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20xx年就向我们说再见了,20xx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了又一个新春佳节再向我们招手。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2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趣,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员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到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8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12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馄饨,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到初十,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做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祝福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做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做客,还是亲戚朋友来做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客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看了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快乐的欢呼,那怕是悟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们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3
中国,是一个历史丰富的国家。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商店里墙壁粉刷一新,橱柜也擦的干干净净,这个时候人们走出来带着迎春的喜悦到商场采集年货,商场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焕然一新的商店里,许多小朋友拉着家长的手,这儿转转,那儿看看,见到好玩的东西就要买下来,。来来往往的的汽车的鸣叫,马路边小商贩的叫卖声,还有为购买年货而忙碌的人们为这热闹的大街上谱上了欢快的一曲。
在除夕的夜晚就更加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为年夜饭而忙碌着。我家的餐桌上也摆满了美味佳肴,这就应了老杭州的那句话:“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年夜饭是最丰盛的,辛苦一年,买来的鸡鸭鱼肉自然要先孝敬长辈,我们小孩子就坐在一旁,等长辈夹完第一筷子,我们就开始喜气洋洋的吃年夜饭,饭桌上我们小孩还各自拿到了压岁钱,寓意着长辈对于我们平安的祝福。吃完年夜饭我们大家也不闲着,有的坐在电视机前坐等联欢晚会,有的一起打扑克牌,有的吃着零食聊着天,而我迫不及待地回到房间看前两天从杭州图书馆借回来的书。
从书中我了解到,在杭州大年初一大家都会去灵隐寺烧头香,祈求平安幸福,回来后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我还看到一个关于断桥的故事。相传,在西湖边上,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湖边卖家酿土酒,因为酒味不佳,生意惨淡,有一天,夫妇俩帮助了一位老人,老人出于感谢,在离开的时候给夫妇俩留下了三颗酒药,自此生意兴隆。夫妇俩心善,就翻修了西湖上的小木桥,以感谢老人的恩情。因为夫妇俩姓段,而“段”与“断”谐音,故人们又称其为断桥。正当我看得入迷,突然听到门外爆发出欢呼声“春节晚会开始啦”,呼啦一声,我们所有人围坐到了沙发。我想,除夕之夜看春晚也是我们的一大传统了。
春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完美印证,是中国千年文化习俗的传承,也是维系家庭温情的重要纽带。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4
时间匆匆流逝,在眨眼与闭眼之间,一年已悄悄过去,又要过年了。
过年,无非就是在家里与家人吃顿年夜饭,看春晚,聊聊天,欣赏美丽的烟花表演,新年无疑就是这雷打不动的过年方式,每年都是如此,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从不厌烦,反倒是更加期待下一次过年的日子,也许是因为这个日子很难得吧,又或许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放下工作,放下烦恼,好好的陪伴家人度过一年最后的美好时光。
晚上,大厨爸爸开始准备我们自己的小年夜饭。不一会儿,一盘盘诱人的美食端上了餐桌,我们都已把持不住,拿起筷子就是一顿猛吃。你瞧,有香甜松软的红糖包,热气腾腾的芋头,香喷喷的烤虾,翠绿美味的油冬菜以及色香味俱全的咸鱼,还有一年难得才吃一次的肯德基。我和妈妈的肚子早已蠢蠢欲动,便边看着热闹的春晚,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食物。吃着那诱人的食物,再抿上一口红酒或是喝上一口牛奶,看着春晚中各种各样精彩的节目,生活如此惬意!
吃饱喝足后,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乐呵呵地看着春晚,对着一个个节目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幸福欢快的笑容,那种微笑是从没有过的,却格外真挚炙热,只要看过一眼便不会忘记,我想那格外轻松的氛围是难得一见的吧。
伴着热闹的春晚节目,一个个烟花似绽放的花朵般盛放在漆黑一片的夜空中。我急忙跑到窗前,欣赏那格外美丽的烟花。“砰—啪”,那绚丽多姿的烟花在夜空中定格,给人瞬间的美丽之后,便在夜空中化为光影,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美丽,但烟花的美何尝不只是一瞬间的事呢?没过多久,烟花便结束了,我默默回到沙发上,有些落寞,唉,烟花落下后,只是脱落一线再不为人所瞩目的尾光。
也不知春晚已经放了多久,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沉沉进入梦乡……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5
中国的传统节日十分的多,浓厚的节日气氛总是准时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弥漫开来。而我印象最深的节日当然是春节了。
春节的鞭炮声总是按时在我耳边炸开。其实本是禁鞭的,但人们兴致那么高,红色的禁鞭横幅便也被带着红色鞭炮碎屑的灰烟笼住了。
今年春节当然大不相同。
街上的零碎摔炮声将我吵醒,就像猛地出现的雷声,直在我耳边炸开。一群小孩子在街道几处分开着玩“小金鱼”(俗称摔炮)。红色的纸里面裹着灰色的炸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销量往往也最好。换作往年,我必会感叹一句:“真是有活力的小朋友!”而今年的形势下,我的感叹中多了三分担忧:“真是有活力的小朋友。”
尽管街景萧瑟,但家中还是其乐融融。对联都贴在了门里面;窗花红灿灿的,上面的那只龙盘着身子,爪子凌空,胡子飘着,两眼浑圆,似乎气沉丹田,在酝酿一声吼;一旁的祥云缝里,还可以瞄见落地窗外瑟瑟的街。街上还挂着老年过节时的灯笼,那几个灯笼在风中晃动,然后掉落在地上,随风而去。街上那几个玩的小孩已不见了踪影,估计是被父母气呼呼地拉走了。
“咕腾咕腾”,家里的火锅开了。妈妈一把把失神的我拉回来,让我招呼爸爸来吃火锅。我有点心不在焉地扫了一眼火锅,没有肉,只有紫薯丸子和白菜。我不敢抱怨,同时也很理解:这情势,谁敢吃肉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家的奢移品,一下子从什么名珍海鲜,变成了冰箱里面一大打火腿肠。
就算如此,年味依然在我家欢快的空气中充斥。带着些过往的快乐像泡泡一样,胀大,破裂,将快乐播种在瓷砖上。音乐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把喜悦与甜蜜种在歌声里,它们会在音符的土壤里生长。为了活跃气氛,我拿起我学艺不精但勉强可以弹的琵琶,边弹边唱。父母也会跟着我打拍子。尽管不能外出庆祝,但在家中,用音乐分享喜悦,寄托祝福,也不是坏的选择。
窗外的飞雪,就像飞花舞动起来。我弹着自创的歌曲,突然想到去年,也是冬日,也是过年,六年级的同学们策划了一个“生日大惊喜”,将我埋没在喜悦中。我放下琵琶,开始乐呵呵地分享往事,父母也来了兴致,开始一起谈论过往的幸福。
节日,永远是人们寄托祝福与思念的时刻。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6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新年。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新年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新年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xx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新年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新年,顾名思义,春季的节日。
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季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季的迹象;行走在新年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季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新年,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我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新年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废除旧历,使用国历,新年改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要废止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殊为不易。人民愤怒了,这一举动为敲响了丧钟!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新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
新年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新年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新年。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7
今年的春节十分热闹,我们过得比往年更加尽兴。
在春节里,除了在晚上,我的嘴几乎没有听过。吃过汤圆便是正餐。正餐后主人会端出一盘瓜子和糖果,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我们小孩便用压岁钱买上一盒又一盒的鞭炮,在玩鞭炮的同时还不忘往嘴里塞几颗糖果,玩的不亦乐乎。,今年老爸也如愿以偿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他感慨的说:“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走的时候还是土公路,现在的公路真是畅通啊!”
回想起外地过的春节,还真得说太冷清了,每逢春节,爸爸妈妈就有七八天的长假。晚上我们便站在楼顶上欣赏绚丽的烟花,白天就走亲访友。记得有一次在桌上,爸爸和刘伯伯谈起了自己的家乡。他说:“已经还几个年头没有回去了,可真想家啊!”这句话的时候便想起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加上外边唱起了那首“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时觉得还惆怅。
在外地每逢春节都会吃火锅和川菜,像是去追忆家乡的味道,虽然也有当地的香肠和腊肉,但是我还是觉得家乡的更美,更有味道。其实在外面的春节也是很热闹的,各大百货超市通过打折商品和赠品吸引了不少的顾客,在广场上也有大型的舞龙舞狮会,大年三十晚上还有免费的露天电影可以看,课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心理总不是滋味。
春节很快几过完了,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大约几周后我们便会收到外公外婆从老家寄来的香肠和腊肉。有松柏的气息和柏子叶的香味,上面还保存着原生态的醇香,每每吃到这香肠时,我便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外公外婆,多想问句“你们身体好吗?年过得好吗?”
经历了这么多年年在外面过节的思念,今年外面终于团聚了,终于过上了一个大团圆的年,吃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其实无论在哪里,春节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过,但是我认为全家人一起过春节,才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8
过年啦!妈妈带我去买火花火花 。 我最感兴趣的是"串天老鼠",可是,那种火花太危险了,妈妈不让我去买,而且价钱也很贵。我就选了"调皮王,电光棒,降落伞,雷弹子和飞碟"五种。大年三十晚上,外婆又送我一座"金山火花"和四根六十响烟火。我好幸福啊!
年夜饭还没吃完,我就急着去放了几个"调皮王",只见火苗沿着导火线烧到"调皮王"的体内,它下面的尖顶盖子一下子竖了起来,还绕着各种颜色的光环,不停地打转,可惜只有两三秒钟就熄灭了,真不过瘾!我只好连续放了好几个。
等到全家吃完了年夜饭,我就嚷嚷起来:"要看烟花的跟我走喽。"于是,一大帮子人跟我下了五楼来到桥边。我在桥墩上放稳"金山火花",然后点燃导火线,只见"金山"上喷出了五彩缤纷的焰火,火星冲上天又四面散开来,像一棵光彩夺目的圣诞树。可没半分钟它又熄灭了。
我正为这么漂亮的东西不长久而感到伤心。这时,妈妈递过来一根长长的十五响火炮。我接住后点燃了它,它马上喷出一束束银光闪闪的亮点,简直就要打到水面上了,妈妈就让我举得高一点,让火炮打到天空,就像为天空送上一大把鲜花。随着一声声炮响,周围的人欢叫着,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不知不觉地,所有的火花都放完了我们就去看别人放火花。这也很有意思,火花的'品种很多。有的火花声音惊人,需要捂上耳朵才能听。有的要人高高举着,它们就像雪一样旋转着飘落,美极了!还有的发出口哨一样的声音,像打鸟的子弹一样直冲上天,但一两秒钟后高空就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光球,每一个光球颜色都不一样。
我玩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妈妈催我快点休息,可是半夜十二点钟,我又迷迷呼呼地惊醒了,原来窗外惊心动魄,雷声一样地响,白天一样地亮,让我感到过年真是太好了。
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我真想天天过年!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9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
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0
放寒假就意味着要过年了,我又长一岁了。欢天喜地迎新春,红红火火过大年。新年真好!它总会有丝丝甜意荡漾在我的心中。
除夕之夜,繁忙了一天的外婆把丰富的年菜摆满了一桌: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烧甲鱼……但令我最兴奋的是居然有海鲜在桌子上。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到齐了,一个个入了座。合家团聚,围坐桌旁,一起吃年夜饭,个个喜笑颜开,互相举杯敬酒祝福。话语声、碰杯声、欢笑声……声声悦耳,句句动听,组成了一曲美好的交响乐,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
年初一早上,我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新衣,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安康,生活愉快。他们满面笑容,乐呵呵地掏出红包塞给我,并吩咐我要好好学习,全面开展,安康成长。我手捧红包,聆听着长辈的谆谆教诲,觉得是那么慈祥,那么温暖。
在乡下老家过年最热闹的莫过于放烟花爆仗了。从除夜开始,“噼噼啪啪!”“嘭嘭嘭!”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当然要抓住时机过把瘾。我拉着爸爸上街买了些烟花。“嘶——”爸爸点燃导火线,不出十秒,烟花就开始“嘭嘭”的放了起来。十几个五彩缤纷的大花朵,把天空映照得金碧灿烂。那些“大花瓣”从高空洒落下来,它们有的像金光绚烂的大菊花,有的像随风飘荡的蒲公英,还有的犹如枝条向四周披散的垂挂下来的迎春花……烟火真是美不胜收,它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令人沉醉。它闪耀的是人们心底的快乐,对将来的美妙神往。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迈向新的一年。
大街上张灯结彩,超市里人来人往,喇叭里播放着充满喜悦的歌声,空气似乎也变暖了,轻柔地拂过我的脸庞。旁边走过匆匆的行人,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小孩手里拿着一件件玩具。人们的脸上溢出的是新年的喜悦,是新年的欢笑。
新年不仅是热闹、快乐,更有浓浓的亲情。我真想对每一个人道一句:“新年快乐!”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1
怀着一颗如雪般纯净的心,欣赏新年时烟花那转瞬即逝的美丽,而烟火在如漆的夜幕上绽放瞬间是令人无限的遐想于沉思——题记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返,人生中有许多美好而短暂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事情渐渐淡忘,但那瞬间令我记忆犹新,永远无法忘怀。那就是—新年的雪与烟花。
早晨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只觉得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遍白皑皑的世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我欣喜若狂的跑下楼去,健步如飞的我不会儿来到了雪的殿堂。我仰望天空看着晶莹剔透的世界,此时内心里洋溢着无比的喜悦之情,顿觉天地之高大,心之纯净!
我漫无目的的向前走去,脚踏在雪堆里发出娓娓动听的声响,极其清脆而又不失格调。此时我感受可爱的雪带给我的乐趣,沉浸在雪的天地里。忽然被一声沧桑的声音穿过我的耳朵:小姑娘,新年好!有一股暖流淌进我的心田,我微笑着回应他。看着他手持笤帚扫雪的身影,我读懂了彼时彼刻爱不是千言万语,也不是朝朝暮暮,而是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则能给予心的慰藉。
看着那位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恍然大悟。今天是新年呀!此时我心里百感交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下定决心不回家了。因为家里只我一人,是多么的寂寥啊!我依旧自顾自的向前走去看见房屋楼阁在雪中静默,石墩,田坎在银光中陶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马路如明月轻洒,树枝如梨花绽放,绵绵的“柳絮”在空中荡游。甜甜的“白糖”从天而降。而龌龊的垃圾房早已被雪完全所覆没。啊!整个世界仿佛进入了龙王宝殿,整颗心似乎沉浸到水晶之中去了。
美好的事情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飞逝。恍惚之间,夜色已悄无声息的笼罩着大地。抬头仰望星空偶尔见得有烟花在空中闪过,不一会儿,只觉得天空的烟花像春季绽开的花一样芬芳美丽,在这如墨染似的夜空里烟花在头顶绽放瞬间人们不仅是赞叹她能给人带来美而且它预示着美好的开始。
新年白日时的“雪”你让我以一颗纯净的心去审视自己,新年之夜“烟花”的绽放引发我初三面临人生的抉择的深思,那就让烟花的绽放而铺开新年伊始的道路,让我们怀揣着青春梦想,释放自己的激情,去挑战未来!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2
到了寒假,也到了过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匆匆忙忙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上就有了年味的气氛。
如果像我们这种男孩子过年,肯定是先到小店里买些烟花爆竹。第二件事才是买点吃的。
过年了,我们家家户户全都会掸新,忙都忙不过来,我们家也不甘落后,桌子擦得像镜子,地板擦得也像镜子,差不多所有物体都像镜子。
终于到了春节的前一天,所有的人全都忙不过来了。也有我,可我不像那些男孩子们一样,玩烟花爆竹,污染环境,而是陪着外公、外婆去购物。
哇!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这时,我们已经到了超市。
我们买了过年所需品之后,都开始打扮家里了。
一月二十五,差不多全部集市都大促销、大加价,赚钱的人们更是疯狂。
一月二十七,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菜,大概都是些年糕,小孩子们穿上传统的唐装,门前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和倒挂的“福”字,大概人们都说是“福”倒(到)吧!在这天,家家夜晚灯火通宵,鞭炮声在耳边不断回荡,日夜不绝。这时家中,所有人都在吃团圆饭。这夜,所有人都在守岁,就算远在他乡也要坐飞机赶回家,一年才等这一回啊!绝不睡觉(除了很小的婴儿)。我们家也是啊,全家人围成一桌,灯开的到处都是,消灭了黑暗。吃完饭后,我们打开电视,一家人坐在沙发上,一边儿磕瓜子,一边儿看电视,家里有了年味的气氛。
过了一月二十七号,就是正月初一了,许多人去山上扫墓,祭拜祖先。
正月初二到正月初三,都是人们去亲戚拜年的时间,只要是去拜年,差不多所有人都会给你红包吧!
正月的时候,到街上一看,店全都关闭了,这时的大街,顿时没了前几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气氛,冷冷清清。是啊!我们也要为店员想想。一放假,就是初一到初六,初七才刚刚营业。
大年三十,希望所有中国人民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幸福安康,我来给你们拜年啦!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3
在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村那令人意味深长的社戏;黄土高坡那忘情的,奔放的,狂野的,倾泻的安塞腰鼓;还有雷州以古至今的雷剧,都包含着各地的特色。但是,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充满喜气的传统节日的春节。
在我们那儿的春节,从28日起,就飘来了春节的味道,多热闹呀!家家户户穿新衣,戴新帽,买糖果,买对联;多热闹呀!提门神,贴对联;多热闹呀!大家都擦窗扫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多热闹啊!乡间小路上,鞭炮“啪啪”地响。我也不例外,也玩着小鞭炮。
到了30日,这一天,我们家乡的小伙伴们都不休息,提着小电筒,拿着玩具枪,喊着去打“年”,在小路上游荡者。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我们,临近的小河沟上闪烁着依稀银光;到了旁家外,总是飘来诱人的香气;在远方,火车在铁路上跑着,我想:车上也有要回家过春节的人吧!霎然,鞭炮响,烟雾覆盖整个村庄。就这样,我们的春节开始了!
现在起,小孩口上总会挂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年初一,我们都去探亲戚。去探亲戚可以吃到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团圆饭,团圆饭是指,一家人和亲戚团团圆圆。还可以吃到香甜的煎年糕,几天没吃饭,还不是为了今天大饱口福吗?吃完后,还可以收到大红包。
到了年初三,那就更好玩了,早上,我们要去接公,先到一个村庄,再到一个村庄,把公给接来,带到我们村里。在期间还可以举旗子,抓鱼,和放风筝。每当我们走到别人家外,家人一定要放鞭炮,迎接公的到来,在队伍里,也能感到他人对我尊敬,那种感觉太棒了。到了晚上,我们会放烟花,一点星火缓缓上升,爆发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美丽极了。
到了年初十五,是元宵,这天我们吃年夜饭,这是最后一天,也是最欢乐的一天。
就这样我们的春节就完了,你也想来参观一下吧!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4
在一阵接一阵的期待中,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节。从小在我的记忆中,春节一直有它专属味道,这种味道一直陪伴着我,直到现在。
一味——门前火红的对联
每年刚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把往年一切不好的东西通通都扫出去之后,便开始最重要的——贴春联。
往往每户人家都会选一副语句都最吉祥的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这预示着来年能有一个安定,美好的生活。
比如说我们家,今年大门贴的上联:天增岁月人赠寿,下联: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这些春联在徐徐的春风中微微鼓动,发出脆脆的声响,好像在讲述着那个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野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做“年”。
年无恶不作,专在大年三十这一晚来吃小孩子,人们恨透年。但是人们又渐渐掌握对付年的方法,年怕红色,于是人们就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上红色的纸,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话。这,渐渐就演变成现在的对联……
又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我睁开稍闭的双眼。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一幅幅的对联。不过,我却感觉这是春节一种特有的风景。
我好像闻到年的味道……
二味——桌上丰盛的年夜饭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前,话语之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我又想起外婆曾讲过的另外一个关于年的传说:
相传,在百姓掌握年的活动规律后,便想出一整套过年的方法: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把宅院后门都封住躲在屋中吃年夜饭,由于这晚餐有吉凶未卜的意味,所以很丰盛……
吃完年夜饭,看着满兜的压岁钱,心里那个乐呀!
年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呢!
三味——热闹无比的春晚
吃完年夜饭,期待已久的春晚便开始,精彩的主持,优美的歌曲,风趣的小品。是本次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大亮点。
所以说,春节联欢晚会是我们中国人民精神上的又一年夜饭……
享受两顿丰盛的年夜饭之后,我感受到,我们已经处在过年的气氛之中……
“10、9、8……3—2—1!”随着春晚主持人的倒数,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又进入新的一年!
然而,伴随我们一起狂欢的,依旧是那浓浓的年味。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15
过年了,工人们拿着工资回家,孩子们拿着优异的成绩等着街坊邻居们夸奖,外出的游子终于和父母们团聚了。
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福字和春联,到处充满了节日气氛。到了晚上,爷爷家灶台里的火一刻也不停歇,烟囱不停地冒着袅袅炊烟,“大元宝”和“小元宝”(花生和瓜子)香味四溢。各家各户都灯火通明,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年 夜 饭,各种各样的菜肴端了上来,看得我眼花缭乱,一家人围着桌子谈笑风生,聊过去发生的趣事以及新的一年里的期望。长辈们给孩子们发红包,孩子们手里捧着鼓鼓的红包,心里甜滋滋的。
令人期盼的“春节联欢晚会”到了,晚会内容丰富多采,有优美动听的歌舞,有幽默风趣的小品,有逗得人开怀大笑的相声,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杂技表演。新年的钟声响起,紧跟其后的是崭新的一年。顿时,响起一阵阵炮声。再看天上,寂静黑暗的 夜 空划破一道道口子,烟花好像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一样。爸爸也拿出烟花和鞭炮,燃放了起来,声音响彻天空,震耳欲聋。新的一年已伴随随沉重的炮声非常隆重的来到人们身边,此情此景,禁不住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拜年。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各不相同。像我们老家,大年初一要喝糕茶,“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升的意思。喝糕茶就是在桌上摆上许多点心,面前倒上一碗茶,但是桌上的点心一盘也不许吃完,碗中的茶也不准全部喝完。我当时听着也觉得奇怪,那么多点心为什么一盘都不能吃完呢?原来是因为年年有余,如果把点心全部吃完今年不就什么也不剩下来了吗? 还有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要说一些好话,不能说一些晦气的话,这是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凡是在这一天,有人来家里做客,主人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喝糕茶。
新的一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希望大家岁岁平安,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