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9篇)。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各具不同的习俗与文明。就由我带领着大家去傣族游玩吧!
傣族主要分步于云南地区,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大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要持续过上七天。在过节的前一天,要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绿叶,为明天的泼水而准备。到节日第一天早晨,傣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到佛寺沐浴。完后,用昨天采好的鲜花和绿叶,沾满清澈的泉水,泼像亲朋好友,把自己美好的祝福奉献给别人。大家会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锣鼓之声响彻云宵,祝福之水四处飞溅,场面及其壮观。初此之外,傣族人认为,谁在节日里被泼得越湿,人们对他的喜爱就越多。若是有人干干爽爽地回家,那家人可要生气了。
除了泼水表示祝福之外,在这一天还要跳孔雀舞,举行龙舟比赛。
好了节日说完了,我们来看看傣族人的房屋。由于傣族人生活的地方炎热多雨,地面潮湿的地带。聪明的傣族人便利用本地盛产的竹子搭起了上下两城的竹楼,目地就是为了防酷热和湿气。
讲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叹道:“傣族人真聪明!”是的,傣族人就是这样,他们用智慧创造出了只属于他们的民居――傣家竹楼。也借用小小的,表达了对对方的溶溶亲清和深深友谊,同是又是在欢乐与笑声中度过的。
傣族人应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习俗与文明。他们的智慧似金子,照亮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二
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 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壁画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召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臀部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傣族建筑风格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三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四
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今天要介绍的是苗族和傣族的服饰。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长发,挽椎髻于头顶,插木梳或发针,戴耳环、手镯、项圈等饰物。至清代末期,他们已不再蓄发挽椎髻,有的改梳长辫子。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腿根,仅七、八寸长。湘西,贵州松桃、凯里,广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区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傣族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白话文☆www.baihuawen.cn)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苗族和傣族都有不同的地方,很有特点。
傣族风俗作文 篇五
中国共有56个美丽而独特的民族,这些民族各有各的独特韵味。我来介绍介绍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区等。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个性鲜明的干栏式建筑,近似方形,用十根大柱子支撑着,悬空铺楼板,既透风又透光。我联想着,假如在迷人宁静的月圆之夜,傣族人民在竹楼前看皎洁的月色,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傣族人的特色服饰和我们汉族人有明显的差异,那里的男子一般都是穿无领对口襟袖衫,长管裤,用蓝布包着头,如果我看到了,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很好笑。傣族女子基本都以束发、简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点的。
傣族的泼水节是最具有特色、最隆重的节日,在公历四月中旬,持续3—7天,人们把这一天当成最美好的日子,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互祝吉祥,仿佛要把快乐和美好带给所有人,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场面一定很壮观。
这一个美丽的民族,独特的民族让我有了深刻的印象,有机会一定去光顾!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我喜欢傣族泼水节,因为他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
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高着芒锣,擂起象脚舞,集体跳起“依拉贺” 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 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依拉贺”,是一种边舞边歌的唱词。具有傣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在 “拜年”、“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时演唱,十分有趣。
当泼水节刚开始时,彬彬有礼有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会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 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 ,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的泼来,一个个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 过后,人们便转成圆圈,在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我 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其中“丢包”最富浪漫色 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而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 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 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 幽寂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传说有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 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 篇七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太初历传入傣族地区后,进一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经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人四处逃散、逐渐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构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将骠历带到傣族地区,傣族逐渐理解骠历。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将当时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标准历法;因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自诩“大傣”,掸邦标准历所以称作“大傣历”,而之前使用的骠历则降格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我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与缅甸掸族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阿萨姆族也把自我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
规则
傣历虽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计算规则坚持一致,仅纪年起始年不一样,“大傣历”以公元前95年为纪年起始年、“小傣历”以公元638年为纪年起始年。
傣历用10个母(天干)和12个子(地支)循环相配得60个组合,60个组合循环代表年、月、日和时辰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一般情景下有12个月,分冷、热、雨3季,每个季度4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一年为354天;隔4至5年,在八月加一闰日,八月则为29+1天,此年称平年,一年便有355日;每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30天,置闰月之年称闰年,一年有13个月、384天。每个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上一个月的晦日(每月最终一天)之后称“月出一日”、顺序数至望日(十五日),望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使用七曜(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纪周日;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岁。
傣历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必须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所以需要在必须阶段置入闰日或闰月,补足误差。
傣历月序一般比中国农历早三个月,中国农历十月就是傣历一月,若中国农历在十月之前的月份置闰,则傣历一月就是中国农历十一月,月序就只比中国农早两个月,如大傣历21(小傣历1373年)1月1日相当于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二,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也不必须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有时与农历日序相差一日。
傣族医药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物质,称“四塔”,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士),万物生长离不开这四种物质,并借用“四塔来形象的解释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认为健康是人体内的”四塔“之间坚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标志,同时也证明体内”四塔能与外界的“四塔坚持这种动态平衡和协调关系。
傣医理论中还吸取了佛教教义中的”五蕴“思想,即以色、受、想、行、识等五方面来概括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现象,分别为:录巴康塔(形体蕴)、维达康塔(受觉蕴)、先雅腊康塔(知觉蕴)、温雅腊康塔(心蕴)。傣医又将五蕴与”五戒“(世俗教徒的佛教戒律,戒杀生、偷盗、奸淫、妄语、饮酒)相联,在看病开药时强调进行五戒,以保证身心健康。
在傣医药书中介绍的傣族药方、用药配药和治疗方法既不一样于西医,也不一样于内地中医,有的药方甚至有”偏方气死名医“的效用。在西双版纳、德宏,傣医中一向流传着”八大名方“:”雅叫帕中布“、”雅溪(沙)里门囡“、”雅寄“、”雅澎冷“、”滚嘎仙恩“、”麻登憨“、”雅叫哈得(顿)“和”雅不踏不胆幸“。其中”雅叫哈顿“在70年代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入,”雅溪里门囡“和”雅叫帕中布“等为《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
傣医诊病方法主要是望、闻、问、摸、切。傣医还根据患者的肤色、体质及生病季节(傣族将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冷季)的不一样,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选用不一样的治法。傣医将药物分为”雅黄“(热性药)、”雅嘎因(凉性药)、“雅墨(平性药)三类。傣医用药除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合治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如睡药、敷药、蒸药、熏药、研磨药、刺药等。
仍存傣医药文献主要有《嘎牙山哈雅》、《玛弩萨罗》、《药典》、《医书》、《药书及病理》等。1990年,西双版纳州傣医研究所对全州傣族的民间医药进行了统计,收集到傣族医药典籍手抄本和贝叶经200多册,登记散见于各地的傣族医药书籍手抄本73本,调查统计傣药1208种,方剂405种,收集到的傣药方剂125个,傣药标本729种,样品253种。
1983年国家确定傣医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1988年4月10日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构成了科研、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德宏、思茅也相继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机构。许多傣族医药学专家与汉族科技人员一道对傣医药进行了很多的发掘、研究整理工作,先后编译了《西双版纳医药》《古傣医验方注释》1集,《西双版纳药志》1~4集(州内印刷3集)、景洪县还正式翻译出版了《档哈雅》《西双版纳家庭卫生常识》《傣族药物故事》《嘎牙山哈雅》等。在云南省有关单位的努力下还编了《傣肌松》专辑。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编写了《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1991年底研究所又研究整理完成了论述人体生理解剖、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四塔五蕴》一书,1991年初还专门编印了《傣族医药专辑》。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的傣族还有手工造纸的技术。
妇女是芒团手工造纸中的主要劳力和技术能手,作坊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妇女完成的。
造纸的原料是构皮。
工序有浸泡、拌草木灰、蒸煮、洗涤、捣浆、抄纸、晒干、砑光、揭纸等。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到我们美丽的傣族村寨去参观。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 意,让我们一起共同度过这一天美好的时光。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Let’sgo吧!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 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人们习惯上 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 。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 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 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 点是凉爽防潮。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 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入的。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 ,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 楼往前走,一路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走出竹楼,我们看到路边的这座别致的小塔厦,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 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中国人民邮政曾发行过一套题“傣家建筑”的邮 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这些建筑都与傣族的一个十分有名的传统节日——泼水 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家最隆重的节日,她是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在傣历六月中旬,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们在 欢乐的象脚鼓与芒锣声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其间,伴着婉转的歌声,水也将悄然洒落在你的衣服上。 你可 不要躲开哦,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全身才能幸福终身。再往前走,我们来到先前已经看到的白塔。 绕过白 塔,经过一道木板桥,我们就出了傣族村。
不知不觉中,整个民族村目前已经建成的12个村寨已经参观完毕了。今天的参观,使我们饱览了一次云南 民族文化大展示。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众多的云南少数民族。既大致了解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 活,又从中窥见了我们祖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足迹。这次就先介绍到这儿吧!
当然,我们云南傣族还有着许多名胜。置身于高大坚固而神奇的竹楼楼中,站在庄严神圣的大乘佛寺前,面 对着巍峨挺拔的白塔,你难道不为之自豪吗?
欢迎你下次再来我们云南傣族旅游,我一定逐 我和爸爸、爷爷一起去拜年,我们拜年的时候我能得到一万多钱呢!但是我不花这些钱我还要留着买鞭炮呢!噢对了到时候你对亲人说一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是我过年前的准备。
上一篇:开幕式主持词串词完整版(7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