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2023-02-08人围观
简介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2021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下面是小编整理

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2021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览。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亮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这无疑将成为观察地方两会的重要视角。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省级人代会建议议程中,审议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本次省级人代会的标配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三: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教育、医疗、环境、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省级地方两会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新的一年里,各地政府将作出哪些民生承诺和部署,同样备受期待。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四:就业、社保等凝聚民生新期待

  “民生”向来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制度到教育改革,多个民生领域“热词”,承载了代表委员更多的民生期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保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将进入快车道。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五:常用词

  从关键词来看,共有6个方向:

  1、几乎所有省份科技创新都摆在“C位”(各项工作的前3位);

  2、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是三大方向;

  3、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有所下调,传统基建投资退潮,新基建和轨道交通是主方向

  4、制度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

  5、促消费的重要性提升,有三大抓手;

  6、其他关注点,都市圈、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

  2021年两会重点内容及热点话题

  一、2021年两会重点关注三大内容!

  1、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亮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这无疑将成为观察地方两会的重要视角。

  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省级人代会建议议程中,审议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本次省级人代会的标配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3、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此外,教育、医疗、环境、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省级地方两会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新的一年里,各地政府将作出哪些民生承诺和部署,同样备受期待。

  二、2021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

  8个关键词速览两会看点:

  1、关键词一:远景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2、关键词二:民生刚需要

  就业、住房、医疗、消费、粮食等话题依旧是热点。

  3、关键词三: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早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提出了乡村振兴三个阶段战略构想,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和重大行动计划也在积极有序推进。

  4、关键词四: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

  5、关键词五:健康中国

  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6、关键词六: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发展放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首位。如今,创新在各个领域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7、关键词七:制度创新

  对全国人大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

  8、关键词八:正风反腐

  建党百年,更要反腐。

  坚持“房住不炒”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驱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黄卫平认为,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至今年初房地产领域政府多次出手大力度调控,坚守“房住不炒”原则不变,坚决推进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显然,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首要驱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红利出尽,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未全面来临的“存量经济”时代,包含“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新基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动能。同时,相关领域也将成为国家财政与民间资本的投资重心。

  货币政策合理适度

  “放水”再难重现

  政策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黄卫平认为,《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维稳基调,提出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今年财政赤字率在3.2%左右,较去年大于3.6%的目标有所下调,但普遍高于市场预期,总体上属于较宽松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和汇率基本稳定。与财政政策基调相同,货币政策也强调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此外,此次《报告》强调要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使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预期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将稳中有降。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