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他发明了什么 钱学森他发明了什么
他发明了什么 篇1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可以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2、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
4、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生产的做法和意义”。
2、学习使用分号,加深对分号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
二、激趣导课
1、通过课前的预习查阅资料,你们知道哪些发明家对人类社会作了怎样重要的贡献?(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这些发明家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三、初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明白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后质疑
3、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细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这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边介绍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3、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出示学生划出的句子和比较的表格:
原来制作方法标准化做法
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零件制造简便
生产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批量生产、组装简便
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损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3)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
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4、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学生可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5、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学生谈生活中的经验做法)
6、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7、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演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8、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交流
1、说说标准化做法的好处。
2、惠特尼为什么能发明标准化?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
3、交流课前预习的资料:介绍其他发明家发明的小故事,围绕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拓展阅读:《“看”的学问》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阅读提示:
(1)你认为看有什么学问?
(2)小组讨论:文中介绍了哪些观察方法?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观察方法?
3、学生自读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你认为丁丁在和别人谈话时有哪些优点?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找出容易出错的字重点学习。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他了什么
他发明了什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电脑等。班里所有学生的家中都有微机,90%的学生在家都能上网。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学生已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合适。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知道的发明家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机械捍卫 缝纫等词。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枪,人们称之为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
重点突破:从文章的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1.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3)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4)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3.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4.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XX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作业
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他发明了什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2、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出示发明家的名字或者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发明家对人类社会作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明示目标 (教师随机出示投影)这些发明家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初始通读 1、课前我们预习了好几遍课文了,让我看看谁预习得最认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读文,正音纠错。(师生评议) 2)交流预习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并简述积累的理由。 3)交流学习课后生字时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 3.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品味精读 1、本文中的他是指谁?(惠特尼)他发明了什么东西?(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种方法)不是东西,那看不见、摸不着,还算是发明吗?(生自由说)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句中关联词(不只……还……)师:从这个关联词,你读懂了什么?(发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发明无形的“方法”。)正是这样,作者才感叹惠特尼的发明很——(生:奇妙)再读最后一段,强化认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3、除了这段话,文章哪些部分也都在赞扬这个发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师:除了赞扬发明的奇妙之处,文章还写了什么?请你列出本文的提纲。(带着问题,自由默读课文,编写提纲) 5、汇报提纲,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实践悟读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第二课时激趣导入 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明示目标 (教师边介绍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初始通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品味精读全班交流,出示学生划出的句子和比较的表格:原来制作方法标准化做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零件制造简便生产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批量生产、组装简便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损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2、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实践悟读 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演说,介绍自己的做法? 2、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他发明了什么 篇4
《他发明了什么》一文讲述一位叫惠特尼的美国人,在18世纪发明了一种方法,叫“标准化”。
“1797年,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要与外国作战,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按那时的制造工艺,“4万支枪”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时间紧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铁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说他可以制造出来。许多人都说惠特尼是个不知深浅的骗子,没有人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决定向人们展示他的办法。
惠特尼请大家到他的工厂参观,杰斐逊总统也去了。
……
听了惠特尼的介绍,杰斐逊总统非常高兴,当即命下属与惠特尼签订了生产合同。……”
这是一篇历史小故事,惠特尼请总统参观自己的工厂确有其事。但是我翻看了两篇有关文献,匪夷所思地发现,这短短的小故事,却充满了史实错误:
1,1797年时的美国总统不是托马斯·杰斐逊,而是约翰·亚当斯。文中提到的惠特尼向总统展示产品的时间是1801年1月。那时候,杰斐逊也不是总统。虽然他已经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但是要到3月4日才能正式宣示就职。他是以president elected(候任总统)的身份和约翰·亚当斯总统一起去看惠特尼的展示的。(《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历史》)
2,惠特尼出生于1865年,当他向总统展示自己的标准化工艺时,已经36岁,他一共活了59岁。说他是“青年”,不知道合适否?
3,文中说杰斐逊当即下令签订生产合同也是不确切的。惠特尼早在1798年就与美国陆军部签订了生产1万支步枪的合同。但是在收到了一笔高达5000美元的巨额预付款之后的10个月里,他基本上毫无进展。之所以向总统进行演示,是因为合同马上要到期了,而他根本无法按期交货,他想通过演示来说服总统,他有好的想法,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结果他成功了,不仅得到了更多的时间,还得到了更多的钱。
4,惠特尼的标准化并没有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直到合同规定期限的8年之后,即1809年,他才把一万支枪造好。那时候,所谓维护主权的战争,(其实只是威胁,并没有真正开战)早已过去了。(维基百科)
惠特尼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以“轧棉花机”的发明者而著称,这种机器被认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美国南方种植园中广泛使用,维基百科称这项发明“巩固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而他自己则在后半生时间里不遗余力地推销“零件互换工艺”。但是由他的工厂生产的枪支,质量很差,造假奇高,可以互换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要靠手工制造,以至于美国军方决定再也不和他签订合同了。他的历史意义在于,启发了当时的政治家和其他工业家,在机械生产和技术革命中逐步实践和完善了“标准化”。
这篇文章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主题先行,人为地改编历史,并且遍布错讹之处,不是一篇好文章。
他发明了什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教材第8单元“方法”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课文讲述了二百年前美国独立战争不久,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十万支步枪,一名名叫惠特尼的青年发明了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学情分析:
通常人们的认为发明创造应该是有形的物品,学生也不例外。本文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也会有扭转认识困难的问题。但五年级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阅读、合作交流、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可提升对文章的感悟。
学习目标:
1、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难点:
1、懂得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学习准备:教师:课件、实物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课
1、出示“电灯泡、电话、飞机模型”等实物,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发明家及其发明的物品;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生字教学
1、学生自由读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联系生字,说出文章相关内容;例如:出示“捍”,引导学生说出事情的起因: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要与外国作战,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步枪。
3、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三、对比教学,感悟文章
1、生再读文,了解定制4万支步枪任务的困难(任务重时间紧)
2、对比教学
a、如果按照原来的做法,应该怎样完成?存在哪些问题?
b、惠特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3、朗读感悟
四、创设意境,感悟中心
1、 如果你是到现场参观的杰克逊总统,你会对惠特尼说些什么?
2、 出示文章的中心句子,练读
五、作业
你还知道有谁发明过类似的东西吗?课后搜集
第二课时
一、生字词听写
二、回顾课文,继续学文
1、“标准化”生产方式仅仅解决了美国政府的燃眉之急吗?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习标准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意义
3、指名复述标准化所带来的的便利,出示相关语句,学习分号的作用;
4、是说一句话,用上分号
三、回报上节课作业,集体交流
四、作业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惠特尼莱特兄弟 贝尔……
科学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他发明了什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师:你们知道哪些发明家的发明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生:贝尔发明了电话
2、过渡:这些发明家发明的都是有形的事物,但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他发明了什么》。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和同桌交流一下。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重点检查:机械 捍卫
3、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惠特尼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法。
4、惠特尼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标准化的做法的?他的方法又好在哪,让我们来看课文。
三、细读文本,理解品悟1、师:惠特尼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标准化的做法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段体会。
生:第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段,你觉得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
生:数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铁匠。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文本中读一读。
2、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传统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借助表格进行比较。
(1)独立读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2)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完成表格。
(3)小组汇报
传统制作方法 标准化方法的好处
制造 一件件打制 零件制造简便、批量生产
组装 自己安装 组装简便、随便抽取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简便、随意更换零件
(4)学习提炼要点填写表格。
(5)学习“金钥匙”,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
师:你们是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标准化生产的三个好处的?
生: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分号。
师:让我们来读读金钥匙,看看可以学习到什么知识?
师总结:分号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提炼要点或掌握事物的特点。
3、进一步体会“标准化”方法的好处
(1)指名读
(2)教师范读
师:(进行朗读指导)分号的停顿,能够突出标准化优点的词语要重读。
(3)学生练读
(4)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4、练说训练:假如你是惠特尼,你打算怎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总统和来参观的人?
生: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我的标准化方法。
生:我想来对比一下我的标准化方法和传统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
标准化的方法在在工业生产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生产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观看视频)这是药厂灌瓶车间的标准化生产流水线。还有饮料、洗衣机生产线。有了标准化生产方法,连汽车这样大的机械产品,都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师:标准化方法有什么作用,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他发明了什么 篇7
1、本单元主题:方法
2、学习的课文:《他发明了什么》《寓言二则》
二. 学习目标:
《他发明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过程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捕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
《寓言二则》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能读准文言文。
2. 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能背诵两则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4. 能明白寓言的寓意。
过程和方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能背诵两则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3. 能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跟老师一起学]
《他发明了什么》
1. 生字
注意“械”字的读音,字形第二笔为撇不要丢掉。
2. 这些发明家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3. 初读课文,争取将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
4. 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
5. 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这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6. 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
7. 读课文,看看惠特尼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看表:
原来制作方法 标准化做法
制造 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 零件制造简便
生产 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 批量生产、组装简便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8. 出示: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出示: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损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9. 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练习运用分号)
10. 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11. 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
12. 标准化的意义: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13. 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寓言二则》
一、《刻舟求剑》
1. 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 借助译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点词语。
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3. 理解课文:
1)什么是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3)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郑人买履》
1. 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2. 借助译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点词语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3. 理解课文: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板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处理实际问题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3)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4)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郑人买履》。
拓展资料
1. 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把句子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导常兴奋,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长伟大的事情。林子里净急了。我在一颗树下站好,装众地驾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只曲子。( )
(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真珠鸟。放在一个检易的竹条遍成的茏子里,笼内还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湿暖的巢。( )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两句你积累的诗句。
1、带有江河的:
诗句: , 。
诗句: , 。
2、带有数字的:
诗句: , 。
诗句: , 。
三、积累这些短语:
艰巨的任务 伟大的工程 畸形的孩子
美好的祝愿 熟练的技巧 奔驰的骏马
妩媚的山石 秀丽的山石 险峻的山势
嶙峋的怪石 陡峭的山峰 著名的山峰
秀美的山石、山峰、石柱 幽深的峡谷
幽深的树林 狭窄的江面 混浊的江水
杰出的工程师 恶劣的条件 合适的线路
慈祥的眼睛 无法割舍的爱好 深深的潭水
漫长的冬季 春日融融的日子 和谐的乐章
难以置信的表情 有声望的教授
诗一般的语言 瞬间即逝的飞鸟 响亮的嗓门 惊天动地的事业
千姿百态的石块 震耳欲聋的响声 雄伟壮观的三峡
著名的曲子 幽静的小路 断断续续的琴声 微弱的烛光
清秀的脸 恬静的脸 深切的感情 秀丽的景色 迷人的景色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 舒适的家 温暖的家 茂盛的花草 生机勃勃的花草
旺盛的花草 清脆的声音
响亮的声音 悦耳的声音 娇嫩的鸣叫
长长的绒毛 细嫩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崇高的境界 神秘的境界 汹涌的海浪(花)
澎湃的海浪(花) 晶莹的浪花 咆哮的海浪
嫩绿的柳枝 翠绿的柳枝 柔软的柳枝
酸涩的感情 细腻的感情 深厚的感情
巨大的影响 深远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
屈辱的岁月 光辉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漫长的冬季 漫长的道路 漫长的旅途
生命的力量 无穷的力量 强大的力量
轻蔑地说 羞怯地低着头 亲切地招呼
蹑手蹑脚地离开 全力以赴地演奏
深深地祝愿 熟练地操作 曲曲折折地前进
深情地注视 冉冉地升起 稚嫩地鸣叫
轻松地鸣叫声 嘶力竭地鸣叫 忐忑不安地想
惴惴不安地想 仔细地想 认真地想
【试题答案】
一、把句子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导常兴奋,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长伟大的事情。林子里净急了。我在一颗树下站好,装众地驾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只曲子。
(异 仿 常 静极 棵 庄重 架 支)
(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真珠鸟。放在一个检易的竹条遍成的茏子里,笼内还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湿暖的巢。(珍 简 编 笼 卷)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两句你积累的诗句。
1、带有江河的: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带有数字的:
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他发明了什么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举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贝尔发明电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话锋一转,提出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巧设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一定很想了解这个人是谁,发明了什么“东西”,为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 “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是过渡句,作者从两方面指出了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一是18世纪以前,毛瑟枪算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每支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二是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是个不小的数字。时间紧迫,找不到那么多的铁匠。这样紧急的关头,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说他可以制造出来,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情急之下,他请大家到工厂参观,展示他的办法――制造标准件。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好处,一是制造简便;二是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三是修理简便。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做法――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和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要点提示〗
1.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深入研究课文。思考标准化的具体做法。
3.可以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深刻感受到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意义。
4.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号对帮助我们掌握要点很有帮助。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件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条好处。
〖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教学时,通过介绍,汇报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教学时,紧紧围绕“他发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深入读书,有的放矢,明确阅读的目的。
3.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惠特尼做法的三种好处选择重点词语填写下来。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语言文字比较一下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总结惠特尼做法的三种好处。
4.课文的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做法――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和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多搜集相关资料将标准化做法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
5.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假设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们进行演说。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生字5个〗
注意“械”字的读音。字形“械”的第二笔为撇不要丢掉。
思考交流
瓦特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他们发明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对你有什么启发?应让学生理解到: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还可让学生任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习小提示〗
教师可以在讲完学习小提示后给学生几句带分号的句子,以便学生加深对分号的理解。
他发明了什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标准化对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读文后质疑。
3.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机械 捍卫 缝纫等词。注意“械”字的读音和字形。理解:装置。标准化。捍卫等词的意思。(随文检查)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2—9自然段,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惠特尼挺身而出,发明了一种“方法”——“标准化”。那么“标准化”有什么好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
3.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先从文中找出例子说一说。读11自然段,老师提示:“不但------还------”的作用。)
4.课件展示车间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标准化”的理解,感知标准化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5.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学生画出重点句子,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齐读。)
6.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作业:课件出示
1。从文中找出下列句式的句子,并用这种句式造句。
“你知道------吗?不是------,不是------,甚至连------,是------”
2。写一段话,话里用上分号。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生产方法:标准化
三简便:制造。组装。修理
他发明了什么 篇10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
18世纪以前,毛瑟枪算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每一支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1797年,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扞卫主权,要与外国作战,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按那时的制造工艺,“4万支枪”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时间紧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铁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说他可以制造出来。许多人都说惠特尼是个不知深浅的骗子,没有人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决定向人们展示他的办法。
惠特尼请大家到他的工石参观,杰斐逊总统也去了。
厂房里摆了几堆零件。惠特尼请总统和随从们按顺序从每堆零件里取出一个零件。接着他指导大家,把取出的零件组装起来。一时间,厂房里展开了组装毛瑟枪的竞赛。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组装好了一支毛瑟枪。
原来,惠特尼事先让工人分别制造了毛瑟枪的每一种零件,每种零件形状大小都相同。这样做有三个好处: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堆零件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别外打制。
听了惠特尼的介绍,杰斐逊总统非常高兴,当即命令下属与惠特尼签订了生产合同。
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在后来的二百年里,现代大工业生产都实行了标准化。有些工厂,也变成只生产标准化零件的单位了。现在,比如说你到五金店买了一个四号螺栓,这个规格的螺栓不但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车上,还可以用在你家的缝纫机上,甚至可以用在搅拌机、洗衣机上,并且在全世界通用。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他发明了什么 篇11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 上”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课文。思考标准化的具体做法。深刻感受到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号对帮助我们掌握要点很有帮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对话内容中,关于动态和静态的观察方法文中并没有具体解释,可由学生用举例或表演等形式来解决。使学生明确一些谈话的方法。
教学构思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教学时,通过介绍,汇报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紧紧围绕“他发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深入读书,有的放矢,明确阅读的目的。课文的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做法——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和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多搜集相关资料将标准化做法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4、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假设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们进行演说。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生字5个生字,注意“械”字的读音。重点提示:字形“械”的第二笔为撇不要丢掉。
2、思考交流
瓦特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他们发明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对你有什么启发?应让学生理解到: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还可让学生任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课文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列举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贝尔发明电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话锋一转,提出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提示写作技巧
巧设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一定很想了解这个人是谁,发明了什么“东西”,为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3、自由结合讲讲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第2_-9自然段)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
(1)作者从哪两方面指出了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是18世纪以前,毛瑟枪算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每支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二是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是个不小的数字。时间紧迫,找不到那么多的铁匠。这样紧急的关头,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说他可以制造出来,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情急之下,他请大家到工厂参观,展示他的办法——制造标准件。
(2)提示过渡句:
“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是过渡句,作者从两方面指百年前说起是过渡句,
(3)板书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好处
一是制造简便;
二是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
三是修理简便。
4、用归纳段意法学习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lO、ll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做法——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和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5、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6、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在课文中找如下列句式的句子吗?
“你知道……吗?不是……,不是……甚至连……,是……。”
7、学习小提示
在讲完后给学生几句带分号的句子,以便学生加深对分号的理解。
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一是制造简便;
二是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
三是修理简便。
他发明了什么 篇1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电脑等。班里所有学生的家中都有微机,90%的学生在家都能上网。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学生已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合适。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知道的发明家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机械 捍卫 缝纫等词。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枪,人们称之为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 “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
重点突破:从文章的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1.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3)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4)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3.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4.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作业
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案。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整理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重点问题,带着这一感兴趣的问题品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内容。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探究精神。
他发明了什么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语段。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分号的对于理解文章要点的作用。
4.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成果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好几遍课文了,让我看看谁预习得最认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读文,正音纠错。(师生评议)
2.交流预习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并简述积累的理由。
3.交流学习课后生字时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读文兴趣
(板书:发明)师:你知道古往今来,人类有哪些发明?(生自由说)
(补充板书:他发明了什么)齐读课题
师:本文中的他是指谁?(惠特尼)
他发明了什么东西?(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种方法)
不是东西,那看不见、摸不着,还算是发明吗?(生自由说)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句中关联词
(不只……还……)
师:从这个关联词,你读懂了什么?(发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发明无形的“方法”。)
正是这样,作者才感叹惠特尼的发明很——(生:奇妙)
再读最后一段,强化认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3.除了这段话,文章哪些部分也都在赞扬这个发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师:除了赞扬发明的奇妙之处,文章还写了什么?请你列出本文的提纲。(带着问题,自由默读课文,编写提纲)
5.汇报提纲,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括)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略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段
师:什么东西如此神奇,被发明了出来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
2.第二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
(二)细读第二部分
1.师引读第3段:18世纪以前……装置。
师: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它制造工艺复杂?(指名生汇报)
勾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复杂。(指名读—齐读—赛读)
2.自读4、5自然段
师:除了毛瑟枪制造工艺复杂外,接受任务前的惠特尼还面临了哪些困难?(生汇报,师归纳板书:数量大、时间紧、需要许多铁匠、人们不信任)
3.小组活动,扮演惠特尼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师:面对这样多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呢?哪些段落描写了惠特尼的做法? (生汇报:6-8段)
自读6-8段,读后分小组活动:和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当时的情景。
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后指一小组汇报表演,再简短评述:聪明的惠特尼,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4.指名生汇报读第8自然段,师归纳板书:三简便:制造、组装、维修。
5.再读第8段,观察分号,体会分号的使用对掌握要点的帮助。
6.师:惠特尼展示了这种方法以后结果如何?(齐读第9段)
小结:
当你不被理解和信任时,不要紧,坚持自己的,只要拿出行动来证明——自己能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师引读第10段:“你知道……也没发明。”那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他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师板书:标准化)
2.师:标准化究竟是什么呢?(指名汇报:10、11自然段)生齐读10自然段后半部分及11自然段,加强对标准化的了解。
3.实物举例,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理解标准化的含义
师出示五瓶相同品牌和规格的矿泉水:用同一规格批量化生产瓶子和盖子,(拧开瓶盖,互相交换)它们之间可以任意搭配,不用担心弄丢了盖子就找不到可以相配的了。
小结:这就是惠特尼的标准化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和无穷的便利。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运用标准化方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自由说)
如:笔芯、灯泡、碗筷……
总结:
所以说,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生: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数量大 制造
时间紧 标准化 —— 三简便 组装
需要许多铁匠 维修
人们不信任
- 推荐阅读:
- 《他发明了什么》(精选13篇)
- 他发明了什么(通用13篇)
- 《他发明了什么》(精选13篇)
- 他发明了什么
- 《他发明了什么》
- 他发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