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范文(通用5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的文章5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第一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
一、幼儿成长阶段一定会有敏感期
敏感期早期教育是人的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剥夺了这一最佳时期的受教育的权利,对孩子的发展就会事倍功半;如果完全剥夺了孩子这一早期教育的权利,孩子的智力和天赋的行为能力将全部被埋没。
敏感期就是每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的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在敏感期中,幼儿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另一个敏感期的到来。当任何一个敏感期的兴趣没有得到发展的话,他(或她)就失去了自然地认识环境、理解环境的机会,那么孩子的发展就不算是生命自然的成长。敏感期是幼儿心智发展最准确、最本质的外在形式,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
二、幼儿敏感期的特点
1、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它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会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触觉敏感期。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秩序的敏感期。它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三、幼儿敏感期的阶段
依据幼儿的年龄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敏感期,公认的幼儿发展的敏感期有:口头语言发展的“爆发期”是2—3岁;注意力发展的敏感期是3岁半左右;在掌握数的概念方面,敏感期在5—5岁半;坚持性行为的发展,则以4—5岁最为迅速;0—4岁是幼儿形状辨认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抓住“敏感期”进行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方法
1、我们应给孩子提供和准备好充分的、完整的环境。如秩序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幼儿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幼儿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幼儿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再如孩子画画、书写、剪、涂的敏感期到来时,应该给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有氛围的环境,因为一个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是不会等待的,必须立刻就做,否则愿望就消失了。
2、幼儿教育的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强调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所以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幼儿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进行启发,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备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工作”情况,家长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其表现在外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尽情地反复操作。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因此,家长需要“等待”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于几十遍。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幼儿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和进步而对教育再设计”的循环: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间的个别差异,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家长的教育规划需要改进。唯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地发现幼儿生命自然的需要,而不断地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完整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幼儿敏感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幼儿头脑中是一张白纸,如果能早日拨动其头脑中的琴弦,就能早日使幼儿奏出悠扬悦耳的音乐,早日成为有用之才。幼儿敏感期教育大有可为。
第二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
时间:20xx.11.7
区角名:表演区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梓源,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分析与反思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梓源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第三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玩拼图的幼儿
观察对象:玩拼图的幼儿
观察时间:2013.12.24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记录: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当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适宜的地方。小羽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适宜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分析: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证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一样本事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本事的幼儿经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本事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资料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到达的效果都不错。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本事,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事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确定,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本事不一样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能够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忙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确定,使其学会学习。
今日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是结合主题投掷的中国地图的拼图,拼板较多需要团体合作拼搭。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我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源开始烦躁起来,她应对自我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这时,她向我走过来说:"教师,你能过来帮我拼一下吗"然后我走过去,对她说:"源,教师不能代替你拼,你自我的工作要你自我完成。"她一听,先是皱起了眉头,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源,教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的怎样。"我见她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她说:"源,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好那部分是连一齐的呢,教师相信你们一齐合作必须能拼完。"说完,她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自我手中的工作。不一会儿。好,澄,琪把自我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何清源那些合在一齐,有的还顺势拿起其中的一小块图片给同伴,她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她们身边说:"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呀!源也拼了一大块了。"孩子们听了鼓励开心的继续拼着自我的拼图。
分析:
源小朋友性格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坚持,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求助于别人,所以当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要她自我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锻炼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忙。
第四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
观察背景分析:
这段时间,我班正开始《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探索活动,孩子们对动物表现出很亲近的感情,也喜欢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儿行为实录: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教师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改进措施: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
第五篇: 生活活动设计观察记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反思
观察背景:xx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本事还是相对较强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教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必须自主本事。
观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欣悦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必须情景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xx:(来到幼儿园,看到教师)“教师,此刻我们去干吗呀?”
师:“此刻是晨间游戏时间,你能够和小朋友去游戏,一齐去玩。”
xx:“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
xx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齐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xx:“教师,我们此刻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此刻要去洗手吃饭啊。”
xx:“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xx:“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欣悦宝贝,那你来告诉教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xx:“是不是应当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当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xx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xx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女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xx的一系列反映。xx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她想在教师的嘴中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经过一个月在园的生活,她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可是往往是因为她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教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她期望经过教师的鼓励、肯定等进取的态度来增加对自我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我的一系列疑问。应对这类幼儿,我们应当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能够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能够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我的嘴巴里说出来,让她觉得自我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上一篇: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范文四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