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最后的姿势阅读及答案)
简介《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 2.给课文分段,大致明白分段的标准,能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会读,正确书写,并借助一定的方法记住字形。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生字的拼读情况。(特别是拼音有困难的少数学生)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同桌互读,教师留意个别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注意纠正文中个别容易错的字。 二。给文章分段 1.找出文章写时间的语句,然后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起讫段落,并默读写出段意。 第一段(1)写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漱(shu)口,与咳嗽比较。“凹”的笔顺,“撼”和“感”,“诠释“说明解释,“诠”是形声字。 2.描红。 四、课后作业 1.写习字册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块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1.读词,说说词语的意思。 2.用这些词说几句连贯的话,要求简洁清楚。(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快速浏览第一段,说说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用朗读表现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并在相关的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1)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关键时刻谭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几个感叹号看出谭老师的着急,省略号看出还有很多的叮咛,学生补充出其他的叮咛。并通过朗读把这句话的内在情感表现出来。 (2)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我读出了一个循循善诱的谭老师,他对人生的理解那么深刻,更重要的是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从这里我读到了一个有坚定责任,有无私大爱的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用张开的.双臂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找出写谭老师动作的词“拉”“撑”“护”,用果断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坚定,读出义无反顾) 总结写作方法:像这样正面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方法,我们称为正面描写。 2、这段文字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谭老师之外,还有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请大家再次默读这段文字,找出场景用直线画出场景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场景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1)“天空阴沉沉的。”我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一场天灾即将降临。这既是当时的天气真是情况,更是一种暗示,悲剧即将发生。 (2)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生死攸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谭老师选择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朗读,读出几个感叹号表示的紧急。这个场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紧急了,谭老师没有离开,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保护学生。这个环境描写突显了谭老师的崇高品格。 (4)“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千秋老师遇难了。他“张开的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的瞬间。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多么好的老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多么令人心痛。个别感情朗读,尊重学生的处理,只要能说出理由。 总结:这些场景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突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u 是死保护学生的谭老师(从救援人员嘴里听说的) u 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谭老师(从其他老师嘴里知道的) u 一个讲课生动的谭老师,一个充满活力的谭老师。(从学生眼里知道的) 补充:谭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特级教师,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多好的一位老师,他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总结:这段不直接写谭老师的言行,而是从别人的嘴里、眼里来写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起到烘托作用。 五、学习第四段 1.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说话练习:“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你就是谭老师身下的那个学生,你说什么? 你是一位教师你说什么? 你是社会的普通一员,你说什么? 3.总结:让我们记住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板书设计: 6 最后的设计 为……为……为…… ……!……!…… 正面描写 拉 撑 护 人们 学生 教师 侧面描写 天空阴沉沉的…… 环境描写上一篇:访谈技巧(个案访谈技巧)
下一篇:开店计划书(奶茶店创业计划书)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