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槐乡的孩子教案:快乐成长在槐乡_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槐树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快乐了呢?
同学交流
同学们在学习中、游戏时感受到了快乐,而有一群小伙伴,他们的快乐却是在劳动之中,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去体验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要求: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长句子、一下子读不同的句子多读几遍。
(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还有几个问题: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文中还把花苞称作什么?槐米有什么用?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三、品读体验
师: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3:女孩……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
生:(反复读、体会)。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2
一、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槐乡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
师:槐乡的孩子的课余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快乐,在谈到快乐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一棵棵槐树。
(出示槐树不同地方的图片)
二、朋友。
1、师:(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大家看,老师把槐乡孩子的最爱带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书中是怎样写槐树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cai文本)谁来把课文中描写槐树的句子读一读。
生个别读
减词对比读。
师: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师: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的是那一棵棵槐树;
当他们走在上学的山路上,随着风儿,向他们打招呼的是——;
当他们来到运动场,勾住他们的衣角,要求和他们一起游戏的也是——;
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生:……
师:是呀!孩子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时时处处,槐树都相伴左右,此时此刻,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生答)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板书:朋友)
三、亲人
1、那高大挺拔的槐树,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槐米给孩子们带来了朋友般的温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不过,除了时时陪伴,槐树给孩子们还带来了快乐,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
师:哪句告诉你的?读一读。
师:想想你们的学费是谁给的?
生:……
四、玩伴
1、是呀,最思念的是那八月的槐乡,八月的槐树。可这是为什么呢?八月,天多热。鸡呀、狗呀、蝉呀,都热得不得了,鸡热得……狗热得……蝉热得……你热得……你热得……
2、师:热得只想吹吹空调,吃块冰西瓜,可槐乡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读读划的句子,并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4、师:火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a 生: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b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师:(指几男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男生齐读)
c 师:女孩们,你们在干什么?
生: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这时,槐树又成了孩子们最好的…… (玩伴)
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你削我捡,你捡我削,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真是一棵棵友谊之树。
5、师:那一棵棵槐树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的乐园,在树上,在树下,他们还会干什么呢?
6、就在这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生:
师:来,载着你的希望读一读。(指名读)
师:是呀,尽管是在乡村,尽管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勤劳、他们积极,于是,满载着这些收获,田野里飘起了他们……(快乐的歌声)希望你们每天也能满载而归。
7、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这是一群……
五:悟情拓展。
1、师:看,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他不再只是一棵简单的树,而成了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最慈爱的亲人、最好的玩伴。
2、(出示鲜花)这是什么?
师:知道吗,这是教师节时,一个同学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那它还仅仅是一束鲜花吗?
师:那这是一束……
生:……
3、师:是呀,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用我们爱的眼睛看看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吧!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图片:草、茶、石头……)
生:(生思考)
4、你们都成了小诗人了,就把你说的,想的写下来吧,一小节行,三两句也行。你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拟题。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六 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块无心的石头也变成有情之物,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与快乐,积累部分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槐树的相关资料。
2、课件
一、导入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都是非常开心的事。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乐趣,比如劳动的快乐,同学们有没有体会过呢?
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学费,生活丰富而充实。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来感受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
2、自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四人小组讨论:
⑴ 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 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把它放在二年级当作阅读课文处理。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阅读能力,积累一些词语,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引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1、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2、愧乡的孩子有什么样乐趣: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像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2)、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4)、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5)、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6)、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2、3自然段,积累一些词语,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体会劳动的快乐,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一、谈话揭题,认识槐树,了解槐乡:
同学们,我们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如今的宁波城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不知你留意没有,我们宁波都有哪些树呀?发现了吗?我们说的很多树里都有一个什么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树——槐树。谁能读?指名读。老师写“槐”字,读字。槐就是指槐树,槐也是木字旁。你们见过槐树吗?其实我们宁波也有槐树,宁波还有一条路叫槐树路呢!这就是一棵老槐树,这是一棵开了花的槐树。请你们读读下面那段介绍槐树的文字,你也许对它就不陌生了。指名读,现在你了解槐树了吗?知道了一些什么?(随机学习槐米)同学们真会读书,自己认识了槐树,多了不起。那你知道什么叫槐乡了吗?(板书:乡)学生书写。槐乡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槐树,槐树特别多,特别有名的地方,我们就叫——槐乡。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呢!比如:我们浙江黄岩盛产橘子,因此我们把黄岩称为橘乡。中国台湾的阿里山出产各种水果,我们就把阿里山称为——果乡。我们宁波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这样的地方我们叫——鱼米之乡。这节课我们要走进飘着淡淡花香的槐乡,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让我们热情地呼唤他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那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那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要求遇到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从你们摇头晃脑的样子,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读得很认真,我先来考考你们词语都会读了吗?我先请了小老师来带读上面的词语。
惹人注意、随风飘动、上下飞舞、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开火车读
淡淡的花香、勤劳的孩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火热的劳动 师生接读
像蜻蜓的翅膀、像觅食的小鸭子
课文哪段生字最多?最难读?我就来考考你们会读了没有?谁接受大家的检查,其他同学可要仔细听。
看来要把课文读正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谁有信心读好它。我最欣赏自信的孩子。
果然是胸有成竹呀! 终于把课文读正确了,看来读书哪还真的下番工夫。
读得真不错,瞧!新词朋友也赶来夸你们呢?认识他吗?读“炊烟”。知道炊是什么意思吗?炊就是烧火做饭。那你知道什么是炊烟了吗?(做饭菜时冒出来的烟叫炊烟。)我们把很少的炊烟叫一( )炊烟。很多炊烟可以叫一缕缕炊烟,也叫——缕缕炊烟。天上飘着的一朵朵白云,我们也可以叫朵朵白云,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日积月累。
读了课文你觉得那是一群怎样的槐树的孩子呢?
三、学习第三段:
八月,槐花飘香,那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在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里,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句子: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段话里写了谁?男女生分别读句子。想一想男孩在干什么?(男孩在削槐米。在怎样地削?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带着你的体验再来读读这段话吗?削槐米的时候你们可要抱紧大树,不要掉下来哦,来,让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读一读。
女孩子呢?谁来读。她们在干什么呀?(板书:捡、塞)
女孩捡槐米、塞槐米的时候,课文里打了两个比方,说她们的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说她们的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多有趣呀!谁能把它读有趣了?
看图说话:槐乡的孩子干得多起劲多快乐呀!你能看着图画说说那火热的劳动场面吗?
也可以用上:削、捡、塞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他们劳动的时候正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八月呀,文章里是怎么描写的?
读读第三段,找找描写天气的句子。指名读。
八月的天真热呀!连鸡都热得耷拉着翅膀,鸡的翅膀怎样了?垂下来就叫——耷拉着翅膀。
看“耷”大耳朵垂下来叫耷拉着耳朵。
引读课文。
这样的天气我们可以说(酷暑难当、炙日烤人、)
这样的天气会令劳动的槐乡孩子(满头大汗、挥汗如雨、汗流浃背)
槐乡的孩子在这酷暑难当、炙日烤人的天气里正在挥汗如雨地劳动着,他们个个满头大汗、汗流浃背。天是那么的热,热得连小动物都受不了了,但槐乡的孩子(引读第三段)
四、再现词组,创作诗歌。
缕缕炊烟袅袅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提着满篮子的槐米回家了,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是呀!孩子们满载而归了。一路上,他们边走边唱,还不时和自己的好朋友说着悄悄话呢!我们也来给词语找找朋友吧!
长长的 飞舞的 晶莹的 金黄的 暖和的 快乐的
钩刀 温室 歌声 槐米 辫子 汗水
二楼的朋友都住在一楼呢!赶紧帮他们找找吧! 朋友见面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天色已经不早了,夕阳早已映红了天边的云彩,槐乡的孩子唱着跳着,碧绿的田野里到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听到了吗?他们在唱一首怎样的歌?能把这快乐的劳动之歌补充完整吗?其实只要把这些词语朋友送进去就是一首好听的歌了。
快乐在哪里?
我来告诉你。
她不在________,
也不在________。
她在________,
她在________,
她在________,
她在________,
啊!快乐,她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槐乡的孩子看着你笑呢,你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老师把你们编的歌词打在屏幕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此时此刻你们就是一群槐乡的孩子,提着满篮子的槐米,想着又能回到学校读书了。你们的心里一定也装满了快乐吧?能把那份快乐用歌声唱出来吗?
掌声响起,你的歌声可能不是最动听的,但一定是最美妙的,因为你唱出了劳动的快乐。
亲爱的槐乡孩子,让我们站起来,动起来,放开嗓子尽情歌唱劳动的欢乐,歌唱你们的幸福吧!
歌声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也该和槐乡孩子说再见了。孩子们,不管生活多苦多累,只要我们勤劳乐观,那我们就一定是快乐幸福的,就象那槐乡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
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了“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