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精选10篇)
1.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一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已经六七十岁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他们小时,房子周边环境怎样?作息怎么安排?家中有养什么动物?晚上没灯怎么办?治安如何呢?让研究为我们解答吧!
二、研究方法
1、问爷爷奶奶
2、参观老房子
三、资料整理
1、在老房子后面是一座小山包,上面全是松树,前面是泥路和松树林,左右是牲口的栏舍。
2、早上太阳一出来,起来干活,晚上太阳落下,吃了晚饭立马睡觉,不睡被揍。
3、养了牛、猪、鸡、鸭、等牲口。
4、没有电灯,用煤油灯,蜡烛以及手电筒。
5、吵架,斗殴。
四、研究结论
1、环境:前后都有树,左右栏舍。
2、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3、饲养:牛、猪、鸡、鸭。
4、照明:蜡烛、煤油灯、手电筒。
5、治安:吵架、斗殴、冶安不好。
2.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的一种字体,我也正在学习行书。行书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书法家写行书?有哪些的行书作品?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邢叔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网络
三、资料整理
1、来源: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以及后来的证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变成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在汉末,行书并没有普通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祝永明、董其昌,清代的刘墉,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张辛等,擅长行书并有不少的作品流传颇广。
3、代表作品:天下有三大行书,分别为王羲之的《兰亭序》雄强俊秀,颜真卿的《祭侄稿》劲挺奔放,苏轼的《黄洲寒食帖》轻盈流畅。这三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四、研究结论
1、行书的出现约于八分楷法至晋朝盛行。
2、的行书书法家各个朝代都有。
3、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祭侄稿》、《黄洲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
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同学在写书法家的草书之类的,也有练毛笔字的。字的历史是什么?有哪些的书法家?谁的字最?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
2、看书收集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字的历史: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是清朝末年的王懿荣发现的,他身患疟疾,一位的老中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叫“龙骨”的药,王懿荣发现这大大小小的“龙骨”上刻着一些符号。像古代文字,后来他一直收集这东西,推敲、拼凑,发现这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发现的,后来在西周发现金文,又名钟鼎文,西周晚期周发现大篆。小篆是秦代实施书同文政时期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产生汉末时期,又名真书、正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草书、行书一直沿用到今天。
书法家:的书法家有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
书法家的字: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王羲之的杰作《兰亭序》。
四、研究结论
1、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有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
3、颜真卿写《勤礼碑》,王羲之写了《兰亭序》。
4.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相信每个人都有你的祖父和祖母,也相信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样有快乐的童年,你知道你的祖父祖母(爷爷奶奶)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吗?他们出生在哪里?生活环境中的吃住王学以及劳动者外界是怎么样的?是我上过学,学校是什么样的?没上过学或从没上学读,平常又是什么样的呢?交通和路灯的又是什么样的?
二、研究方法
询问祖父母
三、资料整理
1、出生:祖母在钱库,祖父在望里。
2、生活:爷爷和奶奶是住在石头累成的房子,房顶是茅草做成的,吃不饱,靠野菜生活,因为那时候刚刚解放,只有爷爷生活比较悠闲,没事的时候玩玩跳房子,跳皮筋,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田里打野战,奶奶最多就是劳动,种田,割草,找田螺,照顾生病的阿太……原来呀,以前奶奶的家乡垟头村,那是还没有垟头村,那时统称项桥乡。
3、学习:爷爷有上过学,可是奶奶由于家里贫穷没有上学,爷爷上的学校也是用茅草搭成的书社,爷爷没上学的时候钓钓鱼,抓抓泥鳅。
4、交通道路:以前就靠步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小木船了。
5、照明:一到晚上一片漆黑,因为那是还有电,主要是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了,一不小心很容易引起火灾很危险,那时因为穷人很多,所有小偷也很多,门口东西一放,就会被偷走。
6、自然灾害:那时台风比较频繁,由于房子质量比较差,爷爷奶奶在家里很害怕,生怕把房子刮走了。
四、研究结论
1、以前的生活很艰苦。
2、由于那时是刚解放都是公分阶级社会,粮食都被公社收走了,中农阶级分很少粮食。
3、贫穷导致有一些人投机倒把,好人都被生活压的变成了坏人。
4、以前房子不牢固。
5.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五
一、提出问题为了彰显姓名的独特与个性,不少父母选择生僻字为子女取名,这在90后、00后中尤其常见。生僻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却也带来了出行的烦恼——由于航空和铁路等客运系统所使用的独立字库收纳的生僻字相对有限,姓名中带有生僻字的公民出行时或多或少面临着不便。
前段时间,妈妈的同事家生了个小妹妹,名字里有一个“肸”字,妈妈问我这是什么字,我说长得像“胖”字。妈妈说这字读成xī。现在很多人都为“名”所累,受“名”所困,并不是因为他们很有名,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有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怎么读,不知道怎么写,更加不知道怎么使用键盘输入,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名字中使用了生僻字。
那么,名字中有哪些生僻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古典名著中又有哪些含有生僻的名字呢?为什么有家长要为孩子取带有生僻字的名字呢?生僻字入姓名有什么利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古汉语字典》和《说文解字》。
2、查阅姓名册和报刊。
3、网络搜集资料。
4、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代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生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又称冷僻字,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有很多字在电脑里也拼不出来。现在我们来看一些生僻字的实例。
1、“三国”人名中的生僻字
(1)荀彧[yù],曹操重要谋士。彧,有文采。
(2)荀顗[yǐ],荀彧之子,西晋开国元勋。顗:①安静。②庄重恭谨的样子。
(3)车胄[zhòu],东汉末年武将。胄:①头盔,古代作战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②后代子孙。
(4)管辂[lù],三国中的几个术士之一,预言了夏侯渊、鲁肃等人的死亡。辂:①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②古代一种大车。
(5)朱儁[jùn],平定黄巾起义的东汉将领。儁:古同“俊”,也就是跟俊相同。
(6)李傕[jué],董卓的部将。傕有2个读音[què]和[jué],这里读[jué],用于人名。另一读音[què],作为姓,同“阙”。
(7)麴[qū]义,袁绍的部将,曾大破公孙瓒。麴:同“曲”;姓。
(8)蒯[kuǎi]良,刘表手下能臣。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姓。
(9)马谡[sù],蜀汉将领,马良的弟弟,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被斩。谡:起;起来。
(10)傅肜[róng],蜀汉将领。肜:读róng时,中国商代祭祀的名称,指祭祀之后第二天又进行的祭祀;通“融”,和乐;姓。读chēn时,船航行的样子。这个字真的很容易看成“彤”,以至于《三国演义》里都把它错写成了“彤”。
2、《人民日报》整理了40个姓名中的冷僻字,因为电脑输入法无法一一呈现这些生僻字,就以图片格式引入。
3、现实生活中的麻烦
(1)使用生僻字取名字,会导致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引发很多问题。在机场、火车站,依然会有人因名字带冷僻字而遇麻烦。这些困难包括无法通过网络实现线上自助购票、值机选座、打印票证等;无法通过机场AI人脸识别自助登机,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也容易导致出行高峰期不必要的人工堵塞。
(2)老师们为了在初带班点名时准确念出同学们的名字,每次都需要提前浏览名单,如有生僻字也要查阅字典,确定发音和含义。
(3)名字寄托了家长美好的期望。名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这与父母文化层次的提高,追求个性、文雅,让孩子的名字独一无二有关。但太过生僻的字,在以后考试、建立学籍档案等录入电脑过程中都比较麻烦,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升学、就业埋下隐患。
四、研究结论
1、别让生僻字成为美好生活的羁绊。姓名是陪伴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名片,部分人带有生僻字的姓名,常常给生活带来意外的烦恼。因为姓名中有生僻字,学生被拦在升学门槛前;因姓名中有生僻字,客户难以取出银行存款;因姓名中有生僻字,孩子上不了户口……每年新生入学季,入学新生各种生僻字姓名的“梗”,也会引发社会热议。
2、孩子取带有生僻字名字,背后常常是父母育儿的焦虑心理。其实名字与前途命运并无必然联系,高大上的生僻字名字既不是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法宝,也承载不了父母过多的美好期待。古人,取有生僻字的名字,有着现代人难以理解的避讳亲、贤、尊的无奈。现代社会,与其用与众不同的生僻字名字给孩子徒增烦恼,倒不如将简化名字,使生活更便利。
6.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查找图书
2、网络搜索了
3、请教别人
三、资料整理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
折等。金文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致均匀,粗细基本保持一致。隶书字形稍扁,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运转龙蛇、一气呵成。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久远,其始于殷商,定形于宋代。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甲骨文始于商代,金文始于商代,小篆始于秦朝,隶书始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始于汉代,行书始于东汉。
3、甲骨文图画性强,金文字数不多,小篆笔画横平竖直,隶书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一气呵成,行书飘逸易识。
7.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二、主要研究的问题
1.汉字的来源
2.汉字的发展
三、研究方式
网络搜索
四、研究结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依靠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因为这个事情感到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于是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这便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甲骨文了。
经过这一次研究,让我又增加了新知识呢!
8.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八
一、问题的提出1、五(5)班的同学写错别字的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2、同学们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3、怎样避免写错别字?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上网浏览,搜集可能导致错别字的原因。
三、资料整理
(一)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1、主观原因
粗心大意不认得那个字。
2、客观原因
同音字,形近字很多,字形结构复杂。
(二)班级错别字调查
1、问题一:你觉得自己写错别字的问题严重吗?
回答:严重,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2、问题二:写错别字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
回答:有,写了错别字会减少成绩。
3、问题三:你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回答:因为认识的字少。
(三)少写错别字的方法
1、多读多写。
2、多问同学。
3、多查字典。
四、研究结论
1、五(5)班的同学写错别字的人数比例是2/5。
2、同学们写错别字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会写成形近字。
3、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有,多读多写,多问同学,多查典。
9.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九
一、调查对象和问题假期大家都在家,正好人多。我做了一个关于“睡觉”的专题调查。首先感谢大家的配合。被调查者共有十位三男七女。年龄的为79岁,最小的只有五岁。(注:本研究不代表所有人,只适用于我的家庭)
我的两个问题是:
1、你平时几点睡觉啊?
2、你睡觉前都在做什么?
二、每个问题的回答与思考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平时几点睡觉?”
调查结果是,只有几个人睡得迟。首先七名女生中有六名是在十点前睡的,而剩下的一名则是在11点后睡的。而三名男士中有一名男士的年龄高,所以在十点前就睡了,而剩下的两名一名是学生在11点左右睡,另一名男士大学刚毕业,天天12点后睡,甚至有时玩通宵。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自己睡觉前干什么?
在这十个人中,只有一名老人在睡前会听会儿广播,一名女士会看一会儿书,而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在玩手机。
三、我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并提出建议,
1、大多数人睡得十分晚
2、睡前几乎都有玩手机的习惯,建议大家早点儿睡。
10.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调查报告》作文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谐音,马路上的“谐音广告牌”、脱口秀中的“谐音梗”、更有“谐音歇后语”都让为之一笑。我发现汉字谐音是神奇的有趣的,但是大家对谐音的了解还是十分的匮乏。什么是谐音?谐音是怎么来的?谐音有哪些种类?谐音的用处是什么?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为了更加了解汉字的谐音,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汉字谐音展开了一个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关于谐音的特点和来历。
2、询问身边的人谐音的故事和歇后语。
3、阅读有关谐音的书籍或有关谐音的报刊。
三、整理资料
四、研究结论
1、谐音有较强的趣味性、幽默性,引人发笑,常用在笑话、歇后语当中。
2、谐音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在一些漫画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广告通过谐音取得好效果,增强了人们的记忆。
3、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代替本字,容易引起听着的误会。
上一篇:2021高考励志对联大全10篇
下一篇:五一劳动节宣传标语口号大全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