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第几回
三打白骨精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今有差异的词语,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小说的要素,阅读课文,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比照描写的特点;探究故事情节中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感悟其妙处。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古典白话小说的兴趣。
2、以“三打”为突破口,探究故事情节中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设提问过程:
一、导入:
1.课题出示,课题是——,这个故事你们熟悉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熟悉的?你水平真高,都能看原著了,它可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想来考考你。《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全书多少回?你能熟记于心的故事有哪些?
2.这篇课文选自原著吗?(改编的)对,它是根据原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
3.质疑:同学们,《西游记》中情节生动、奇幻的故事有那么多,为什么偏让我们来学习这则呢?所以,今天的学习得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好不好?
二、检查预习:
1.反馈问题:课前,同学们依据讲学稿进行预习,我批改“生字词”这块时发现两种问题:(出示)字音:脊梁、蒙骗;字形:隐瞒
指导依据字义判断字音:(出示)蒙{mēng:欺骗、胡乱猜测;méng:遮盖、启发、受}
2.出示整个导学第一题,齐读一遍。
3.课文中有些词不太常见,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出示)齐读。预习批改后,现在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板书),古人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课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对, 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展开的。
现在能借助课题,说说课文大意吗?(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2.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板书:一打2-4、二打5-6、三打7)
3.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读书情况。评价读书效果(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流畅通顺)。
4.梳理:同学们,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白骨精一直在——变,孙悟空一直在——打,那么白骨精分别变作了什么?(板书:美貌的村姑、八旬的老妇人、白发老公公)孙悟空分别怎么打?(板书:劈脸一棒、当头一棒、众神作证抡起一棒)
同学们,请看,白骨精的“三变”和孙悟空的“三打”重复吗?是啊,恰恰相反,故事描写的有详有略,跌宕起伏,极富变化,丝毫没有重复、拖沓的感觉,精彩至极!
四、质疑汇总:
点评:以至于有的同学在对课文提出质疑时,希望具体了解原著中的故事,对故事的结局也产生进一步的追问,很好。质疑就是对文章理解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有共性的问题,比如:唐僧为什么就是不相信孙悟空说的话,村姑、老妇人、老公公就是妖精变的?金箍棒那么厉害,应该一棒就把白骨精打死,为什么二打不成还要三打?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再次走进课文,深入探讨,先来品味“一打”。
五、品读“一打”:
1. 默读2—4小节,分别画出描写白骨精、孙悟空和唐僧的句子,细细读,静静想,抓住关键的字词(动作、神态、语言)支持你的想法,体会人物的性格。
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研讨:
★白骨精有什么特点:诡计多端、居心叵测、
△“不胜欢喜”(高兴得控制不住情绪)、“自言自语”(它狡猾,贪婪的吃人的本性)。(点评:这个妖精就像那撒了欢的老虎似的,都找不到北了。)
她先是以“美貌的村姑”迷惑人,为什么变成村姑呢?(点评:一来怕对付不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二来投其所好,知道八戒易动凡心。)
“摇身”(速度快,妖术高)
“拎斋饭”、“特地”(用善举感动一心向善的唐僧,居心叵测,有意作恶)
“扔假尸”“一缕轻烟逃走”(一计不成,又施一计,金蝉脱壳)
(总评:难怪孙悟空说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
★孙悟空: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嫉恶如仇、忠心耿耿、机智
△“一看”“认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举起、当头就打”(不假思索)
“劈面便打”(可以体现出孙悟空身手很快;表现出孙悟空对妖怪毫不留情;表现出悟空打妖怪时决不犹豫。)
语言(师傅肉眼凡胎,若不除去只会对师傅不利。直言不讳)
“证明给师傅看”(机智,事实胜于雄辩。)
(点评:“一打”直截了当,反映了孙悟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唐僧:一心向善、善恶不分、愚昧
△“一再推辞”(胆小怕事,心生疑虑,但又被善举给蒙蔽了。)
“连忙扯住”(不忍见杀生,慈悲为怀)“责怪、无故”(肉眼凡胎,善恶不分)
(点评:看来同学们也有一双“火眼金睛”,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的淋漓尽致。)
总结:此外,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整个“一打”的过程,人物之间(相互映衬的)的关系相当微妙。
对比1:唐僧被白骨精的善举给蒙蔽了,他看到的只是心地善良的村姑;而孙悟空一眼看穿了白骨精的真面目,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他二人的性格更加突出。
对比2:俗话说,烈火见真金,白骨精的“诡”,就使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的形象更加地突显。
这就是一种比照描写,通过人物关系之间的相互映衬彰显人物的个性特点。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概括学习方法。(出示: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三打白骨精 篇2
设计理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孙悟空、白骨精、唐僧的特点,体会文中表达的与敌人的阴谋诡计斗争到底的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要求
读的要求:
1. 自学生字词,注意检查字词:
读音:脊梁 蒙骗 峰岩重叠 斋
比一比,再组词。
峻( )俊( )梁( )满( )蛤( )
骏( )峻( )粱( )瞒( )洽( )
2.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
思的要求:
1.思考:分别划出描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句子,好好品一品,看看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的孙悟空,至少写出4个成语。
2.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为什么用不同的写法?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起因: ;⑤经过: ;⑥结果: 。
4、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要三打才能打败妖精?
练的要求:
1.把这课生字写一写,写正确,写工整;
2. 交流《西游记》的故事梗概,说说你所知道的故事。
3、小练笔:
①白骨精变成老太太和老公公寻找亲人,她会怎么说呢?
② 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查的要求:
1. 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预习反馈:
1.交流四大名著相关资料;
2.请几个学生上讲台默写本课生字;
3.请几个学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
4.你看到了怎样的孙悟空?
5.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要三打才能打败妖精?
6、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精读:
总问题:
你看到了怎样的孙悟空?
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课文,课文哪一部分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找重点段”分段法:采用此法能使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和安排材料,分清主要和次要内容。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找出记叙的重点事件,再对照课文,找出这一重点事件的起讫点,就是重点段,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它段落同这一重点段的关系,分好其它各段。
精读:
总的问题: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学习第二段。
(分别划出描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句子,好好品一品,看看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孙悟空是个( )的人。 总结: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
写字训练:
讲解字形: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展示评议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2、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三打白骨精 篇3
一、设计思路: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螳螂捕蝉》三篇课文组成。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发现,理清课文内容,并能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2、通过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自主探究人物的特点。
3、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产生阅读兴趣,探索阅读方法。
4、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跟他们斗争到底。
三、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四、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搜集有关《西游记》及孙悟空的相关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畅所欲言
1、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2、过渡: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现在,同学们又有什么疑问或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对文中的人物有哪些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孙悟空的相关故事,鼓励学生表达其故事内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收集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一次走进名著当中去,真可谓“一箭三雕”。)
(二)、深入文本,潜心探究
师叙: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为去西天取经,历经磨难。一日他们来到一座大山脚下,但见此山悬崖峭壁,地势险恶,山林之中不时腾起一团团妖雾。孙悟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啊呀,不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书本分解。
(设计意图:这段生动、诙谐的开场白,不仅营造了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更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动机此时,学生的阅读心向在教师的调解与引导下,转向了诱人的故事之中,他们期待的是一睹为快。)
一探起因
1、多媒体出示课文: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终于来了!”
(1)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2)指名同学自言自语地读出这句话
思考:当时白骨精心里是什么感觉?
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再次指导学生朗读。
2、过渡: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她都变成了什么?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然后交流。
(1)、白骨精第一变(出示多媒体课件)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特地请他们用斋的。
a说说白骨精第一变变成了什么?(美丽的村姑)多媒体展示村姑
b你知道其他描写美貌的词语吗?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c思考:这美中藏的是什么?
d你能给这一变起个名字吗?(美人计)
e指名学生朗读、赛读。
f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白骨精的第一变,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2)、同法学习第二变和第三变。
a学生朗读体会,分别给第二变和第三变起名:离间计、苦肉计
b思考:说说白骨精为什么这样变?
c总结:白骨精真是有意作恶,所以不叫白骨妖,叫——白骨精。
那么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
(设计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白骨精第一变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学法,为学习第二变、第三变奠定基础,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
二探“三打”
1、多媒体出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句子。
(1)思考: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都打得怎么样?
(2)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2、唐僧是怎么样看的呢?多媒体出示相关语句
(1)说说唐僧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悟空做错了吗?如果没有错,那是为什么呢?
(2)思考交流,体会唐僧的无心向善
(3)指名学生朗读。
3、总结三打
(1)过渡: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这三次中间有联系吗?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教给学生写作手法: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3)说出《西游记》中含有“三”的故事。
(4)总结。
(设计意图:优秀的语文材料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此处利用课本内容交给学生习作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说出《西游记》中含有“三”的故事,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奠定了平台。)
三探人物
学生自由交流: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为什么?
1、说说悟空
(1)出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利用多媒体呈现悟空形象。
(2)说说悟空的特点,在读中领悟孙悟空敢于斗争,疾恶如仇的好品质。
(3)指名学生朗读。
2、同法交流白骨精及唐僧形象
3、总结
(三)、拓展文本,张扬个性(1、2题任选)
1、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到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火眼金睛,唐僧善恶不分。其实,我们除了读,还可以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人物,把他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多媒体出示题目
白骨精:我要变成村姑、老婆子、老头儿,是因为
孙悟空:我一定要打妖精,是因为
唐僧:我看到悟空打妖精,就要拦,是因为
2、记者小采访:
白骨精:当时孙悟空雷鸣贯耳,你就不怕吗?
唐 僧:当时山势险峻,你就没有想到会有妖精出现要吃你吗?
你说孙悟空无心向善,那在你心中的“善”是什么?
孙悟空:唐僧那样误解你。你不生气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练笔是高年级必不可少的部分,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
(四)、整体感知,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可用一首诗,可写一段话。
(五)、作业设计:
1、以课文为材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2、围绕《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3、在班级内开展“说《西游记》故事”的活动。
(六)、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 (三变) 诡计多端
孙悟空 (三打) 疾恶如仇
唐僧 (三拦) 善恶不分
七、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一、抓主要词语,延伸课文内容
课本中的《三打白骨精》,是对原著作了一些改编的,有一些很精彩的文字都被简化了,而我在课堂上就把这些原著的文字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对白骨精变成村姑的描述中,只有“美貌”一词,此时我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理解的“美貌”,透过“美貌”,再来看,则能看到美貌下的蛇蝎心肠。尽管在课堂上只是从课本中到原著里小小的“跳越”,却跳得妙不可言。
二、抓主要部分,引导学生入境。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小说的起因、孙悟空“三打”的情节及文中的三个主人公。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时,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依照个人的生活、知识积累,产生独特的体验,深入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
三、抓学生朗读,促进个性体验
阅读本是个性化的内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前理解,亲自去思索、去发现、去品悟,从而在阅读实践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三打白骨精》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让学会在自由的朗读中,运用比较读,表演读等手段,逐渐让学生走进文本,极具个性化的充满正义的孙悟空形象也深深印入了学生的心灵。
三打白骨精 篇4
8 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作业题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1.作业本5、6题。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三打白骨精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在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会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
3、在熟悉、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提示”所示提纲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4、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最终消灭白骨精的经过,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而唐僧人妖不分,反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谁能预测一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
2、出示课题 三打白骨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大声读课文3-5遍,按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交流自学成果 。
(1)生字:戒、寡、祟、(2)词语:搭救、作祟、觉醒、寡不敌众、几次三番、人妖颠倒、是非不分
(3)让学生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什么?(要求用一、二句话)
三、指导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可以怎样分段?
2、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3、交流,评议。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后,教师问:孙悟空走后,唐僧的命运怎样?(指名读第1自然段,再说说。)
2、为了救师父,八戒怎么做?(指名读第2自然段,在理解“寡不敌众”“直奔”两词的基础上,学懂内容,说说。)
3、学生自行小结段意:唐僧被白骨精捉进白骨洞,八戒去请孙悟空搭救师父。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想想“孙悟空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既消灭了白骨精,又使唐僧觉醒”。这一段分几步写了这个过程。
2、第一步,听到师父被妖怪捉去,孙悟空怎么做?
(1)指名读第3自然段第1句: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理解“作祟”的意思,并注意用上“又”、“立即”,写出了妖怪“尽干坏事”,悟空对妖怪“嫉恶如仇”,对师父十分热爱。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的第2、3句。 “老妖婆”和“白骨精的母亲”中间用上了踊折号,这个破折号起了什么作用?(注释)孙悟空既已打死了老妖婆,为何又要变成老妖婆的模样?(将计就计,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悟,同时消灭白骨精。)指名学生再读课本自然段最后一句,问:“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变成老妖婆,设计让白骨精自我暴露。这句话写了悟空的智慧,有勇有谋。)
3、第二步,先让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文中写“老妖婆”的句子,用“__”划出写白骨精“自我暴露”的句子。
(1)为什么“老妖婆”这个词语上要加上引号?(理解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起否定作用,即这个“老妖婆”,其实不是真的老妖婆。)
(2)“老妖婆”两次问话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故意问唐僧,引出唐僧的“他一天接连打死三个好人……”的话,让白骨精“暴露”这是自己吃唐僧肉的妖计;第二次故意问白骨精,让白骨精“得意忘形”地重演阴谋诡计,使唐僧受到教育,觉醒过来。)
4、第三步,让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 ”划出唐僧觉醒的句子。
(1)理解“几次三番”“失声喊道”这些词语说明唐僧已经觉醒,所以会指责白骨精“几次三番”地欺骗自己;想起孙悟空,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喊。
(2)进一步理解唐僧呼喊悟空,后悔万分的句子:“悟空,我不该是非不分,人颠倒……”“是非不分”的“是”指什么?(对残害百姓的妖怪,就该打。)“非”指什么?(对妖怪讲慈悲。)“人妖颠倒”的“人”“妖”各指什么?(“人”指孙悟空;“妖”指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唐僧的话。 小结段意: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悟。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小结段意。
3、反馈,概括段意: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篇6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历史河流中,明清小说就是一朵亮丽的奇葩。(板书:小说)
说到小说,我们不得不说说四大名著。板书:( 名著《西游记》)
2、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你喜欢谁——出示猪八戒图片。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
4.出示白骨精图片。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揭示:(小说三要素)。
6.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三打白骨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一聊:故事的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一天……”
2.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和原文对比,什么感受?
3、齐读。
四、二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聊起因
1、(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段落),指导朗读。
(2)出示白骨精动画,说一说白骨精的表现。
(3)指导朗读: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2。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
(二)聊一聊三变.
1、第一变
(1)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2)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3)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
(4)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出示原著,指名读,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5)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妙在哪儿呢?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2、.第二变
(1)指名读相关段落。
(2)出示文字,再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3)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4)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 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3、.第三变
(1)生自由读
(2)出示原著里的一段描述: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3)这一段描写妙在哪里?
4.小结: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5.(1)出示歇后语
白骨精开口——
白骨精送饭——
白骨精的饭食——
白骨精骗唐僧——
(三).聊一聊三“打”
1、指名读三打的段落。
2、出示提炼出的三次打:
3、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4、这三打打得怎么样?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四).聊一聊三“责”
唐僧是怎么样看的呢?生读相关文字
五、强调反复叙事
1、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2、板书反复叙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3、西游记中用到“三”的还有——,《三国演义》中还有——
4、替换游戏:出示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把白骨精替换成被别的妖精, 比如换成红孩儿,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5、小结: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
六.拓展延伸:
1、出示人们阅读《西游记》后的感受
2、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愿《西游记》陪伴我们快乐成长!
三打白骨精 篇7
六年级下册有篇新课文,题目是《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早就耳熟能详。因为我班有不少学生非常活跃,很有些表现欲望。于是,我打算做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
隔天,我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把这个想法透露给了他们。不出我所料,孩子们欢呼雀跃,并表示要回去好好“备课”。我心里暗喜:嘿嘿,你们上当啦!“备课”,不正是我的目的吗?
上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要当老师。出于一些考虑,我请了相对比较出色的课代表刘明奇上讲台。只见他拿了语文书和“教案”,像模像样地走到了讲台前。他的背后,满是艳羡的目光。我就坐在了他的座位上,又当起了学生。
“刘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吧!有谁来说说,你对这本书的印象?”学生们高高举手,争着回答问题。嘿,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还真的像回事嘛!我暗暗翘起大拇指。接着是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是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看着他们有条有理的读、讨论、交流,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一定还以为我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呢!真没想到,三年的时间,我的教学方法全被这些小鬼偷去了!我不禁暗暗偷笑。
根据“刘老师”的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他要求同学自由读这一段,并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孩子们热烈交流起来。有的说: “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的说:“我知道唐僧肚子饿了,孙悟空帮他去摘果子吃。”有的说:“我知道这个地方非常荒凉。”我坐在下面,不禁也在自问:“我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些什么?”我也举手了,孩子们都兴奋地看着我,有的还贼溜溜地冲着我笑,我忽然也有点紧张。(这种感觉,在学生面前从未有过,真是怪哉!)经“刘老师”允许,我站起来回答:“我感觉这一段中的‘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这两个词,除了交代了环境之外,还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暗示了接下来会有妖怪出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我的话刚说完,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冲着我翘起大拇指,还一个劲地说:“崔老师,崔同学真棒!”
……
哈哈,今天我让学生过了把“老师瘾”,而自己也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思考了一回问题,这感觉,真“爽”!
三打白骨精 篇8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能够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从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分三层。
④ 说经过——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三打白骨精 篇9
《三打白骨精》学案(六年级)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六个生字及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而复述课文。
※3、能概括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特点,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课前预习导学】
【友情链接】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著。《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根据“唐玄奘去天竺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三打白骨精》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臧,圣僧恨逐美猴王”。
一、测测你的课外积累有多少?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____。请你试着写出其他三部古典名著及其作者的名字:____写的《 》,____写的《 》,_____写的《 》
2、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请把故事名称写下来,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集描写孙悟空的四字成语(至少三个),看看谁的积累最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画出文中不理解意思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下来。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标注出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三、自学检测:
1、听写词语,并给生字注音。(看谁写得最正确、最美观!)
2、请你写出故事的六要素: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故事的起因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
3、你能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一下“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吗?
【课中探究导学】
一、学生自主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中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把重点词语填在表格中,想想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孙悟空
唐僧
白骨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人物特点
2、写法探究:
白骨精诡计多端,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最终丧命在悟空的金箍棒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看看哪个小组最优秀!
三、知识梳理与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四、当堂测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唐sēng( )zhāi( )饭 yào()怪 yǐnmán()
hámɑ()紧gūzhòu() 山势xiǎnjù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3、品味语言(完成《配套练习册》p29第三题)
【课后拓展训练】
学完《三打白骨精》,你一定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请参照《配套练习册》p31第五题,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制作人物卡片。下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评比,看看哪些同学的制作最有特色!
三打白骨精 篇10
教材简析: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受青少年喜欢。它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扩展,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真”“伪”所选的补充阅读材料。作者通过神奇的想象,变幻莫测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流畅自然的语言,将武艺高强、明辨善恶的孙悟空和奸诈狡猾的白骨精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采取“抓住重点、快乐阅读、体验角色、练讲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活宝快乐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为儿童发展和展示独立的阅读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未知欲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祖国文学名著的情感。
2、在朗读中体会孙悟空的武艺高强和明辨善恶,知道白骨精的善于伪装和奸诈狡猾。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较完整地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4、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西游记》动画片及插曲,生字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主题曲)看你们手舞足蹈的样子,你们一定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你们最熟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进入“快乐读书屋”:你们想知道白骨精3次分别变成了什么,孙悟空又是怎么打她的吗?请同学们翻开书,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交流读书心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朗读展示。自找伙伴朗读课文,在自评、互评中读通读顺课文。
三、抓住重点,体验角色。
1、整体感知,体验角色。
你读了课文,觉得孙悟空和白骨精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重点朗读,体验角色。
文中白骨精、猪八戒、孙悟空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同桌互读、教师引读、表演读等)和自评自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体验角色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挂图,让学生4人一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无声的《三打白骨精》动画片,请同个同学给动画配音。
四、练讲故事,延伸拓展。
1、提出要求:
(1)讲故事时要自然大方,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尽量用上已学过的词语。
(2)讲故事时千万别忘了把白骨精变成什么,孙悟空、猪八戒说了什么讲清楚哦!
(3)可以适当扩展内容。
2、小组内练讲互评。
3、各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讲。
五、巩固识字。
采用认读字卡或开火车读等方法,巩固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认识了的生字。
六、拓展阅读。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咕咚”来了》,按提示要求感悟文章内容。
3、《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少儿版《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篇11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 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 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 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 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
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
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
“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
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空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村姑 当头就打 扔下假尸
老妇人 当头一棒 丢了假尸
老公公 叫神抡起 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 篇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有关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准备复述课文三、精读探究(一)、精读“一打” 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1、 边读边想: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先写白骨精怎么变的?孙悟空怎么打的?结果如何?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是什么态度?画出有关语句。出示表格:
白骨精“变” 孙悟空“打 结果 唐僧的态度 —打 二打 三打
2、孙悟空能识破妖精的诡计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火眼金睛的确厉害,对妖怪疾恶如仇,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孙悟空朝妖怪——劈脸一棒。多么勇敢的孙悟空啊!3、结果如何呢?为什么没能打死这个害人的东西?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从“责怪”看出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心地善良,人妖不分)6、孙悟空是怎么做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二)、总结学法,自学“二打”、“三打”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1、(1)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怎么现身的?(2)孙悟空如何应对的?为什么这样做?(3)结果呢?(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2、交流“三打”(1)前两次都让白骨精逃了,还让孙悟空受了惩罚,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什么呢?(2)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仓促出手呢?(3)结果呢?最后一句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探究人物形象:孙悟空 猪八戒 唐僧四、总结延伸1、回顾全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化身出现,三骗唐僧,而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怒打白骨精,唐僧因为人妖不分,三次阻拦孙悟空,但最终还是孙悟空更胜一筹,打败妖精,继续保护唐僧西天取经。2、你还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五、达标检测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欢:____________理由: 最不喜欢:___________ 理由:2、 《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3、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______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 明的是______ ,法名是______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 。4.如果唐僧能松箍咒,孙悟空是不是会离开?5.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你怎样反驳他?
三打白骨精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的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
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一具假尸首”(嫁祸于孙悟空)
所以说这里的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奸诈、诡计多端 板书:诡计多端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
孙悟空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
(着急)从哪里看出来的?
真的是“着急”吗?一般的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
(聪明、厉害、火眼金睛)
一眼看出
师: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 板书:勇敢
唐僧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
什么叫责怪?怪罪孙悟空什么?可是这妖精是来干什么的呀?所以说唐僧真是(善良过度)
师:所以说这里的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慈悲、糊涂 板书:善良糊涂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
(概括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请同学们学习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对照老师提供的表格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2、第二打
白骨精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 (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一步、一声分开读)指导朗读
这样的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值得同情吗?
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藏的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
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闪”
真会读书,说说看(与正常人不一样,不想是歌老妇人,肯定是妖精)
继续交流
“又”“丢”(说明逃得快,还会再来)
唐僧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惊”“摔”“坐”(善良,更加生气)
“不由分说” “一口气”为什么这么做?
他怎么说的?(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真的吗?你们能分辨出这善与恶吗?
(善的是孙悟空,保护师傅,恶的是白骨精,要吃唐僧)
你看,唐僧真是(善恶不分,人妖不分)
板书:糊涂
孙悟空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读出什么来了?
(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
3、第三打
从第三打你又体会到了任务怎样的性格
孙悟空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呢?
(聪明,机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暗中”“藏”“迎”
这个“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嘲笑、自信、调皮)
“抡”
打得怎么样?(打得准,打得好)
让我们一起跟着孙悟空来打一打,读!
出示“妖精化作……白骨夫人”
小结:真是“金猴抡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三、总结
师:白骨精一共变了三次,一变村姑,这是什么计?(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这叫、
生:连环计
它是有意作恶。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孙悟空要把这里的恶、打死。
比较三次打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师:这三次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
(孙悟空都能一眼看出,聪明,勇敢)
(唐僧慈悲,都被蒙蔽上当)
(白骨精演的天衣无缝)
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 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 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那么孙悟空在这三打的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
生: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师:让我们跟着孙悟空打一打
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的形象愈加丰满,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唐僧什么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四、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让我们再来一起赞以赞孙悟空吧!读词语
四、作业
板书: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 机智勇敢
三打白骨精 篇14
一、谈话揭题
师: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生1:我知道“火烧盘丝洞的故事”。
生2:我知道“大闹天宫”。
师:你最棒,知道用话筒说。
生3:“三借芭蕉扇”
……
师:孙悟空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学习非常有名的一则,“三打白骨精”。
[课件出示课题,指导“悟”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感
师: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一部古典小说改编的吗?
生:这个故事是根据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的。
师:说的好。连作者也说出来了。
师:它就是根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这个故事你熟悉吗?我还没上你怎么熟悉的?
生:看电视、动画片、原著……
师:调查一下,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两遍以上的请举手。那我们今天学习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不好?
师:打开语文书146面,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
或者其他的感受。
生响亮的自由读文。
师:都读完了,咱们步调真一致。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不认识妖怪,冤枉孙悟空。
师:你有不同意见,是吗?
生:唐僧只是认不出妖怪,错怪了孙悟空。、
生:我同情孙悟空,他打妖怪,还被师傅责怪。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他骗了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
师:用心险恶!
生:我敬佩孙悟空,不管唐僧怎么责怪,还是要打妖怪。
师:认为对的就坚持。
生:我敬佩白骨精,他两次没把孙悟空赶走,也不泄气!
师:可是白骨精是在干坏事,坚持下去能行吗?
看来同学们感受很多。
三、再读梳理
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生:我找到白骨精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变成老太婆,第三次变成老头。白骨精三骗唐僧!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生:还想到孙悟空三次打妖怪!
[师板书孙悟空三打]
生:白骨精三跑、唐僧三骂、
[师板书唐僧三拦]
师:你们能不能用箭头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指名板演,并说明理由。
生一:唐僧三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他刚才说的有没有意见?
生:是孙悟空三打,唐僧才三拦的!
四、品读深入
师:说的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那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白骨精诡计多端。
师:这个计指的是什么计?
生:指的是计谋
生:三十六计
师:诡计是什么计?
生:恶毒的、坏人的计……
师: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生:白骨精变化成人形,来骗唐僧。
生:白骨精三变是为了赶跑唐僧。挑拨离间!
师: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它为什么要变成村姑?
生:是为了唐僧不起疑心。
生:是为了迷惑唐僧。
生:它是为了接近唐僧趁机吃他。
生:它是用了美人计。
生:它是用了苦肉计,变成老头,被打死。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更能显示出孙悟空的正义。
生:从白骨精的坏可以衬托孙悟空的好。
师:总而言之,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对孙悟空的描写在哪一段?选择最能显示孙悟空特征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自由练读]
师:你读哪段?
[指名读。]
生评:她读的很流利,读出了重点词,一嗅,一视……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怎么把孙悟空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
生评:他把妖怪读的特别响亮。
师:是重音。
[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别的句子。
[生再读第二句]
师:读的响亮到底好不好?为什么读的响?自己试试。一读就明白!
生:他很急;他凶;很厉害……
[指名多人读,互评。]
师:他读的不但响,还怎么样?
生:读出了打的气氛。
[反复练读]
[交流读第三句话,练读,促进]
五、延伸扩展
师:刚才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的读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拿出作业纸,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生想象写话三分钟、交流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简评:
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课。
众观整堂课的架构,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谈话揭题——初读初感——再读梳理——品读深入——延伸扩展。
基于本文的特殊背景,教师引导从文本的大环境入手,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以学生所了解的故事为基点切入,又使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这个大的文本环境,在学习时起了主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其中的不同角色。
初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良好地表达阅读感受,教师给出了合适的词语,解决想说说不出来的难题,匠心独具。经过这样的指导,再学别的课文,学生就可以学有所感,很好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个复杂的故事,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呢?“三”这一关键词,老师抓的准,扎的深。围绕这个“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清晰明确的概括了课文的框架。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点如何落实?正如专家所点评的:教师的情感让人感动。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人敬佩的语言,她不仅风趣、幽默、干练、到位,而且作用相当大。她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显示了较好的教育机智。以情一步步的推动了课文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
当学生读的津津有味时,如何升华?教师给出了一个适合的主题,想一想,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想象描写它的内心独白。不只为读而读,为写而写,使情还可以升,训练可以迁移,(读到写)真正走进文本,高于文本。达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打白骨精 篇15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2)是啊,这回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指读:“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补充带“善”的句子:
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经常诵读的句子,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
那这伪装的“善”里又藏着什么呢?
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二变”“三变”,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学生更易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3、这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如果说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村姑的文字后批了一个“妙”字,通过你们的聊,我发现,这三变,一次比一次“妙”。应了个成语叫——(大部分学生齐说:妙不可言。)
透过文字,我们发现了语言的密码。真是奥妙无穷。那么,连起来想想妖精变化的先后顺序,这妖精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呢?
这三变,一变比一变妙,一变有一变的用处。第一变,妖精没有注意孙悟空,但她知道八戒的弱点,所以施了美人计,结果被孙悟空识破了。接着又施苦肉计后,发现孙悟空和唐僧有矛盾,唐僧不让悟空打村姑的妈妈,还给他念紧箍咒。后来白骨精再利用唐僧这个弱点变成老妇人的丈夫,白发老公,用上了离间计。
不是唐僧愚笨,实在是妖精太狡猾了啊。这三变的的确确——妙不可言。
这一环扣一环,一计接一计,用的还是——连环计!
但这妙的背后藏的却始终是一次一次有意的作恶。你看,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设计意图]:学习三变后,再次让学生将三变串联起来思考,知道白骨精这三变还暗含玄机,环环相扣。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整体建构的学习能力,知道阅读鉴赏不仅只停留于只字片语,更应有整体感悟。
4、小结:今天,我们带着思考读故事,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这妖怪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点题,升华学生情感,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情感逐渐积累,在此达到突破。
四、作业延伸
那下堂课我们就继续带着思考来聊聊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体会一下吴承恩笔下这师徒二人又各有什么特点。
作业:熟读课文,将孙悟空和唐僧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写好批注。
板书:
三打白骨精
妙村姑美丑
不老妇真假
可老翁善恶
言
三打白骨精 篇16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小黑板出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补充答案,齐读。)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打白骨精,一起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孙悟空第一次与白骨精斗争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2——4小节,找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画出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
2.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卡纸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
(1)谁先读读描写白骨精的句子?(指名读)
(2)这是个怎样的白骨精?交流时结合文中的词句说(凶残的、恶毒的、狡猾的:逃跑之前,不忘嫁祸于孙悟空)
(3)白骨精意外发现唐僧,特别——(欢喜),从哪些语言文字可以感受到?(指名说)
卡纸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理解:不胜欢喜、造化。三个感叹号充分表现了白骨精的欢喜)
指导朗读:谁能读好白骨精说的话。 指名读
小结:白骨精因为什么不胜欢喜?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想吃唐僧肉。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板书:贪婪 凶残)
(4)因为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白骨精为了达到目的就变成了一个——美貌的村姑。由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白骨精为什么要变成如此美貌的村姑?
这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却是——恶。总结板书:她就是一个贪婪、凶残、狡猾的妖精。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但是唐僧、猪八戒、沙僧都没能识破白骨精的诡计,眼看唐僧将要落入虎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了!
(卡纸出示)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谁读一读?(指名读) 大家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指导朗读。
在悟空棒打妖怪的过程中,唐僧又做了什么?由此你看出唐僧有什么性格特征?(板书:善良)(“扯住、责怪”)
3.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我们感受到白骨精的——、孙悟空的——、唐僧的——。(出示表格)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人物形象在第二打、三打中,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一打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根据老师发的的表格,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的性格。
- 推荐阅读:
- 三打白骨精(精选17篇)
- 8三打白骨精
- 三打白骨精
- 8、三打白骨精
- 8 三打白骨精
- 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
-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