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块奶酪教学实录)

2023-10-25人围观
简介这是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

这是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狐狸的狡猾奸诈。

  二、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闯关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狐狸先生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能通过考验吗?通过开火车读,齐读复习巩固词语。(PPT)

  (二)词语揭题

  过渡:在这些词语里啊,老师喜欢这个词:(PPT出示奶酪)

  我们的狐狸先生和奶酪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分”用红笔写)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狐狸怎么分奶酪的)老师也想知道,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深入课文

  1、学习第1段

  过渡: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一读1-4段,然后告诉老师:狐狸为什么要分奶酪呢?

  2、学习5-9段

  过渡:哦,原来如此,善良的狐狸是来帮忙的对吗?那么狐狸肯定别有用心,这都要从它分奶酪说起。

  a、那么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

  (PPT出示要求:

  1、认真听老师读5-9段。

  2、用“——”画出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句子,并读一读。)这些句子里有狐狸的动作词,你能找出来并配上动作做一做吗?你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得真棒!过渡:原来狐狸是这样分奶酪的.,那么狐狸和熊兄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b、(PPT出示动物语言,分红蓝色)(请生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

  c、你们会找会读真棒!那你们会演吗?下面请小组分货角色演一演。请小组表演,请生评价,师小结

  3、学习

  10、11段

  a、奶酪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真生气啊!(PPT出示小熊语言,请生读,师范读,齐读)b、(奸笑)狐狸笑了(PPT出示狐狸语言,齐读)

  (四)小结课文

  1、在狐狸看来,它分奶酪分得非常?(公平)(板书)你怎么看?(不公平)(板书)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

  狡猾的狐狸从熊兄弟身上骗来了奶酪,看看,它还骗来了什么?(出示绘本)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我们可不能学习它!

  (六)作业布置

  1、今天晚上把狐狸分奶酪的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朋友说一说熊兄弟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狐狸公平

  熊兄弟不公平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本课的一个写作方法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心理活动的描写,他们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表演法,完美诠释了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请同学们抓住“蚂蚁队长想”这个关键词组,找到关于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读一读,同时注意到里面的一个词“七上八下”,然后请同学们在自己座位上站起来,伸出左手,同时读书中的语句“丢掉,实在太可惜”,这是蚂蚁队长当时的一个想法;接着伸出右手,读另一个句子“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显然这两个是相反的想法,通过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蚂蚁队长心理的矛盾之处。为课文后面蚂蚁队长的决定打下基础,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质。

  2、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可是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应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本课教学时,我让孩子们首先自读蚂蚁队长喊话的部分,接着让学生当一当体育队长,请他们体验了“蚂蚁队长”这一角色,让他们随着课文中的对话,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稍(shāo)”的识记与运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反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在本课中有一个对比,那就是蚂蚁队长前后喊的两次口令:“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中间的破折号都是表示声音的延长,但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表达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点离开,第二次口令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来。一样的口令,不一样的含义,这正是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结果,表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质。同样的对比还表现在小蚂蚁们干活的态度上,第一次小蚂蚁们是因为心里在牵挂着那一点奶酪渣子而不动,第二次见到蚂蚁队长的品质后,大家主动积极干起来。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过生日的时候,都能见到奶酪,并且能吃到,甚至把奶酪乱涂乱抹,不认为奶酪很有吸引力,因此很难理解“奶酪”在文中对于蚂蚁的吸引力是那么大。这样对于蚂蚁队长的激烈、矛盾的心理难以理解,教学中我也没有采用恰当的方法突破这个知识点,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话的练习,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

  2、对于课文的复述,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让他们串珠连线,引出可问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吸收课本的语言风格,积累词语,内化语言。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发展:

通过多种方式读,加深对生字的记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蚂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体会蚂蚁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

1、 会认本课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精神,体会蚂蚁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蚂蚁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蚂蚁队长指挥小蚂蚁们搬奶酪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过蚂蚁吗?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怎样领导的。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同学们,请你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找出认的字。

2、 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

3、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4、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5、 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再次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蚂蚁队长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 课件出示:

(1) 今天搬……处罚。

(2) 照样要接受处罚。

(3) 丢掉,实在太可惜……禁令。

(4) 大家分散开……休息。

(5) 注意啦,……齐步……走!

(6) 他低下头……齐步一走!

(7) 这点儿……你吃掉它吧!

3、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蚂蚁队长呢?用自己的话夸夸它吧。

4、 蚂蚁们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 拓展延伸

你喜欢课文中的蚂蚁队长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五、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一块奶酪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 诱(yòu)人 犹豫(yù) 跺(duò)脚

  处(chǔ)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