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国校友会百度百科)

2023-10-30人围观
简介这篇关于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2013年6月17日,中国校友会

这篇关于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2013年6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统计分析,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7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36年来,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7成状元难觅职场踪迹。高考状元并非“全军覆没”,专业领域“职场状元”频现;学界状元职业成就,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经商从政不是状元所长,无人登上福布斯胡润中国富豪榜,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报告指出,“状元热”源于社会对知识和公平竞争的尊重,社会对状元未来职业成就有更高的期待;总体而言,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职业成就平平,状元的教育投资回报率未达社会预期。

恢复高考36年来,中国六和五大学高考状元青睐,8成状元扎堆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高额奖学金成高校争夺状元“杀手锏”,港台高校未对北大清华构成实质性威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7-2012年全国高考状元争霸赛中,清华4次战胜北大,勇夺两岸四地“状元大学”称号,成为中国高考状元的最爱。令人惋惜的是,2000年以来浙大、武大和吉大等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强高校,没能赢得中国秀考生的钟爱,已无高考状元报考。近十年来,高考状元追捧热门专业,经管专业高考状元青睐,已成高考文理科状元首选,农学等冷门专业至今无状元问津。

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明显,女状元比例高达51.84%,男性高考竞争力下降,男孩危机日益凸显;湖北男状元比例,福建女状元巾帼称雄。恢复高考36年来,王姓高考状元人数最多,各姓氏人数与其人口数量成正比,表明各姓氏后代的智商是相近的。高考状元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全国有520所中学培养出高考状元,“国字号”或“省字号”中学垄断各地区状元;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出35名高考状元,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榜首,赢得中国“高考状元摇篮”美誉。

连续7年调查追踪中国高考状元求学和职业状况,发布权威报告

自2007年起,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已经连续7年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52-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状况展开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报告调查对象的是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科与理科的原始分状元(*分状元)和加分状元,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范围;数据主要通过中国各地的新闻报道、网络媒体、高校网站、中学网站和杂志书籍等多个渠道获取。编制报告目的旨在让社会了解现今中国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发展等状况,为2013年全国高考考生填报志愿、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参考;为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高考研究人员拓展相关研究,为有关部门分配教育资源与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状元热”源于社会对知识和公平竞争的尊重

高考是目前全国人民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分得主,是现行高考人才选拔竞争中的优胜者,也是现行高校招生政策的获益者。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高考状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高考状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每年全国高考成绩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赢得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的光环映射着状元的情结,牵动着中国全体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高考赛场上万人瞩目的焦点。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高考状元热”,甚至出现了高考状元入孔林拜孔庙、母校立碑刻匾纪念状元、学生雨中“膜拜”状元、状元“骑马游街”、地方政府和企业几十万奖金重奖状元、北大清华港大“抢状元”和重点中学争抢状元归属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对公平竞争的认同和渴望、对高考状元学习能力的认可、对他们未来职业成就的更高期待,不必“大惊小怪”,更是“无可厚非”。

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7成状元难觅职场踪迹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了解中国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发展状况,中国校友会网特别对1952-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状况展开追踪调查。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中国校友会网总共追踪调查到1952-2012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的高考状元有18人,2000-2012年高考状元共1000多人。1977-1999年高考状元有900多人,当中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370多人,仅占此时段状元总数的28.12%;7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职场难寻高考状元的踪影。

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高考状元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总体而言,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流失海外现象较为严重,学成归国的状元仅占少数,使国家投入给高考状元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流失海外打了水漂,让国人心痛、让国家堪忧,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高薪职业”成首选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952-199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状元的职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从状元职业类型来看,大都选择金领或白领阶层所从事的主流职业。相对而言,高考状元工作较为体面、经济收入较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事的职业大多属于“高薪职业”。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分析指出,相对而言,在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较为顺利,取得了较高的职业成就,状元的职业目标、专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符合度,状元毕业后大都进入相应专业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域内令人瞩目的事业成就。可见,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应是高考状元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

高考状元职场并非“全军覆没”,状元投资回报率未达社会预期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高考状元并非“全军覆没”,专业领域“职场状元”频现;学界状元职业成就,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经商从政不是状元所长,无人登上福布斯胡润中国富豪榜,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分析指出,总体而言,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期望过高,对状元的教育资源投入与其职业贡献及个人职业成就不成正比,高考状元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并未达到社会预期。其中在专业技术领域内,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出现了数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相对而言,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相对普通,出现市长和局长级人物,但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在商界打拼的状元中,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企业家,但未现商界顶尖人才,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

需要说明的是,2007年8月中国校友会网首次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元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研,启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理性反思高考状元的教育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校友会网的状元调查结论被多次“过度”解读或误读,甚至曲解为“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状元职场‘全军覆没’”,并成为了某些过度批评高考状元和高考制度言论的所谓依据,这是极其不妥当的言行。赵德国指出,这种对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过度解读或误读对高考状元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也偏离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调研高考状元学业和职业的初衷。

学界状元职业成就,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

结果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出现数位顶尖人才和杰出人才,但尚未出现顶尖学者,无人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和邵逸夫奖等国际科学奖励。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其中,有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1955广西高考理科状元、上海交通大学雷啸霖教授,1958年辽宁高考理科状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教授,1965年福建高考理科状元、华南理工大学吴硕贤教授,均毕业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另有1人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是1978年上海高考理科状元、美国哈佛大学的袁均英教授;1人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是1977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南京大学的童星教授;1人入选“”学者,是1980年浙江理科状元、上海交通大学的蔡申瓯教授

另外有2名高考状元当选长江学者等,分别是1977年安徽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的叶如钢教授,1977年江苏理科状元、中南大学的潘毅教授;另外有70多位高考状元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国内外的大学。

刘震云盛琼斩获中国文学“诺贝尔奖”,文科状元更给力

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高考状元人物有斩获中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刘震云,鲁迅文学奖获奖者、1985年安徽文科状元盛琼,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者、1978年云南文科状元张曼菱,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获得者、1977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王家新教授等。

在法律行业领域内,出现了数十位赫赫有名的“状元律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他们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实现了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业使命;人物有1985年海南文科状元、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庞道斋,1986年海南文科状元、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上海分所邹姬,1989年甘肃文科状元、北京市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吴小琛,1992年吉林文科状元、北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李法寅,1996年吉林文科状元、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刘春东等。

新闻界的状元职业成就较高,大多在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工作,其中不少状元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媒体界的大亨、资深编辑、高级记者和明星主持人。人物有1982年江苏文科状元、华夏时报总编辑吕平波,1977年北京文科状元、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学红,1982年浙江文科状元、新民晚报副总编辑裘正义,1983年四川文科状元、《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徐永恒,1987年浙江文科状元、杭州出版社副社长尚佐文,1990年江苏文科状元、《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叶蕾,1999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中央电视台《国际时讯》《天气资讯》《文化报道》主持人秦方等。

状元王亚伟荣获“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殊荣

在证券金融行业工作的高考状元中,出现了数位“状元基金经理”和金融才俊。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最有名的是“中国最牛基金经理”、1989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王亚伟,他曾经运筹的华夏大盘基金,在全国所有的“股票型基金”中总是创造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了“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另外的高考状元人物还有1984年江苏文科状元、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王溯舸,1992年安徽文科状元、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程海泳,1988年天津文科状元、中信资本中国直接投资董事总经理信跃升和1985年广东高考文科状元、广发证券总裁助理兼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陈立铭等。

高考状元商业成就欠佳,无人登上中国富豪榜

报告显示,在商界打拼的高考状元中,出现了多位商界精英,数人成为千万富豪或亿万富豪企业家。总体而言商业成就不突出,亿万富豪企业家凤毛麟角;少数状元进入国内外公司的管理层,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分析指出,令人遗憾的是,在1999-2012年福布斯、胡润、新财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国富豪榜上榜2700多名亿万富豪企业家中,没能发现昔日高考状元的身影,经商的高考状元成就欠佳,无人进入中国商界顶尖人才队列。

其中,商业成就较高的状元企业家有,1981年吉林高考理科状元栗亚,在美国加州创建美诺国际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拥有3000万美元资产的老板,堪称“中国最富高考状元”;1985年广东高考理科状元李朱,创办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教育企业——广东启德教育集团,身家上亿;1985年湖北高考理科状元张斌,2005创办上海百悦投资有限公司,下有控股企业(项目)9家;1977年吉林高考状元韩永飞,2009年成为国家“(创业类)”入选者,创办北京密安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高达2000多万。

另外有位高考状元特别值得关注,他是1998年广东文科高考状元张锐,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于2006年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魔时网”,身价高达1000多万,步入了中国千万富豪的队伍,成为我国新生代高考状元中的佼佼者。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