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十一篇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由刘伟强执导,韩三平担任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黄建新监制,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主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军大业观后感的文章11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第一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自1949年至今中国已建国69年,中国一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能坚持不懈的奋斗?那是深深的爱国情在心里流淌,那是融入血液的精神脊梁。

  在基层工作中,尤为需要我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坚定为国建功立业的信念。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还没有脱贫,人民生活疾苦。在这里,不需要我们上战场,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不需要我们上天入地,没有航天、潜水等领域的千斤重担;但我们却是时时刻刻与老百姓打着交道,时时刻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克服基层艰苦条件,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为群众办实事、实办事、事办实,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在将我们爱国热情于我们的工作中发酵,传递给我们服务的每一位群众。基层工作者中不断涌现出优秀基层干部,像王传喜、余静、龙书伍、和勋、李秋莲等,他们艰苦奋斗,不忘初心,本着服务人民的理念,为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发光发热!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身处的各行各业中,都能继承这种精神财富,何愁大业不成?前进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风起,春潮涌,历经艰辛曲折,艰苦奋斗拼搏,迎接我们的新时代。

第二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非常有幸在第一时间看了《建军大业》这部影片,接下来针对第一感受,我们谈一下我的观后感,这部影片,是追忆革命先烈的过程,也是反思自己的过程。影片中我们追忆到的是,时值二三十岁的伟人们为我们的祖国做了什么,反思的是二三十岁的自己又能够为这个国家、社会、为我们的发展做些什么?

   从建党到建军再到建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失败又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为我们现在的稳定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要用心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看完这部影片后,内心很激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四点体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影片中为了谋求民族解放、和人们的幸福,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赴汤蹈火,为的就是共同的革命信仰、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的理想信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该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这些历史成果;从小的方面说,要在各自的岗位做成行家里手,发光发亮,为实现我院“两个务必做到”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影片中,毛泽东、贺龙三十出头,周恩来、罗荣桓等人二十多岁,作为青年革命者的他们并没有操纵时局的政治经验,更没有把控权利的手腕和伎俩,他们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死里悟出道理,最终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伟大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和瓶颈,我们要善于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总结经验,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工作智慧。

   三是要团结一切力量。影片中工农红军的组建与会师就是一次各方面革命力量团结在一起的过程。每一个汇聚的眼神、每一次诚挚的握手,直到井冈山胜利的摇旗呐喊。相反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军阀工于心计、斤斤计较,各自盘算着自己在这场政治变局中的一己之私,必然会走向失败的深渊。在我们工作中,虽然各有部门、岗位分工,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要想做出好成绩也必须有其他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才能促进我们院的检察工作稳步前进。

   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在总结失败教训后,结合中国四万万农民这一现实得出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性。群众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如今的和平年代,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却是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所欠缺的,我们的工作目标落脚点就是要让群众满意,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这一方面本领的学习,与群众多交流,向群众多学习,补齐我们的工作能力短板,才能提升自我。

第三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上午,江城的天气炎热无比,仅仅是早晨温度就已达到了34oC。可就算是这样,我和爸爸妈妈仍然顶着酷暑来到了恒大影城,观看影片《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讲的是:经历过“四一二”大屠杀血的教训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于是,他们准备发动起义。
  首先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周恩来领导,叶挺、贺龙、朱德等参加的。由于他们都事先商量好在脖子上系红布条,所以又叫“红巾军”。而在此之前,朱德早已把各位国民党高官请到了茶馆里喝酒打麻将,目的是为攻打南昌创造更好的条件。起义时间原定为凌晨四时,后由于叛徒的告密而提前到凌晨两点。只听周恩来发动三声枪响,南昌起义就开始了。红巾军战士们拼命地打,先后攻下了火车站、藩台衙门等许多个敌军据点。最后,经过数小时激烈的战斗,南昌起义一举成功。但可惜的是,由于钱大钧部队的追击,红巾军被迫退出南昌,转往广州。
  另一个是秋收起义。毛泽东在去长沙的路上被土匪抓住,设法逃跑时,又被“国民党军”抓住送往军营。由于这个军营的师长卢德铭是共产党人,所以熟悉和尊重毛泽东。于是,他就和毛泽东一起,将原旗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发动秋收起义。可是,由于敌强我弱,秋收起义不仅失败,卢德铭还战死于此。但是,毛泽东并不怕失败,为了保存余下的武装力量,带领部队登上了井冈山。
  为了掩护南昌起义的大部队顺利转往广州,朱德率领3000士兵埋伏在三河坝堵截钱大钧部队。战役中,朱德的战场布阵非常用心,战士打的也很英勇顽强。但是由于叛徒告密,加上我军人数太少,对方火力大,而后失败。朱德带领主力部队也去往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部队、再加上南昌起义转往广州遭遇打击余下的部队,三支军队并成一支军队,叫“红军”,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为什么三支经历失败的队伍能走到一起?因为他们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一定会成功。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革命的种子是“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达到“可以燎原”的大势。

第四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作文党员干部,非常有幸在第一时间看了《建军大业》这部影片,接下来针对第一感受,我们谈一下我的观后感,这部影片,是追忆革命先烈的过程,也是反思自己的过程。影片中我们追忆到的是,时值二三十岁的伟人们为我们的祖国做了什么,反思的是二三十岁的自己又能够为这个国家、社会、为我们的发展做些什么?

  从建党到建军再到建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失败又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为我们现在的稳定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要用心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看完这部影片后,内心很激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四点体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影片中为了谋求民族解放、和人们的幸福,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赴汤蹈火,为的就是共同的革命信仰、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的理想信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该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这些历史成果;从小的方面说,要在各自的岗位做成行家里手,发光发亮,为实现我院“两个务必做到”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影片中,毛泽东、贺龙三十出头,周恩来、罗荣桓等人二十多岁,作为青年革命者的他们并没有操纵时局的政治经验,更没有把控权利的手腕和伎俩,他们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死里悟出道理,最终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伟大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和瓶颈,我们要善于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总结经验,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工作智慧。

  三是要团结一切力量。影片中工农红军的组建与会师就是一次各方面革命力量团结在一起的过程。每一个汇聚的眼神、每一次诚挚的握手,直到井冈山胜利的摇旗呐喊。相反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军阀工于心计、斤斤计较,各自盘算着自己在这场政治变局中的一己之私,必然会走向失败的深渊。在我们工作中,虽然各有部门、岗位分工,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要想做出好成绩也必须有其他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才能促进我们院的检察工作稳步前进。

  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在总结失败教训后,结合中国四万万农民这一现实得出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性。群众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如今的和平年代,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却是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所欠缺的,我们的工作目标落脚点就是要让群众满意,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这一方面本领的学习,与群众多交流,向群众多学习,补齐我们的工作能力短板,才能提升自我。

第五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这两天看完了历史大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指出了共产党必须武装进行革命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革命的胜利。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河坝战役的这个片段,战事持续了三天,三千人对战万人,鲜血都染红了人们脚下的土地,战士们的坚持与无畏更是让人动容。最后一天,当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最后留下了两百人进行断后,两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该影片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曲折而又顽强的战斗史,我们也更加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安定富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人民军队的强大。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军梦。

  我们现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无比感激当年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拥有大无畏奉献精神的革命先烈们,应该致敬那些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战士们。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六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动力的源泉。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为我们带来了最为真实,最为朴实的军人精神——唯党和国家不可辜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无数年后的今天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恐惧。

  《建军大业》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一晃而逝,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前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一起砥砺前行,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吧!

第七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今年国庆放假期间,我怀着开心、激动的心情和爸爸一起观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革命历史电影--《建军大业》。

  通过观看了这部影片,我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早在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在全国四处捕杀及杀害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人,组成了第一支中国革命起义军,开始对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就这样,在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领导的革命党人开始的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为了打赢战斗,中国革命起义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在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中,朱德同志率领的其中一支中国革命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中以3000人成功的阻击了国民党军队30000多人。

  在战争的第三天,朱德司令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离,需要留下两百人死守阵地,让我惊讶的是,大家明知道留下就是死路一条,可是居然所有人都想要留下,这让我非常感动。战斗结束后,整个山坡上尸横遍野,朱德看着伤情严重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从眼中默默的留下了眼泪,经过中国革命起义军英勇顽强的战斗,南昌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终于被击溃了。朱德、叶挺、贺龙等同志率领中国革命起义军,来到了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与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进了新的历程。

  观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这些英雄的牺牲,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也有许多英雄在默默地为我们去付出;边防战士远离自己的故乡,在边疆日日夜夜地保卫我们的边防线;还有消防战士,在火灾现场大家都在逃离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冲进火场救人......他们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他们是我们最尊敬的英雄!

  所以,我们一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中国梦的少年,长大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八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

  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第九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如影片开始李冰冰、成龙等多位影视明星说的“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对得起国家、社会、民族、家人,你就是在给中国梦的实现助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要每个人都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说起来简单,十二个字而已。但是,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努力奋斗!

  我作为一名还未正式入党的青年人,今天,在建军节之际、在党员活动日前夕观看《建军大业》,不是看哪个明星,不是赏析谁的演技更好。以虔诚、敬畏的心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做自己应该做的!

  133分钟的电影,我热血沸腾、几次落泪,感慨良多。

  一、坚定信念,向着目标一直前行。

  影片一开始就是反革命屠杀游行学生,接着是血洗报社。周恩来从斯烈手里脱险出来,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革命志士的尸体、好不凄惨。仿佛老天爷都在为他们哭泣,大雨磅礴。黑色恐怖气氛压的人喘不上气来。周恩来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誓要为死去的革命烈士讨回公道。

  毛泽东在被陈独秀否定之后,与前来找他的周恩来在江边谈心时,说:“如果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场失败,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走出来的”。没有被失败打倒,反而把眼前的失败当成成功的必经之路,坚信革命经历失败后终归会成功。

  其实影片中无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伟人还是那些无名小兵,都是抱着同样的革命信仰在为中国的明天抛头颅洒热血。

  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

  影片中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规模地清共,使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蒋介石更是借张作霖之手杀害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八七会议”正在武汉召开。会上陈独秀说:要把枪都交出去,汪精卫是同情共产党的,把枪都交出去蒋介石就没有理由再清共了。大家听了都很震惊、气愤、议论纷纷,说枪交出去就只剩挨打了,但是没有一个站起来大声反对。只有当时还是湖南代表的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勇敢的站出来大声说:“一条枪都不能缴!”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论断。陈独秀气急败坏的说还轮不到毛泽东说话,最后还把他赶出去会场。

  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伟大的革命家、改革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更是当时是中共总书记。而毛泽东当时还只是湖南的中共代表。敢在权威面前辨是非,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说出来,不怕得罪权威、领导,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现代社会敢于在权威、领导面前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的人,还有多少?谄媚、阿谀奉承、不讲是非原则的,又有几多?

  周恩来一次次脱险,又一次次广纳人才也是因为他敢于创新和灵活的大脑。三河坝战役朱老总以己三千挡敌三万,除了他创新的作战策略,更因为他敢于做出果断的决定。南昌起义中粟裕等人与敌军狭路相逢,明明敌人都带着红色领巾,胳膊系着白毛巾,在那种紧急时刻他却能果断开枪,不得不让人钦佩!我开始都没想明白敌人明明跟他们一样装束,他们还一直在说“自己人自己人”粟裕怎么还是果断开枪了呢?在敌人倒下的时候,回放的是周恩来那句“……右臂白毛巾为记”然后镜头拉近,敌人是左臂白毛巾,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粟裕临危不乱、心细如发的精神!

  如果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或许你有一次是错的,但是吸取经验教训之后,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三、鼓励青年趁年轻干大事。

  影片很多地方都提到中国的未来要靠粟裕、陈毅、林彪这些年轻人。我印象时刻的除了影片最后毛泽东对粟裕等人说中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还有三河坝战役朱德说的:“我们今天的行动,就是要为中国革命留下种子,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无上光荣!”是啊,为了保留下革命的种子,为了让年轻的士兵活下去,年长的都主动留下;为了儿子活下去,父亲主动留下;为了弟弟活下去,兄长主动留下。明知这一别会是生死之别,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留下来——只为让年轻活下去更好的为革命储存战斗力,储存希望!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已不敢用年轻人称呼自己。包括我们这些80后的青年人,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我们能有今天的和平岁月、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自己应该做的!这样才不枉费我们的青春,不枉费革命先辈的付出!

  四、顾全大家、无私奉献、相信团队的力量。

  三河坝战役最后一天,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任务后,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战场,很多将士主动请缨,选择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革命的前途——没有退缩、没有犹豫、没有后悔。当前社会,这种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舍我精神是很多90、00后所欠缺的。他们成长在新时代,多是家里的独苗,没吃过苦、没受过罪、更没吃过亏,被家人宠着惯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还理所当然。

  影片最后,井冈山会师,毛泽东送给朱德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啊,不要小看这点点的星火,把它丢下去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力量,凝结起来的团队力量势不可挡!不要因为眼前的黑暗就看不到希望,脚踏挫折、困难,必能攀越困难的大山,带着宝贵的经验迎来成功的黎明!

  133分钟的电影激人奋进,让我重新给自己进行了人生定位。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有幸成为华夏子孙。在这和平年代里,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第十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心纠、泪盈。手无寸铁的热血青年用生命告诉人们:没有武装不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一张纸带来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令全室人员肃静脱帽、那门外小兵眼眶的泛红,压抑的气氛,让我想起读过的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那篇文章描绘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总在家烧掉一些纸张,但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问这些是什么。当初我亦不知道“钊”怎么念,只牢记他被捕时的坚定和坦然。

  南昌起义的枪声,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粟裕那一记漂亮的“杀”,叶挺指挥开炮时摔帽的洒脱,贺龙看似满口粗话的自负,朱德设圈成功后那难忘的微笑,周恩来对着天空发射的那三记枪声,昭示一个新的黎明的到来,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酣畅淋漓。

  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家,在孩子不断的呼唤声中,杨开慧一边流泪一边对毛泽东说:“别回头!”就这样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为革命,无怨无悔。

  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朱德走过战壕时两边不断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无限的同情与敬意。面对尸体如山,朱德缓脱帽,泪水沿面颊流。选断后二百人,朱德说,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我们为民族娇子为战士英杰而挥泪致敬!阻击战尾声,蔡晴川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从南昌起义,朱德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0000名战士,只剩下800人.此刻,我耳边又响起毛泽东熟悉的话语“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八一军旗,来之不易,“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震撼心头的昨天是历史,而今化作一股奋进的勇气,那就是,中华崛起,匹夫有责,立足岗位,从本职做起,为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的冶金地质战略目标而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透过炮火硝烟,再看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年习主席沙场阅兵,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

第十一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前些日子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发动起义,组建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开启又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看完影片,我觉得对于出身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是很多人都没有特别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强烈的意愿和崇高的信念。和平年代,入党的过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太多的考验和挫折。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虽不可能去经历生死的考验,但也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验,如八项规定的考验、守规矩讲纪律的考验、开拓创新的考验等,贴着“共产党员”的标签,就应当在行动上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我想正是我们在入党过程中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对党员身份的认识不够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精神上的认同感。我认为,对党在精神上认同就是要从思想上、理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特别是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才有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如果缺少认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薄、无担当精神,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