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视频
《相信未来》教案 篇1
相信未来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XX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 个性高尚
九、补充内容
食指诗二首:
1.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2.《热爱生命》(1979)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法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多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缕经挫折,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相信未来》教案 篇2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艺术技巧;
(3)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 1 )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内涵;
( 2 )学习本诗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三、学习流程
模块一、情境引读
1、文学常识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该诗创作的背景。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使用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暗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3)同学们还能搜集一些有关作家和该诗创作的背景吗?如果有,请摘抄在下边横线上或摘抄本上。
2、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 ) 摇曳( ) 笔杆( )
给以( ) 给予( ) 脊骨( )
模块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品味诗文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寻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注意:参照课本第10页活动体验4 示例
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背诵全诗或自己喜欢的节段。
2、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3、同学们反复吟诵诗文,写出该诗的主旨句。
主旨:
模块三、重点研讨
:
一、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1)解读意象
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5节 :腐烂的皮肉
第6节: 脊骨
【讨论交流】
同学们对以上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懂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质疑交流)
(2)比喻的用法
从修辞角度来看,诗歌的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讨论交流。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
全节的意思是:
。
【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处修辞手法的理解清楚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3)研讨主旨
1、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似的意境之中,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写在下边横线上。
诗歌的主旨:
2、诗人在诗中反复阐明“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是否意味着对现在的否定?诗中有没有写“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边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讨论交流。
【提示】 “蜘蛛网”“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情怀”“枯藤”。这一系列的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补充资料】在“文革”那个黑暗的年代,有多少干部和普通知识分子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把自己“否定” 掉了 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如:1966年5月17日,邓拓服毒;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1966年8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自杀;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大投未名湖自尽;1967年2月,《红岩》作者罗光斌跳楼;1967年6月22日,食指的岳父、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服毒;1968年4月22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跳楼,随后他的另一儿子郭民英也自杀;1968年8月12日,周瘦鹃跳井;1971年1月13日,闻捷打开煤气自杀……这样黑暗的年代令人是多么的无奈、无助!这样的心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诗人对这样黑暗、无奈、无助的现实批判、否定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未来” 。
3、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相信未来”中的“未来”是指什么?
“未来”: 。
4、“眼睛”有什么特点?结合诗文概括其内涵。
“眼睛”的内涵: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联系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谈谈这种无奈、无助中的固执的信仰。
人物事例:
5、同学们再读诗文四至七节,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6、同学们,诗人喊出的话语在当时看来透着孩子的天真和盲目,但却感动和温暖了一大批人,再读诗文,谈谈这首诗的色调。江青说这首诗是“灰色”的,你有何见解?如何理解“相信未来”?
个人见解:
。
二、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请同学们从诗歌表现形式上分析该诗有什么特色?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艺术特色:
作用:
。
【提示】结合本诗前三节。
2、从修辞角度上谈谈本诗的特点,(前边已做了分析,同学们再做归纳总结)。
修辞:
3、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节,体会该节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特点:
作用:
【提示】从句式、节奏上感受分析。
模块四、应用拓展
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诗人写下了堪成是《相信未来》姊妹篇的《热爱生命》。他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的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请同学们反复吟诵《热爱生命》,感受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
情感内容:
艺术特色:
《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的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幕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刻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到冬天风雪中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是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教学反思:
答案:
模块一:2、基础知识(注音):jìn yè gǎn
gěi jǐ jǐgǔ
模块二:整体感知 3、主旨:相信未来
模块三:
蜘蛛网 黑暗势力
炉台 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 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 美丽的火花
紫葡萄 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 失望的眼泪
鲜花 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 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腐烂的皮肉 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脊骨 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讨论交流 :手指——像涌向天边排浪的手指
手掌——像托住太阳的手掌
笔杆——像温暖漂亮的笔杆的曙光
研讨主旨:1、主旨——相信未来
2、略。
3、指未来人们的眼睛
4、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5、略。
6、参考答案:不是看灰色的,是绿色的 ——它是生命的赞歌,是通向未来之路的进行曲。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略。
3、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地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模块四:答案略。
《相信未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品读赏析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面对这一切,该如何呢?如何来面对生活中的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
二、诵读感受
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动人的诗篇!
三、合作探究
1.诗中用哪些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苦难的?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贫困、落后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
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
2.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
贫困、落后、混乱
1968年正是文革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
所以诗人面对的苦难,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民族的苦难!
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的?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在绝望中依然用纯洁、质朴的情怀憧憬美好未来,依然怀着未来的坚定执著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不仅如此,诗人在第3小节还说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写?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一小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小节压抑狭窄的意境,转而变得开阔明朗起来,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如果说雪花写下的“相信未来”会化掉,地上的字体会被风蚀,那么诗人用大海般的巨手以曙光为笔写下的“相信未来”则在天地之间,更在他的心里,永远无法被抹去。
这一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孩子的笔体又代表什么?
(暗喻 生动形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孩子纯真,他们有一种简单的执著,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念正是如此。)
如果说在一二两节中诗人写下的“相信未来”还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无奈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那么我们在第三小节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坚定。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女生读1、2节;男生读第3节
5、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探讨诗人坚定相信未来的理由,说说,读读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6、最后一小节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四、由文识人 这是怎样一位诗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 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 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1978《热爱生命》)食指这位在痛苦吟哦中追问光明的诗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五、能力拓展
布置作业——青春时代写下的诗篇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写下“相信未来”呢?请仿写《相信未来》前3小节,写一首小诗,寄托你的情思,表达你的人生追求。
- 推荐阅读:
- 《相信未来》教案(精选10篇)
- 相信未来教案
- 《阿Q正传 》教学设计(通用7篇)
- 相信未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