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在金色的阳光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仿写

2024-03-22人围观
简介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多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由图导入,创设情境。  课文有一幅太阳刚刚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图,可抓住这幅图来营造一个美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多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由图导入,创设情境。

  课文有一幅太阳刚刚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图,可抓住这幅图来营造一个美的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见到的海边景色呢没去过的同学也别叹气,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海上日出图,你们看——(出示幻灯图片)这近处的沙滩、海水,远处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鸟、朝霞……你们能将这幅图有顺序地描述给老师听吗

  这样,学生在欣赏与练说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点句。

  1.揭题并思考:在这么美的海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

  2.抓重点句。课文是通过小姑娘的一言一行来表现她的美好心灵的,因此可让学生将表现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对话画下来,说说为什么这几句对话令人感动。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为根据小姑娘的三句对话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负责守信)

  “……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高尚纯洁)

  “叔叔,你的贝壳掉了!”(诚实美好)

  教师围绕这三句对话,以重点词设问,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句、段中寻找依据,并展开讨论,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而领会课题尤其是“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不失为好办法。换言之,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细细品味,逐层想想: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这“金色”单单是指海滩吗然后,教师边启发边引导学生朗读。如此“以读代讲”,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第4期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2

  教材分析: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故事发生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的贝壳捡起来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这篇文章语言写得很美,宛如海边的一幅风景画。景是美的——太阳、碧蓝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各色贝壳……人更美——好心肠的老伯伯,一心想对小姑娘表示感谢的画家,特别是淳朴诚实的小姑娘,更是让人感到可敬可爱。课文寓情于景,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灵描写生动的表现了不同人的个性和心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语句,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课前谈话

  欣赏音乐:海浪的声音

  1、今天第一次见面就送大家一段音乐吧!听听音乐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

  2、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放音乐)

  3、猜猜: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大海边)为什么?

  4、看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示海滩图)

  一、看图说话 积累语句 导入课文

  1、谁能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注意说话的完整性)

  2、 品读、积累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1)教师深情诵读、媒体引出——学生齐读(配乐)

  (2)每位小朋友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到了什么呢?

  (3)交流预设:

  生:一望无际说明了海的大,海水的多,师:好!让我们读出海的大。

  生:海浪像一堆堆白雪,很美! 师:让我们读出海浪的美!

  (4)句式积累

  a、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配乐朗读)

  b、真美,让我们再一次的来赞美它!(隐去字词背诵)

  3、海滩很美,你们的朗读更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海滩,去欣赏一个动人的故事。题目就是:在金色的海滩上 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在金色的海滩上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朗读障碍,梳理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这个故事,读之前先看看老师的小要求)

  媒体示朗读小要求:1、想办法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喜欢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生字、词语检查:

  礁石 额头 沁出

  小姑娘的额头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看着衣服 画夹 (第一声的“看”还可以看什么?)

  沙蜊子 小螺蛳 (这2个都是贝壳的名字)

  搁在这儿 搂在胸前 捅了一个洞

  3、指导标小节号。

  (1)媒体示: “叔叔——” 

  “叔叔——”

  小姑娘欢呼起来。

  (2)谁能读?仔细想想,谁能读得不一样?这里的“——”号是什么意思呢?

  (3)叔叔、叔叔是小姑娘说的话,在这里是1句话,所以这3行合并起来为一个自然段。

  (4)现在请快速地、正确地标上自然段序号。

  4、梳理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媒体出示:快速默读课文,并填一填:

  先写:( 小姑娘 )帮(画家看衣物 )。

  再写:画家让小姑娘( 挑贝壳 ),可小姑娘( 没有收 )。

  最后写:(画家)故意(掉下贝壳),小姑娘却(把贝壳捡起来,还给了画家 )。

  5、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姑娘、画家)

  6、那课文除了小姑娘和画家这两位主人公外,还写了什么?

  根据回答形成板书: 太阳           小姑娘

  海水     贝壳    老伯伯

  海浪           画 家 

  (我们学习课文啊,要能找准主要人物,但也不能错过相关的其他景物的描写。以为他们跟文章也是紧密相关的。)

  三、由景入手,感受小姑娘等得久——引出守信

  1、我们就从太阳读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2、交流媒体出示:

  太阳刚冒出海面,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

  太阳越升越高了,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3、第一句: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1)抓“冒”,点明时间是早晨。 哪个词告诉你是早晨?请你来读一读。 

  (2)一大早就在捡贝壳了,可见小姑娘对贝壳的喜爱!指名读——齐读

  (小结:小朋友真会读句子,一个句子竟能能读出那么多的内容来。真厉害)

  第二句:你又能读出什么来?

  (1)太阳越升越高了:说明时间接近中午了。

  (2)小姑娘很焦急,读出焦急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那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焦急呢?(从时间长、太阳热,引读)

  4、小姑娘等了很久、很久,汗都流出来了,太阳也越升越高了,可小姑娘却还在老地方等着画家叔叔,她为什么不回家呢?那是因为小姑娘她(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媒体示: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谁还能来说说:小姑娘不回家的原因?(根据交流板书:言而有信、守信)

  (3)谁还愿意来做这个说到做到的小姑娘?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来学做一个言而有信的小姑娘,齐读:

  过渡:好一个言而有信的小姑娘,怪不得连好心肠的老伯伯也劝不动她。

  5、分角色朗读:8、9、10、11(媒体出示)

  四、由贝壳入手,感受小姑娘的可爱、纯洁——不图回报、诚实

  1、小姑娘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了画家叔叔!画家叔叔带来了(    )。

  2、(欣赏贝壳的图片)这么美的贝壳让我们帮画家开心地介绍一下吧:

  媒体出示:你看,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蛳,这是金海螺……

  (1)齐读,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得不一样,(变化句式出示,再读)

  你看,

  这是沙蜊子,

  这是大猫眼,

  这是小螺蛳,

  这是金海螺

  ……

  (2)这里的“……”表示(贝壳还有很多)。那让我们接着帮画家来介绍一下:

  你看,

  大的小的,

  (    ),

  (    ),

  ……

  你看,

  有的像(    ),

  有的像(    ),

  还有的像( ),

  真是(        )。

  3、这么美的贝壳,你喜欢吗?那小姑娘喜欢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品读: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1)羡慕、情不自禁:无法控制的脱口而出,说明小姑娘对贝壳的喜欢,让我们读出这种喜欢。

  (2)美极了:小姑娘虽然只说了短短的4个字,却是对贝壳最好的赞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 指名读——齐读

  4、可当画家要小姑娘自己挑的时候却说:

  (1)出示读: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

  (2)这里你读出了一个(   )的小姑娘。(相机板书、指名读)

  (3)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可爱、诚实、纯洁的孩子说的话。

  5、这位小姑娘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画家,

  出示:画家感动极了,不知道该怎么来感谢这位可爱的姑娘……(齐读)

  画家不知道该怎么来感谢这位可爱的姑娘,只好把贝壳装进了塑料口袋里。忽然,画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

  6、出示: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指名读——引读(小姑娘拿了吗?画家多么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

  这里又让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诚实)

  7、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滚。

  (1)齐读

  (2)此时画家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来感谢小姑娘,所以画家只是……(引读)

  (3 )此时此刻,画家的心里充满了(   )!为什么?

  出示:此时此刻,画家的心里充满了(   )!

  (感动、惊讶、愧疚、高兴)

  五、小结、点题

  1、诚实、可爱、言而有信的小姑娘,到底拥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2、所以我们题目中的“金色”除了指海滩,还指(金子般的心灵)?师画心

  3、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全新的感受来读读这个课题。

  六、作业:

  课外阅读资料: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尔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从没见过那么美的海!天空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上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从没见过那么美的海天。

  摘录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3

  教学目标:

  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理解.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叙述重点事情的重点词,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的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和过路人主动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也是讲助人为乐的,事情发生在沙滩上。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的音和义,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不懂的词句。

  (2)学生提出仍然不懂的问题。

  (3)讨论分段。

  4、按划分的段落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进一步自学课文。

  1、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1)小姑娘在什么时间在哪儿捡贝壳?她遇到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欢贝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姑娘为什么没要画家的贝壳?通过这件事说明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小姑娘反而把撒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拾起来还给画家,画家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学生根据思考题,逐段默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放音乐(海浪声,海鸥叫声)

  2.闭上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注意听,你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3.你喜欢美丽的大海吗?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海边走走呀。注意了你可要好好欣赏,回来后告诉我你在海边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让我们踏上那片金色的海滩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做上记号,读完后向同桌请教一下,或者举手,让我来帮你,好吗?

  2.在金色的沙滩上走了一圈,老师发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来拾贝壳。

  3.能不能告诉我,你在金色的海滩上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板书:大海美 贝壳美 小姑娘更美)

  三、品读句段

  (一)海水美

  1.到了海边,怎么可能不欣赏美丽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2.课件出示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指一生读。海水美在哪里?(出示图片)

  (播放海浪声)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让海浪来为我们伴奏吧!

  (二)小姑娘美和贝壳美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小姑娘究竟美在哪里呀?她怎么就那么吸引我呢?把你觉得小姑娘美的句子划下来吧。然后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2.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找的和你的一样吗?互相说说找的理由,听听说得有没有道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姑娘守信用、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拾金不昧的品质。

  (1)守信用

  ① 你从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②我们除了可以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体会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还能从别的地方体会出来吗?出示7至16节。你轻轻地读一读这段话吧。你可以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2)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①这个东西是指什么呀?

  ②画家捡到的贝壳美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小姑娘又那么喜欢,那小姑娘为什么不挑几个呢?

  ③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读一读吧。

  (3)拾金不昧

  出示:小姑娘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此时此刻,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

  1. 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2.今天,我们不仅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和贝壳,还和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这个小姑娘诚实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还拾金不昧,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3.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喜爱和赞美,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题吧。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背下来。

  2.把你想对小姑娘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在金色的海滩上

  大海

  美

  贝壳

  小姑娘 守信用

  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更美

  拾金不昧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丽,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叙述重点事情的重点词,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想像“美”。

  1、师:这堂课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闭上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注意听,你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播放音乐)

  2、交流(大海边)师:看,(出示大海图片)小朋友真聪明!喜欢美丽的大海吗?那就跟我哦一起去海边走走吧!(出示沙滩图片)

  3、(生观看图片)小朋友,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生谈感受)

  4、师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踏上那片金色的海滩,来学习一篇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突出“金色”,读出对海滩赞美的语气。

  6、导入:金色的沙滩多美呀!课文还写了什么美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发现“美”。

  1、师: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有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做上记号,读完后,向同桌请教,也可以举手,让我来帮你,好吗?(生自由读课文)

  2、师:在金色的沙滩上走了一圈,老师发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来拾贝壳,读一读贝壳上的字词。(出示字词)(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3、师:大家读得真棒。现在能不能告诉我,你在金色的海滩上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4、反馈;[ 美丽的大海 美丽的贝壳 美丽的小姑娘 ](板书:大海美(海水美) 贝壳美 小姑娘更美)

  三、品读句段,感受“美”。

  (一)海水美

  1.师:到了海边,怎么可能不欣赏美丽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生回答)

  2.课件出示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指一生读。海水美在哪里?

  3、反馈:重点抓住“一望无际”,把泡沫比作白雪来理解。(出示图片)

  4、朗读:看,面对这么美丽的大海,(播放海浪声)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让海浪来为我们伴奏吧!(指名读,齐读)

  (二)小姑娘美和贝壳美

  1.师:在这么美的海滩上,我的目光却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所吸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小姑娘究竟美在哪里呀?(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师:你发现小姑娘美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板书:守信用,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拾金不昧)

  评价语:老师不光被海滩上的这位美丽的小姑娘给吸引了,也被眼前的聪明的小朋友们给吸引了。

  3、师:现在就把你觉得小姑娘美的句子划下来吧。然后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4、师: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找的和你的一样吗?互相说说找的理由,听听说得有没有道理。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品质。

  师:大家讨论得真热烈啊,看得老师也心痒痒的,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加入你们的行列吗?这样吧,我们交流的时候,先说说你找了描写小姑娘哪方面的品质,再说出你找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守信用

  ①你从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②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A.(出示句子)师:小姑娘说这话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呀?(坚定)

  B.谁来读读?(指名读)

  ③师:我们除了可以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体会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还能从别的地方体会出来吗?(出示7至16节。)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几段话吧。你可以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④太阳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A. 天气越来越热了,小姑娘会想找一个地方去休息一下吗?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这个时候,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B.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⑤海水轻轻地漫上沙滩。小姑娘站起来,把画家的画夹和衣服紧紧地搂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着礁石那边。

  A.师:你说,她在想什么呀?(生自由回答)B。朗读指导。

  (2)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①这个东西是指什么呀?(美丽的贝壳)

  ②画家捡到的贝壳美吗?(画家捡到的贝壳真美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第18自然段

  A.(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师: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

  B.(生自由回答)

  ③师:画家捡到的贝壳可美拉,什么沙蜊子,大猫眼,小螺蛳,金海螺等等,有些名字我连听都没听到过。小姑娘喜欢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呀?

  句子: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④师:这么美的贝壳,也不是花很多钱买来的,小姑娘又那么喜欢,那为什么不挑几个呢?(因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⑤师: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出示第17-19自然段)(生读)

  (3)拾金不昧

  ①出示: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A.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生自由回答)

  B.此时此刻,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生自由说)

  四、总结升华,体验“美”

  1.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2.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课题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呢?

  师:今天,我们不仅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和贝壳,还和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这个小姑娘诚实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还拾金不昧,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3.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喜爱和赞美,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题吧。

  五、布置作业,内化“美”

  1.把课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背下来。

  2.把你想对小姑娘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在金色的海滩上

  大海

  贝壳 美

  守信用

  小姑娘 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更美

  拾金不昧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在金色的海滩上》是小学语文s版课三年级下册第22课的内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现在说的是第二课时。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说教学程序这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说教材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这课时着重进行课文重点句段的学习。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顶着烈日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画家送给她贝壳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共20个自然段。先讲小姑娘答应为画家看衣服和画夹,接着讲小姑娘认真负责地为画家看东西,最后讲小姑娘不肯要画家送给她的贝壳。“为画家看衣服”和“不肯接受贝壳”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这篇文章的语言写得很美,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景是美的----刚冒出海面的太阳,碧蓝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金色的海滩,各色各样的贝壳……人更美----心疼小姑娘,愿意给小姑娘帮助的好心的老伯伯,一心想对小姑娘表示感谢的画家,特别是淳朴诚实的小姑娘,更是让人感到可敬可爱。课文寓情于景,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不同人的个性与心情。

  学习课文,体会“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两点是文章的重难点和关键。

  通过本节的学习,教育学生要学习小姑娘那样信守承诺、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

  二、说教法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教学时我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美的感染。

  “为画家看衣服”是文章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姑娘的认真负责。采取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老伯伯的好心和小姑娘的信守承诺的品质。“不肯接受贝壳”是文章的又一重点段落。

  三、说教学流程

  (一)由图导入,初读课文。

  课文有一幅海上美景插图,可抓住这幅图来营造一个美的情境。上课开始,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海上日出图,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一一这近处的沙滩、海水,远处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鸟··…·在这么美的海边,这位画家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思考。

  (二)抓重点句,悟读课文。

  1、提问:在这么美的海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海滩顶着烈日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画家送给她贝壳的故事。)

  金色的海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除了能让你感受海滩美,还能感受到哪些美?(板书: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美)

  2、抓重点句,感受美。

  (1)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导朗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2)贝壳美

  ①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贝壳美的?

  ②指导朗读: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画家向小姑娘介绍他拾到的贝壳:“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蛳,这是金海螺……”

  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

  小姑娘和你们一样喜欢这些贝壳,带着你们的感受练习读这句话。

  (3)小姑娘美

  课文是通过小姑娘的一言一行来表现她的美好心灵的,因此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表现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句子。

  太阳越升越高,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指导读出天气越来越热,小姑娘的焦急)

  多次分角色朗读,

  一个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

  小姑娘说:“一个画画的叔叔,我给他看衣服呢!”

  老伯伯说:“傻孩子,火辣辣的太阳会把你晒坏的,你回家吧,东西搁在这儿,我替你看着。”(指导读出老伯伯的好心)

  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指导读出小姑娘的坚定。)(板书:负责守信)

  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板书: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板书:拾贝壳不昧)

  课文结尾处: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学生读这句话,思考: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说想些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对这几句话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画家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升华,体验美。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而领会课题,尤其是“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情感朗读训练,让学生再读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段,想: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这“金色”单单是指海滩吗?(这金色不光是指海滩,更是指小姑娘金子般纯洁的心)

  通过“以读代讲”,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从而揭示课题:在瑰丽无比的海滩上,太阳洒下点点金光,这正如小姑娘纯真、美好的心灵在闪光,真是景美,人美,心灵更美!

  这节课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板书:

  在金色的海滩上

  海水美

  贝壳美

  小姑娘的心灵美

  负责守信

  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拾贝壳不昧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6

  一、说教材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中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顶着烈日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画家送给她贝壳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教学时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题目中的“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习小姑娘的美好品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这篇课文应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本文赞扬的是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多读多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司中受到美的感染。

  三、说教学流程

  (一)由图导入,初读课文。

  课文有一幅海上美景插图,可抓住这幅图来营造一个美的情境。上课伊始,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海上日出图,你们看(出示幻灯图片)一一这近处的沙滩、海水,远处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鸟··…·你们能将这幅图有顺序地描述给老师听吗?在这么美的海边,这位画家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思考。

  (二)抓重点句,悟读课文。

  1、提问:在这么美的海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点句,感受美。

  (1)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导朗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2)贝壳美

  ①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贝壳美的?

  ②指导朗读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3)小姑娘美

  课文是通过小姑娘的一言一行来表现她的美好心灵的,因此让学生找出表现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这几句话令人感动。

  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负责守信)

  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高尚纯洁)

  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诚实美好)

  围绕这几个句子,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句、段中寻找依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突破难点,美读课文。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而领会课题,尤其是“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情感朗读训练,让学生再读描写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边读边品味这几句话,想: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这“金色”单单是指海滩吗? 课文结尾处:“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让学生读这句话,思考:此时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教师边启发边引导学生朗读。

  如此“以读代讲”,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从而揭示课题:在瑰丽无比的海滩上,太阳洒下点点金光,这正如小姑娘纯真、美好的心灵在闪光,真是景美,人美,心灵更美!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7

  一、教材分析

  《在金色的海滩上》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课文中那些可敬可爱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故事发生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共二十个自然段。先讲了小姑娘答应为画家看衣服和画夹,接着讲小姑娘认真负责地为画家看东西,最后将小姑娘不肯要画家送给她的贝壳。

  这篇文章语言写得很美,宛如海边的一幅风景画。景是美的——太阳、碧蓝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各色贝壳……人更美——好心肠的老伯伯,一心想对小姑娘表示感谢的画家,特别是淳朴诚实的小姑娘,更是让人感到可敬可爱。课文寓情于景,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灵描写生动的表现了不同人的个性和心情。

  本文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文中的“美”。

  本文难点是学习课文体会“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了文中的词语,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和课文中的夏姑娘一样拥有纯真善良的心灵,天真活泼的性情,课文中的事情容易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读中悟,悟后体验,逐步受到美的熏陶。

  三、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的有效引导还是很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学习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悟文中景美人美及语言的美。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教学作用 使用方法

  1 多媒体课件 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供示范 设疑—播放—讲评

  2 多媒体课件 图片展示 创设情境,发现美 播放—导入

  3 多媒体课件 课文语段及图片 创设情境,感悟美 播放—朗读—概括

  4 多媒体课件 课后练习 积累语言 播放—讲评

  5 多媒体课件 音乐、图片 渲染气氛,体验美 播放—朗读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板书

  2、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导语:让我再一次回到那金色海滩上!

  1、 填空2、 朗读 复习课文内容,小结小姑娘在海滩上做的三件事情。

  二、创设情境,发现美 1、播放课件,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去发现课文中的美;

  2、指导朗读;

  3、引导用“情不自禁”说话 1、默读课文

  2、反馈:发现了什么美?

  3、画出表现小姑娘美的句子;

  4、同桌谈谈感受

  5、反馈

  6、感情朗读

  7、联系生活实际,用“情不自禁”说话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通过朗读让学生发现美;

  三、指导朗读,感悟美 1、引导,深化主题

  2、引导发现语言美,播放课件,句型对比;

  3、启迪:给句子用上好词,会使我们的语言更美。 1、发现“金色”一词的含义;

  2、自主进行语言对比;

  3、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运用 深化主题,让学生感悟景美人更美。

  启迪学生运用好词佳句,会使语言更美。

  四、感情朗读,体验美 1、播放音乐;

  2、抽生感情朗读;

  3、课后拓展:把这篇文章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1、听音乐,感受美;

  2、学生伴随音乐朗读;

  3、摘抄课文中的好词;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美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8

  教学内容提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六册26课。课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画家叔叔看衣服却拒绝画家送给她的贝壳。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掌握记人的文章真正地做到在叙述时“人中有事,事中有人”,又通过情美和景美来衬托小姑娘这位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1·一张教学挂图。2·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师:揭示课题:《在金色的海滩上》,是间接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金色的”来修饰“海滩的上”,表现了海滩的美丽,更主要地衬托小姑娘的心灵像金子那样闪光和珍贵。

  师:课文中所记叙的人物是谁?其中谁是主要人物?

  生:人物有三个。一个是画家,一个是小姑娘。一个是老伯伯。小姑娘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

  师:这位同学答得很对。现在我要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举手,教师点学生回答。)

  生甲:小姑娘为画家叔叔照衣服和鞋子。

  生乙:画家叔叔久不见归,小姑娘自始至终地看衣服。

  生丙:画家叔叔回到小姑娘身边,送给小姑娘的贝壳,小姑娘却拒绝了。

  生丁:当画家叔叔送给她贝壳没收下时,画家叔叔假装丢贝壳,让小姑娘捡起,达到他“送”贝壳的目的。

  生戊:小姑娘拾起遗落的贝壳,还给了画家叔叔。

  师:同学们答得很正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基本上掌握了。

  【点评】:

  这个故事构思奇特、新颖,故事的线条是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原型。事中的人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人中的事典型突出,避免了陈式化。

  师:这篇课文有人情味,“情”在哪里?

  (学生继续举手,教师点学生回答。)

  生甲:这位小姑娘与那位画家素不相识,她可以拒绝看守这位画家叔叔的衣服,但小姑娘没有拒绝,一直看守衣服。

  生乙:事实上,这位小姑娘认真地履行着别人的嘱托,当一位老伯伯看到小姑娘这样有诚信,劝她一走了之,小姑娘并没有像这样做。

  生丙:画家从海滩上出现时,为了弥补他对小姑娘的缺憾,直接地提出送给她美丽的贝壳,小姑娘回绝了,画家叔叔以假装丢贝壳达到送小姑娘贝壳的目的,小姑娘拾起贝壳送还了他。

  【点评】:海滩是美的,情味是浓的。情到深处,达到了感人的目的。情味升华后,让我们认识了小姑娘的“诚信”,海滩上是金色的,“金色的”结晶是小姑娘的“诚信”。

  师:课文中写了哪些景?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生:(读)“海水轻轻地漫上了沙滩。”

  生:(读)“美丽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一颗颗落在金色的沙滩上。”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那么这些景物的描写,对突出人物起了什么作用呢?

  生:为小姑娘纯真,诚实起了烘托作用。

  【点评】:叙事夹以写景,以景衬人,以景衬事,借景抒情,全文构成了事美、人美、景美、情美的和谐统一境界。

  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小姑娘的语言、行为、神态的词和句子来读一读。

  生甲:(找出小姑娘的语言):1·“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2·“我不要(贝壳),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生乙:(找出表示小姑娘的行为神态的词句):1·“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2·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了焦急的神情。3·(她)把画家的画夹和衣服紧紧地搂在胸前。4·小姑娘欢呼起来。5·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拾起来,还给了画家。

  【点评】: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从而使小姑娘的美好形象跃然纸上,达到记人有血有肉的目的。

  【总评】课文是作者描写的一件平凡的小事。而小事不小。我们通过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受画家送的贝壳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天真纯朴,守信诚实的美好心灵。全文寓情于景,以景衬人,寓情于事,让人读后深受感动。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会认生字,读准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师: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碧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激起白雪似的泡沫,几只海鸥远远飞来。在这样美丽的沙滩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

  回忆课文讲了哪三件小事?(板书:看衣服 等画家 还贝壳 )

  (三)学习“小姑娘帮画家看衣服”这部分内容。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了海滩?(学生找句子,指导读)

  2、指名读1-6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答应画家,帮他看衣服呢?

  这一部分重点写了海边美丽的景色,语言生动,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以此衬托了人美。描写小姑娘的语言不多,但是点睛之笔,耐人寻味,适合朗读。

  (四)学习“小姑娘等画家”这部分内容。

  1、轻声读7--12段,思考: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用“------”画出描写小姑娘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她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重点句,教师引读)

  3、分角色指导朗读。

  通过学习具体事例,找出描写小姑娘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片段时学会捕捉信息,抓重点的主干内容。用符号标示出来是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学习“小姑娘还贝壳”这部分内容。

  1、默读13—20段,思考:画家为小姑娘带来了什么惊喜?

  2、美丽的贝壳用哪些词来形容更恰当?从哪句话看出来小姑娘喜欢贝壳?(理解:羡慕 情不自禁)

  3、出示重点句,指导读。

  4、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景,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的坚定信心。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随时进行写的训练。画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用的是省略号,这个空白让学生来丰富,既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有把写挤进课堂,一举多得。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这“金色”的海滩上,不仅海水美、沙滩美、贝壳美,而且人更美。   深入浅出地学习了课文,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主题。再次回扣课题,深刻理解“金色”的含义,学习小姑娘信守诺言的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在

  金 看衣服 乐于助人 景

  色 美

  的 等画家 诚实守信 人

  海 更

  滩 还贝壳 不求回报 美

  上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0

  一、揭题导入,想像“美”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乐曲,不过呀,我想让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段动人的旋律。大家准备好了吗? 播放音乐

  2、孩子们,展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们喜欢美丽的大海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踏上那片金色的海滩吧!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2课《在金色的海滩上》。

  二、初读感知,发现“美”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也在金色的海滩上走了一圈,发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来拾贝壳?(指生领读、齐读)

  2、一颗颗贝壳拾回家了,我们再去海滩走走,来接读课文,看能不能读通顺。

  3、我们又去海滩上走了一圈,孩子们,能不能告诉我,你在金色的海滩上发现了什么?(美丽的大海,美丽的贝壳,美丽的小姑娘)

  (板书:大海美 贝壳美 小姑娘)

  三、品读句段,感受“美”

  (一)海水美

  1.到了海边,怎么可能不欣赏美丽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2.课件出示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指一生读。海水美在哪里?

  (出示图片)

  (播放海浪音乐)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让海浪来为我们伴奏吧!

  (二)小姑娘美和贝壳美

  1.在这么美的海滩上,我的目光却被一位小姑娘所吸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乐于助人、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诚实、负责等)

  2、小姑娘有这么美好的心灵呀!把你认为表现小姑娘美好品质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前后位四个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找的和你的一样吗?互相说说找的理由,听听说得有没有道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姑娘乐于助人、守信用、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诚实等品质。

  (1)乐于助人

  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

  (2)守信用

  ①你从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出示7至13节。

  ②一位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

  小姑娘说:“一个画画儿的叔叔,我给他看衣服呢!”

  老伯伯说:“傻孩子,火辣辣太阳会把你晒坏的。你回家吧,东西搁在这儿,我替你看着。”

  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小姑娘说这话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呀?(坚定)谁想读?

  ③我们除了可以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体会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还能从别的地方体会出来吗?可以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④“阳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天气越来越热了,小姑娘想过找一个地方去休息一下吗?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这个时候,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⑤“水轻轻地漫上沙滩。小姑娘站起来,把画家的衣服和画夹紧紧地搂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着礁石那边。”

  (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紧紧地搂在胸前?)

  ⑥“小姑娘盼哪,盼哪——(时间长)

  随时指导读、评价。

  师总结: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乐于助人,守信负责的好品质。

  (3)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①这个东西是指什么呀?

  ②画家捡到的贝壳美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

  ③画家捡到的贝壳可美啦!什么沙蜊子,大猫眼,小螺蛳,金海螺,有些名字我连听都没听到过。小姑娘喜欢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指导读)

  ④这么美的贝壳,也不是花钱买来的,小姑娘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不挑几个呢?(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指导读:语气坚定)

  ⑤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让我们分角色把这部分读一读(14—16段)。

  (4)诚实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姑娘诚实?(生读)

  画家感动之极故意丢贝壳,回报小姑娘,可小姑娘呢:

  课件出示:

  ①“小姑娘是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起来,还给了画家。”谁再来读一读。

  ③“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此刻,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体验“美”

  1.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2.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题目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这金色不单指海滩,而且指小姑娘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3、真是景美人更美。今天,我们不仅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和贝壳,还和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这位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五、课外拓展,内化“美”

  1、小姑娘坚决不要画家匮送的贝壳,如果她现在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送她什么礼物呢?

  2、老师也想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那就是蓝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美德书》。这本书中荟萃了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的美德故事,通过寓言、童话、生活故事以及名家思想等向我们传递着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希望大家都能读读这本书。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自读自悟领会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美好心灵。

  重难点:朗读小姑娘的三次对话,领会金子般心灵,使之转化个性色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齐读课题破题“金色”仅指海滩吗?

  2、自由读文,注意读通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1>检查生字读音:沁出 画夹 看着 搁在

  羡慕

  <2>文中讲了几个人物,最喜欢谁?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小黑板:小姑娘为( )看着画夹;画家送( )给小姑娘,小姑娘(  );画家故意把(  )丢在沙滩上,小姑娘又(  );赞扬小姑娘( );

  二、快速读文,找出小姑娘和老爷爷,画家对话的部分。

  1.有感情的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交流体会 4出示a我答应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b“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c“叔叔你的贝壳掉了”!你读懂了什么?联系实际谈体会。

  4.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读读,议议。

  三.师生提出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海滩美景的句子,谈谈想想与小姑娘的言行有何关系?(相机指导学生写作)

  2.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为什么?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请你帮他说说心中的千言万语。

  3.用美言夸夸小姑娘。

  四.总结全文

  1.扣题突出中心师生一起总结。

  2.写一写心得。

  板书设计: 金 子 般

  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

  纯洁高尚

  心 灵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2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多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由图导入,创设情境。

  课文有一幅太阳刚刚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图,可抓住这幅图来营造一个美的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见到的海边景色呢?没去过的同学也别叹气,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海上日出图,你们看——(出示幻灯图片)这近处的沙滩、海水,远处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鸟、朝霞……你们能将这幅图有顺序地描述给老师听吗?

  这样,学生在欣赏与练说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点句。

  1.揭题并思考:在这么美的海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

  2.抓重点句。课文是通过小姑娘的一言一行来表现她的美好心灵的,因此可让学生将表现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对话画下来,说说为什么这几句对话令人感动。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为根据小姑娘的三句对话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负责守信)

  “……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高尚纯洁)

  “叔叔,你的贝壳掉了!”(诚实美好)

  教师围绕这三句对话,以重点词设问,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句、段中寻找依据,并展开讨论,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而领会课题尤其是“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不失为好办法。换言之,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细细品味,逐层想想: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这“金色”单单是指海滩吗?然后,教师边启发边引导学生朗读。如此“以读代讲”,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篇13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反思

  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写的是一位画家和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事。这篇课文很长,有21个自然段,讲的是发生在金色的沙滩上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并通过小姑娘的行为和话语,使我们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由大海美和贝壳美引出小女孩心灵美,以“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这篇课文很长,如果面面俱到,逐段进行讲解分析,既费时费力,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抓住主线,长文短教,通过个朗读和感悟小姑娘的三次语言描写,感受她的心灵美。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首先做到情感的融入,从而去渲染学生情感的融入。对教师而言,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如:通过教师示范读和过渡语,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产生共鸣。这对学生而言,是情感的辐射,是一种交往的艺术。

  二、朗读指导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掌握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是解决学生体验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的前提。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层次的。比如,课文中: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我让学生在感悟了小姑娘守信用的品质后,追问学生:你从这段话的哪个词中最能体会到小姑娘的这种品质。学生找了“摇了摇”、“答应”、“一定”,多数学生都感悟到了。然后我引读,学生读小姑娘的话,再提问:你们刚才朗读中的哪个词突出了小姑娘的这种品质?二用比较朗读法,培养学生语感。比较朗读法,是指将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语句作适当的调整,然后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教师不作多讲,只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通过比较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与“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得等他回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去比较着读这两句话,通过读,学生们感受到“一定”突出了小姑娘说到做到,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在学生理解、感悟出添字后的变化后,引导学生分角色,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文字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从而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教学反思:《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选读课文,这篇课文很长,有23个自然段,讲的是发生在金色的沙滩上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讲了三个情节:小姑娘为青年画家看守衣服;画家送给小姑娘贝壳,小姑娘不收;画家故意捅破塑料袋,使贝壳掉在地上,小姑娘捡起来还给画家。通过小姑娘的行为和话语,使我们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强化诵读,注重感悟”的教学理念。

  1、抓住主线,长文短教。

  这篇课文很长,如果面面俱到,逐段进行讲解分析,既费时费力,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炼课堂目标,精简课堂内容,对目标和内容大胆取舍,做到“长文短教”,不仅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这堂课时,我抓住“美”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美”的句子,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内化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2、朗读,读中感悟。

  人们的语文能力是习得的,而语文能力的习得无一不是从感悟开始。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感悟,学生才会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引导读题,启发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听一段录音,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海滩上,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海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金色沙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沙滩的美,进而告诉学生:金色的沙滩多美呀,课文还写了什么美呢,赶快读读课文吧!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在读中发现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

  (2)反复读文,引起体验

  在此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最能表现“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美”的句子进行多种形式的品读与交流,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贝壳美”时,我展示课件中五光十色的贝壳图,让学生感受贝壳的绚丽夺目,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这么美的贝壳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真切体会到了自己的喜欢与羡慕,读起来就能入情入境,也为下面理解小姑娘诚实善良的品质作好铺垫。理解“小姑娘美”时,我让学生划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与说,已经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并深深被小姑娘崇高的品德所打动。

  (3)再次读题,强化体验

  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已经强烈感受到小姑娘诚实守信、认真负责、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时,我问学生: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课题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呢?引导学生理解着“金色”不光是指沙滩,更是指小姑娘那纯洁善良、像金子一般美好的心灵。接着,我让学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课题, 前后两次读题,学生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3、补白想象,升华情感。课文中有一句“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这其实是一个“空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我抓住这一句话,让学生进行“补白”:此时,画家的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进一步体会小姑娘的心灵美。

  • 推荐阅读:
  •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通用16篇)
  • 语文 - 《在金色的海滩上》
  •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案(精选12篇)
  • 三年级下册《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通用16篇)
  •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反思(精选3篇)
  • 在金色的海滩上(通用16篇)
  • 初中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