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简短母爱的小故事10篇
1.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一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
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2.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二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3.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三
有个社区举办最感人的母爱故事大赛,居民们纷纷踊跃上台讲故事。这时,有个青年手拿一只灯泡,扶着一位戴黑色眼镜的妇女走上台,说:“我是一名夜班公交车司机。每天深夜,我开的公交车都会经过我家。每一回,我总能看见我家的这只灯泡亮着。我知道,那是母亲在为我祈福,盼我安全回家。那一刻,我的心里无比温暖。我开车十年了,母亲就让这只小小的灯泡亮了十年,从未间断过……”青年说到这里,台下的群众纷纷鼓起掌来。
不料,青年突然摘下母亲的黑色眼镜,哽咽道:“其实,我母亲的眼睛在我当司机之前,就已经看不见了……”顿时,台下一片哗然。
青年眼含热泪接着说:“我母亲为了让这灯泡长亮不灭,每隔一段时间,她就用手去触摸一下灯泡,从而以灯泡的热度来判断灯泡是否还亮着。这么多年来,她的手已被灯泡烫了一层又厚又黑的老茧!”说着,青年举起了母亲的手。
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大家一致通过,青年所讲的故事成为这次大赛最感人的母爱故事!
4.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四
“我满怀敬意和爱意地感谢一直给我以仁慈和爱的母亲。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说我是个好儿子。有这样一位堪称模范的忠实的母亲,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好儿子!”在一份日期注明为1860年的遗嘱中,弗朗茨·李斯特这样写道。弗朗茨·李斯特生于1811年10月22日。五岁时,他就显出了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其父亚当·李斯特也是个不错的音乐家,他决定孤注一掷,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带着儿子去了维也纳,找一个配得上其才华的老师。母亲安娜拿出了自己的嫁奁,为这次冒险提供了经济资助。
九岁时,弗朗茨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两年后,他成为奥地利首都的宠儿。再过两年,他征服了巴黎。他父亲领着他跑遍了欧洲,举行了一场又一场音乐会。不料,在弗朗茨16岁时,父亲忽然死在他的怀中。安娜急忙赶到巴黎,为的是给少年弗朗茨一个家。从此以后,母子间的共同生活才真正开始。但儿子继续投身于音乐会和巡回演出。母亲终日在家默默等待,等儿子在数日、数月、数年之后归来。从弗朗茨和玛丽相爱,直到他们的爱情消退,她一直都在那里。她照看他们的三个孩子,布兰迪娜、科斯玛和达尼埃尔,保护他们免遭可怕的母亲的伤害。安娜将一腔未曾用完的母爱重又倾注到她的孙辈身上,鼓励这两女一男崇拜他们的父亲,鼓励他们与他大量通信,收集这位远方伟人的信件、胸像和肖像。她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5.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五
有一个三口之家,原本过着温馨和睦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人遭遇了车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留下了后遗症,会间歇性神经失常,隔三岔五做出异常的举动。
一天,女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就去学校接孩子。
不料,在学校门口,女人又一次发病了,坐在街上做出各种奇怪的姿势,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这时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她的儿子走出了校门,见到眼前的情景,忙一把拉起发病的女人说:“妈,咱们回家。”
女人随着小男孩的声音站起身来,但没有停止她的“表演”。
就在这时,一阵风儿刮来,穿着单薄校服的男孩不禁打了个冷战。
就在这时,那个发病的女人突然停止了“表演”,她望了一眼孩子,忙伸手脱下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并套在了儿子的身上。
刚才还在哄笑的路人都愣住了,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湿的,他们被疯女人对孩子爱的行为所感动。
6.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六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个英国小姑娘卡拉如饥似渴地阅读狄更斯的作品。她试图使自己忘却沉重的忧愁:她的父母将她的两个兄弟留在身边照看,却将她托付给了她的姨妈。她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懊恼不已,这位以阅读小说度过了童年生活的英国小姐后来开始写作。就像在她之前的勃朗特姊妹等许多人一样,她在一些诗作和小说上署了卡丽斯·米勒的名字。当她最小的孩子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出生时,卡拉已36岁了。日后,她的女儿对这些作品也无比敬佩,并满怀敬意地将其保存。但卡拉在女儿小时候却有一个奇怪的决定:八岁之前不让她阅读,以免损害视力。但卡拉完全失败了。对于读书,小女孩才五岁就能应付自如,这正像母亲一样。她一头扎进家中多得所有房间的书橱都装不下的那些书中。她的超常的洞察力也承自于母亲。从这一切到写作,抬腿一步便可跨越,尽管会有不少拼写上的错误。家中积累的数千件物品——从集市小商品到珍贵物品,从珍稀到拙劣——给了阿加莎灵感,她很早就开始虚构故事。母亲,这位天生说故事的好手,给予她鼓励;姐姐玛吉也为她鼓掌喝彩。事实在,她从事写作职业也还得归功于姐姐:正是因为玛吉跟她打赌,她才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
阿加莎的父亲去世时,她还不到11岁。温柔而默契的母女俩,更增添了相依为命的情感。她们毫无抱怨地面对不稳定的财政状况。但是她们还得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卡拉的身体出了毛病。阿加莎带着母亲去埃及疗养。卡拉同意她谋一份文学方面的职业,并将其托付给大作家埃登·菲尔波茨。之后阿加莎与一位飞行员结婚。阿加莎·米勒就此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1930年,阿加莎因小说《罗杰·阿克罗伊德谋杀案》而名扬文坛。
7.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七
母亲老得牙齿快掉光了,儿子开着车送母亲到一个牙医诊所镶牙。看得出来儿子是个大款,一下车就对着手机说个不停。母亲问医生镶牙要花多少钱,医生告诉她,镶牙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并向她推荐了的烤瓷牙。可母亲却要了的一种。医生说这种牙易损坏,建议母亲镶好一点儿的,并边说边看着儿子,示意儿子劝劝母亲。儿子却站在一旁,任由母亲和医生讨价还价,继续打他的电话。最后,母亲依然是要镶的那种牙。和医生谈好价钱以后,母亲似乎很满意,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订金,医生让她两周后来镶牙。很快,母子俩就离开了诊所。等他们一出门,诊所里的人都议论起了这对母子,纷纷感叹世风日下、孝子难觅了。
正议论着,诊所的门被推开了,那个儿子走了进来,他来到医生跟前说:“医生,麻烦你给我妈妈镶那种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不过请你别告诉她。她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要是让她知道了,肯定不会镶的。”说着,儿子把镶牙的钱补齐了。
原来,有时爱需要悄悄地进行!
8.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八
从前,一只小鸟和它的妈妈住在一起。每天,鸟妈妈都会从外面带回一些白白胖胖的小虫子给小鸟吃。特别是在布谷时节,鸟妈妈都会从外面带回许多美味可口的谷子。这下又到了布谷时节,鸟妈妈准备出门给小鸟“拿”谷子吃。小鸟说:“妈妈,你今天一定要多‘拿’些谷子给我吃,好不好?”“好!好!我的小乖乖,你在家等着,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说完便飞走了。小鸟在家里,等啊,等啊……一个上午过去了,也不见鸟妈妈回来。小鸟急得都快哭了。于是,小鸟飞出窝去,边找边喊:“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小鸟在一个有很多谷子的地方,发现了妈妈。鸟妈妈躺在血泊里,就快要死了。小鸟飞了过去哭喊道:“妈妈,妈妈,你不要死,不要丢下我啊!”鸟妈妈说:“孩子,你不要哭,你要学会坚强!”说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小鸟说:“妈妈,我一定会听你的话!”
从此,每到布谷时节,小鸟就会想起了妈妈,很想哭出来,但是当小鸟想起妈妈临终时的话,就会强忍了下去,嘴里还叫着:“不哭,不哭……”听起来就像“布谷布谷……”于是,人们便把这种鸟叫成“布谷鸟”。
9.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了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0.简短母爱的小故事 篇十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却“视而不见”。
上一篇:销售个人述职报告(通用十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