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 《7的分解组成》大班教案 推荐度:
- 教学总结 推荐度:
- 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素描教学总结 推荐度:
- 挑山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一段
1、起势:
并脚直立、两腿夹紧,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手平提、与肩同高,曲膝按掌、平于腹前。
2、右揽雀尾:
稍右转体、丁步右抱,转体(东南)上步、弓步左棚;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右棚(西),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挤,后坐平云、扣脚左转,丁步斜按,(扣脚旋手,转体换重,收脚按掌,)(西南)(吴式)。
3、左单鞭:
右手变勾、转体上步,弓步推掌(东)。
4、左琵琶势:
跟步展臂,(右手平摆,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后坐引手(左手向上摆,右手往回带),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锤:
左转摆脚(活步摆脚),臂下穿掌,上步摆脚,转体穿掌,上步拦掌、跟步冲拳(孙)。
6、如封似闭:
后坐开掌(转腕分手),上步收掌,弓步推按。
7、左右搂膝拗步(2次):
后坐撇脚(翻手左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后坐撇脚(翻手右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
二段
8、右单鞭:
(右碾脚)后坐扣脚、右转开掌(转体运臂)
,左坐转体(左坐云手),收脚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9、右云手(3次):
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跟步。
10、右左野马分鬓(2次):
左坐带掌、丁步左抱,旋腰出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旋腰出步、弓步左分(西)。
11、海底针:
跟步摆掌,换重抽掌(后坐微转,提膝抽手)虚部插掌(西)。
12、闪通背:
收脚提手,弓步撑推。
13、右揽雀尾:
后坐撇脚、左转收脚(丁步左抱),旋腰上步、弓步右棚,旋腰翻掌(反手棚臂),左转后捋(后坐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推按(后蹬)。
三段
14、转身撇身锤:
后坐扣脚(扣到位),左转开掌,丁步握拳(坐腿握拳,收脚搭手)、(右坐收脚,搭手握拳),上步举拳,弓步撇拳。
15、捋挤式(左右):
后坐扣脚(松拳变掌)、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南);后坐扣脚、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北)。
16、右拍脚:
后坐扣脚、穿抹分手(右上左下画弧)收脚叉抱,提膝翻掌,开掌拍脚(东南)。
17、左分脚:
屈膝落脚,(翻右掌),弓步穿抹分手(左上右下画弧),收脚叉抱、提膝翻掌、开掌分脚(东北)。
18、右蹬脚:
左转撤步,(双手合十),提脚变拳,蹬脚抖拳(蹬一根)。
19、进步栽锤:
落脚外撇,右转摆掌,收脚握拳,旋腰上步,弓步搂栽(东)。
20、左右穿梭:
后坐脚撇、丁步左抱,转球上步(东南)、弓步架推;后坐扣脚,丁步右抱,转球上步,弓步架推(东北)。
21、肘底锤:
后坐摆掌,撤步转体,握拳反掌、虚步劈掌。
四段
22、倒卷肱(3次):
左转反提(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脚拧正),虚步推掌;右转反提(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脚拧正),虚步推掌;左转反提(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脚拧正),虚步推掌。
23、右下势:
转体撤手,扣脚右转,收脚叠手,提脚举掌,仆步压掌(西)。
24、金鸡独立:
右脚外展,弓腿起身,左脚内扣,独立托掌,(先撩后托)(西)。
25、左下势:
落脚转体,碾脚叠手,提脚举掌,仆步压(西)。
26、上步七星:
左脚外展,弓腿起身,右脚内扣,虚步架锤。
27、退步跨虎:
撤步变掌,后坐搂手,虚步伸掌(西)。
28、转身摆莲:
活步扣脚,右转穿摆(掌),虚步伸掌,摆腿拍脚(东)。
29、弯弓射虎:
屈膝收脚,右前(东南)落脚,捋掌握拳,弓步架打(东北)
30、左揽雀尾:
后坐撇脚(右手摆掌划弧),收脚抱球(丁步右抱),旋腰上步,弓步左棚,旋腰翻掌,转腰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拖掌,弓步前按(东)。
31、十字手:
后坐扣脚,弓步分手(右转、撇脚、开掌)左坐沉肘,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32、收势:
翻掌分手,垂臂落手(按掌),并步还原。
扩展:
九式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的“无为”与“无不为”
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但是其与兵法却有相似原理,其中蕴含了大智慧,练习者从中可以学到无为和无不为的道理。
何谓“懂劲”
太极拳家只要与人一搭上手,对方的重心、力点,力的大小、方向,对方的意图,就能在瞬间辨别清楚,而且还能适时地利用对方的重心、力点,力的大小、方向,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跌出。
这就叫“懂劲”。然而,对方对太极拳家的重心、力点,力的方向、大小却罔然无知。这就是拳论所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太极拳家的这种功夫,是如何练成的呢?
太极拳虽然有实战功能,但是太极拳不是双方力量大小比较起来的,而是谁掌握的技巧多,谁就有优势。
一、松
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
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指的就是这种粘着力,这就是要“连”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断续。
随就是跟随。在双方肢体相互接触后的运动中,要始终跟随着对方的动而动。对方往左,则随之往左;对方往右,则随之往右;对方往上,则随之往上;对方往下,则随之往下;对方快,则随之快;对方慢,则随之慢。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指的就是“随”。
随,亦就是舍己从人之意。舍己,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设想,而从随对方的动向。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的标志,太极拳养生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练85式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现代人必备运动。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一起练习一下吧!
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图7-3-3)。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中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图7-3-15)。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3.虚步分掌:上体左转,左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掌上提,左掌下按,两臂成弧形;眼视前方
学练要点:虚步时,上体保持正直,缩胯收臀。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右手至于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六、搂膝拗步
1.转体划弧:上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向下划弧至头前下落。
2.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向后划弧至右前方,左手向右划弧至右肋旁;左脚收回。
3.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上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搂膝,右手推出;眼视右掌
4.撇脚转体:重心右移,左脚外撇,上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划弧,摆至左肋旁,左手向左上划弧,举至左前方
5.收脚托掌:同前收脚托掌,惟左右相反
6.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搂膝、推手与左腿上步屈膝弓步要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横间距离约30厘米。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以腰带动两臂运转。
七、撇身捶
1.转身分掌:重心后移,右脚外撇,上体右转;左手前伸,右手向后
2.收脚挂拳:左脚收回;左手握拳,落于腹前,右手向前划弧,附于左臂内侧
3.弓步撇拳:上体微左转,左脚上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经面前撇打,拳心斜向上,右手附于左臂内侧;眼视左拳。
学练要点:收脚与上肢划弧要协调配合,弓腿撇拳要随腰转动,上下一致。
八、捋挤势
1.扣脚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右掌向右划一平弧,收于左臂内侧
2.转体抹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平抹划弧穿出,掌心向下,左掌落于右肘内下,掌心向上
3.收脚捋掌:两掌后捋,右掌至腹前,左掌至胯旁,右脚收回
4.上步搭手: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交叉,收于胸前,掌心相对
5.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臂挤出,右掌心向内,左掌贴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眼视右掌
6.扣脚开掌:重心后移,右脚尖内扣,上体左转;右掌翻转向上,左掌划一小弧从右前臂上穿出
7.转体抹掌:同前转体抹掌,惟左右相反
8.收脚捋掌:同前收脚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搭手:同前上步搭手,惟左右相反
10.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掌划弧要随腰转动。两臂后捋要走弧形。弓步和前挤要协调一致,两臂撑圆。弓步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收臀。
九、进步搬拦捶
1.后坐分掌:重心后移,左脚外撇,上体左转;左掌向下划弧,右掌前伸
2.收脚按掌:重心前移,右脚收回;右手变拳向下划弧收于腹前,拳心向下;左掌划弧收于体前,掌心向下
3.上步搬拳:右脚上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经左臂内侧翻转搬出,左掌下按右胯旁
4.转身拦掌:重心前移,上体右转;左脚向前上一步,脚跟落地,右拳向右划弧收至腰间,左掌向左向前划弧至体前
5.弓步打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打出,左掌收于右臂内侧;眼视右拳
学练要点:右臂搬拳和左脚上步要协调配合。左臂拦时,上体保持正直。右拳向前打出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十、如封似闭
1.穿手翻掌:左掌从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右拳随之变掌,掌心也转向上
2.后坐收掌:上体后坐,重心后移,左脚尖上翘;两臂后引,两掌收至腹前
3.跟步按推: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成右丁步,脚尖点地,两脚相距约10厘米;两手前按,与肩同宽,掌心向前;眼视两掌
学练要点:身体后坐时须松腰、松胯,不要后仰凸臀。两臂随身回收时,肩肘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和上步要协调一致,上步、跟步要表现孙式的轻灵。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十一、云手
1.扣脚摆掌:重心左移,右脚内扣,上体左转;两掌微向左摆。
2.转体翻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翻转向外,左掌向下向右划弧。
3.转体云掌: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左掌经面前划弧云转,右掌经腹前向左划弧云转,掌心向内。
4.收脚翻掌:上体继续左转,右脚收回,两脚平行向前,相距10—20厘米,两掌云至左侧翻转,左掌心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内侧,掌心向内。
5.转体云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经面前向右划弧云转,左掌经腹前向右划弧云转。
6.开步翻掌:上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左侧开步;两掌云至身体右侧,右掌翻转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内侧,掌心向内。
7.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8.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
9.转体云掌:同前转体云掌。
10.开步翻掌:同前开步翻掌。
11.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12.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惟最后收并左脚时,脚尖内扣约45落地。
学练要点:两臂随腰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要前脚掌着地再整脚落实。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转动,云手指尖与肩同高,掌心向内。
十二、独立打虎
1.撤步穿掌:重心右移,左脚后撤,右腿屈弓;左掌翻上,向下划弧,右掌翻下,从左臂上穿出向前伸探。
2.转体扣脚: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右脚内扣;两掌向左划弧。
3.提膝握拳:两掌握拳,左手经体侧屈臂上举至左额上方,拳心向外,右拳收于左胸前,拳心向内;左腿站稳,右腿提起,脚尖上翘内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屈膝弓腿与前伸探掌要协调一致,上体保持平稳。两臂划弧要经腹前随腰转动。独立提膝,支撑腿膝微屈,上体保持中正,提膝脚尖上翘内扣,表现出吴式风格。
上一篇:少儿拉丁舞曲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