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2024-03-24人围观
简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9

  课题一:(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 推荐阅读: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