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拿来主义》原文及教学手记(拿来主义讲的是什么)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
这是《拿来主义》原文及教学手记,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今天上了《拿来主义》的第二课时,上完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优点不多,缺点不少,课后蒲老师耐心地和我分析了本堂课存在的优缺点,现在就缺点自我反思如下:
一、备课文多,备学生少。从备课到授课的整个流程中,我很少考虑过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是否真真正正地获得了阅读文本的本领,也就是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如何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比较少去想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所以,在整个的教学中几乎是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多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真正含义。高中生学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原因是鲁迅的文章不好理解,而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对部分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挖掘不够,如在分析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的时候,我应该要适时点出这些送来的东西的本质:鸦片是精神侵略,废枪炮是战争侵略,电影是文化侵略等等,而这一点,我却忽略没讲。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赏读中通过语言的赏析认识到鲁迅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生活情趣的人,有着丰富的人格维度与张力的人,他并不高深莫测,如果让学生了解他的人生,了解他生活的背景,也许就会懂得他血脉里流动的是怎样的激情,才可能跟他发生精神的接壤,才能进入到一个伟大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多媒体课件的精化不够。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启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但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对杂文的文体特色让学生领悟不足。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身的文体特色,《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的文体特点是议论的形象化和现象的抽象化,我在教授本课时应该结合杂文的特点来品味鲁迅先生幽默、犀利的文风。
最后想到孔子的一句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以后应该把教学当作人生的追求和修养的磨砺,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精益求精,学生才能与日俱进,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