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白公鹅》教案 白公鹅教材分析

2024-03-28人围观
简介《白公鹅》教案 篇1  一、复习《白鹅》,初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学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丰子凯写的——(《白鹅》),请在白鹅的前面加了一个合适的词语(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的是―――(叶。诺索夫的《白公鹅》)。  2、布置大家回家预习,读了吗?按要求读了吗?把你的书亮给我参观一下。(巡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谁能来说说你预习都做了些什么?你注意了哪些字词?  4

《白公鹅》教案 篇1

  一、复习《白鹅》,初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学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丰子凯写的——(《白鹅》),请在白鹅的前面加了一个合适的词语(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的是―――(叶。诺索夫的《白公鹅》)。

  2、布置大家回家预习,读了吗?按要求读了吗?把你的书亮给我参观一下。(巡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谁能来说说你预习都做了些什么?你注意了哪些字词?

  4、大家读了这篇课文,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映象是――请在白公鹅前面也真上一个词语,你会填――(学生说,师填)

  二、内容对比,整体把握《白公鹅》一课的内容

  1、在丰子凯的笔下,那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叫声――(厉声喝斥),步态――(大模大样),吃相――(一丝不苟)。

  2、那么,在叶.莫索夫的《白公鹅》中,他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白公鹅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拿着笔读读课文,边读边在旁边批注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分别可用文中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只白公鹅。

  3、说说叶.诺索夫写了哪几项内容?

  步态一段,你们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只白公鹅的?

  玩相这一部分写了戏水、和我抢地盘、目空一切地主宰一切,你找到了哪些代表性的词语?

  《白鹅》(中国――丰子凯)

  《白公鹅》(俄国――叶.诺索夫)

  高傲的白鹅

  (耀武扬威)______的白公鹅

  内容

  特点

  方法

  情感

  内容

  特点

  方法

  情感

  总体映象

  高傲的动物

  喜爱

  总体映象

  海军上将

  喜爱

  叫声

  厉声喝斥

  厉声叫嚣

  拟人

  步态

  大模大样

  步调从容

  对比

  拟人

  比喻

  步态

  慢条斯理

  不慌不忙

  仔细掂量

  具体描写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拟人

  反话(老爷)

  玩相

  戏水――自由自在

  抢占地盘――耀武扬威、目空一切

  拟人

  反话(勾当)

  三、写法对比,体会《白公鹅》一课的写作方法

  1、丰子凯在《白鹅》一文中用了哪些方法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厉声喝斥、厉声叫嚣这是把它当-------(人来写,拟人),说它走起路来大模大样这主是是与什么相比?(对比)从容不迫这又是把它当------(人来写,拟人)还说它象戏里的净角,这是------(打比方),写它的吃相,一丝不苟,这是-----(拟人),还说它是个老爷,表面上是在嘲笑它,其实这是喜欢,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话)。

  2、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白公鹅》,看看作家叶.诺索夫运用了一些什么方法呢?先看看他写鹅的步态这一部份:谁来读给大家听?你这只鹅走得太快了!要怎么读?请同学们用手掌在桌面上边比划边说说鹅怎么走路的?谁来说说?先写鹅怎样举步、怎能样落步,再写怎能样过泥泞的路、如何不怕狗追,这叫--------具体描写(动作)。

  丰子凯先生在写白鹅吃相的时候称鹅为鹅老爷,那么叶诺索夫在写白公鹅玩相一部份时,用到了吗?找找看------(拟人、反话(勾当)),为什么说这是个反话呢?品读。(喜爱之情)

  四、拓展阅读,体会同一事物的不同写法

  同学们,同样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是各具特色的,对同一个事物,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写,即使是相同的内容,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可以表达想同的情感,有时甚至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象我们刚学的两篇文章,都写白鹅,都表达的是喜爱,请大家看另一篇写鹅的文章---------

  《白公鹅》(下)(师读)

  白公鹅

  那年春天,风刚把路面吹干,我推上自行车,把钓具绑在车上,去赶钓鱼的季节。途中,我拐到村里,请斯焦普卡给我找些鱼饵。

  那只白公鹅当时已经在那儿了,我暂时放下旧仇,端详起它来。它伫立在草场边沿的河岸上,全身沐浴着阳光,洁白的羽毛泛着光,看上去像是用一大块精制的冰糖塑成的。

  白鹅看见我,贴着草皮弓起脖子,威胁地咕哝着迎面逼来。我好不容易才用自行车把它隔开。它看样子是想把我赶走。

  “喔──嘘,你这个家伙!”斯焦普卡拎着盛了鱼饵的罐头筒跑来了。

  “它现在带着小鹅了,”斯焦普卡把它拉到一边后,解释说,“所以它才冒火。一百步之内谁也不让靠近。”

  “小鹅们的母亲呢?”我问斯焦普卡。

  “鹅妈妈让汽车轧死了。”

  在我下饵的当口,白鹅已经和四邻打了好几架。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头牛犊,白鹅又朝它扑去。牛犊尥一下蹶子,立刻逃走了。白鹅跟在后面紧追不舍,两脚不时踩着那截从牛脖子上垂下来的绳头。

  简而言之,草场上的打闹声,叫人忐忑不安的鸣叫声,白鹅发威时的拍翅声,一刻也没有停息。小鹅们都吓坏了,挤成了一堆。

  “你把孩子都忘到脑后去了!”我对白鹅说,“单凭这一点,就该送你进警察局!”

  “嘎──嘎──嘎!”白鹅毫不在乎地冲我鸣叫着。

  就在我和白鹅对话的当儿,乌云已经从树林后面低低压来。浓云翻滚,竖起一堵浅灰色的厚墙,没有一点儿缝隙,不透一点儿光亮,吞噬着浩渺的天穹。天像黑夜一样暗了下来。狂风骤起,鹅毛被卷上天空。鹅群抬起脑袋,不再啄食青草。

  我好不容易才穿好雨衣。暴雨来了。那些鹅都张开翅膀在草地上趴下来,翅膀下面躲着小鹅。整个河岸只看见一个个惊惶不安的鹅脑袋。

  陡然间,一小块冰掉到我脚上。我从雨衣里向外觑了一眼,下冰雹了。冰雹下得很猛,村子和树林都瞧不见了。

  白公鹅昂着头趴着。只要冰雹砸在头上,它就要抽搐一下,闭上眼睛。大冰块砸在身上时,它就弯下脖颈,摇摇头,然后又伸长脖子,眼睛望着乌云。小鹅们就瑟缩在它那张得很宽的翅膀下面。

  冰雹越下越大。

  别的鹅都坚持不住了。它们不能在原地呆下去,拔腿便跑。冰雹砸着它们的背。小鹅们先是吱吱地叫着,后来再也听不见它们叫了,咽了气的小鹅纷纷在草地上倒下来。那些大鹅一只只都头冲地地跑开去,有的跑入水中,有的躲进灌木丛里。我用雨衣蒙住头。大颗大颗的冰雹直朝我脚下砸来。雨衣根本没有用,冰雹砸在背上生疼。

  乌云来得快,去得也快。河对岸的村子已经能看清了,太阳出来了。

  我脱下雨衣。

  阳光下,覆盖着冰雪的白茫茫草地逐渐发乌变黑,冰雪融化了。湿漉漉的草地上躺着小鹅,那些没来得及跑下河的都被砸死了。

  草地又变得一片碧绿。只有中间躺着一团白色的东西。我走向前,是那只白公鹅。

  它张开强有力的翅膀,脖子伸得老长,鼻子上满是血,静静地卧在草地上。它已经死了。而那十二只小鹅,正互相挤着,踩着,一只只安然无恙地从它身子底下往外钻。它们叫得挺欢,还不时从地上叨起小冰块。有一只背上带条黑道的小鹅想爬到白公鹅的翅膀上去,但每次都滑落到草地上。

  小家伙不高兴了,从草地上爬起来,又往白公鹅的翅膀上爬。最后它爬到了自己父亲的背上,站住了。它还从来没爬这么高过。

  它面前是一个绿草晶莹、阳光灿烂的神奇世界。

  这篇文章也写-----(白公鹅),但写的内容是它在冰雹来临时-----(勇敢地救自己的孩子),表达的情感是------(对白公鹅的赞美,对父爱的歌颂)。这就与我们前两篇课文不同了!

  同学们,能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事物,我们表达的情感不同,写作时选择的内容有所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并不是同一个事物只能写相同的文章!回家按照我们的要求预习下一篇课文------《猫》,知道预习要做些什么事情吗?好,明天,我们将从另一位作家的笔下来认识另一位动物朋友。

《白公鹅》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四、课前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真好。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翻开书67面。

  一、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 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析词)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 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 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二、 比较

  1、 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 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三、 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 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 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

  (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 证据三:“吃了”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

  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

  “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四、 小结

  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白公鹅》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0分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读通、读顺

  20分钟通过合作学习,比较两只鹅表达中的差别。

  教学要求:

  1、读正确,解决课文中的难解的生字词语;读通顺,结合表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抽查、重点段落指导交流。

  2、根据表格要求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学习方法、流程

  1、范例:教师指导姿态的句子概括(注意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词语填补)

  2、小组首先完成叫声,归纳重点词语

  3、放手合作摘抄

  4、完毕之后,同桌合作,根据重点词语比较异同点。

  5、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第二课时

  目标预期:

  1、句子赏读

  2、练习写话,写好一个片段。

  品读流程: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交流各自心得,师生共同欣赏。(时间25分钟)

  2、划出课文中的美丽文字,轻声诵读(读出不同的滋味)。

  3、完成片段练习

  a、丹顶鹤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西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有真意思!(几个方面写)

  b、小兔白白很温顺,但是见人很怕羞。

  4、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白公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再认识一只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板书:白公鹅)

  2、在学课文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说一说,这只鹅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生自读课文。(生读书、批注)

  2、学生汇报。

  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

  三、对比写法。

  1、在对两只鹅的描写上,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2、交流汇报。

  相同之处:(1)结构: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2)描写方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3)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另外,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1)语言风格不同。(2)叙述的语气不同。

  3、破折号的用法: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

  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刚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了角度说“他”,接着又说“它”,因此用破折号。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较长,一节课时间不够,用两节课完成了任务。学生的读文不够认真,在课堂上进行较慢。本文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叫独特,这一点学生在总结时说不出来,由教师点明。破折号的用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自己体会到,其他的同学还需要多练习。

《白公鹅》教案 篇5

  【教学片段一·对比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

  板书:白公鹅

  师: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生:我想既然同样是鹅,一定和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差不多,也是很高傲的吧。

  师:有道理,尽管一只是中国的,一只是俄国的,但都是鹅嘛。

  板书:高傲

  生:这篇课文的题目特别强调是公鹅,它一定很爱打架,比那只白鹅厉害。

  师:你从“公鹅”推测它很好斗,有理有据,不错!

  板书:好斗

  生:它的叫声一定更严厉,步态更傲慢,吃饭时是不是也得有一个人侍候……

  师: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有哪些异同呢?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生读书、批注)

  【教学片段二·插图利用】

  师: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此时白公鹅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生:瞧,这就是那只白公鹅,它那耀武扬威的样子,我早就见惯了。不知今天它又要和谁打上一架了。

  生:我正在悠闲自得地垂钓,对岸的白公鹅大声叫喊着,我一看,原来它率领着一伙公鹅,又直奔鱼竿而来。我知道,它们又要赖在这里了,今天的鱼是别想钓了。

  生:你看,它一下水,总是要扇动起有力的翅膀,亮亮地喊上那么几嗓子,海军上将的派头就是这么大!

《白公鹅》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完《白鹅》和《白公鹅》之后,比较一下不同作家笔下描写的相同动物,有什么异同点。

  2、通过小组之间合作,相互探究,学习两篇课文的写法。

  3、学会运用对比、反语、拟人、衬托等多种写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

  比较两篇课文的写法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

  学会不同写法的运用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刚刚学习两篇关于动物鹅的课文,一篇是中国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另外一篇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同样是写鹅,那么这两只鹅分别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这两只鹅又有什么异同点呢,两位作家在写法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呢,这节课就要通过大家相互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上述问题。

  (二)、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表格比较两只鹅有什么异同点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伸长脖颈 左顾右盼 海军上将的派头

  叫声 严肃 认真 大声叫唤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从从容容 不紧不慢

  (三)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两篇课文的写法的异同点

  1、思考两篇课文的相同点

  提示:

  (1)文章的写作顺序

  (2)描写手法

  (3)反语

  思考问题:仔细读读两篇课文,分别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 两篇课文都是先介绍白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 《白鹅》先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白鹅的高傲。

  • 《白公鹅》先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写这只白鹅走路“慢条细理”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

  思考问题:两篇课文在描写鹅的时候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对比着读一读

  最主要的手法是拟人。

  拟人是什么呢?你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吗?

  •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即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 谁能用泥人修辞手法造句

  思考问题:什么是反语呢,你会运用吗?

  • 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

  • 课文中哪些是反语请你找一找,并说明作者使用这些反语是为什么?

  小练习:你学学反语的表达方式

  2、思考两篇课文的不同点

  提示: (1)语言风格

  (2)对比

  (3)衬托

  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 《白鹅》是中国作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这篇课文语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白公鹅》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作品,作品的语言具有别样的异域风情;前者的“鹅老爷”和后者的“海军上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给我们不同的形象感。

  思考问题:《白鹅》中写鹅为什么还写了狗和鸭子呢?

  作者在这里是运用的对的手法,是为了突出白鹅的叫声严肃郑重和步态从容。请你把鹅与鸭的对比的句子再读一读。注意请读出鸭子的局促不安和鹅的从容。

  思考问题:《白公鹅》中作者是如何去描写白鹅的翅膀有力的,找出来读一读。

  •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例子: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小练习:请你也写一句衬托的句子

  小结:孩子们经过我们自己合作研究发现虽然都是描写白鹅的文章,但却由于作者不同,写作方法不同,那么写出来的鹅也就有所不同。我们也要学习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描写同一种事物。老师对你们的研究成果表示赞扬。

  (四)、拓展练习——激发写作热情

  孩子们学习了这节课,难道你们就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下来吗?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笔和纸,写下你喜欢的小动物,然后读给大家听,我们也来相互交换学习。

  涉及环节:写——自己写

  说——自己说

  评——大家评

  小结:听了孩子们自己写的习作,老师心里很高兴,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这几课的收获。

  同学先说。

  教师汇总。

  • 通过学习《白鹅》和《白公鹅》的比较阅读,我们知道了同一种动物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会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拟人,反语,对比,衬托习作手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要去运用它。

  孩子们时间在一点一滴中就过去了,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老师也真心的希望你们也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好好学习,天天进步,就让我们在美好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堂课!

《白公鹅》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讨论,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指名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白公鹅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使用工具书(字典等)自学生字生词。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3.指名学生逐段读文。

  4.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自学情况。

  提示:

  慢条丝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课文中指白公鹅走路不紧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脚。

  举步:迈步。

  官司:诉讼。这里指作者与鹅争水面的事。

  径直: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文中指白公鹅直接去吃鱼饵,毫无顾忌。

  勾当:读 gòu dàng,常指坏事情。文中指白公鹅吃鱼饵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着整条河。

  三、对比阅读

  1.师:让大家组成小组读课文,想一想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2.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呢?

  提名学生回答。

  3.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板书: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表格,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4.学生汇报。

  5.教师重点提示。

  师: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①每一步动作。

  ② 过路的结果。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同:傲慢、派头;

  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提示: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提示: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3)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 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 强占地盘。

  ③ 公然吞食鱼肉饵。     

  总的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四、领悟方法

  1.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2)写法:拟人、夸张。

  (3)具体的句子(见书)。

  (4)语言:幽默风趣。

  (5)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海军上将,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6)总结: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模仿《白公鹅》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

  14、白公鹅

  走路:慢条斯理、挺着长脖

  海军上将的派头 扇翅:水面泛起涟漪芦苇沙沙作响

  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个性:强占地盘、自认是河的主宰

《白公鹅》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腔、掂、涟、漪、虑、属、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公鹅》和前一篇课文《白鹅》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丰子恺的《白鹅》图和《白公鹅》课文插图(可用挂图、也可扫描制成课件)。老师课前阅读《白公鹅》后半部分内容,整体地了解白公鹅的形象,激起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重,教学中就能更好地以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

  2.学生准备:认真学习《白鹅》,完成学习任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留心观察白鹅或其他动物的外形及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图画比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丰子恺画的白鹅),说说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只白鹅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图画(《白公鹅》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这只白鹅是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两幅图描绘出白鹅的不同形象,不同的作家对白鹅也会有不样的描写。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鹅的?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来认识这只白公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边读边动笔,画出要求认读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标出不’瞳的词语,把课文读通;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词。

  腔调掂量涟漪无忧无虑属于主宰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议。扫除理解障碍。

  军衔荣膺车辙细翎厮打耀武扬威甭勾当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相机板书:步态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这一教学环节设计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了解特点,丰富形象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默读课文,画画重点词,找找重点句。

  2.说说白公鹅留给你的印象(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

  (派头十足)

  (威风凛凛)

  (耀武扬威)  白公鹅

  (引人注目)

  (自由自在)

  ……

  3.白鹅的这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再读课文,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段。)

  (1)“派头十足”的特点。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体会拟人手法的形象运用,边读边想象白公鹅的“派头”。)

  比较朗读:去掉语气词“啦”,(“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垒是海军上将的派头。”)体会作者语言的诙谐轻松。

  (2)“步态优雅…慢条斯理”的特点。

  ①圈出落步时的动词,体会怎样把特点写具体。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边读边想象,可结合观察丰子恺《白鹅》图,课文第63页。)

  ②不同情形下的表现:走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狗追赶。

  (3)“自由自在”的特点。(通过活动来写具体)

  河上的活动。

  岸边的活动。

  (引导学生联系句子、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理解、想象白公鹅的活动。)

  4.这只白公鹅让人喜欢吗?

  (1)作者对白公鹅的情感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①老师可参与交流讨论,引发思辨。如:“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这个句子是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白公鹅满心的喜爱。)

  ②老师可相机简介《白公鹅》后半部分的内容,感受作者对白公鹅伟大的父爱的敬重与赞美。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出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教师尊重并激活学生的不同阅读感受。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四、阅读比较,学习表达

  1.比较默读《白鹅》《白公鹅》,讨论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结合板书,重点体会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运用“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说说它的形态、活动,或习性方面的某一特点。(先说后写,可布置学生回家“小练笔”。)

  【设计意图]

  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抓特点     写具体

  步态 慢条斯理 (落步 走泥泞路 狗追赶)

  活动 自由自在 (拍翅 河面 岸边)

  主宰一切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理清了课义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将写法与内容相对应,突出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特别建议]

  该教学设计呈四个板块,程序较为简洁。给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留有较大的空间。建议在参考该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参与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无论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是领悟表达,都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2.珍视学生阅读体验。了解白公鹅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在阅读交流“白公鹅留给你的印象怎样”时,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或者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教师应相机加以引导。

  3.考虑学生认知实际。‘‘比较两位作家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是教学的难点。应当注意的是,受年龄、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体会不一定很全面、很深入,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情、引导重点,从学生认识、理解的实际出发,不能要求过高。

  附《白公鹅》后半部分内容:

  这年春天,风刚把路面吹干,我推上自行车,把钓具绑在车上,去赶钓鱼的季节。途中.我拐到村里,请斯焦普卡给我找些什么来做鱼饵。

  那只白公鹅当时已经在那儿了,我暂时放下旧仇,端详起它来。它伫立在草场边沿的河岸上.全身沐浴着阳光,洁白的羽毛泛着光,看上去像是用一大块精制的冰糖塑成的。

  自鹅看见我,贴着草皮弓起脖子,威胁地咕哝着迎面逼来。我好不容易才用自行车把它隔开。它看样子是想把我赶走。

  “喔——嘘,你这个家伙!”斯焦普卡拎着盛了鱼饵的罐头筒跑来了。

  ‘‘它现在带着小鹅7,”斯焦普卡把它拉到一边后,解释说,“所以它才冒火。一百步之内谁也不让靠近。”

  “小鹅们的母亲呢?”我问斯焦普卡。

  “鹅妈妈让汽车轧死了。”

  在我下饵的当口,白鹅已经和四邻打了好几架。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头牛犊.自鹅又朝它扑去。牛犊尥一下蹶子,立刻逃走了。白鹅跟在后面紧追不舍,两脚不时踩着那截从牛脖子上垂下来的绳头。

  简而言之,草场上的打闹声,叫人忐忑不安的呜叫声,自鹅发威时的拍翅声,一刻也没有停息。小鹅们都吓坏了,挤成了一堆。

  “你把孩子都忘到脑后去了!”我对白鹅说,“单凭这一点,就该送你进民警局!”

  “嘎——嘎——嘎!”白鹅毫不在乎地冲我鸣nl着。

  就在我和自鹅对话的当儿,乌云已经从树林后面低低压来。浓云翻滚,竖起一堵浅灰色的厚墙,没有一点儿缝隙,不透一点儿光亮,缓慢执拗地大口吞噬着浩渺的天穹。天像黑夜一样暗了下来。狂风骤起,鹅毛被卷上天空。鹅群抬起脑袋,不再啄食青草。

  我好不容易才穿好雨衣。暴雨来了。那些鹅都张开翅膀在草地上趴下来,翅膀下面躲着小鹅。整个河岸只看见一个个惊惶不安的鹅脑袋。

  陡然间,一小块冰掉到我脚上。我从雨衣里向外觑了一眼,下冰雹了。冰雹下得很猛,村子和树林都瞧不见了。

  白公鹅昂着头趴着。只要冰雹砸在头上,它就要抽搐一下,闭上眼睛。大冰块砸在身上时,它就弯下脖颈,摇摇头,然后又伸长脖子,眼睛望着乌云。小鹅们就瑟缩在它那张得很宽的翅膀下面。+

  冰雹越下越大。

  别的鹅都坚持不住了。它们不能在原地待下去,拔腿便跑。冰雹砸着它们的背。小鹅们先是吱吱地叫着,后来再也听不见它们叫了,咽了气的小鹅纷纷在草地上倒下来。那些大鹅一只只都头冲地地跑开去,有的跑入水中,有的躲进灌木丛里。我用雨衣蒙住头。大颗大颗的冰雹直朝我脚下砸来。雨衣根本没有用,冰雹砸在背上生疼。

  乌云来得快,去得也快。河对岸的村子已经能看清了,太阳出来了。

  我脱下雨衣。

  阳光下,覆盖着冰雪的白茫茫草地逐渐发乌变黑,冰雪融化了。湿漉漉的草地上躺着小鹅,那些没来得及跑下河的都被砸死了。

  草地又变得一片碧绿。只有中间躺着一团白色的东西。我走向前,是那只白公鹅i

  它张开强有力的翅膀,脖子伸得老长,鼻子上满是血,静静地卧在草地上。它已经死了。而那十二只小鹅,正互相挤着,踩着,一只只安然无恙地从它身子底下往外钻。它们一q得挺欢,还不时从地上叨起小冰块。有一只背上带条黑道的小鹅想爬到自公鹅的翅膀上去,但每次都滑落到草地上。

  小家伙恼了,从草地上爬起来,又往白公鹅的翅膀上爬。最后它爬到了自己父亲的背上,站住了。它还从来没爬这么高过。

  它面前是一个绿草晶莹、阳光灿烂的神奇世界。

  [名师简介]

  易青,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小语会常务理事,长沙市小语会常务理事,现任长沙市天心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曾获湖南省听说训练赛课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获得湖南省电教实验成果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于《湖南教育》等省级刊物。

《白公鹅》教案 篇9

  1、重视词语教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始终觉得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词语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也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一向重视词语教学。如果从公开教学的角度看,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可能在词语学习上化的时间有些多,但从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看,感觉比较满意。

  如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最大的失误是多音字的学习,这课多音字比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导学生读一读,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觉得很对。)

  3、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读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在课后安排仿写的练习。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戏剧中“官员”踱着方步走路的样子,进行仿写的练习。

  在写下以上反思的同时,我担心,我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会被人指责过于强调了“训练”,回到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年代,使语文课失去了情趣。因为,在新课程实施后,不少教师不敢再提“训练”两字,似乎一提“训练”就是支离破碎的、冷冰冰的、没有情趣的语文课。但我却困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悟”而“悟”,为“人文”而“人文”,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使语文教学丢失了语言的特色,丢失了语文的特色,这也是不对的,值得我们反思的。

《白公鹅》教案 篇10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一锤定音(请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上画上“  ”)(6分)

  涟(yǐ yī)主(zǎi zhǎi)汤(áo āo)     勾(dàng dāng)掌(pú pǔ)荣(yīng lìn)

  二、词语巧搭配(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12分)

  (    )的道路(    )的姿势(    )的脖子 (    )(    )(    )        (    )的翅膀(    )的沙滩(    )的青草 (    )(    )(    )

  三、词海拾贝(按要求做题)(18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条(  )理不(  )不(  )(  )武扬(  )     (  )人注(  )无(  )无(  )自(  )自(  )     大(  )一(  )一(  )不(  ) 

  2、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两个各写一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课文里aabb式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对鹅的描写生动有趣,请你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五、请给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10分)

  1、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   )

  2、有它捣乱,你就想有鱼咬钩了。          (   )

  3、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            (   )

  4、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      (   )

  5、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它。    (   )

  六、找伙伴(将这些动物和它们的叫声恰当地用线连起来)(20分)

  狗          嚎  狮          唳 猿          吠  虎          吼 马          鸣  鹤          叫 鸡          嘶  鸟          噪 狼          啼  蝉          嘨

  七、快乐阅读(20分)

  我真喜欢大熊猫

  我最喜欢的动物要算大熊猫了。

  暑假里,我跟着舅舅在动物园的熊猫馆里见到过熊猫“涛涛”和“青青”。它们的身体胖乎乎、圆滚滚,像大绒球似的,真逗人喜爱。大熊猫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双圆圆的黑眼圈,格外引人注目。熊猫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再加上它笨重的身体,缓慢的步子,显得更加可爱。动物园的叔叔、阿姨把许多竹子放在馆中,让它痛痛快快地吃。

  大熊猫不仅样子可爱,还会表演各种节目,如投篮、踢球、抱娃娃吃奶……精彩的节目常常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我真喜爱大熊猫,就让外婆在我的毛衣上绣上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使我能经常看到它。

  1、用波浪线把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出来,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5分)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短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熊猫的样子可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公鹅》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较强,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多,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前准备: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受,整体感知

  1、齐读词语。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叶·诺索夫描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的? 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

  4、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路、活动)

  (三)自主研读

  1、欣赏第二段:

  ①、 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②、 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预设:

  (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3)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齐读第二自然段。

  2、欣赏第三段:

  ①、快速阅读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

  ②、仔细阅读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写最有意思,最吸引你?请做上读书记号。

  预设: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①勾当:看了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感受?是小偷吗?在这儿指什么?读读。②干这样的事情,还吸引你,为什么?]

  ③、 体会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2) 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3)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4)小结

  (四)写法对比

  1、 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小组讨论

  2、读了这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六、板书设计:

  走路慢条斯理

  海军上将派头

  活动自由自在

  七、教学反思:

  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三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案 篇12

  《白公鹅》教学反思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白公鹅》最后一句写到“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它就要大吃一惊了”为什么这里是熬(āo)(第一声)而不是(áo)(第二声)。“熬”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 āo和áo,前者的解释是烹调方法,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熬白菜、熬豆腐。后者解释为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煮粥;②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久煮:煮盐,煮药。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显然联系上下文,是把白公鹅与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声。

  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白公鹅》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学生写法的感悟。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公鹅》和《白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丰老先生笔下那有趣可爱的白鹅,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写鹅的文章——《白公鹅》。师板书课题。

  (二)自能读书,理解课文

  1、学生自己读书。提出读书要求:各自大声地读一遍课文。问生:刚才老师提出了几个要求?(训练学生的听力)

  2、学生轻声地读书。师问:你觉得白公鹅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3、默读课文,师问:你觉得白公鹅的哪一点最吸引了你,用笔把它画下来。好好读读。

  (三)汇报交流,读出韵味。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课堂预设:

  (一)当学生交流到它的姿态时,师要重点指导朗读。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讲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指名读、齐读。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高傲地、一动不动地……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指名读。

  (二)交流它平时的活动时,师要重点指导如下的朗读。

  “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你就甭想有鱼吃了。”指名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有多少次……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指名读,齐读。

  (四)积累语言

  师启发:这么好的文章,不积累在我们的小脑中实在是可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下来。看看三分钟时间内谁背诵得最多。

  (五)感悟写法

  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篇课文与上一课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一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些难,但是师不要讲太难了,重点渗透:如拟人、语言风趣、都是先介绍特点,再具体描写等。

  (六)课堂总结

  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观察它的生活习性,这下次作文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白公鹅

  姿态 海军上将

  活动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白公鹅》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

  板书:

  白公鹅 

  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多媒体。

  2、观察、说话: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我会写的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 写。

  2、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

  借助拼音准确。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

  读准,读通顺。

  四、学生交流

  1、谁来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3、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6、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 讨论: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势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 可爱

  水中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 每一步动作。

  ② 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 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 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 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 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 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 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 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 写法:

  拟人、夸张。

  ⑶ 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 语言:

  幽默风趣。

  二、知识点──重点符号

  出示句子:

  “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他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1、破折号的知识:

  有三种作用:

  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

  2、文中的两处破折号起到了话题转移的作用: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⑵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三、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白公鹅》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欣赏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上两天,我们学习了《白鹅》(板书),大家一定记得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吧?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一起来填一填。演出表格。

  2、 学生填表并交流

  白鹅

  ①姿态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②叫声 严肃郑重、厉声叫嚣

  ③步态 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④吃相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

  二、 粗读课文

  1、 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又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与我们,所以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想想,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2、 交流检查:

  3、 出示词语:

  军衔 腔调 车辙 涟漪 勾当 鱼饵 禽类 

  荣膺 攀谈 掂量 率领 厮打 撕咬 主宰

  泥泞 凌乱 径直 慢条斯理  耀武扬威 

  (1) 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两个多音字。

  (2)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

  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

  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

  勾当:坏事情

  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个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条河。

  (3) 一排排读词语,发现每一排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表示名称、动作)

  4、 出示句子,读一读。

  (1)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3)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4) 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5、 梳理脉落:

  (1) 这只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填一填:(    )的白公鹅

  (2) 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相、玩相)

  三、 阅读欣赏

  (一) 欣赏第二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2、 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预设:

  (1)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它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

  (3)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为什么会每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4)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去掉“就是…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5) 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用。]

  3、 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结写法。)

  (二) 欣赏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

  2、 又是怎样把它玩相的特点写出来的?同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预设: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是什么意思?“它没把我放在眼里”又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它没把我放在眼里?与“有时……有时……有时……”比较,体会“要不……就…….”作用。]

  (2) 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勾当”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按理说,做这些事应该—?而白公鹅却—?那是因为—?理解“主宰”]

  4、 体会作者情感:

  (1) 事实如此吗?

  (2) 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3) 理解两个破折号的作用:转移话题;如果不用破折号这个意思应该怎样表达?

  (4) 对白公鹅这种放肆的行为,我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再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 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

  (6) 小结:白公鹅走相慢条斯理,玩起来大胆放肆,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白公鹅是那么可爱,我们禁不住也和作者一样喜欢上了这只白公鹅。

  四、 拓展延伸

  1、 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2、 自由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白鹅》,谈读后感受。

  五、 写法对比

  1、 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 结构上:先总体介绍特点,再从几方面具体写。《白鹅》是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白公鹅》是走相、玩相两方面;

  (2) 描写方法上,都赋予鹅人的感情,把它们当作人来对待,让人觉得亲切可爱;

  (3) 运用反语,写出鹅的可爱,突出对鹅喜爱的感情。《白鹅》中的“鹅老爷”“架子十足”“不胜其烦”;《白公鹅》中的“上将军衔、勾当、主宰”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重视词语教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始终觉得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词语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也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一向重视词语教学。如果从公开教学的角度看,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可能在词语学习上化的时间有些多,但从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看,感觉比较满意。

  如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最大的失误是多音字的学习,这课多音字比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导学生读一读,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觉得很对。)

  3、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读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在课后安排仿写的练习。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戏剧中“官员”踱着方步走路的样子,进行仿写的练习。

  在写下以上反思的同时,我担心,我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会被人指责过于强调了“训练”,回到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年代,使语文课失去了情趣。因为,在新课程实施后,不少教师不敢再提“训练”两字,似乎一提“训练”就是支离破碎的、冷冰冰的、没有情趣的语文课。但我却困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悟” 而“悟”,为“人文”而“人文”,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使语文教学丢失了语言的特色,丢失了语文的特色,这也是不对的,值得我们反思的。

  • 推荐阅读:
  • 白公鹅教案(通用13篇)
  • 《白公鹅》教案(精选14篇)
  • 白公鹅教案(通用4篇)
  • 《白公鹅》教案
  • 《白公鹅》教案
  • 白公鹅教案
  • 白公鹅教学设计
  • 白公鹅说课稿
  • 白公鹅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