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2024高中三年,如何规划你的未来_
2024高中三年规划书 篇1
经历了紧张的初三以后,我有幸进入了这所学校。我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三年后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自己不后悔。
我了解到高中的学习与初中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我必须要完善一些以前错误的学习方法,使我在高中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取得好成绩来告慰家长与老师。
第一:我必须要做到专心听课,课后认真,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常作练习,要争取做到每个单元结束时,做一份自我分析。
第二: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一但有一点不懂得问题就要马上去问老师。我还要激发出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一看到难的题目就不想做的状态。除此之外我还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锻炼,每天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
第三:应该客观评价自己,及时补漏补缺。一旦发现各科目的成绩下滑,立刻在不影响其他科目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补救,务必在2个星期内有所提高,又以2个星期的时间内逐步提高,创新新的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应该学会及时归类,对原有知识的强化、深化、拓展、应用。
第五:我绝对不会乱用零花钱,帮助父母节约好每一分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操心。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也将协助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尽自己所能为班级、学校服务,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谨遵老师的教导、记住同学的善意提醒。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竞赛。
希望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将成为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时光。
2024高中三年规划书 篇2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下个人浅见。
一.高中生心理障碍常见表现
孤僻型:沉默寡言,凡事无兴趣,性格太内向,遇烦心事不愿与他人倾诉,独来独往,常常独处。
执拗性:凡事爱钻牛角尖,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
偏激型:凡事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要面子争上风,
狂妄型: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冷漠型: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加集体活动,极少与他人交流来往,消极对待。
二、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因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情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生自身成长的原因.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之中,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又比较大,其是非分明的能力和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班里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这学期一下了退步很多。通过谈话才知道,原来是学习压力特别大,以至于晚上失眠,白天注意力不能集中。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所存在的消极颓丧的社会昏暗面与其所受的学校教育差别比拟大,这不仅会严峻地毒化他们的心灵,还将不可防止地引起他们的考虑与探索,极易产生疑虑、迷惑和无奈等等心理障碍.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国古代也屡见不鲜。所谓“纨绔子弟”和“富不过三代”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富家子弟病发作的可能会越来越大。二是一些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比超富家。
有的家长甚至出于“不能让孩子低人一等”、“宁亏自己,不苦孩子”的心态,养出了穷家的“纨绔子弟”。
来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严峻疏忽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极少数家长全然不顾虑孩子的感触,以极不当真的态度轻率处置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他们没有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激动,也是出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事实上,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维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认.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理疏导,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解、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疏导。取得了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
谈话交流法,这也是我们在心理疏导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样一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其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提高其心理素质。谈话法即可以面对面地谈心,交换意见,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亦可用电话等工具达到目的。 情境教育法。在教学上我们讲“寓教于乐”,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为此,学校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美术绘画班、艺术、生物兴趣小组和各科及体育活动小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还配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卡拉OK赛、书画大赛、艺术节、社会调查活动、心理剧表演等等。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都直接或间接与父母有关系。取得与家长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心理障碍极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2024高中三年规划书 篇3
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
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探究醋酸(CH3COOH)和乙醇(C2H5OH)反应条件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调换加入顺序。具体操作是:条件和所加药品体积都相同情况下比较产物的量。第一位同学说先加醋酸于试管,再加浓硫酸,此时加热。第二位同学说,这方法不好,因为醋酸易挥有刺激性气味,应先将乙醇滴加于试管中,再加浓硫酸,然后再滴加醋酸,第三位同学说:加入乙醇和醋酸不加浓硫酸并加热,还有同学说加入乙醇和醋酸改加稀硫酸,用酒精灯加热解),这样就可以比较相同反应物不同条件下生成产物量最多。 学生们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以下是学生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反应发生的最佳条件,以及浓硫酸在反应当中所起到作用,以及添加反应物的顺序等。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先加入2毫升乙醇在逐滴加入1毫升浓硫酸,再加入醋酸,最后加热。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