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1
这段卡农的和声进行被称为大逆循环,非常悦耳,从巴洛克时期直至现在被无数作曲家所喜爱并使用。初学作曲的人往往也会很自然的写出类似的和弦进行,足可见其容易理解的简单性和乐曲的优美性。不过,大逆循环也因此容易成为缺乏创意的代名词。虽然通常俗称为卡农进行,但它和传统的卡农曲式不是一个概念,需要特别注意。另外,上述和弦(D - A - Bm - F?m - G - D - Em/G - A)的一部分改为**和弦,在低音部D - C? - B - A - G - F? - E (or G) - A这样的.下行进行的乐曲也非常多。复调音乐的一种。同一旋律在各声部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始终追寻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个小结,它们会融合在一起,缠绵至极。就像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至死不渝。 ?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阅读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1)
——经典歌曲卡农尤克里里简谱 (菁选2篇)
经典歌曲卡农尤克里里简谱1
【图片来源:中文吉他音乐社区】
经典歌曲卡农尤克里里简谱2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2)
——经典歌曲卡农小提琴简谱
经典歌曲卡农小提琴简谱1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3)
——经典歌曲卡农口琴简谱
经典歌曲卡农口琴简谱1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4)
——尼康d90使用技巧-尼康d90单反教程
尼康d90使用技巧-尼康d90单反教程1
1、使用实时取景
开启实时取景功能,只需按下机身背面的LV键即可,显示屏即显示当前拍摄的画面,对焦如同光学取景一样,通过半按快门完成,对焦速度相对较慢,待取景框显示为绿色时即可按下快门键完成拍摄。 对拍摄低角度的照片十分有用,面对不同的'场景查看更直观。
2、设置包围**
包围**在拍摄高光比的场景时会使用到,当我们不确定**值是否正确的时候,使用包围**拍摄多张不同**值的照片,可以减少拍出不满意的照片而后悔的情况出现。
3、手动设置白*衡的方法
设置自定义白*衡首先按下WB键,按住的同时拨动后拨盘选择PRE档,然后再一次长按WB键,直到PRE档闪烁,表示可以取样,镜头选择手动对焦,对准白色或者灰色物体,是单一颜色充满画面,使用A档按下快门即可。出现GOOD字样时表示成功设置,否则出现NO GOOD,须重新设置。
4、设置机身对焦辅助灯
在光线不佳的环境里拍摄时,我们需要开启机身的自动对焦辅助灯帮助我们完成对焦。
5、利用帮助功能学习相机设置
显示注释十分简单,只需在高亮所选项目时按下“?”键即可,该键与WB键为同一键,将显示相关的注释。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5)
——歌曲铃儿响叮当简谱
歌曲铃儿响叮当简谱1
叮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 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 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冲破大风雪 我们坐在雪橇上
奔驰过田野 我们欢笑又歌唱
马儿铃声响 令人精神多欢畅
今晚滑雪真快乐 把滑雪歌儿唱 嘿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在一两天之前 我想出外去游荡
那位美丽小姑娘 她坐在我身旁
那马儿瘦又老 它命运不吉祥
把雪橇撞进泥塘里害的我们遭了殃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白雪闪银光 趁这年轻好时光
带上亲爱的朋友 把滑雪歌儿唱
有一匹栗色马 它一日行千里
我们把它套在雪橇上 就飞奔向前方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 嘿
经典d大调卡农简谱(扩展6)
——简谱入门电子版
简谱入门电子版1
一、音符
音符是记录乐音的高低、长短的符号。
1、乐音的高低与音阶
简谱使用七个*数字1,2,3,4,5,6,7作为音符,音符的唱名依顺序为:do(多)、re(瑞)、mi(米)、fa(发)、sol(梭)、la(拉)、si(西)。
音的高度叫做音高。
简谱以与音符相对应的数字的大小决定音的高低。
1,2,3,4,5,6,7这七个音符称之为中音,在它们上面各加一个圆点称为高音,在它们下面各加一个圆点称为低音。
高音,中音,低音都是常用音符。
此外还有倍高音(在中音音符上加两个点)、超高音(在中音音符上加三个点)、最高音(在中音音符上加四个点)、倍低音(在中音音符下加两个点)、超低音(在中音音符下加三个点)、最低音(在中音音符下加四个点)。
音符按照低音到高音的排序
相连的八个音叫做音阶,音节中各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是固定的,用半音作为计算单位,两个半音合为一个全音。
通常用音阶1 2 3 4 5 6 7 i说明音阶中的音高关系,这是因为它最常见。
2、乐音的长短
音符分为三类:
(1)单纯音符,又叫做基本音符。
以四分音符为主题,以短横线为附件。
短横线用作“增时线”时,附在四分音符后面,每条的时值(时间长度)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用作“减时线”时,附在四分音符下面,每条将其上面的音符的时值消减一半。
四分音符与短横线的不同组合构成各种不同时值的单纯音符:全音符(四分音符后附三条短横线)、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后附一条短横线)、四分音符(单个*数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下附一条短横线)、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下附两条短横线)、三十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下附三条短横线)。
相邻的上下两种音符之间的时值比是2:1,一个上面的音符等于两个下面的音符。
比如,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1/2,叫做二分之一音符,简称二分音符,等等。
除了图中的单纯音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六十四分音符,一百二十八分音符,二全音符。
注意,音符下面的减时线有的连在一起,有的分开,只是写法不同。
(2)附点音符:包括单附点音符和双附点音符(复附点音符)。
因为单附点音符比较常用,所以通常说附点音符指的就是单附点音符。
单附点将音符的时值增加一半,第二附点则将第一附点的时值增加一半。
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附点不用圆点而用增时线。
(3)连线音符。
用一条或几条同音连线(又叫延音线)将几个(至少两个)同音高的音符连接起来,这些音符就叫做连线因为。
参与连接的几个音符不拘时值,不限位置。
在连线音符中,只有一头一个音符有起唱、起奏 音头,其余音符只是头一个音符的延续,不另起唱、起奏。
要注意的是连线音符的连线不能跨越连接。
3、休止符
音乐有时候会出现一定时间的休止(间断)。
在简谱中,用数字0做记录休止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休止符有各种不同的时值。
休止符不使用同音连线。
4、临时记号
音阶中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是固定的。
这样的音叫做自然音。
音阶中的全音、半音结构虽然是固定的,但却可以用临时记号去改变。
临时记号标记在音符前面。
升记号(#)。
将它后面的音升高半音。
降记号(b)。
将它后面的音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X)。
将它后面的音升高两个半音,即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bb)。
将它后面的音降低两个半音。
即一个全音。
还原记号(彑)。
否定、取消上述四种临时几号的作用,恢复它后面的音的自然音的本来面目。
否定取消重升、重降记号只用一个还原记号。
临时记号的作用是暂时的,并且只对它与下一条小节线之间童音高同唱名的音有效,而对此外的任何同唱名的音无效。
然而,连线音符音头上的临时记号的效力却要持续到连线音符完结,可以跨越小节线。
在简谱中,升降记号和重升、重降记号既叫做临时记号,又叫做变音记号,因为它们改变了自然音的性质,使其成为变音。
还原记号的作用与四种变音记号相反,是将变音恢复为自然音,因而在简谱中不应该叫变音记号,只应叫做临时记号。
升记号多用于5和4,其次用于1和2。
二、节拍与拍子
节拍和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很重要,它们是乐音的**者和“骨架”。
在音乐中,时值相同的强拍与弱拍按固定顺序交替出现就构成节拍。
各种时值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的组合就构成节奏。
通常,节拍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节拍侧重于小节内各拍之间的强弱关系,而节奏侧重于各种音符的组合,包括在各拍内部的组合。
图2—1表明节拍和节奏在一支旋律中的关系。
在每个强拍前画一条纵线,叫做小节线。
相邻的两条小节线之间为一个小节,用以容纳规定了时值和总数的音符或者休止符。
第一行乐谱如果从强拍开始,强拍前不画小节线。
每行头一个强拍前的小节线留在上一行末尾。
双纵线提醒该处发生了某种事件,例如调号和拍号改变等。
此外,双纵线还用在谱例结束和用在谱例内部作为间隔。
左细右粗的双纵线用于乐曲结束。
双纵线如果出现在小节线的位置,就成为代替小节线的双小节线。
小节中用某种时值的音符作为一拍,结合每小节的拍数构成拍子。
**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子记号,简称拍好,用数学中的分数来表示。
分母表示用什么时值的音符作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节的拍数,分数值表示小节内容纳的全音符的数目。
例如,拍号2/4,分母数字4表示用四分音符作为一拍,分子2表示每小节容纳两拍。
这样,每小节内的总时值是1/4 * 2 = 1/2个全音符。
拍号的读法:先读分母、分子,后读拍子或拍。
例如2/4读作四二拍子。
如果只说明每小节有几拍,可用二拍子、三拍子、六拍子等术语,这是二、三、六等只表明拍数,不涉及用什么时值的音符作为一拍。
拍子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复合拍子和变换拍子五类。
其中,单拍子和复拍子各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法。
1、单拍子
二拍、三拍都只有一个强拍,其余的拍都是弱拍,这样的拍子叫做单拍子。
2、复拍子
将拍号的分母、分子都相同的几个单拍子组合在一个小节内即成为复拍子。
两个二拍子合成四拍子,两个三拍子合成六拍子,三个三拍子合成九拍子,四个三拍子合成十二拍子。
在这种复拍子中,只有头一个单拍子的强拍依旧,其余单拍子的强拍必须降落为次强拍或再次强拍,否则该复拍子会因各单拍子的**而解体,导致不能成立。
3、变换拍子
变换拍子是指音乐在进行中改变拍号。
变换拍子常见的是前后两个拍号的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
拍号可以写在分节线的后面。表示变换拍子。
三、节奏
1、细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细分的节奏中同样存在。
一拍如果分两个拍,前半拍强于后半拍;均分为三连音,头一个音强于后两个,一拍均分为四个音,单数音强于双数;一拍均分为两个三连音,第一个和第四个音强于其余的。
2、音符的正常组合
音符的组合能让人一目了然地辨认出节拍、节奏的特点。
组合是通过减时线的连接进行的。
例如,图3—1。
3、切分音
通常较长的音往往较强,较短的音往往较弱。
位于弱拍或者一拍中相对弱的部位的音,按正常节奏应在紧接其后的强拍或相对强的节奏位置处进行到另外的音。
如果不换到另外的音而延续下去,该音就会因由短变长而由弱变强,称为切分音。
切分音可以是一个音符,也可以是使用同音连线的连线音符。
4、连音
将一个单纯音符正常划分,依照顺序按比例增加的数目是1,2,4,8,16,32,……;将一个附点音符正常划分,按比例增加的数目是1,3,6,12,24,48,……;将一个单纯音符或附点音符的时值任意均分,其数目与正常划分不相符,即成为连音符。
使用连音符取代正常划分的音符。
简单的说,在一个音符的时值内*均的唱出三个音,叫做三连音,记谱法是在音符的上面用3来标记。
如图3—1。
此外还有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等,他们的原理和三连音相同,都是将某一个音符的时值*均的分作五等份、六等分或者七等份。
图3—2。
四、速度和力度
1、速度
速度指唱奏时节拍、节奏的快慢程度。
在简谱歌曲的调号(1=C等)、拍号下面,一般有速度和表情标记,如:“快板 热烈地”、“行板 歌唱地”、“中速 深情地”等,还有的甚至具体标明每分钟唱奏多少拍。
还有的更直接引用五线谱的“音符=数字”标记法,表示将指定的音符每分钟唱奏多少拍。
常用的速度标记有:稍慢、行板、小行板、中板稍慢、中速稍慢、中板、中速、中板稍快、中速稍快、小快板、稍快、快板、快速、急板、急速。
这些速度标记主要用于全曲或曲中具有相对**性的段落,写在乐曲或者断落的开头,其效力是整体性的。
此外,还有用于速度变化的标记:突快、突慢、快一倍、慢一半、渐快、渐慢、原速。
常用速度每分钟的一般拍数:广板:每分钟46拍;慢板:每分钟52拍;柔板:每分钟56拍;行板:每分钟66拍;小行板:每分钟69拍;中板:每分钟88拍;小快板:每分钟108拍;快板:每分钟132拍;急板:每分钟184拍。
各种音符和休止符之间固定的时值比例关系并非它们的具体时值。
具体的时值只有在规定的具体速度中才能确定。
2、力度
力度指音乐的强弱程度。
力度标记(手写体):极弱——ppp,很弱、倍弱——pp,弱——p,中弱——mp,中强——mf,强——f,很强、倍强——ff,极强——fff。
逐渐改变强弱的力度记号图4—1,特别加强和强后立即弱的力度记号,只用于个别音符图4—2。
五、音程
两音之间的距离叫做音程。
音程的下位音叫做根音,**音叫做冠音。
两音音高相同时,根音和冠音重合。
根音和冠音先后出现,叫做旋律音程。
两音同时出现叫做和声音程。
旋律音程的读法应该根据两音出现的顺序,和声音程的读法由根音读至冠音。
音程以度为单位。
相同的音是一度,相邻的音是二度,间隔一音是三度,间隔两音是四度,间隔三音是五度,间隔四音是六度,间隔五音是七度,间隔六音是八度。
音程的性质即纯、大、小、增、减,是表示所含有的半音数目。
音程的性质和度数的音程名才是完整的。
增四度、减五度都含有六个半音,何为三个全音,叫做三全音。
一度、四度、五度、八度的性质只有纯,没有大小。
二度、三度、六度、七度的性质只有大小,没有纯。
基本音级之间所可能构成的音程,即所有的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以及增四、减五度音程,叫做自然音程。
3、变化音程
除自然音程外一切增减音程和倍增减音程都是变化音程。
用变音几号降低根音和升高冠音,所含半音数增加,音程扩大;升高根音和降低冠音,所含半音数减少,音程缩小。
由增减所含半音数而导致音程的扩大或缩小只影响音程的性质,不影响度数,原来的度数一直固定不变。
从左向右,每条横线和斜线表示增加一个半音,线左端的音程的性质即向右移动一次;从右往左,每条线表示减少一个半音,线右端的音程的兴致即向左移动一次。
一度、四度、五度、八度专用减——纯——增路线,二度、三度、六度、七度专用减——小——大——增路线。
纯一度的任何音升降都只会增加一个半音,因此不会有减一度。
没有变音记号的音都是自然音程,有变音记号的,如果是纯、大、小音程或者三全音,也是自然音程。
有变音而不是纯、大、小音程或三全音,就是变化音程。
也就是说,有变音记号的不一定是变化音程,变化音程一定有变音记号。
4、等音程
两个实际音高相同而记谱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中的两个音互为对方的等音变换。
两个实际音高相同而记谱不同的音程叫做等音程。
等音中的两音互为对方的等音变换。
两个实际音高相同而记谱不同的音程叫做等音程。
等音程分两种,一种是两音程的性质、度数都相同。
一种是两音程的性质度数都不同。
除三全音外,其余增减音程的等音程是纯、大或小音程,而纯、大、小音程的等音程则是除三全音及其等音程倍增倍增三度和倍减六度外的增减音程和倍增倍减音程。
5、音程的转位
根音和冠音互相转换位置,根音变成冠音,冠音变成根音,叫做音程转位。
转位时只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两者同时移动。
移动指向上或者向下挪一个或几个八度。
在八度以内,音程转位的度数变化情况是:新度数 = 9 — 原度数。
性质的变化:纯不变,大小互变,增减互变,倍增被减互变。
增八度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
超过八度的音程可以移动到八度内,然后转位。
6、和声音程的音响
各种和声音程给听觉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声音程分为有协和声音程和不协和音程两类。
纯一度、纯八度的音响完全或几乎完全融合,属于完全纯协和音程。
纯四度、纯五度的音响十分融合,属于完全协和音程。
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音响虽然融合性较差,但丰满厚实,属于不完全协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增减音程,倍增倍减音程的音响互相排斥、撞击,属于不协和音程。
大二度、小七度的不协和比较柔和,小二度、大七度的不协和比较尖锐,三全音的不协和比较紧张。
除三全音及其等音程倍增三度和倍减六度外,其余的增减音程和倍增倍减音程的等音程是纯、大或小音程。
六、定调与转调
1、定调
在简谱开头都有1=C、1=G之类的标记,这种标记就是调号——调的标志。
CDEFGAB称为音名。
调号的作用只是规定音高,于其他方面无关。
定调就是选择、确定适于表达作品内容和唱奏的调。
1=C的意思就是do的音高是C,并据此确定音阶中其余音的音高。
调就是do的音名位置。
用C作do,1=C叫做C调,用G作do,1=G叫做G调……
钢琴键盘很直观的显示出各调之间的关系,图6—1。
钢琴上,间隔一个黑键的两个相邻键之间是全音,没有间隔黑键的是半音。
黑键与左右相邻的两个白键之间都是半音。
这样,从左到右,白键黑键就按顺序结构成连续不断的半音,即半音音阶。
从左端第三个白键开始,白键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不断向右重复和延伸。
每个琴键都有固定的音高,用固定的字母作音的名称,叫做音名。
图6—2是各琴键的固定的音名和固定的全音、半音结构关系。
图6—3是C调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有*的白键是靠近锁孔的C,叫做**C)。
音组都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音组见相差一个或两个八度。
2、转调标记
转调就是调的转换。
简谱转调在注明转某调后,通常附加“前调某音 = 后调某音”的说明。
七、各种记号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10篇
下一篇:物流管理毕业论文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