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300字

2024-03-30人围观
简介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  三月三,是家乡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乡人通常要吃一种比较特别的食物——荠菜煮鸡蛋。  荠菜在我们那里又叫地菜。春天,当南方的雨水伴着滚滚的雷声一阵阵洒下来的时候。荠菜便一片一片的从地里冒出来。田埂上、菜园里、河边的草地,都可以看到荠菜的身影。细而滑的茎,狭而长的绿叶儿,还有一簇簇散发着微香的小白花。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荠菜在春风里摇曳,在阳光下闪光……  在家乡人的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

  三月三,是家乡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乡人通常要吃一种比较特别的食物——荠菜煮鸡蛋。

  荠菜在我们那里又叫地菜。春天,当南方的雨水伴着滚滚的雷声一阵阵洒下来的时候。荠菜便一片一片的从地里冒出来。田埂上、菜园里、河边的草地,都可以看到荠菜的身影。细而滑的茎,狭而长的绿叶儿,还有一簇簇散发着微香的小白花。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荠菜在春风里摇曳,在阳光下闪光……

  在家乡人的意识里,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就能祛鬼除魔,确保一年平平安安的。母亲每次劝我喝苦涩的荠菜汤时,总是说:“喝吧,喝了它,今年就不生病,学习拿第一。”幼时的我居然也信了,把眼睛一闭,一口气喝了一大碗。然后再把沾在碗边的糖舔干净。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只要到了三月三就会有荠菜煮鸡蛋吃。却没想过自己也会长大,也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也有吃不到菜煮鸡蛋的时候。

  又是一年三月三,想起童年苏红那首老歌了。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2

  “小小风筝天上飞,我把云儿一起追……”兰兰一亮起嗓子唱时,一只风筝便飞上了天。正当它优哉游哉地在半空里起舞时,广场上的小朋友抬头瞥见了,便拍手称好。好多人便蜂拥过来,问:我们一起放风筝,好吗?“当然可以!”一场放纸鸢的盛宴便已开启……

  只见他们个个拉开架势,左手拉住线轴,右手拿住风筝,顺着风向跑了起来。刚开始,风筝还颤颤巍巍地在半空中摇摇摆摆,好似蹒跚学步的娃娃……有的赖着就是不愿上天;有的小朋友便把风筝线收收拉拉,风筝便飞上云端了!在这里,就数兰兰的风筝飞得最高,飞得最稳。只见她的蜻蜓风筝鹤立鸡群,翅膀在不停地抖动着,好像在对小朋友说:“看我飞得多高,多厉害!”而在一旁的亮亮最落寞了,他的风筝一放手,便一头栽落草坪,“半身不遂”。哈哈哈……笑声溢满了郊外……

  这样的一幅画面不就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最好写照吗?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3

  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闻到了鸡蛋的气味可香了。

  我起来时,就去吃鸡蛋了,可是只有3个,我就问:“怎么只有三个鸡蛋”。妈妈说:“我一个人到山上去只采了这么多地菜。我把三个鸡蛋分给了哥哥、妈妈还有我自己。我哥哥、我妈妈我都到山上去菜采地菜到了山顶,微风对着我们吹,很凉快,我们把采来的地菜放在一边,在观赏风景,我们还在山顶录了相。观赏完了我们就开始采地菜,我们一个采了一把。

  据说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她亲自下凡洒下仙水,据说喝了地菜煮的鸡蛋的不能很健康,不管什么病都没有了。

  我们一回家就开始煮鸡蛋,我和哥哥都迫不及待要吃鸡蛋了。因为我太饿了,我们把蛋煮好了,都在抢着吃,这一天都吃鸡蛋。

  这就是我的3月3日的一天。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4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是江南一带的俗话。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难,命观音娘娘普降圣子。于是最有灵气的.地菜,便充当了这一爱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种绿色植物,小小巧巧的叶片贴地而生,学名叫荠菜。幼苗时期很不起眼,不仔细看很难找到,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挖吧,地菜一般长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随了春风春雨来的。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高中优秀作文,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裹,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止血,明目等效用。

  与其它少数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们江南毫无特色可言,仅仅是吃的节日罢了。

  像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的苗族、瑶族的三月三是“花炮节。”这天,人们喜气洋洋地观看或参加富有特殊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比赛。花炮是个直径6厘米、外缠彩绸的铁环,点燃火药后,铁环被轰到场地上空。当铁环坠落下时,凡拾夺者使得分。

  还有许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节日,这一天,其是欢乐无比啊!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5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睡美人西山脚下,正前方是五百里滇池,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依山伴水的村庄。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耍西山。

  农历三月三终于来临了,那天清晨,东方出现了绚丽的朝霞,村子里家家户户屋顶上飘着缕缕清烟,空气中弥漫轻纱似的薄雾。大人、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装,兴高采烈地去赶三月三。山路山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大家顺着山路向山顶爬去。

  山上的野花都在盛开着,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就像在欢迎人们。不知不觉地我们爬到玉兰园,玉兰园里有人正在对山歌,山歌十分的动听,还有人在跳舞,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载歌载舞,欢度这一天。

  我的家乡真是太美了,我希望所有的人们,到明年三月三还聚在西山唱歌、跳舞,欢聚一堂歌唱我们的美好生活。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6

  长沙的习俗可真不少,可我最爱的习俗便是三月三日喝地地菜汤了。

  地菜又叫芥菜,三月三日时,长沙人便会煮地菜汤。

  煮地菜汤时,人们还会加上几个鸡蛋。煮好的地菜汤美味可口、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鸡蛋,鸡蛋已融入了地菜的清香,非常美味,让人咬了第一口,就想咬第二口,第二口还没咽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去咬第三口……就这样,一个香喷喷的鸡蛋一下就被吃完了。

  在我们家,老的小的都爱吃地菜煮鸡蛋。这种美味又营养的汤,老少皆宜!

  三月三未到,妈妈便会出门买地菜,老长沙话叫:“买地菜子。”到了三月三日,我们家就要煮一大锅地菜子水(家里人讲长沙话,叫它地菜子水)。灶上架起一只大锅,把水煮沸,再加入”地菜子”,待锅中飘出清香,就该往锅中放鸡蛋了。在煮鸡蛋这方面,讲究可多啦。要先用清水煮熟鸡蛋,煮熟后凉会儿,然后剥壳再放入飘出清香的地菜子水中煮。这一煮,差不多得半小时,把地菜子中的营养逼出来渗入蛋里。

  煮地菜汤还有许多技巧需掌握。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始煮蛋,因为加入鸡蛋的时机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耽误,不然地菜与鸡蛋就不能最完美的'融合了。

  地菜子水煮好后端上桌,马上就会被全家人瓜分完。这么好喝的地菜子水,不被一下抢光才怪呢!

  其实呢,长沙的习俗我都喜欢,只是我对三月三日的地菜汤情有独钟,我喜爱它那清香,那美味的口感……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7

  三月三吃鸡蛋是我们江南人民独有的风俗。

  在三月三这天不仅要吃地菜煮鸡蛋,还要喝地菜煮鸡蛋的水。那你一定会问三月三为什么要吃地菜煮鸡蛋,而且还要喝地菜和鸡蛋煮过的水呢?那可就要从很小以前说起了。传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于是,王母娘娘就命令观音普降圣水。人们就认为地菜吸收了圣水的灵气。人们就把地菜当成个宝了。每到三月三就会去摘些地菜煮鸡蛋。人们有一句谚语叫叫“农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所谓荠菜就是地菜的原名。人们认为地菜吸收了灵气,而且地菜在医学上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地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又把它称为“菜中甘草”地菜味道甘甜,那味道就好比是甘蔗一样。人们还有一句谚语叫做“春食地菜赛仙丹。”这是因为人们吃过荠菜之后,浑身都有劲儿。人们还认为吃完荠菜煮鸡蛋之后连石头都可以踩碎。

  三月三就是这么才流传下来的,直到现在人们还流传着三月三吃鸡蛋的风俗。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8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便到了农历白马的三月三了。

  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的节日,别人认为似乎是热闹的,而我却并不喜欢它,因为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较讨厌。

  我讨厌三月三的吃。因为三月三这几天的中午和晚上都有两、三桌的客人,甚至更多。爸爸、妈妈以及前来帮忙的姑姑、姑父们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呢,只好在旁边照顾几位小弟弟,小妹妹,为他们提供“服务”,实在无聊的时候,我便只能到外头去转转。等到客人吃完了,我才能吃,吃的呢,当然是客人们的残羹剩饭,苦涩的滋味一直蔓延到心间……

  我讨厌三月三的住。因为这几天,姑姑、姑父以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住在我家。这倒还好些,可还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只能勉强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们必定在楼下打扑克牌,而且喧闹声萦绕耳畔,还要打得很晚,让我想睡却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仅讨厌,而且给我带来的是苦恼。因为,我们这个村子不大,操场里没有多少摊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床和旋转木马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说到蹦蹦床,那是一个不大的充气垫子。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好玩的,因为蹦蹦床不仅面积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实在没意思。旋转木马只能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适合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玩。

  摊位上还有许多玩具,最受男孩子欢迎的当然是一把把帅气的枪,而这也是让我最反感的。因为,我们班中的一些男生总把枪口指向我们女生,打了便跑,存在安全隐患,可男孩子们还在隐蔽处偷乐呢……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0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1

  明天就是“三月三”。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在这个日子里,要约几个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宫练跆拳道,所以奶奶决定把这个活动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这个活动,因为可以和很久没见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别兴奋,一大早就起床了,催着妈妈出发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两边的油菜花开得真漂亮,金黄金黄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还睡着些不知名的小草,绿黄相间,真美!我问妈妈:“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儿就会自然开放?”妈妈对我说:“是啊!花儿收到春姑娘的邀请函就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了”妈妈还告诉我,这些油菜花谢了以后就会长出油菜籽,油菜籽经过压榨就变成我们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么能变成香喷喷的菜油呢……

  一阵春风吹到我的小脸上,我感到有点冷,妈妈让我抱紧了,因为她要加足马力直冲目的地。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2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来到了。奶奶早就打电话给爸爸,叫我们一家三口要回老家过“三月节”。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镇江口村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点蜡烛,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着素菜去庙里祭祀。

  祭祀过后,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捞起来沥干,放在锅里煮软后再捞起来晾了一会儿,就端到大厅梁边的石臼旁。这时候,原本在大厅里谈笑风生的舅公、叔叔、伯伯们都围过来,开始大显身手了。舅公端来了一盆水,叔叔已经扬起了大木槌,一锤、两锤、三锤……准确有力,重重地捶打着石臼里的米饭。只见舅公趁着叔叔把木槌扬起的`那一刹那,双手在盆里沾了点水,迅速把石臼边的米饭扫到凹槽里,他刚把手收回来,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紧张地心都提到了喉咙口,而他们却一边说笑一边舂,既轻松又默契。大约半顿饭的工夫,米饭有些绵了,把它盛到饭蒸里蒸上两个小时左右,再倒进石臼里舂。舂好后,米饭已是又细又粘,像个大雪球。我自告奋勇,把它端到饭桌上,奶奶、舅婆、婶婶还有妈妈就围坐在圆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馅包进粿里。一个个的米粿真像一个个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喷喷的,有米香,有馅香,好吃极了,见到我这一副馋样,大人们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欢天喜地中来了又去。提着米粿,抱着自己亲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笋,我恋恋不舍——又是一年“三月三”。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3

  壮家人过三月三,是由于居住地区海拔较低,气候常年酷热。而就在农历三月时,正是气候温和的一天,是一年里最温和的一天,最舒适的日子,然后就产生了过这个节日的想法。

  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和染色彩蛋,一起来欢度节日。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围着圈歌唱跳舞,老人儿童可以围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两千人,打的可达数万人之多。

  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不管相识与否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们。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歌圩的话,方圆几十里内居住的男女青年都过来参加。这是壮家人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活动!歌圩厂商人山人海,人人抱着激动的'心情,睁大眼睛,期待这歌圩的开始。活动正式开始了,人们纷纷上歌圩场上赛歌对歌或者赏歌。不但可以享受民族美食和欣赏民族传统民歌,男女青年还通过对歌情投意合。

  说道三月三歌圩有什么娱乐。最传统的不单单是对歌,还有抛绣球和碰彩蛋等。抛绣球只是歌圩上少年儿童一种娱乐游戏,但最多的还是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抛绣球给他,和对歌一样是男女青年的喜爱娱乐呢!

  壮家人的三月三过得是多么隆重!多么盛大啊!你难道不要亲身体验一下吗?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4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实在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了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停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5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畲族人民都要用畲族的方式隆重地庆祝。三月三那天,整个小城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打扮得最漂亮要数宽阔的广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椅子像一队队出列的士兵。舞台的装饰更迷人,铺上了红红的地毯,边上都是畲族的各种器具,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在广场上,整个广场显得更加艳丽了。

  别开生面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文艺晚会开始了,五十六个民族欢聚在一起,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文艺晚会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活泼可爱的我和小朋友们表演了《在灿烂的阳光下》,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更惹人兴奋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邓小平、陈毅五位爷爷跟我们同台演出,那激动的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今年的三月三过得太有意思了,我爱中国畲乡的三月三。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6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的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4月21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关于三月三的周记 篇17

  昨天晚上,我、丹妮姐姐、柳康俊、姨婆、舅妈、舅舅和一位叔叔去大均看“三月三”的表演。

  到了大均,我们大家一起去看表演,走到了一座大桥上,我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小河上,小河好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服,还看见了灯光照在树上,树上绿色的.树叶好像会变色一样,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紫,又变回绿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到了舞台下,我发现灯光照在舞台上更加美丽了!而且叔叔和阿姨们歌唱得那么美、舞跳得那么好。虽然只有唱歌和跳舞,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回到店里,我发现大街上都挂上了“三月三”的旗,哇,大街上变得多么美丽啊!

  • 推荐阅读:
  • 三月三的周记300字(精选18篇)
  • 高一中秋节周记800字作文(精选19篇)
  • 清明节的小学周记600字(通用17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