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一共几本书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 V (NO 2)=×45mL=36mL
V (O 2)=×45mL+5mL=14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为18:7。
(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则NO 2 、O 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时是NO 2过量,过量的NO 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3NO 2 +H 2 O=2HNO 3 +NO”可得出,共有15mLNO 2过量。
即,在NO 2 、O 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35mL。根据4NO 2 +O 2 +H 2 O = 4HNO 3可得出:
V (O 2)=×35mL=7mL
V (NO 2)=×35mL+15mL= 43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为43:7。
(三)磷
[引导]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磷的内容。
[展示]给学生展示白磷和红磷样品,让学生观察。再完成“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性质的比较表”。
[学生总结并填表]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比较
白磷
红磷
分子结构
P 4正四面体型,分子晶体
结构复杂,分子晶体
颜色
白色蜡状固体
暗红色粉未
密度(g·cm -3)
1.82
2.3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CS 2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 2
毒性
剧毒
无毒
着火点
40℃,易自燃
240℃,可燃
还原性
易被氧化,发磷光
不易被氧化
保存
少量保存在水中
贮存在密闭瓶中
相互转化
隔绝空气条件下,白磷加热到260℃可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416℃以上(升华)可得到白磷。
[演示实验]
(1)白磷、红磷的燃烧。
(2)红磷转化为白磷。
(3)五氧化二磷的吸水性。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白烟现象)
磷在氯气中燃烧:2P+3Cl 22PCl 3
2PCl 3 +Cl 22PCl 5(白色烟雾现象)
五氧化二磷吸水:P 2 O 5 +3H 2 OH 3 PO 4
磷酸是中强酸,跟碱反应可生成正盐、一氢盐、二氢盐等三类盐。
教师通过下列来引导学生,让比较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差异。
磷(氮族)、硫(氧族)、氯(卤族)的比较
磷
硫
氯
跟氢气化合难易程度
很难跟H 2直接化合
硫蒸气在加热时才能跟H 2直接化合
Cl 2和H 2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情况下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PH 3不稳定,易分解
H 2 S较不稳定,加热可分解
HCl很稳定,加热到1000℃时才开始分解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 3 PO 4是中强酸
H 2 SO 4是强酸
HClO 4为最强的含氧酸
结论
从氮族到卤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答案:略。
2.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有剧毒(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
(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答案:AD。
3.在城市空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B)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废气
(C)汽车尾气(D)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
答案:C。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则混合气体中N 2与NO 2的体积比是。
(A)2:3(B)3:2(C)3:5(D)5:3
答案:A。
5.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sCl 3分子中,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B)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C)砷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 3,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D)砷酸(H 3 AsO 4)是强酸,其酸性与硫酸相似
答案:A。
6.将 V LNO和NO 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 a 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 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
(1)A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B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3) V 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是NO;B是O 2 。(2)20mL。(3)20分子晶体。②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金属晶体: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属。⑤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间位>对位”。此外,还可由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是[: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B.乙醚C.液氨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C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水晶>金刚砂B.CI4 > CBr4 > CCl4 > CH4
C.正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篇4
一.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金属键和键的极性。
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活泼金属跟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化合物,包括强碱、多数盐和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易导电。
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其中: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酸(无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和少数盐(如AlCl3)。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不(或很难)导电。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原子,如:Na?;②离子,如:[:O:]2?;③原子团,如:[:O:H]?;④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2.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对称的分子。包括:A型单原子分子(如He、Ne);A2型双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对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2.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水分子间、乙醇分子间、乙醇与水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3.非极性分子的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即“相似相溶”规律)。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特点。
1.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即所有的离子化合物)。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固态时不导电,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易导电。注意: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NaCl晶体是简单立方结构;CsCl晶体是体心立方结构。
2.分子晶体是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即非金属的单质(除原子晶体外)、氧化物(除原子晶体外)、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固态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结构。
3.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晶体〔即金刚石、晶体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刚砂(SiC)〕。硬度很大,熔、沸点高,一般不导电,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注意:金刚石和SiO2晶体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4.金属晶体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即金属单质和合金)。硬度一般较大,熔、沸点一般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属晶体中不存在阴离子。
5.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是:①不同类型的晶体:多数是原子晶体>多数离子晶体(或多数金属晶体)>分子晶体。②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金属晶体: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属。⑤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间位>对位”。此外,还可由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是[: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B.乙醚C.液氨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C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水晶>金刚砂B.CI4 > CBr4 > CCl4 > CH4
C.正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2)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NO 2 、NO、O 2跟水反应的分析,掌握氮的氧化物、氧气和水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
(2)通过比较白磷、红磷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比较能力,提高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能力。通过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比较,提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NO 2 、NO、O 2跟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 教学过程]
[复习和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N 2的化学性质,总结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师提问]你能写出哪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其中氮元素的价态分别是多少?
氮的氧化物中属于酸酐的有哪些?
NO和NO 2如何转化?NO 2 、溴蒸气怎样鉴别?
如何收集NO、NO 2?
[边讨论边总结]
(一)二氧化氮跟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支10mL量筒)。
(1)轻轻摇动量筒,观察现象(水位逐渐上升,红棕色逐渐变浅)。
(2)用大拇指按住量筒口,取出量筒倒转振荡,再插入水中,观察现象。(水位迅速上升至量筒容积约,剩余体积的无色气体)。
(3)将量筒口用橡胶塞塞住,从水中取出量筒,往量筒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溶液变红)。
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引出下列问题。
(二)NO 2 、NO 、O 2跟反应的计算
分析反应原理:
1.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 2 +H 2 O=2HNO 3 +NO
2.二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 2 +O 2 +H 2 O = 4HNO 3
3.一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3O 2 +H 2 O = 4HNO 3
遇到这类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哪种情况,再进行计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能有以下向种情况:
[例题讲解]
[例1]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分析]氮气跟水不反应,所以可根据“3NO 2 +H 2 O=2HNO 3 +NO”用体积差法进行计算。
答案为:1:3。
[例2]
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可能是。
[分析]二氧化氮、氧气混合气体例置于水中,最后残留气体可能有二种情况,一是氧气,二是一氧化氮。所以应先假设,再立式计算。
[解答](1)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 2,则共有45mLNO 2 、O 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根据4NO 2 +O 2 +H 2 O = 4HNO 3可得出:
V (NO 2)=×45mL=36mL
V (O 2)=×45mL+5mL=14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为18:7。
(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则NO 2 、O 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时是NO 2过量,过量的NO 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3NO 2 +H 2 O=2HNO 3 +NO”可得出,共有15mLNO 2过量。
即,在NO 2 、O 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35mL。根据4NO 2 +O 2 +H 2 O = 4HNO 3可得出:
V (O 2)=×35mL=7mL
V (NO 2)=×35mL+15mL= 43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为43:7。
(三)磷
[引导]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磷的内容。
[展示]给学生展示白磷和红磷样品,让学生观察。再完成“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性质的比较表”。
[学生总结并填表]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比较
白磷
红磷
分子结构
P 4正四面体型,分子晶体
结构复杂,分子晶体
颜色
白色蜡状固体
暗红色粉未
密度(g·cm -3)
1.82
2.3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CS 2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 2
毒性
剧毒
无毒
着火点
40℃,易自燃
240℃,可燃
还原性
易被氧化,发磷光
不易被氧化
保存
少量保存在水中
贮存在密闭瓶中
相互转化
隔绝空气条件下,白磷加热到260℃可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416℃以上(升华)可得到白磷。
[演示实验]
(1)白磷、红磷的燃烧。
(2)红磷转化为白磷。
(3)五氧化二磷的吸水性。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白烟现象)
磷在氯气中燃烧:2P+3Cl 22PCl 3
2PCl 3 +Cl 22PCl 5(白色烟雾现象)
五氧化二磷吸水:P 2 O 5 +3H 2 OH 3 PO 4
磷酸是中强酸,跟碱反应可生成正盐、一氢盐、二氢盐等三类盐。
教师通过下列来引导学生,让比较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差异。
磷(氮族)、硫(氧族)、氯(卤族)的比较
磷
硫
氯
跟氢气化合难易程度
很难跟H 2直接化合
硫蒸气在加热时才能跟H 2直接化合
Cl 2和H 2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情况下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PH 3不稳定,易分解
H 2 S较不稳定,加热可分解
HCl很稳定,加热到1000℃时才开始分解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 3 PO 4是中强酸
H 2 SO 4是强酸
HClO 4为最强的'含氧酸
结论
从氮族到卤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答案:略。
2.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有剧毒(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
(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答案:AD。
3.在城市空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B)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废气
(C)汽车尾气(D)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
答案:C。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则混合气体中N 2与NO 2的体积比是。
(A)2:3(B)3:2(C)3:5(D)5:3
答案:A。
5.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sCl 3分子中,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B)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C)砷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 3,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D)砷酸(H 3 AsO 4)是强酸,其酸性与硫酸相似
答案:A。
6.将 V LNO和NO 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 a 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 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
(1)A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B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3) V 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是NO;B是O 2 。(2)20mL。(3)20< v 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化学电源的说课稿
- 高中化学教案集锦(精选17篇)
- 高中优秀化学教案(通用17篇)
- 高中化学《硝酸》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2篇)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000字(精选2篇)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加盟连锁合同模板 加盟合同模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