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说课)

2023-10-26人围观
简介这是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含有同一级运

这是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1.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2.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综合算式:72-44+85=113(人)

  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方法2: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72+85=157(人)

  157-44=113(人)

  综合算式:72+85-44=113(人)

  师:谁能说说,在这两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知识巩固

  1、 水果店运来95千克苹果,卖出56千克后,又运来7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

  解法二:

  2、 计算:

  79+58-24

  79-58+24

  四、技能大比拼

  58+26-33+45-57

  五、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125-45-27 125+45+27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复习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

  2.复习大数的读写。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去过黄山吗?见过哪些景色?请游览过黄山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生:回答。(参照书P4。)

  师:今天我们在游览黄山的景点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中心阶段

  1.数的'组成、读和写。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人吗。本国的游客和外国的来宾。如果要计算一年有多少人参观,这个数目一定很大。,我们学过大数的认识和凑整,请谁来做小老师说一说。

  生:我们学过数位顺序表,由个级、万级和亿级。个级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

  师:10个千是( )。100个千是( )。10个( )是一亿。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35个百是( )。

  师: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数呢?

  生:先分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 数中间的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数末尾的0不读。

  2.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30000052 三千万五千二百

  350002000 三千万零五百零二

  30500200 三十五亿零二十万

  30052000 三千万零五百二十

  30005200 三千万零五十二

  30000520 三千零五万二千

  30000502 三亿五千万二千

  3500200000 三千零五十万零二百

  校对。

  3.凑整。

  师:我们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

  生: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

  师:它们各有什么不同?举一个生活中的运用。

  师:出示两组题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师:这组题完成后,就游完了猴子观海这一景点。(媒体演示)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师:用四舍五入法凑整要注意什么?用

  生:回答。练习。交流。

  师:我们到黄山的著名景点迎客松去游一游。

  三、提高

  1.2 9183万 2 9182万

  可以填几?

  2.用3个5,4个0组成七位数,

  一个0也不读的数( )。

  只读一个0的数( )。

  读出两个0的数( )。

  3.拓展:把下面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702709 6000006 200408 10005900 3001030 99008800 40302010 850010309

  一个0也不读的数是:

  只读一个0的数是:

  只读两个0的数是:

  读3个0的数是:

  最高位是十万位的数有:

  与1亿最接近的数是:

  位数最多的数是: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第 3 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例1.2.

  (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板书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挂图

  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

  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例3.

  (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过程)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反思与感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例5、例6、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例题

  教学设计:

  一、新课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2、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第 4 篇

  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