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介绍的是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开头就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灵、斑斓的鸟类对比,让人觉得毫不相干的两者,却存在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并随之提出了一些依据。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接下来提出疑问,并就疑问介绍了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顺序,首先是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出现了第一种恐龙的大小、身形及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数千万年以后,它的后代繁衍、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表、生活习性、行走等各方面的变化,一些猎食性恐龙慢慢身体逐渐变小,长的也越来越像鸟类。最终:原本不会飞的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它们飞向了蓝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最后表达了科学家的美好愿望,希望找到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过程。
教授本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课文的3、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朗读理清课文叙述的条理性,然后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更加丰富的描绘出来。本文的语言生动准确,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表达。明白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是最重要的特点。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的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一部分恐龙,不是全部。“漫长”说明演化的时间很长,不是短时间就能变化的。类似这样的句子课本中还有,要引导学生体会。
另外,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多,容易读错的也比较的`,让学生对课文是标出生词,针对容易出错的词语,多读几遍,要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恐龙、凶猛、描绘、欣喜若狂”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恐龙吗?那在你们印象中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展示恐龙视频 请同学用词语形容
展示小鸟图片 请同学用词语形容
2、那你们觉得恐龙和小鸟有什么关系吗?对比图片,说说恐龙和小鸟有什么联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看看恐龙和小鸟有什么关系?
打开课本31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
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问题: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关系?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假说?
2、学习生词,多媒体展示。
3、解决问题: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关系?
(2)交流答案。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一支”说明是恐龙的某一分支,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不是突然的变化。
那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有什么依据呢?
三、寻找依据。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寻找依据。
2、学生交流。
(1)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2)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的发现。
3、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辽西的发现的?
(1)读句子。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之笔”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说一说。
(3)科学家一开始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我国辽西的发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所以是点睛之笔,这也就是说明性文章用词准确性的特点。
那笨重的恐龙到底是怎样演变的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吧!
四、学习恐龙的演化过程。
1、自由读课文,理清恐龙的演化过程。
2、展示恐龙图片。第一种恐龙和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
3、相互合作完成表格。
4、交流表格内容。
5、试着复述恐龙演化的过程。
6、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7、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结:通过科学家的推演,让我们知道了,原来不会飞的恐龙最终演化成了鸟类,它们展翅翱翔飞向了蓝天,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但这只是科学家的推演,还缺乏更多的证据来重现这一过程,所以最后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的证据来重现这一过程。
那么久之前的事情,科学家都能推演出来,相信经过科学家们不断的努力,以及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的这个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多了解科学知识,说不定帮助科学家实现愿望的是我们在坐的同学们。
五、作业布置。
1、课下多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2、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二)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亿万年前,共同探寻恐龙的奥妙。(揭题,板书,读题)
2、师: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3、师:我这有一些词语。看看大家能不能读好它们!
(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板书:恐龙、飞鸟)
(过度语)师:是啊,说起恐龙,咱们脑海中闪现的就是一个个庞然大物,很难把它们和轻盈的飞鸟联系在一起,可是科学家们却有了新的发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师:一起来读读这个发现,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一发现,是否有科学依据?默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恐龙和鸟类的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是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有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师: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欣喜若狂”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因为这个发现而欣喜若狂?(体会“点睛”)历经百年,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证明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后裔的有力证据,难怪作者要称辽西的发现是古生物学研究画卷上的“点睛”之笔。你能体会科学家们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吗?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过度语:恐龙究竟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2、师: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www.fwsir.com)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我这有一张图表,大家可以借助这张图表,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3、生汇报
a、第一代恐龙它们是怎么样的?那些词语最能概括它们的样子?请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b、你们还了解到什么?你认识了庞大的恐龙家族,在这个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教师引读)有些恐龙……,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发挥你们的想象,它们还有些像……,有些像……,有些像……
师:是啊,这么多的恐龙形态各异,各不相同,这可真是个庞大的家族,有对这个大家族感兴趣的吗?一起来读一读吧!
C、在这么多的恐龙中,有一些猎食性的恐龙发生了变化,有谁发现了吗?(生自由说,不完整的可以补充)点击课件,完成表格。请女同学来读一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一部分猎食性恐龙在体表、体态上发生了变化,除此外,还有什么变化吗?
(找到飞翔)我对你找到的这部分特别感兴趣,大家都找到了没有,请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恐龙体态上的变化使它们具备了飞行的条件,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从树栖到滑翔,到最后学会飞翔,或是在奔跑中学会飞翔,对于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令人惊讶的变化,齐读。
四、拓展训练
1、师:下面咱们可以看着咱们共同填写的这张表格,用自己的话来烁烁恐龙是怎样在演化中飞向蓝天的。先自己在座位上说,还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学生说,教师引读,全班说)
2、师:就这样,在经过数千万年,上亿年的漫长的进化后,恐龙中的一支最终变成了鸟类,飞向蓝天,(板书:在进化中)变成了:飞向蓝天的恐龙。(全班读题)同时也证实了科学家们的发现。(课件出示句子)
3、在这里我把这句话做些小变动,对比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是极其准确的,这也是科普类文章的一大特点,像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找找。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
二、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恐龙图片
刚才大家欣赏了一组非常感兴趣的图片,它们都是 (板书恐龙)如果老师把这个题目补充完整了,大家一定会更感兴趣。板书:飞向蓝天的。齐读课题
大家一定非常期待这节课,因为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家还记得这个问题吗?(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访问中生代地球,一起去看看两亿三千万年前的恐龙是如何一步一步飞上蓝天的。
2、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细读这个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出示表格
二、 学习新知
1、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代恐龙
2、学生汇报结束,出示一个完整的表格内容,复述恐龙演化过程。
谁能根据表格内容复述一下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同学们,有些科学家认为树栖恐龙演化成为鸟类,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地面上奔跑、长羽毛的恐龙演化为鸟类,这两种假说,都是科学家的推测,但是(出示:不管怎样---------生活天地)什么叫毋庸置疑?(不需要怀疑,铁一样的事实)
是啊,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需要大量的证据,现在已经有了化石提供的证据,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读后出示:(20世纪末期---点睛之笔)研究者们为什么欣喜若狂,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是呀,科学依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依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考证。(出示作者图片)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随着大家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中的哪一位就会解开这个谜!(把问号改为感叹号)
三、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