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
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含,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好比)请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②名:出名,有名。
③灵:神异。
④斯:这。
⑤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⑥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⑩案牍:指官府文书。
11.形:形体、躯体。
名句品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本句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句是文章的主旨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句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脱俗的独特志趣。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一方面暗含作者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一一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上一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下一篇:体育老师把我C了一节课作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