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种姓制度(7)
- 生产车间7s管理制度 推荐度:
- 虎年春节对联 推荐度:
- 读书卡内容 推荐度:
- 测量实习报告 推荐度:
-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在印度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强大力量,使得印度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之后,以一种强力胶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来,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地延续了千年。直到现在,谈起印度的哲学,话题的下限还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兰教统治印度之前。这种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点类似中国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义,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础而成熟和强大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一面。
“种姓”的思想在每个时代每个社会中都有。起初种姓制度是建立在肤色的基础上,但就算到现在,在国际上其它国家以肤色为基础的“种族歧视”,也始终没有完全解决。但事实上,种姓制度却正又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宽容”,当然这种宽容指的是文化宽容,不是民族宽容或宽容的统治。这种宽容更多的体现在客观上而非主观。“种姓制度至少在同一程度的文化下为不同程度的文明留下了一席之地”。起初的婆罗门教是禁止首陀罗种姓者参与宗教崇拜仪式的,印度教后对此进行了改革。主观上说,这是居统治地位的雅利安人刻意的排斥,但客观的结果却是,这同时也容忍了被统治者们自身的信仰。这样的宽容同样体现在文化上。
佛教是以“众生平等”为旗帜的,摆明了在反对印度教。佛教亦吸引了“大量的贱民”,这本来是对作为印度教基础的种姓制度的直接挑战,但印度教同样容忍了佛教。孔雀王朝、贵霜王朝时期都是佛教的兴盛期,其间印度教的发展从来没受到压制;以印度教为国教的笈多王朝同样也没有刻意去打击佛教。这些正得益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因为从文明之初,印度的统治者就已经习惯了被统治者拥有不同的信仰。主观上,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客观结果上,却造就了印度民族“宽容”的本性。
因此,历史上任何一种能够持续发展到今天的思想或社会结构,都是如同硬币一样有它的正反两面,一方面是光明的,一方面是黑暗的。尤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和思想都会显现出她不合时宜的一面,但我们现代人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而一味指责前人怎么样怎么样,对传统没有耐心的了解和解读,这是一种无知和浅薄,实在是要不得的态度。我们能够有今天的智慧和美好的生活,正是拜前人所赐,他们有成功有失败,但是付出了他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感谢先祖发展起来的文明。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