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难忘的春节》作文(难忘的春节怎么写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春节》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忘的春节》作文 篇1
想起今年的春节,真令我难忘。天气仿佛为了过节也变得暖洋洋的。
这天,天还没有亮,我就被响亮的鞭炮声惊醒了。啊!大人们早早就起床了。你听,这家的鞭炮声还没有落,那一家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噼里啪啦的直响。我赶紧穿好崭新的衣服冲出来,嚷着要放鞭炮。妈妈早就煮好了香喷喷的饺子,等着鞭炮一响,让爸爸点纸钱祭拜祖先和神灵。请他们保佑我们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和和美美,一年更比一年好!
放完鞭炮,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吃饺子,那饺子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美极了!
吃完饺子,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给长辈们拜年啦!我盼望已久的时刻就要来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向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婶婶笑着一鞠躬,甜甜地说:“春节快乐!新年好!”他们赶紧给我压岁钱。这位给我十元,那位给我五十元……不一会儿,我的衣兜里塞满了压岁钱。我心里乐开了花,暗暗地想:“虽然国家政策好了,我们不用交学费了,但是这些钱也不能乱花。我要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资料。”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明年的春节会更加让人难忘。
《难忘的春节》作文 篇2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大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还记得那一次,从我懂事后的第一次春节。之前,我并不知道春节是什么,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每到年底,我家都会特别的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只是很忙。
又是一个年底到了,家里无缘无故的又忙了起来,我问母亲:“母亲,你们为什么大扫除啊?为什么要买那么多食品啊?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东西啊?……”我像一个问不完的问题的小朋友,不停的问母亲。母亲说“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我们还要准备年货,一些是我们除夕吃的,还有一些就是正月时我们出去拜年用的。”就在这时,我知道了许多许多的道理,过年要大扫除,要买年货等。日子如水滴一般流过,转眼间来到了除夕,晚上,桌前摆满了菜,姐姐一家也来了,我问母亲:“母亲,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啊?”
母亲说:“今天是除夕,晚上要吃团圆饭,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可真好看……
一起床,啊,空气真新鲜。母亲告诉我今天又是新的一年了,一年又过去了。过几天我们可以出去拜年,我还可以拿压岁钱,我真高兴……
转眼间,春节的20几天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上学的日子……
电的日子依旧。快要过年了,难道就要这样在黑暗中度过这个百家灯火的春节吗?谁也不会这样认为,可事实还是让我们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县城在黑暗中过了个春节。
《难忘的春节》作文 篇3
今年春节,我过得很开心,最令我难忘的是贴春联了。
腊月29,外婆很早就开始张罗着贴春联。我们先拿出昨天买的春联。我看了看春联。上联是“天帮家业腾腾起”,下联是“地助财源滚滚来”。横批是“迎春接福”。我看着这些春联,却不知道怎么贴。只好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外婆她们贴。看着看着,我越来越好奇了,忍不住问了一句“外婆,春联怎么分辨上联和下联呀”“呃。1——6月份是上联,7——12月份是下联吧”。外婆随口说了一句。正当我要提出疑问,忽然听见爸爸说“春联讲究平仄,平,就是四声中的一,二声。仄嘛,是四声中的三,四声。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你想想,哪个是上联呢”“哦,我知道了,天帮家业腾腾起是上联,地助财源滚滚来是下联!”“呵呵,不错嘛,再考考你,春联念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爸爸又给我出了一道题。嘻嘻,这我可知道。我大声的回答道“春联的顺序是先右后左!”这个你可难不倒我。我们书上写着呢。“哈哈,小机灵鬼!”欢声笑语回荡在我家。
贴春联可真有趣啊,以前我只认为贴春联是件好玩的事情,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知识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难忘的春节》作文 篇4
新年的钟声,是东方破晓的第一缕灿烂阳光,是新年伊始奏响的第一曲优美音符,是新的盛典,新的篇章。年,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外出打工的,外地读书的,远嫁他乡的,都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
不经意间,猛地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热闹。不知何时起,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地摇动着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金灿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看看谁更有才······新年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从这天开始就算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熏腊肉、灌香肠。大街小巷到处都闻得到腊香味。大人们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提到菜市场去杀。这个时候,大人们忙里忙外。磨汤圆、打糍粑、买新衣等等,这都是在备年货。夜幕降临,屋外便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俗话说“春节过得好,一年到头好”。
重庆人过节非常讲规矩,这些规矩就从除夕开始了。除夕,重庆人叫三十,也有叫年三十的。晚上,黑漆漆的夜空中便会绽放绚丽的烟花。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家人们都围着桌子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重庆人的年夜饭里头,鱼是必需的。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吃鱼也有讲究。过年吃鱼的时候,只吃鱼身,要把头和尾留下,表示有头有尾。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时,重庆人还会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而吃的个数也是有讲究的: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正月初一,开门大吉,这天一大早就要起来,不能睡懒觉,不然新的一年都要睡懒觉。家里的老人还会从外面捡柴回来,寓意“开门进财”。这天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就不会扫走屋里的财气。这天也不能睡午觉,重庆人称这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初二就要开始走人户了,拜年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虽然红包会被爸爸妈妈拿去存着,但还是可以得个小红包,出去买零食吃。重庆人还喜欢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有时还会把硬币包在汤圆里,谁吃到就表示着在这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喜气洋洋。
一眨眼,春节便结束了。但是,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上火红的纸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下一篇:现代诗歌(现代诗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