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社戏》课题导学案(《社戏》教学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
2、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3、梳理文章的结构
这是《社戏》课题导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
2、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3、梳理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思想感情。
4、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5、学习并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一、基础知识导学
1、《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社戏》体裁是小说。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小说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注音、解释词语
肆无忌惮( )棹( )船归省() 蕴藻()行( )辈撺掇( )凫( )水 舀()水怠慢()
潺潺() 家眷( )皎洁()踱()蹿()撮()竹篙( )
归省
撺掇:
皎洁:
二、概括主要内容、梳理结构
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什么内容?
(一):
(二):
(三):
2、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请根据课文内容,分四层并概括层意:
3、全文40自然段,课文的主要情节开列如下。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
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4、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格式:本文描写……(事),赞美……,表达……(情)。
三、阅读“月夜行船”和“月下归航”,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1、“月夜行船”一部分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景物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2、去看戏途中,作者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①所见:
②所闻:
3、看戏回来途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1):
(2):
4、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思考并讨论课后第三题的题目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双喜形象。至少说3句话。
参考格式:双喜是个……的人,因为当……(什么情况)时,他……(如何表现)。
2、文中六一公公是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他?
3、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五、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学习描写景物片断〈秋天来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这一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