一下吊臂的形状再有一些类似纸片(实际应该是玻璃碎片)的东西飞过就结束了,并没有体验到“为之一振”便切换到了下一幕了……而悍匪各种重型武器各种嚣张挑衅各种从容淡定与警察各种伤亡惨重各种无能为力,真的是有点过了,反差大得让人感觉难以融入电影一直在渲染的氛围……
不管自己有多难以融入,整片看来,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觉得会有点多。但宣传海报上那句“将香港变成战场”在电影中是兑现了,眼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被悍匪的强烈活力打趴下起不来,刘天王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的就有这么多次)被车撞到倒地,被炸弹炸飞落地,被子弹打中躺地,过不超过1秒钟,便又神迹般的站起来,事后甚至连医院都不用上,原地满血复活,还真让人感概“帅哥就是厉害,英雄就是不死!”我也不止一次的将这部电影跟《寒战》对比,为什么两部类似题材的香港电影会给我如此大反差的观感呢?后来思考的结论是,两部电影的落脚点不同:《寒战》更注重思考,让观众代入到电影中思考,而《风暴》则注重展现,以刘天王为核心的展现,观众只管看就好!
虽然说了那么多对此电影不大友好的话,但电影中还是有好些场景和对白会发人深省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很爱你但我已经不喜欢你”以及“打风就不用打劫啊?!”前者是电影中阿冰对着自己深爱着的却又死性不改的男友陶成邦说的,尽管自己很爱男友,爱到骨子里头灵魂深处,但男友一次一次违背承诺,破灭自己对彼此未来的美好憧憬,迫于现实也好,无可奈何也罢,最后也只能作出分手的抉择……里头所包含的种种复杂与矛盾的情感,一句“爱但不喜欢”真的是精辟到位,简单传神呀!后者是出自电影中悍匪头目啪哥面对手下因打台风而产生取消打劫的念头时所说,记得这句,除了是在当时那个场景中所造成的喜感十足外,更多的是佩服编剧刻画一个“专业”劫匪的功力,不用多,一句对白就可以了,赞!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拍摄,诸如香港闹市从早到晚车水马龙场景的延时拍摄,风暴来临前天地为之变色的场景等等,都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也让电影的精致度提升很多!
对于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想说,只是诸多想法却一时难以转换成文字表达,看来没写东西的时间太久了……就此打住,待日后兴之又至,继续细说!
《风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纳兰惊梦/文
以往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佬是最热衷于把自己的国家用各种方式一次次“毁灭”,并在这样的“毁灭”中折射在生与死面前的人性;这次天王刘德华主演的《风暴》,也是以“把香港变成战场”的气势,刺探着在大是大非面前情理法的错综复杂。
警匪片从来就是港片的融进血液中的骄傲,虽然曾经一度低迷,但从《无间道》之后,港式警匪片一步步重新找回了昔日的荣光。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港式警匪片不仅在视觉上和风格上保留了过去老港片的热血沸腾和快意恩仇,更在表象之下深挖一层,触及人性本质善恶的探讨。《风暴》同样是拍出了可能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大场面的警匪动作戏了。几大悍匪不仅把香港警察搞得很没面子,更把香港中环一条街掀得天翻地覆,动作片直接升级灾难片,钱嘉乐领衔的钱家班的出彩动作设计加上演员们的搏命演出,再次让人感受到了小时候天天嚷着要去影碟店租港片看的感觉,够胆、够味、够劲!
当然,《风暴》的层次如果仅仅是到“打的很爽”,那也只不过是对旧日美梦的临摹而已。电影的升华,不仅仅只是对于技术手段的升级改造。回想以往的港片中,要么是反派十恶不赦无可救药,要么是正派正气凌然刀枪不入,即使有点小毛病小缺点,但是路线方针总是不会偏斜的。而在《风暴》之中,我们却是看到了人物性格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摇摆与挣扎。在片头开始的时候,刘德华饰演的警队精英吕明哲俨然一个“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尤其面对林家栋“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的辩解,更毅然坚称:“好坏没有一半一半的,规矩就是规矩”,可见其对善恶间的划分相当明确;但转眼之间,却又见他歇斯底里地用枪指着身受重伤的曹楠(胡军),甚至说出一句与其警察身份“矛盾”的话:“他要玩,我们就陪他玩!”身为执法者的吕明哲屡屡面对法不能制恶,甚至法频遭恶冲击撕裂之下,终于爆发了人性之恶,走上了以暴制暴的道路。究竟孰对孰错,并非三言两语便可妄断。
对于情理法的思考成为了《风暴》继“炸毁中环”之外的情感冲击点,这种对于情感的冲击虽没有枪战飙车打斗来的刺激猛烈,却能够让已经走出电影院的人依然唏嘘不已。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非,有的只是对于人性的拷问。如此,便才是电影真正的魅力。
第三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百年诞辰,风华正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支部全体成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后勤集团与校医院党总支教工第四党支部于4月16日中午12点,在校医院会议室开展了题为“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的党史教育主题党课,由支部书记杨涛主持。
党课分享过程中,杨涛书记从“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六个部分切入,深入又细致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间十年的发展历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建发展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期间,由于党的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革命事业曾经遭受重大挫折。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推向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阶段。这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是来自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同全国绝大数人民站在一起,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
党课学习结束后,各位党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党课学习,对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强大的敌人,依靠人民、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同时也被老一辈共产党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感动,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为新时代党员,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肩负历史使命,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改革时期的一些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了,但怎样开展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应当通过十月革命一样的形式靠城市武装暴动来夺取政权。所以,当时的中共中央把恢复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所部署的一系列武装暴动,都把向城市进攻、夺取城市作为主要目标。这种脱离实际的模式化方式,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酿成了不少严重的后果。党内也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在这个关键时候,经过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多次沟通,党的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是唯一的例外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很多人都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他们很可能不知道,莫斯科郊外的一座贵族庄园,对中国的影响比这首歌大多了!2016年7月4日,经过中俄双方10多年的努力,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第一次展示新容,并举行了建成仪式。xxx专门致贺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致贺辞。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建成仪式,俄罗斯副总理也一同出席。
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六大开会的地点安排在莫斯科南部郊区纳罗法明斯克地区五一村的一座叫“银色别墅”的贵族庄园里,距莫斯科市区40公里。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大会主席团由瞿秋白等21人组成,周恩来为大会秘书长。斯大林、布哈林(共产主义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也参加了主席团,这在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大会为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工作人员编定了号码。在大会上发言和领取物品、材料时,均用号码,不用正式姓名。
大会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长期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六大在当时极为复杂的局势下,基本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后的两年间,出现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
第五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一如以往的香港电影警匪题材,整片都在警察、卧底与悍匪之间的故事中行进,但说实话,个人感觉在观看过程中的投入感(参与感)并不很高,这其中刘天王的各种高难度表演(诚如高空坠落,闹市窄路全程挂倒档快速驾车,各种枪弹打不死等等)功不可没,看到那一幕幕,不知为何,突然就有种想看看那部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冲动……开场那一幕用吊车将行驶中的解款车吊起进行抢劫的构思着实新奇,只可惜本应很震撼的吊臂钩穿透解款车挡风玻璃一幕,(不知是观看影院设备问题还是3D眼镜问题又或是真的就是电影本身的问题)眼前就模糊的闪过一下吊臂的形状再有一些类似纸片(实际应该是玻璃碎片)的东西飞过就结束了,并没有体验到“为之一振”便切换到了下一幕了……而悍匪各种重型武器各种嚣张挑衅各种从容淡定与警察各种伤亡惨重各种无能为力,真的是有点过了,反差大得让人感觉难以融入电影一直在渲染的氛围……
不管自己有多难以融入,整片看来,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觉得会有点多。但宣传海报上那句“将香港变成战场”在电影中是兑现了,眼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被悍匪的强烈活力打趴下起不来,刘天王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的就有这么多次)被车撞到倒地,被炸弹炸飞落地,被子弹打中躺地,过不超过1秒钟,便又神迹般的站起来,事后甚至连医院都不用上,原地满血复活,还真让人感概“帅哥就是厉害,英雄就是不死!”我也不止一次的将这部电影跟《寒战》对比,为什么两部类似题材的香港电影会给我如此大反差的观感呢?后来思考的结论是,两部电影的落脚点不同:《寒战》更注重思考,让观众代入到电影中思考,而《风暴》则注重展现,以刘天王为核心的展现,观众只管看就好!
虽然说了那么多对此电影不大友好的话,但电影中还是有好些场景和对白会发人深省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很爱你但我已经不喜欢你”以及“打风就不用打劫啊?!”前者是电影中阿冰对着自己深爱着的却又死性不改的男友陶成邦说的,尽管自己很爱男友,爱到骨子里头灵魂深处,但男友一次一次违背承诺,破灭自己对彼此未来的美好憧憬,迫于现实也好,无可奈何也罢,最后也只能作出分手的抉择……里头所包含的种种复杂与矛盾的情感,一句“爱但不喜欢”真的是精辟到位,简单传神呀!后者是出自电影中悍匪头目啪哥面对手下因打台风而产生取消打劫的念头时所说,记得这句,除了是在当时那个场景中所造成的.喜感十足外,更多的是佩服编剧刻画一个“专业”劫匪的功力,不用多,一句对白就可以了,赞!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拍摄,诸如香港闹市从早到晚车水马龙场景的延时拍摄,风暴来临前天地为之变色的场景等等,都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也让电影的精致度提升很多!
对于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想说,只是诸多想法却一时难以转换成文字表达,看来没写东西的时间太久了……就此打住,待日后兴之又至,继续细说!
第六篇: 土地革命风暴有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建发展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期间,由于党的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革命事业曾经遭受重大挫折。1935年召弃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推向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阶段。
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国民党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政党,虽然它被反动集团所控制,但有一部分领导不属于这个集体,并且受到打击、排挤和歧视;它的一部分党员、干部并不满意甚至反对这个反动集团的领导,国民党反动集团本身也不统一。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及各地方的实力派之间,仍然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⑴宁汉合流。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经过几番周折,宁、汉合流。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⑵国民党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6月进驻北京、天津一带。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
⑶东北易帜。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中国仍然需要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共产党遭遇了极其严重的困难。
许多党组织已在遭到破坏,一些人对革命悲观失望,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或者共青团,有的人甚至向敌人自首,出卖党的组织和党员。严酷的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面对这种险恶的环境,敢不敢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在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似乎变得十分暗淡的时刻,要始终如一地对革命地信念毫不动摇,迎着狂风恶浪坚持战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这种可贵的大无畏品格,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2.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八七会议之后,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8月9日,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了改变,史称三湾改编,经过三湾改编,起义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等人领导。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实践又一次证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心城市拥有强大武装的情况下,想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或者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3.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当时当还处于幼年阶段,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重大问题,党内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1927年11月党内出现“左”倾盲动错误,更加表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尽快召开新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已刻不容缓。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酝酿准备,由于国内白色恐怖非常严重,难以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开会,中共中央报请共产国际同意以后,决定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大会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明确指出中国任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第一个革命浪潮已经过去,而新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就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他们就是使党脱离群众地。”这是党的工作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
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出现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