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演讲范文

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全解析:轻松掌握化学必修二的关键点_

2024-09-24人围观
简介【导语】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是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
【导语】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是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1.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2.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二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3.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三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0、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1、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2、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3、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4、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5、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5.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6.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六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7.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七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8.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八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9.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九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10.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十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_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_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上一篇:名人励志故事大全:成功的秘密武器【14篇】_

下一篇:故事大全:笑出泪的幽默5篇,让你捧腹大笑!_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