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公开课)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线条的方法装饰房子。
2、在欣赏范例的基础上,积累装饰经验,大胆创造装饰房子。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勾线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座房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座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漂亮吗?
(2)你们觉得这座房子漂亮吗?
(3)他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装饰房子。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房子的轮廓线,启发幼儿想想:你想怎样装饰房子呢?
(2)让幼儿讲述,可以用哪些线条、图案进行装饰,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装饰房子。
3、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子,进一步了解线描装饰房子的基本方法。
4、幼儿绘画装饰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房子,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5、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用了哪些线条来装饰房子的,并表扬画面整洁、装饰的漂亮的幼儿。
幼儿绘画活动时表现的非常认真,细心,大部分幼儿完成的作品较好。
活动反思:
线描画,对我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线形,但在画面的切割、分布、线条的疏密排列上还不够适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线的造型活动中。我注重观察指导,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的作品欣赏,我不作好与坏的绝对评价,而是让孩子们相互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发现同伴作品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最后启发幼儿怎样用这些作品去装扮自己周围的环境,既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又可以焕发孩子们主人翁的意识。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
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
【活动准备】
《健康歌》光盘、一块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播放《健康歌》,幼儿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指导
游戏玩法:
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子的手上,单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游戏规则:
1、参加游戏的人数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活动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编花篮的游戏,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锻炼了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百科: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次手指的运动,更是母亲对儿女、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编织的是女人的心。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的牙齿,画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
2、借助镜子,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露出牙齿的人物面部表情和主要特征。
3、乐意讲述自己的画面,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绘画。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支勾线笔,一面镜子。
2、幼儿对自己的牙齿有一定的了解。
3、幼儿会玩刷牙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生活模仿动作》,引出主题。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散步等。
2、师:刚才我看见小朋友睡觉起来都很认真地在刷牙,你看,牙齿都刷干净了吗?
二、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进一步了解自己牙齿的特征。
师: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脸上是怎样的?
师:请小朋友张大嘴巴,看一看嘴巴里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
三、观看教师示范,感知绘画“我的牙”的基本方法。
1、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让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他的脸上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选择牙齿有特点(例缺一个门牙,牙齿上有蛀牙)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上来,并根据幼儿的脸部特征,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的头像以及大嘴巴里的牙齿(画脸部的轮廓→头发、耳朵→画眼睛、鼻子→画张大的嘴巴和牙齿),让幼儿了解画脸和牙齿的基本步骤和手法。
四、幼儿照镜子画自画像《我的牙》。
1、幼儿边照镜子边画出自己的五官特征和嘴巴里的牙齿,提醒幼儿头像一定要大,张开的嘴巴也要大一些,突出嘴巴里的牙齿。
2、幼儿画自画像,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自己上来介绍自己的自画像《我的牙》,重点讲述自己牙齿的特点。
六、游戏活动:刷牙。
幼儿扮演牙齿,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玩刷牙游戏,感知游戏活动的快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纸工制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剪刀、纸工第16页《小挂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请你们抬头看看,我们班教室里有很多挂饰漂亮吗?
没有这些挂饰教室好看不?为什么小朋友会制作挂饰吗?老师带来了一些没做好的挂饰请你们动手试试(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二、小挂饰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及结构特征。
在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怎样才能使线穿进去?
2、教师讲解并示范
将图形剪下,延边沿处剪开。(黑线处不易剪得太开,因提醒幼儿小心)
将大图捏折弧线,两端粘合成锥体圆盘,中间穿上一根挂线。
小图对折后并粘合,粘合四周夹入一根线,线的另一端用小圆纸片固定在圆盘四周。
轻轻地拉住挂线,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将吊饰挂在窗口,十分好看。
3、手工作业要求及剪刀的安全使用。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表扬完成好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
教师与幼儿共同用制作好的小挂饰装饰自己的教室,收获成功喜悦。
活动反思:
参与制作的热情很高,让幼儿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手工的快乐,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手工技巧。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表现。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都见过夜晚的高楼,万家灯火,背景的天空被灯光与夕阳装扮的绚丽多彩,多么神秘的景象。夜晚的城市和白天的城市完全不一样,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那么明亮,灯火通明下的大楼把整个夜空染成了美丽的紫色。
活动目标:
1、学习刷画的技巧,了解刷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刷画的方法。
2、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夜景的图片铅画纸画笔与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了解夜晚的城市
(1)你见过夜晚的城市吗?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夜晚的城市吗?为什么?
2、幼儿相互交流,然后个别回答
二、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1)这是什么时候的城市?
(2)夜晚的城市有什么?
三、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1、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深色和浅色
(1)你知道哪些是深颜色的?哪些是浅颜色的?
2、感知色彩明暗对比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画出心中的城市
你想画出什么样的夜晚城市?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远近关系
五、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在网上搜索到许多美丽的夜晚的图片,通过观察孩子发现了房子晚上的时候窗户和霓虹灯都是发光的,就是它们给房子染色了五颜六色的光彩。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那些美景已是赞口不绝,当我出示范画时他们更是连声叫好。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将自己看到的夜景画出来有的画的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有的画的是夜晚的霓虹灯,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消防部队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新街口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小区的夜晚,还有的画的是世博的夜景,真是各不相同,自由创作,也可以通过互相谈话激发自己能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二、活动准备
1、图片-捕鱼
2、宣纸,毛笔,颜料
三、活动过程
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鱼游动作。
出示图画
1、教师: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
(捕鱼人用网抓鱼)
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
(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
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
(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都被抓到了?
(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教师补画
四、颜色
1、教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
(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
2、教师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五、创编鱼网
1、教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幼儿操作练习编网师:
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六、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师:
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丰收?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最好?
2、戏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米”字格,学习折叠长方形纸成“米”字线。
2、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物体或点线作纹样,用对称的方法装饰“米”字格。
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范例画一张;“米”字一张;教师操作材料一份;蜡笔、白纸幼儿人手一份;
2、课前让幼儿初步了解对称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字?(出示“米”字)
这个“米”字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把自己藏到了图画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很快地把它找出来。
这里大大的“米”字把纸分成了一格一格,我们把它叫做“米”字格。
二、图形刺激:教师示范讲解。
1、教师讲解“米”字形的折法。
师:那这“米”字格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先把纸的长边对折一次,短边对折一次打开,用蜡笔沿折痕画出来,两条线交叉有一个中心,四角向
中心画直直的斜线,这样纸上就出现了一个“米”字。
2、教师讲解示范“米”字格的装饰方法。
①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对称装饰的方法。
提问:“米”字格都画了些什么?(雨伞、太阳……)
它们的图案都是怎么样的?(对称)
师:魔幻“米”字格的奇特就在于,两条交叉线形成的两个格子里的装饰图案和颜色是相同的,这两格的装饰就是对称装饰。
②教师示范对称装饰。
三、想象创造。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首先画好米字格,然后进行对称装饰。涂色时选择鲜艳的颜色,注意颜色的搭配,可以把纸转动着进行绘画装饰。小朋友可以画一些自己
喜欢的东西。
四、作品赏评。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展示角,相互进行欣赏和交流。
师:小朋友装饰的“米”字格都很漂亮,每个人都设计的不一样,并且学会了对称绘画的本领。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让学生了解清明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三、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猴子图片,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双半圆勾画猴子的脸部,根据猴子的不同姿态表现猴子动态。
3、用深浅咖啡色进行涂色。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各种姿态的猴子范画;
2、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谜语《小猴子》导入,幼儿学学小猴走路的样子,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猴子范画,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提问:
1、猴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3、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4、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5、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6、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各种动态的猴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姿态的猴子。
2、这些猴子在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猴子的各种姿态(手、脚、头部动作)讲解画猴子的方法,表现各种猴子的动态。
3、用深浅咖啡色给猴子涂色。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幼儿学画猴子,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动态的猴子。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内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幼儿进行添画,(画山、桃子等与小猴子生活有关的图形,再用各种线条加密)丰富画面。
五、欣赏作品。
幼儿选出主体构图比较大而完整的作品进行评讲和展示。幼儿评选自己“最喜爱的小猴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能够利用稻草来为小松鼠制作房子,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剪刀、白胶、稻草若干、作画纸和房子图片、彩笔、稻草画欣赏范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稻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观看稻草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稻草)
2.师:收下来的稻子有什么作用?师:稻谷进行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
3.师: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它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师:稻草还可以用来画画,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稻草画。
1.欣赏稻草画,激发幼儿制作稻草画的兴趣。
2.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稻草画,引导幼儿观察先画边框线、稻草的排列方向、长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今天我们的小松鼠说天气冷了,它需要一个家来挡挡寒风,我们就用稻草来为它制作一座房子吧。
4.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稻草画,在活动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帮助。
三、展示交流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用稻草做了一座怎样的房子呢?(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创作的方法。展示幼儿作品,欣赏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活动建议:
1.活动第一环节要多引导孩子产生兴趣。
2.在活动展示评价上可以从粘贴稻草的方法上多加引导。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及谈话,对我们农村田园的稻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稻草作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艺术鉴赏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 篇11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你们喜欢老师吗?今天我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送给老师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张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张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张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四、活动延伸:
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设计老师画像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的情绪,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12
活动目的':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及其变化用各种不同的纹样设计花瓶。
3、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
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3、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1)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4.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2)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要求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及色彩的丰富。
6.讲评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大班美术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贺卡的种类和功能掌握贺卡的制作技能,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贺卡在学会制作贺卡的基础上,让幼儿创造性的装饰各种图案,发展幼儿的创新潜力活动准备:
马克笔,水彩笔,蜡笔,彩铅,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双面胶,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贺卡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出示各种贺卡)
问: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贺卡呢?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吗?(让幼儿明白贺卡能传达友谊感情,表示相互祝福之情的)
(二)计划制作贺卡
(1)激发幼儿自制贺卡的兴趣和愿望
师: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小朋友们想要向好朋友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吗?
师: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制作好了贺卡记得把想要对朋友说的祝福语写在贺卡上哦。
(三)幼儿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好朋友。
大班美术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把握西瓜的形状特征及颜色元素。
2.尝试用西瓜的特征和颜色制造性地表现各种事物的形态。
3.依据作品大胆创编故事。
活动预备
1.素描纸,油画棒,水溶性炫彩棒,西瓜。
2.动画片《西瓜太郎》的片断。
活动过程
1.品尝西瓜,导入活动。
(1)播放动画片《西瓜太郎》的片断视频,激发幼儿对“西瓜”的创作产生爱好。
(2)欣赏西瓜,感知它的形状特征及颜色。
(3)吃西瓜,喝西瓜汁,品尝西瓜的美味。
2.想象在酷暑的夏日跳进西瓜汁里乘凉。
(1)老师:夏天,大家都跳进西瓜汁里乘凉,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2)幼儿想象跳进西瓜汁里的情景:
我变成了一个红红的“水人”了!
我在凉凉的西瓜汁里游泳,好舒适啊!
我爬到西瓜皮上,老滑的,我老是掉下来,摔得很疼的!
我想跳进西瓜汁里乘乘凉,我要把游泳池变成红色的!
(3)老师依据幼儿的想象与幼儿合作创作作品。
3.幼儿自主创作,想象跳进西瓜里的世界。
(1)幼儿创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留意运用西瓜的元素色。
(2)提示幼儿从多科一角度进行想象,不要雷同。
4.讲解并描述自己的西瓜历险记。
供应平台让幼儿讲解并描述自己作品中的西瓜历险故事。
【评析】
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联系紧密,他们有充分的阅历预备,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孩子通过想象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提高了运用颜色的力量。
大班美术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图形。
2.能够用多个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进行拼图。
3.通过嬉戏,进展观看力、想象力量,动手力量,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熟悉及图形的转换关系。
活动预备:
1.魔法盒—奇妙的口袋(内装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贴画纸张;预备大小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黑色勾线笔、固体胶。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师:“小伴侣们,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一件珍宝--奇妙的口袋,里面有许多奇妙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呀?
老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个正在方形,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外形的?(正方形)为什么说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再念儿歌:“魔术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伴侣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诞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嬉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魔术口袋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
圆形:圆滚滚,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事好。
(二)嬉戏:折一折:
1.老师用长方形演示,折一折,折出了两个长方形。
2.请幼儿自己动手折一折其它的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能折出什么图形。
(三)嬉戏:
贴一贴1.放课件《图形变变变》。老师展现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2.拼一拼,贴一贴:请幼儿有供应的各种图形,自己贴一幅喜爱的图案。
(四)活动延长: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大班美术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观赏表现鱼的各种形式,感知了解点画特有的风格,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2、观看幼儿示范,倾听老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漂亮的大鱼。
3、学会仔细、耐烦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预备】
1、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师:有头没有颈,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飞,没脚倒能行。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老师出示范例——鱼
师: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笔、什么颜料画的吗?
向幼儿简洁介绍绘画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观赏幼儿用书,了解棉签画的特点
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鱼身上有什么?鱼鳞是怎样的?你知道鱼身上的鱼鳞是用什么表现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线条鱼以及棉签和颜料,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示范在大鱼身上画点点,表现彩色的鱼鳞。
四、介绍操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艳丽的颜色。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点画活动。
点画要匀称,画面要用棉签点满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间。
五、幼儿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对个别力量较弱的孩子赐予个别指导。
六、展现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爱的大鱼
七、带领幼儿开展音乐嬉戏:网小鱼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大班美术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水添画小鱼的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学习合理的搭配颜色,并发挥想象力进行丰富的添画。
3、让幼儿感受用不规则线条作画的乐趣,乐于表现美。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轻音乐(小鱼和水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语。
今天,张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画画的游戏,这个游戏有点神奇。如果你想玩好这个游戏,一定要认真看哦!
二、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放音乐)师:我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画了一条奇妙的线,这条线在快乐的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看到仔细了,它是怎么转圈的。它跳啊!转呀!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它的痕迹,一直到满满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整个画面,提问:
1、刚才看到这条神奇的线在跳舞,你感觉怎么样?
2、看到这一条神奇的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你觉得它像什么?
3、小结:刚才听了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其实啊!这条不规则的线里面藏了许多的小鱼,它正在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刚才没有找到吧!那现在罗老师告诉你啦,你能把藏在线里面的小鱼找到吗?
四、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找找小鱼会藏在哪里。
师:谁来找找看,找到就要让鱼儿现身,把它画出来。
五、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放音乐)1、你们想自己用白纸、彩色笔、玩小鱼捉迷藏的游戏吗?那记得要把找出来小鱼添画上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要求幼儿听音乐完成作品,看谁最后找到的小鱼最多,小鱼最特别、画面最丰富。
3、提醒幼儿适当的添画泡泡、水草、石头丰富画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