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写出了哪两个特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
这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四节,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海底的美丽富饶。
2、能力目标:
(1) 能把观察到的海底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2) 学习文中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完整、说清楚的方法,练习说话。
3、情感目标;通过看、读、想、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理念: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的句子。
2、描写海水色彩和物产的段落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课前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图片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海水、海底、海滩、海鸟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A、“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B、指导朗读:这么美,我们怎么读?(读出惊讶、赞美的语气。)
C、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各式各样:A、想想什么意思?
B、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西沙群岛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对!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地方来表现它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板书)
2、我想西沙群岛的这些地方一定非常吸引你,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游船,到那儿去看一看吧!看看西沙群岛的风景到底有多优美、物产有多丰富。
二、合作探究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重点阅读,再用波浪线画下感受最深的词句,认真读读。
过渡: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快来告诉大家吧!
三.汇报交流
(一)谁最喜欢海面的海水?那里的海水有何特点?
1、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 这么美丽的海水,让我们配着音乐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2、那么,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海底......) 看课件。
练习说话: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你真了不起!同学们,快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二)海底: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中,看看海底都有那些丰富的物产?你在海底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1、珊瑚 为什么珊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美丽的珊瑚吧!
指导读:珊瑚的样子我们能美美地读出来呢。
2、海参、大龙虾:
(1)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海参到处......蠕动) 理解蠕动。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软体动物呢? (蚯蚓、蛇、小青虫)
做手势:懒洋洋地蠕动。
(2)咱们再来看看大龙虾(样子挺威武),在我们的印象中,哪些人最威武? (将军、士兵) 那么,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呢?
(3)指导朗读(可配动作):海参的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
3、各种各样的鱼:
海底还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老师早就忍不住想去看看了,你们猜猜是什么呢?老师为什么喜欢它们?(鱼多、美、可爱)
(1)哪些词句说明鱼多呢? (成群结队、数不清......) 是呀,老师在课前查阅了有关资料,西沙群岛里的鱼可有400多种呢!海底的鱼确实多,你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鱼的数量吗?(不计其数 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你还从哪些句子也看出海底的鱼多呢?“西沙群岛的海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西沙群岛里的鱼真的有这么多吗?这是夸张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鱼多,同时也更加突出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2)文中不仅写出了鱼的数量多,还写出了鱼的种类多,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鱼漂亮、奇特)
出示:有的... ...有的......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这么多好看的鱼,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
(2)看课件感受:鱼的特点
说话训练:有的头上……像…… 有的身上……像……
西沙群岛里面只有这四种鱼么? (不是)如果把最后一句的句号改成什么符号更能表现显出鱼多呢?(省略号)
西沙群岛的鱼不但多还很美丽可爱,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配乐朗读)
西沙群岛还有哪能些地方让你心动?(海滩)为什么?
(三)海滩:我们漫步在又细又软的沙滩上,瞧,又看到什么?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如何“千奇百怪” 的?你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吗?如:海滩上的贝壳各式各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小孩子的手掌,有的像一把扇子,真是形态各异。
c.海岛上还有什么?(有趣的海龟)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 海岛: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到了哪里?西沙群岛的海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鸟多。
1.文中哪句话说明鸟多?
2.作者先用一句话概括写鸟多,哪些句子具体写鸟多的? 这一段,作者采用了"总--分"的方法写鸟多。
四、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不愧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让我们饱含激情的齐读最后一段,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
齐读最后一段: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采用 “总-分-总” 的叙述方法,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内容更丰富,
六、拓展:学过这篇课文以后,看到这样美丽富饶,充满神奇的西沙群岛,你想对它说什么?
异步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设计一张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
海水: 五光十色
风景优美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物产丰富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教后反思:
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以读段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读段方法,运用读段方法,着力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段的训练是本册的重点。教学中,我突出了读段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悟出读段方法;在认识方法以后,又引导学生反复运用方法。读段的训练呈现出出三个不同的层次——领悟方法、尝试阅读、阅读运用。第三自然段作为“领悟方法”的重点讲读段。我从读句入手,抓住体验,通过课件、手势、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读懂每句话。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录象的效果,不仅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第四自然段作为学生尝试阅读的段落,。这二个自然段的讲读,突出读段方法的反复运用,又注意了尝试阅读与领悟阅读的不同。尝试阅读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学生对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有朗读的自主权。尝试阅读从理解段落内容入手进行检查。
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多媒体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首先读读品品,让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或者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出示相关网页上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品一品作者描绘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究竟美在哪里。在这节可中,朗读的成分我放的比较多,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去深深地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