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
长津湖历史事件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的伤亡人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1988年授**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长津湖历史事件2
长津湖之战的真实历史,远比电影要惨烈得多
一排排战士俯卧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他们已经变成了“冰雕”战士们成了冰雕连,这一幕让所有的人热泪盈眶。这是电影《长津湖》里的镜头,但是,真实的历史,却远比电影更加惨烈。
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支队伍原本是要为**-**做准备的。
1950年6月,朝鲜爆发了战争,**不光攻打朝鲜,还时常威胁我国边境,于是国家-最高***作出了一个**远瞩的决定,**支援朝鲜。 宋时轮率领着志愿军第九并团入朝。
1950年9月,第九兵团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随即,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跋涉几千里来到山东兖州地区,随时待命。 经过了一次整编之后,第九兵团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在宋时轮的带领下乘坐火车秘密进入朝鲜,参加入朝作战的第二战“长津湖之战”。
由于害怕贻误战机,因此准备仓促。第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当这支队伍来到东北,东北军的司令员贺晋年看到这些战士怎么还穿着如此单薄的棉衣啊,随即拿出了数万件棉衣给志愿军战士御寒。
1950年的那个冬天,是朝鲜长津湖地区最寒冷的时候,当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
15万的志愿军战士,几万件的棉衣也不够啊,再加上运送物资的车辆被美军摧毁,志愿军战士除了要面对强大的******之外,还要面对**的天气。
**方面已经于11月23号到达长津湖地区,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来不及领取御寒的棉衣,分到御寒的衣物很少,有的班也只有一两床被子。
虽然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迫使美军后撤到清江川一代,但是**人依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陆军***甚至放言说:“孩子们可以安全的回家过圣诞节”。
******装备优良,他们配备有睡袋火炉,美味的食物但是面对这种极寒的天气,依然有人冻死冻伤。 盖马高原的严酷程度,超乎人所有人的想象,海军陆战师一师长史密斯认为,*人不可能经受得住如此的严寒,但是他想错了,被现实啪啪打脸。
1950年11月17,*人民志愿军向长津湖地区推进,面对盖马高原的极寒天气,他们没有退缩,创造出了行军十天的记录并于11月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很多战士没有棉鞋,没有棉帽子,他们的他们的手脚被严重冻伤,面对如此困难,他们依然创造出了一天行军30公里的记录,躲过了美军的重重包围和侦查,翻越群山峻岭于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27志愿军包围了长津湖地区的******长津湖战役就此打响
11月27日在冰雪的掩护下,志愿军团团包围了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并采用拦腰,截头,掐尾的方法,牢牢**住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
当**人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志愿军简直是神兵天降,他们不得不感叹:这是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也只有*人民志愿军可以创造。
28日晚上,当进攻的号角响起,快要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突然集体一跃而起,强势阻击美军的进攻,自此长江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为什么能打败号称胜利之师的******呢,其实说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几方面分析。
**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他们的装备多,消耗大且怕吃苦,白天只能用飞机大炮试探,也不敢轻举妄动,晚上更加不敢出动,而夜间则是志愿军战士的天下。
我们的战士吃的是黑土豆,缺衣少穿,由于大部分没有棉鞋和棉帽95%冻伤的部位是足部,但即便是在这种**天气艰苦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依旧没有退缩。他们顶着重重困难。全歼了**一个团,北极熊团,将战事牢牢的锁住三八线以外,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个伟大转折。
11月28日,三连连长杨根思奉命驻守在下碣隅里的一处小高地,他的任务**美军往南逃跑,这次任务异常艰巨,除了强大的敌人以外,**的天气更是如猛虎一般**。 特别是杨根思手下的人员较少,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击退了敌人的八次进攻。
紧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9次进攻,可是此时只剩下杨根思和一位机枪排排长和一名伤员。敌人觉得前面的八次进攻,驻守在这里的志愿军已经没什么人了,而对于第9次进攻,他们胸有成竹,认为这一次一定能够突围出去。 40多名敌人浩浩荡荡的冲了上来,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一个5公斤的**包出现在他们面前。看到这一幕,敌人吓得肝儿颤了,紧接着,杨根思拉响了**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此时他年仅28岁。
**引以为傲的一个团“北极熊团”在团长麦克莱恩被打死以后,已经变得溃不成军,3000人的大团,逃出来的只有670人。 志愿军9兵团-派出了一个连,奉命在水门桥迎接南逃的敌人美陆战一师,这一个连着兵力已经在这个地方整整守候了6天6夜。
在那种零下40多度极寒的条件下一动不动,别说6天6夜就是几分钟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渴了只能抓点雪,饿了吃一点坚硬如石的干粮……不出所料,12月9日,美军真的来了,但是此时守候在这里的志愿军战士却没有任何动静,面对此情况,美军也纳闷:“怎么没有动静了?”但是接下来一幕,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依旧做着射击冲锋的姿势。 美军被强烈的震撼了,这是怎么样一只如钢铁般的队伍呀?
在这些**的志愿**伍中,有人还找到了一封绝笔信,绝笔信的内容是一个叫宋阿毛的上海籍小战士写的: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水门桥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它悬空于悬崖峭壁之上,周围是万丈深渊,志愿军自然深知其重要性,早在几天前就已将其炸毁,被炸之后美军是过不去的,水门桥被志愿军炸了三次,最后一次连桥墩都炸毁了。
这时候,**利用强大的国力,在**美军基地连夜赶制了十几套钢制桥梁基座,连夜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军工兵又架设好这座承重50吨的钢制桥梁,最后美军陆战一师一万多人,连同*,装甲车一起通过水门桥。
水门桥这一段在电影《长津湖》上没有,不过导演也埋了一个伏笔。电影《长津湖》整整176分钟的片长,三个小时,每一个镜头都让我热泪盈眶,我们的先辈啊,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遭受了常人的想象的苦难。
指导员梅生的女儿问他为什么要打仗,梅生抚摸着女儿的头,斩钉截铁的说: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伍千里回到家里和父母团圆,**突然接到了,部队的召唤,他背上行囊就要走,他的父母没有阻拦,知道这是儿子的使命,临行前他对父母说:“立春就回来了,回来给你们盖房子。”。
这次战役的结果是,*人民志愿军全歼了**31团,这个曾今让他们引以为傲北极熊团,并获得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我看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影评,有人说这部片子太过于**,不适合儿童观看,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顿时血冲脑门 :“真正的战争要比你们想象的更加**”既然那么矫情,那就藏在温室里,永远当一颗不经风雨的花朵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3
《长津湖》讲述了那段真实历史事件?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集结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等一众一线演员的《长津湖》今日开始上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样拥有超豪华配置,去年上映的《金刚川》讲述的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而这部《长津湖》讲述的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具有决定性的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所谓的****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了遏制其攻势,*人民*第9兵团3个军,渡过***,进入朝鲜东北部,在长津湖包围了****,这让长津湖地区的**第10军十分意外,双方随即在严寒气候下,展开一场将近1个月的残酷战斗,这场战役,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兵团,约10万人,而我方的参战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要知道当时的长津湖室外温度在零下30-40摄氏度,*人民志愿军在缺少棉衣,缺少食品补给,以及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下,与在当时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苦斗20多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在这之前,****的总司令*将军还天真地认为,朝鲜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万万没想到*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的环境,通过这场战役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可谓是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长津湖战役也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阅读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1)
——历史事件唐朝3篇
历史事件唐朝1
说到杨贵妃(杨玉环)大家都知道,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而且****,聪慧过人,唐玄宗也因此迷恋**杨贵妃,对后宫其她妃嫔就置若罔闻,不为动情,唯独偏爱杨贵妃,可谓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如此宠爱杨贵妃,为何没有立杨贵妃为皇后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据笔者分析有以下三大原因:
其一、自从唐玄宗废了元配王皇后之后,皇后之位就一直空着。其实在唐玄宗的内心,很想立杨贵妃为皇后。然而杨贵妃毕竟是自己从儿子寿王李瑁手中夺来的的妃子,明摆着就是老子夺子所爱,这种名不正、言不顺,且有违伦理的结合怎么会受到举国上下的认可和祝福呢?碍着唐玄宗是**的原因,所以没人敢说罢了,不过唐玄宗也很识趣,只封了杨玉环为妃,至死也没有封其为后,更好地堵住了众大臣和文武百官的悠悠之口。
其二、杨贵妃原本就是寿王李瑁最宠爱的妃子,结果被老子所夺,他心中的愤恨别提有多大了,然而谁让自己的老子是**呢,谁敢惹九五之尊的**呢,寿王李瑁也只好认栽倒霉。倘若唐玄宗真要立杨贵妃为皇后的话,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火激发出来,俗话说狗急还跳墙呢,这样一来使得父子更加反目成仇,二来也极有可能引起**、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了,唐玄宗也不会傻得为了立杨贵妃为皇后,断送了大唐江山,孰轻孰重,唐玄宗心中自然有数。当然,唐玄宗也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其三、俗话说:“母以子贵”。自从杨贵妃和唐玄宗在一起,一直就没有子嗣,故而唐玄宗才没有立杨贵妃为皇后。至于杨贵妃为何没有子嗣,就不得而知了。
唐玄宗虽然没有立“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为皇后,但是她在宫中的地位以及使用的礼仪与皇后的标准无二,实际上已是六宫之主了,立不立皇后也没什么两样。
历史事件唐朝2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得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封建**达到顶峰。因当时**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
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实施封**,以增加*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同时,开**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2)
——大豆历史事件3篇
大豆历史事件1
大豆名称来源历史
大豆通称黄豆,我国古代称为“菽”,英语里的Soybean,是*“菽”的译音。秦汉以后,“大豆”一词代替了“菽”字并广泛应用了。
“大豆”一词最先见于《神农书》的《八谷生长篇》,其中载:“大豆生于槐。出于泪石云山谷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 《氾胜之书》载:“大豆保证有收获,容易种植”。自汉代以后,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
大豆起源地历史
大豆起源于*,*是大豆的故乡,这是世界所公认的。大豆在*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20世纪中叶,在**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
大豆历史文献记载历史
我国农业开创于新石器时代,据考证,当初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在山西侯马曾出土过商代的大豆化石。
在周代,大豆也占有相当的地位。春秋时期,齐桓公曾将北方山戎出产的大豆引进了中原地区栽培。《诗经》等诗篇和书文记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公元前5世纪的《墨子》文章中载有:“耕家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从这个时期的书文中常见菽粟连称,也说明当时菽粟种植的面积在增加,菽粟种植的面积在增加,菽粟也成为百姓的主要粮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已有对大豆的分布、形状、种类等较细致的描述。 《史记》里有记载,大豆起源于*,*人吃豆有几千年的历史。
大豆历史事件2
黄豆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豆的功效
黄豆味甘,性温,气*,无毒。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痧之真候。"
《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
(二)黄豆的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黄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吃黄豆补蛋白,可避免吃肉胆固醇升高的问题。黄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防止血管硬化
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通导大便
黄豆对预防便秘有着一定的作用,黄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降低血糖
黄豆对降低血糖有着一定的作用,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减轻女性更年期症状
黄豆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改善大脑功能
黄豆富含大豆卵磷脂,它是大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多吃黄豆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症。此外,大豆卵磷脂中的甾醇,可增加神经机能和活力。吃黄豆可以改善大脑功能。
强健器官
大豆卵磷脂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强健人体各**器官。另外,它可以降低胆固醇,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
提高精力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有助于缓解沮丧、抑郁的情绪。
美白护肤
黄豆富含大豆异黄酮,这种植物雌激素能改善皮肤衰老。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黄豆中含有的亚油酸可以有效阻止皮肤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
预防癌症
大豆含有蛋白酶抑制素,******研究员实验发现,它可以抑制多种癌症,对乳腺【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阻止氧化
黄豆中的大豆皂苷能**体内**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强人体免疫机能。
降低血脂
大豆中的植物固醇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它在肠道内可与胆固醇竞争,减少胆固醇吸收。在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坏胆固醇”的同时,不影响血液中的“好胆固醇”,有很好的`降脂效果。
预防耳聋
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防止听力减退。黄豆中铁和锌的含量较其他食物高很多,对预防老年人耳聋有一定作用。
辅助降压
**科学家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摄入的钠过多,而钾过少。摄入高钾食物,可以促使体内过多的钠盐排出,有辅助降压的效果。黄豆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每100克黄豆含钾量高达1503毫克。高血压患者常吃黄豆,对及时补充体内钾元素很有帮助。
延年益寿
近日,韩国一项**显示,该国百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多数生活在没有环境污染的黄豆种植地区,长寿和黄豆有着密切联系。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3)
——描述历史事件英语作文
描述历史事件英语作文1
As a fact, I found out that this book, the Code Talker was rather easy for me to read, either about the comprehensions, or about the vocabularies. I suggest that people, who had lower English skills, were able to read this book. Overall, although I seemed to show passion in it, I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clear stories, and most of them seemed a bit even boring to me.
On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War II, the author used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to write this book. The major plot was about the Navajos, a large tribe of Indians in America, chosen to join the Marines, to defeat the Japanese. The protagonist, Kii Yazhi (pretty strange name, isn’t it?), was born in an ordinary Navajo family. At the year of seven, Yazhi began to realize that his parents were determined to send him to school. At that time, Navajos were being despised by the Americans, and the Americans believed that the Navajos were taking lower levels than they did. Later on, the Americans could not stand the uneducated Navajos, so they set up schools for them. Most of the Navajos were finishing their courses at the end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n they were already graduated, however, because Yazhi did well in the courses, and he was always the best in every way, he was allowed to enter the middle school.
You know, as I said above, few of the Navajos were permitted to go on after elementary school, and because Yazhi was entering middle school, that meant he could do something different…
Before, when Yazhi wa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e showed affection in geography, and he kept doing very well in the exams. When he was in the middle school, he was also the best. Although it was my own opinion, I suggested that this helped Yazhi to enter the Marines, and affected him totally.
A matter of time passed, and Yazhi know that the school was recruiting members for the Marines. However, he was only in the year of fifteen, and the deadline was seventeen. Still, at that time, none of the Navajos had any Birth Certificates, and the only proves were from the parents’ mouth (maybe the policy was unsuccessful). So then, Yazhi went for his parents, and asked if they could say he was seventeen years old, when the commi* came and asked for his age. Beyond the expectations of Yazhi, his parents refused to do so, and asking him to wait till another year came. They claimed that he was still too young to fight for his country.
Finally, the day came for Yazhi to depart. Of course, his parents were unwilling to do so, but they agreed with Yazhi. There was a ceremony, and it started from the morning, and ended in midnight. Yazhi was excited, but also a bit fearful about his future.
(I chose to abbreviate the fights, mainly because of that I found it not appealing, and I hope you can forgive me).
When finally Yazhi arrived back home, he found out that he was still being treated the same as years before- being despised by white people. However, he met with his relatives again, and he was happy.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4)
——观看长津湖有感 (菁选2篇)
观看长津湖有感1
该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人民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的历史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看长津湖有感(精选3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长津湖有感2
先辈们绝对就是那“最可爱的人”。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意志与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低端的**,用生命与*、大炮和飞机一决上下;他们藏在皑皑白雪之中,甚至与有些彻底人冰融为一体,再没醒来。
如此一来,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又何不是以他们的生命所换回的呢?若是不好好生活的.我们,又何不是在践踏生命呢?先辈们的付出的生命代价,总会起到作用,现在的*民族***,早已不是从前。耻辱会被洗刷,但历史必将永不相忘!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5)
——长津湖吴京原型 (菁选2篇)
长津湖吴京原型1
电影《长津湖》中,由吴京饰演的伍千里穿插敌后,端掉美军一个团指挥所,缴获北极熊团旗。而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李昌言,带队捣毁北极熊团团部,缴获团旗时年仅22岁。
深入敌后插入敌人心脏,侦察敌情、伺机而动……这是朝鲜战场上一支来自*的“特种部队”。
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上著名的新兴里战斗中,*人民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陆军最精锐部队——第7机械化步兵师加强团31团(号称“北极熊团”),并缴获其团旗。其中,27军中有一支“特种部队”,入朝首次作战就端掉了“北极熊团”的指挥部。志愿军老兵李昌言就来自这支部队。
运用“三角战术”提升战力
“我们没见过帐篷,就知道那是个篷子。”回忆起70年前的那场战斗,李昌言坐在家中的床上向**讲述起那个夜晚。尽管今年已有92岁的高龄,但他仍思路清晰,记忆犹新。
1950年9月,正在上海驻扎的李昌言跟随部队北上。11月,部队进入朝鲜咸兴。入朝第3天,22岁的李昌言被任命为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
“在咸兴北道新兴里地区休整待命时,团**和营**来到4连,询问我是否准备好打仗。”李昌言说,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营长从图桶中拿出地图,铺在地上,用红蓝铅笔指向一个点。“营长告诉我们,我们所在位置向前10里有敌人,但不清楚是李承晚的部队还是美军。”李昌言说,营长命令4连边侦察边前进,根据情况歼灭敌人,并掩护兄弟部队渡过右侧的丰流里江。
“接到命令后,我和指导员随即研究任务并进行了分工,我带1排和2排从山坡左侧前进,指导员带3排从右侧和我们相距30米并排前进。”李昌言说,刚出发不久,1排1班长报告说前方发现一个篷子,里面有灯光。
李昌言命令一排立即包围敌人,但这时一名战士不小心踩到了敌人扔掉的空罐头盒上,发出的声音惊动了敌人。战士们随即开火,帐篷里的8个美军阵亡4人,2个负伤,2个投降。李昌言随后派2名战士将战俘送往营部,让上级了解情况。
就在4连继续前进时,敌人的多枚照明弹突然升空,一刹那黑夜犹如白昼。李昌言接到3排长报告,前方又发现几栋房子。在李昌言下令夺取房子后,双方随即发生了激战。
“我们运用‘三角战术’:3个人一组形成一个三角队形向前冲,分散敌人攻击,减少伤亡。三排一个急冲锋,占领了那几栋房子,俘虏敌人十余名。”李昌言说。
端掉这几栋房子后,4连的战士们发现每间屋中都有电话、报话机,墙上还挂满了作战地图,桌上摆着作战文书。后来4连的战士们才得知,他们端掉的是“北极熊团”的指挥部。
“尖刀”部队插入敌人心脏
4连端掉指挥所后,并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前进时,他们发现了美军停炮场。“我带领战士们一鼓作气突入停炮场,捣毁敌炮兵营指挥所,俘虏40余名敌人,缴获12门榴弹炮。”李昌言说。
从傍晚出发,李昌言带领4连边走边打了近10个小时。就在4连准备继续前进时,营参谋长带着撤退的命令追**4连。“参谋长告诉我,只要看到红、绿两发信号弹就回撤。”李昌言回忆,就在接到命令的几分钟后,他们就看到了信号弹。
入朝后的第一次战斗,4连以**2人、伤1人的代价,歼灭美军40多人,俘虏50余人。战后,4连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李昌言荣立二等功。
新兴里战斗刚刚结束,李昌言又接到上级指示,要求4连担任“尖刀穿插连”,深入敌占区,侦察敌情,并接应兄弟部队,全力攻打敌人。按时到达目的地后,李昌言率领4连战士艰苦作战两天两夜,击退敌人的三次进攻,终于顽强地守住了阵地,保证了其他部队的顺利进攻。
1951年5月,4连到达了**附近的734高地。这是位于朝鲜三八线附近一座并不起眼的山头,和它西南面的上甘岭遥相呼应。
由于我军占据734高地这个居高临下的制高点,这对敌人非常不利。因此,敌人在白天借助飞机炮火的支援将制高点抢了过去,而到了夜晚,27军的战士又将它夺了回来。为了争夺制高点,**小小的战斗打了多少次数也数不清。
采访中,令**印象深刻的是,李昌言说到自己部队的番号时,声音高亢洪亮:“我所在的部队是*人民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而他声调最为低沉的一句话是:“我的那些战友现在都不在了。”
【人物简介】
李昌言,1928年生,山东荣**。1944年7月参加**工作,1946年6月加入**,1950年11月至1952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其间,入朝首次作战就端掉美军第7机械化步兵师加强团指挥部。战后,李昌言所在连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李昌言荣获二等功。
长津湖吴京原型2
电影《长津湖》伍千里真实存在吗
在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伍千里带领的穿插7连一举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部,而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确实有这样一位英雄连长!
伍千里原型是谁
这位英勇的战士叫李昌言,是抗美援朝第27军239团2营4连的连长,如今,71年过去了,李昌言已93岁高龄,他在22岁时就参与了长津湖战役,并作为连长率领志愿军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部,实在是太厉害了!照片上的他剑目星眉、英姿飒爽!虽然像素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正气凛然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真的很帅!
1950年9月,二十二岁的李昌言被任职为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长,入朝作战。
在新兴里等候时,团长和营**赶到4连,询问他能不能提前准备作战。李昌言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接着,团**命令四连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行进攻,要求4连边侦查边前行,依据敌军具体状况击溃敌人,保护兄弟部队安全行进。
李昌言与指导员商议后,李昌言决定采用“三角战术”:三人一组构成三角形队型,勇敢向前冲,分散化敌人攻击,降低死伤。用三角战术攻下房屋后,4连的战士发觉每幢房屋里都是有电话和无线对讲机,墙壁贴满了作战地图,桌子上放着战斗文档。之后,4连的战士才获知,他们把北极熊团的团旗拿走了。
在该连攻下指挥中心后,并没有停下步伐。当他们发现了**陆军的炮兵营时。李昌言领着战士们冲入炮场,攻下了敌人炮兵营的指挥中心,俘获敌人40多人,查获机炮12门。从夜晚开始,李昌言领着4连边走边打近10个钟头,无论敌军如何,4连从未停止进攻,一遇到敌人,就死死地“咬住”敌人,搅乱敌人的进攻计划。
在入朝后的第一次作战中,4连击灭****人员40余名,俘获50余名俘虏,4连**两人,伤1人。战争结束后,4连被授于“作战榜样连”头衔,李昌言受奖二等功。
没过几天,正在休整的4连又接到上级下达的命令,希望4连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给美帝以沉重打击。4连按照计划准时达到后,又继续奋战两天两夜,击败了敌人的三次攻击,最后坚强不屈守住了阵地,确保了别的部队的顺利攻击。
1951年5月,第四连抵达周边的734高地。这也是朝鲜三八线周边一座不值一提的小山坡,但与西南地区的上甘岭呼应。
因为***占有了734高地的主阵地,对敌人来说十分不好。因而,大白天敌人在飞机的支援下进攻主阵地,到了夜里,第27军4连的战士利用自身优势,又把阵地抢了下来。为了更好地守住主阵地,这样的战争早已不计其数。
有人采访李昌言英雄时,李昌言依旧能说说出部队的番号,且铿锵有力:“我所属部队是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6)
——长津湖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菁选2篇)
长津湖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爸爸妈妈今天带我去看了一部以真实题材改编的历史电影,电影名字叫《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看完后让我感触颇深,铭记于心。
电影主要讲述连长伍千里带领着七连来到一片极寒的战场,他们衣裳单薄,装备简陋,面对的'却是摧毁性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打的伤亡惨重,但也英勇的拿下了美军机场。紧接着,他们又接到上级新的任务,就是支援九连炸毁美军的唯一逃跑路径“水门桥”。
当他们赶到战场时,九连的战士行动失败,沒能炸毁桥,**无数,连长也英勇**。到了晚上,伍千里带着七连和九连剩下的战士再次炸桥。他们的计划是抓到美军头领让他们投降,可误打误撞的却把美军头领给杀了,同时我军也被美军的炮火猛烈攻击,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壮烈**。战士们在悲痛残酷的环境下坚持完成任务,再次计划炸桥行动,这回是趁敌人不注意到管道正中炸了一个洞,从洞里爬到机房再把桥给炸了。他们成功的把桥面炸了一个窟窿。此时,敌军再次对我军猛烈攻击,在双方战火中,死伤无数,战到最后就剩五六个战士。
正在庆幸完成任务的同时,美军支援军赶到了,修复好了桥面。剩下的战士们又再次做好作战计划,其中一个开着俘获得来的车,后面洒满油点燃火,然后冲向敌军机房。连长伍千里怀里抱着**,从雪山上滑下来直接冲到桥面上,同时一起炸毁了桥面和无数美军,而我们可敬的战士也**在了这场炮火中。
最终这场战争结束了,当每个连上报人数的时候,听到伍万里说了一句“第七连,应到7人,实到1人”时,我的眼泪不禁的掉了下来,内心充满对战争的怨恨,同时也充满对先辈们的敬畏之心。
想想我们现在有漂亮保暖的衣服穿,有美味的食物吃,而当年的老前辈志愿军战士们却是单衣单裤,只有土豆充饥,同时还要承受随时威胁生命的**。我不禁的感慨万千,想要对先辈们说,谢谢您们给我们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效劳,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长津湖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晚饭后特意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的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炸毁水门桥,切断美军撤退的唯一道路。
我想所有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种敬畏和震撼,这是何等崇敬的爱国情怀啊。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敌人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了一条条血路,战斗的场面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他们想家了,但想的是国家。他们的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痕迹,触目惊心,那一罐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罐头大家还互相推让。
当看到*河在战友第一次炸桥失败后,他钻到了桥面上的*下方,却被*压住了身体,无法点燃近在咫尺的**包。他眼含泪水,要伍千里向他身边的**包**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真的是泪流满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湿了。
为了引开敌机的火力,余从戎站在山顶朝着战士们隐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几架敌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几十发炮弹,他的身子顿时炸的如纸片在火光中飞舞,此情此景我只觉得心在战栗,这是何等的一种情怀啊。
还有噙着女儿照片、开着冒火的**车冲向敌阵的梅生,那翻滚着的车子被不断炸响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轻轻飘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女儿了。
被密集的**击中但在坠桥前打中炮弹并炸桥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时伍万里在报到时说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想这个数据再一次撕裂了观众的心。
整部影片每一个场景都感人至深,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如今的和*就是无数这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铭记历史。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7)
——小学观《长津湖》有感
小学观《长津湖》有感1
相信大家对抗美援朝战争并不陌生,它是立国之战,最近上映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我看了后,深有感触。
本部电影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1950年,*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陆战一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发起总攻,摧毁了下碣隅机场,打败了如神圣般的陆战一师。
我认为最感人的一个片段是志愿军们攻打下碣隅机场。1950年11月27日,六个兵团发起总攻,前期非常顺利,战士们奋勇杀敌,但后期敌人反应过来,所有重火力上阵,志愿军们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有些战士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炸掉无坚不摧的*,这一幕幕让人无比心痛。我想说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雷睢生,他是第七穿插连的第十六名战士。当时在打扫战场时,美军的一架侦察机投下了一枚标识弹,美军看到标识弹后,便在下碣隅机场上空进行了炮火攻击,雷排长把标识弹拨出,放在一辆军用皮卡上,然后往下碣隅机场外移动,可惜,炮弹打中了雷排长驾驶的车,雷排长这种**自己、救下团体的精神让我佩服。
志愿军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是爹娘生的,他们把生命置后,把祖国放在第一。看到志愿军们被炮火轰击时,我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流出来了,志愿军们“擒龙要下海,**要上山”的勇气与自我**的精神让我钦佩,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我想到了我们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切都离不开先辈们自我**的精神。安息吧!先辈们,你们没有完成的使命,让我们帮你们完成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 (菁选3篇)(扩展8)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津湖》观后感1
春节档电影上映了,令我最期待的便是《水门桥》。燃炸的战争场面、动人的战友感情深入人心的。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人的不能抹去的记忆,老一辈的人是去电影院看那段耳熟能详的历史,七连每个战士的**都值得铭记,他们任务的就是炸毁水门桥,打败敌人。
伍万里慢慢褪去了稚嫩,已经成长为担负全连希望的战士了!从《长津湖》中执拗,到《水门桥》中坚毅果敢,让人看到了伍万里的成长!
伍千里和伍万里兄弟情令人感动,伍千里宠溺地捏伍万里的脸,一次次都有情绪的不断递进。那份严厉是想让万里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起来,那份怜惜是心疼的弟弟也要经受这战火的洗礼。最后万里想起和哥哥的对话“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特别好,特别好就是,哥我特别想你。”
这样悲烈的故事,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这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悲伤换不回为国奉献的战士们,唯有努力建设国家,才能回馈他们的**!
《长津湖》观后感2
在***假期里,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去了看《长津湖》电影。电影说的是在1950年,我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
我国志愿军面对的敌人是美军,他们是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武器的尖锐战队,他们拥有数不清的战斗机、侦察机、*、还有火力强劲的各种武器,而我们的志愿军,只有简单的**、**、大炮和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有的志愿军亲自把敌人的标识弹往敌军阵地送去,成功把战斗机的枪头引向敌人,而自己就壮烈**;有的志愿军还抱着**包向敌军冲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的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上紧守着自己的战岗,哪怕是活活冻死了都保持着严阵以待的阵营!
一幕幕血流成河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感觉到我们今天沐浴在幸福的海洋都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我默默地向他们致敬。
*人的聪明,机智,团结,勇敢,不怕艰苦困难,不怕**的精神,打胜了一次又一次的仗,至今我们*的地位在世界上勇攀高峰,我作为祖国的花朵,也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长津湖》观后感3
x日,我和爸爸一起去看《长津湖》。影片讲述了,**儿女为了保家卫国,在冰天雪地中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面对重重困难面前,他们勇敢不屈、不怕**。在极其**的环境下,*战士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但是他们抱着坚定的信念和敌人奋勇交战。
我们现在穿得暖吃的饱都是*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要多多学习,让自己聪明,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富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今天中午我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我终身难忘。里面有许多人物比如伍千里、伍万里、*……他们面对比他们人数多得多,武器比他们先进的多的**人还是毫无畏惧,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国家。在最后一场战争时**们个个高声喊着,冲啊我们要把**人赶出去,杀呀!
最后,我们得了巨大的成功,**人逃回了自己的国家,我们的**欢呼雀跃。看到这里我流下了眼泪。走出门前我对着大荧幕敬了一个礼,对这些**听到深深的敬畏。***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不打这一战,就要下一代去打,他们为了后代的美好生活去打了这一战。
我们生活在这和*时时代,更感恩**们,并祝祖国妈妈72岁生日快乐。
《长津湖》观后感4
长津湖讲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东线部队以钢铁般的意志,扭转战局,为长津湖战役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这里面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节的时候,***营的士兵吃着火鸡,甚至还可以喝到咖啡,而*的战士们却在雪地里啃着冰冷的土豆。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战斗中,*人竟然赢得了胜利。我们眼中看似晦涩的知识点,是他们风雨飘摇的一生,是他们连尸体都无法完整的交给亲人,却为**献身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后辈一直铭记的,我们所崇拜的也应该是这样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的士兵吃火鸡时,两个士兵的对话也让我感触很深:“明年感恩节一定请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们能活着回去的话”。
这让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话:*有时会是**,而人民永远不会是**。那些**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战争,肯定渴望光明与和*,但是在大的**下,他们只能选择屈从。这可能是美军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士兵们是因屈服**者的野心而作战的,而***者是为守吾土而奋不顾身,为了他们的下一代不再有战争,这种信念支撑他们****的迎着敌人的炮火冲去,最终取得的了战斗的胜利。
《长津湖》观后感5
***期间,我和妈妈看了一部新上映的电影——长津湖。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志愿军死守长津湖的故事。
勇敢地对战美军,最终取得光荣胜利的故事。志愿军的勇敢,他们那无畏的精神,真是我们后辈敬佩的人啊!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在志愿军第一次搭火车救援朝鲜时,半路却遇到美军敌机,没办法,他们只好搬走火车里的一部分物资进行逃离。这次虽然人员伤亡不大,可是火车以及轨道都被炸毁了,只能徒步前行,可是没走多远,又迎来了新一轮轰炸,这次我军伤亡惨重,大片土地已被鲜血染红,看到此我热泪盈眶。
在电影中,我看到志愿军战士不惜一切代价地拼死,冲杀。哪怕是在武器装备存在着巨大悬殊下也能勇往直前,完成使命。
我相信,这段历史从不会被忘记,志愿军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也把我深深地震撼了,你们才是最勇敢的人!最可敬的人!
《长津湖》观后感6
国庆看完《长津湖》这个电影,太感人了,可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个只在电影里出现十几秒的一个画面,几十来个人拿着枪,一个一个都冻成了冰块儿,但每个人还是一副好像下一秒就要战斗向前冲的样子,这几十个冰雕让我眼前一热。泪慢慢流下来。刚刚干下来,我的眼又留下了两遍泪。
这个电影让人心痛,无数人们死在了战场上,无数个人为了保护*死在了战场上。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也会死,但他们是英雄。正如毛*所说:“**战场,就是英雄。
在雷公把冒着红烟的东西放在车上,然后开着车冲向前方。那时他面临着两条路,左边是**,那可以救大家,右边自己活,让别人死。他也不想死,但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看了一个电影,让我的眼泪一直流,他们都是英雄。
《长津湖》观后感7
当我看完《长津湖》,心中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感动。为什么会感动?因为电影的内容太精彩,太真实了。
1950年10月3日,**为达到侵略我国的目的,对我们的邻国朝鲜发动了战争。为了保家卫国,*一声号令,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鲜战场上。10月5日,*人民*正式入朝作战。
国家,就是这两个字,让战士们敢于不惜**自己的生命而战,他们抱着**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长津湖》这部电影很真实,战士们也会害怕,也会恐惧,也会说疼,但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打这一仗,子孙后代也要去战争。只有打胜仗,才能换来和*与稳定。
所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长津湖》观后感8
今天早上爸爸很早叫我的起来,我一骨碌起来,吃完饭。爸爸跟我说,出发,我们去看电影,要看《长津湖》。妈妈说要三个小时,我觉得我能坐的住。
爸爸给我15元,我买了一点零食回来,有葡萄软糖,一包薯片,还有水。爸爸开车到了电影院。哇!我们来太早啦,在那里等了一个小时。时间到了我们就到四楼看电影。我爸爸有三张票,检票阿姨们就把票的一端给撕掉,让我们进去看电影,看电影的好多,多的呀连走道都坐满了人。
刚开始是广告,广告好了,电影就开始了,长津湖里面都是打斗的情景。最让我深刻的是他们吃零下30多度的土豆,吃着牙都掉了。好多内容我都忘记了。看电影的时候啊,我先吃软糖,吃完葡萄软糖,又开始吃我的黄瓜薯片。吃完我的黄瓜薯片电影看完了。
回来跟妈妈说这些人看起来很可怜,他们太辛苦了,我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美好了。妈妈告诉我,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现在的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长津湖》观后感9
看完电影《长津湖》后,我感触颇深。
从电影的开篇,我了解到美军要越过三八线,攻打朝鲜,这种举动让我非常气愤。而且他们的将军—*还说,可以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所谓“唇亡齿寒”,经过商议,我们国家决定抗美援朝。
随即,我们的部队出发了。经过各种防线和哨兵,我们到达了美军大本营。当看到美军丰富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时,我深刻怀疑他们是从现代拿物资过去的呢。但这并未吓到我们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虽然我们没有丰盛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但我们有勇气、毅力和智慧。志愿军们尽管一整天里只能吃着冻得像冰块一样的土豆,也坚持战斗着。
经过长时间的坚守和奋战,志愿军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另一个营地,也就是美军**机场,*听说营地被攻占后,连忙让**撤退。最终,我们粉碎了*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的想法,把他们打回了三八线。
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打仗,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人类远离战争!
《长津湖》观后感10
天空阴沉沉的,压抑极了,正如我此时的心情。今天在学校观看了《长津湖》——这部让亿万观众热泪盈眶的战争电影,让我对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
激烈的对战、战士们坚定有力的目光、敌机的轰鸣、满地的尸体……每一个画面都震撼着我,何况当时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残酷。这场战争,***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团结、不可辱的力量,让世界各国尤其是欧**家为之震惊。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特级英雄杨根思曾经发出的英雄誓言,为了保护阵地,他毅然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场仗我们如果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再次滚落下来。是啊!没有**先烈们的无私付出怎会有我们现在如此美好、安定、幸福的生活?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享受着祖国强大后的安稳生活。当我们挑剔着眼前的可口饭菜时;当我们厌倦了坐在教室学习时;当我们节假日跟家人团聚玩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眼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否会反思、改正和珍惜?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肩负起责任,长大为报效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津湖》观后感11
人类发展史上,****历经五千年经久不衰,远远超过许多国家,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电影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指导员梅生说:“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他知道,这场仗不得不打,早打晚打都要打,还不如我们打完了,让我们的后代和所有人民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
这不就是为了家,为了国吗?他宁可死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不愿死在美军侵略*时,不可挽救的战场上。
要顾大局、全局。被无理扣押1028天的孟晚舟回国时,全国人民的热情和热泪盈眶,表现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任正非是可以卖掉华为,夺回女儿的,但他为了整个大国,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尊严,为了炎黄子孙坚韧不拔的追求,他都准备好一辈子见不到女儿了。
我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园,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唯有大国崛起,方有小家尊严。
《长津湖》观后感12
趁国庆期间,妈妈带我去看有关红色**的电影《长津湖》。
抗美援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横跨***,**了很多很多的战士。电影中,在1100雪山上的战士们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一动不动的趴在雪地上,一刻也不敢松懈,不肯离开现场半步,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雪地中活下来的战士都活得不容易。美军士兵在室内吃着烤鸭,我们的战士们在零下40度的雪地肯啃着冻僵的马铃薯,到最后全都一个个活生生冻死了,我们给这群勇敢地战士一个美丽的名字——冰雕连。
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雷公,他为了保护战友,把美军投下的标识弹开着车,引到空地,**了自己。当他艰难的说出别把我一个个留在这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们现在的和*是战士们用鲜血和身躯换来的,当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被杀死的时候,我很愤怒,也很伤心,就像伍万里不怕生死,冲锋向前一样。
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肯定没有勇气冲上去。哪来的****,都是有人替我们提前受苦。
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想想我们的祖辈和战士们,好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年代。
我终于知道红领巾为什么那么红,因为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
《长津湖》观后感13
……随着音乐,幕布变暗,《长津湖》结束了。我的眼眶又一次红润,积满泪水。
我回到家,努力保持*静。在心里回顾着《长津湖》。
我突然发现,我们可以在战士们身上找到各种精神——团结一致、舍己为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
在岩石上躲避敌机时,新兵伍万里刚好躺在一具尸体上,可他一动没动。只见他紧闭双眼,发青的嘴用力闭上,身体微微抖动。可他还是一动不动。外国敌机第一次在他头上嗡嗡作响,他也是第一次离**那么近,可他更是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因为害怕吗?不,如果害怕,伍万里早就夺路而逃了!这是团结。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将士们都不可以动——再害怕也不行。而所有人都没有动,说明了什么?
团结一致,万人一心!我从**的战场的回忆中醒来,享受着体内一时感动的温暖。
想着想着,眼泪的闸门悄悄打开。
《长津湖》观后感14
今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
长津湖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7当时*第九兵团初入朝鲜,当时的志愿军到达朝鲜时已是10月下旬,又是寒风凛凛,可是他们并没有退缩因为美军已经跨过三八线,很快就会越过***,战火燃烧到*边境,所以他们没有理由退缩,因为他们需要守护他们身后亿万万的人民,所以他们毫不退缩的向前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爱国,这两个伟大而又十分*凡的字眼,但在这些战士中扎了根,当那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们在雪地中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时,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已经近奄奄一息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王牌战队,一次又一次得近乎无人可及的胜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人,应当好好学习,奋斗拼博,才能对的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
**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
《长津湖》观后感15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下一代就不用打了。”电影《长津湖》中,这句热血的话,久久回想在我脑海中。
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役为背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惨烈的战事,**的环境,坚韧的意志,赴死的决心。
志愿军战士即使被冻成冰雕也不忘将枪口对准敌人,这种勇敢的精神让人敬佩。****津津有味吃着火鸡腿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却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得硬邦邦的土豆。这土豆硬得能把牙齿磕掉;这土豆焐在战士们的怀里,进行爱的传递;这土豆,是苦,是爱,是勇!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陷入了沉思:*战士真不容易。不管敌人有多强大,武器有多先进,*的志愿军仍然永不退缩。“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的荣耀。”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家不强大就会挨打,民族不自强就没***。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
上一篇:畅想未来作文300字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