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2023年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

2024-03-20人围观
简介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1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3、《军神》;4、《登山》、快东读书屋二,《半截蜡烛》、《第一声叫卖》“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感受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她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1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3、《军神》;4、《登山》、快东读书屋二,《半截蜡烛》、《第一声叫卖》“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感受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她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

  1、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体会课文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3、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尝度表演课本剧;

  4、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敢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教学难点:

  1、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山顶美景的段落;

  3、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表演课本剧。

  4、通过转换角色介绍、续编表演,开拓课文内容。

  五、本单元共(10)课时。

  3、军神

  学习目标:

  1、认识双线格内的13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到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重点难点;

  1、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

  图片、书面材料、有关的纪实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11)

  日 期:3.15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我来标注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认读下列字、词语。

  匪 判 辣 剂 嚷 晕 勉

  年龄 拒绝 施行 勉强 过奖

  惊疑 从容镇定 肃然起敬

  4、画出文中你最感动的句子。

  二、学习研讨

  1、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部分。

  5、按“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将课文分为四部分。想一想每部分写了什么。小组内分部分朗读课文。

  6、说一说自己对“军神”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或查字典。

  7、班内交流学习所得,其他同学补充。

  8、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和提出的其他问题。

  合作学习:识“军神”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2、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找一找答案。

  3、组内交流、汇报。

  悟“军神”

  4、自由读1---6自然段,用不同符号勾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神情、动作的词语。

  5、抓住所画的词语,朗读有关句子,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1) 抓住描写刘伯承言行的词句,理解、体会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坚强精神。

  (2) 抓住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句,理解,认识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衬托了刘伯承精神的伟大。

  6、展示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7、学生再次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会“军神”

  1、多种形式分角色练读课文。(同桌、小组、分组等形式)

  2、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的是军神刘伯承的故事,可是作者却用了很重的笔墨在描写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和神情,这是为什么呢?

  (二)展示交流

  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训练巩固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手术结束(sù shù).崭(zhǎn zǎn)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2)我一直在数(shǔ shù)你的刀数(shǔ shù)

  (3) 沃克医生不禁(jīn jìn)失声喊道:“了(le liǎo)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 ) 亲切( ) 不悦( )

  3、读沃克医生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4、文中沃克医生是一个什么人?更赞扬了刘伯承什么品质?

  板书设计: 3、军神

  求治:伤势严重 镇定自若

  术前:拒绝麻醉 男子汉军神

  术中:一声不吭

  术后:数刀数

  第二课时 总课时(12)

  日 期:3.16

  学习流程:

  一、检测评估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土匪 职员 判断拒绝

  2、读拼音写词语。

  3、词语补充完整。

  一( )见血 ( )锋相对 喋喋( )休

  ( )容镇定 一( )不吭 肃然起( )

  4、修改病句。

  (1)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态。--------------------

  (2)他顽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5、 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练习。

  (1)从 、 、 可以看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十分敬佩

  (2)这里的年轻人指 ,他自称自己是一名 。手术后沃克医生却称他是“军神”。 称他是“军神”的原因是

  。

  二、拓展延伸

  1、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手术,课后搜集刘伯承的故事,在班级交流。

  2、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表达我们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 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教学反思:学生理解了刘伯承的精神,学习他的意志。有些词语、句子用的很好。应学会积累与运用。

  . 4、登山

  学习目标:

  1、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学会田字格中的14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他们登上……”一段。

  3、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育描写山顶美景段落

  2、体会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课前准备:写有文中重点段落(多媒体课件)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13)

  日 期:3.19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我来标注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我感受到了---------。

  3、下列字,你会注音吗?

  皇 搜 隐 窄 危 扭 狭 眩 蔚 锻 炼

  4、找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

  近义词:狭窄----- 锻炼----- 闪烁------- 依旧------

  反义词:黎明----- 躲避----- 仍旧------- 毅然-----

  5、画出文中列宁说的富有哲理的话。

  二、学习研讨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

  2、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你对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从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感受小路之险。

  (1)质疑引题: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画出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

  (2)根据课文第十自然段的文字描述,把这条又窄又险的小路用简单的几笔画出来。

  (3)引导学生从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中体会小路之险。

  2、画句子,练朗读。小组汇报。

  3、重点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出示“他们凳上山顶……”一段,)生用心读,再闭目静静地倾听,用心体会,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心里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生说自己的体会。

  4、讨论:列宁上山和返回时都走了哪条危险的小路,但目的和心情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训练巩固

  1、试着填空,再熟读背诵

  他们登山上了山顶,一道( )的阳光正好射穿( )的薄雾,远处( )的湖水开始反射出( )的亮光,( )的雪刹那间变成了粉红色,( )的露珠儿出开始闪烁着光芒。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喉( )地唱了起来。

  2、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读一读,想一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他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走了过去。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体验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板书设计:

  4、 登山

  去 走了险路

  列宁 锻炼意志

  回 还走险路

  第二课时 总课时(14)

  日 期:3.20

  学习流程:

  一、检测评估

  1、拼音选择。

  搜捕{ 狭窄{ 眩{

  2、看拼音,写词语。

  登山 危险 峭壁 树丛

  3、括号填词。

  巍峨的( ) 狭窄的( )

  轻轻地( ) 不停地( )

  4、给下面两组句子加标点符号,区别用法不同。

  列宁问 那么您呢 您能走过去吗

  那么您呢 您能走过去吗 列宁问

  列宁说 不 我打算仍旧走那条小路

  不 列宁说 我打算仍旧走那条小路

  5、想一想这篇课文为什么不用“看日出”、“走小路”、“野游”为题,而是以“登山”呢?

  二、拓展延伸

  1、 有家长认为《登山》这篇课文会造成孩子的盲目模仿,因此不适合孩子学习,建议把它从小学语文中撤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让学生辩证的看问题。)

  2、假如你是巴果茨基,你会怎样介绍列宁登山的故事呢?试着简要讲述出来。

  教学反思:学生体会了列宁两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明白了道理:时刻要锻炼自己的意志。

  快乐读书屋二 半截蜡烛 总课时(15)

  日 期:3.2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不惜代价: 小心翼翼:

  完好无损: 若无其事: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整篇课文是 的形式,本文的文体是

  3、通过预习,我知道这个剧本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了( )。

  4、轻声读读剧本,我能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研讨

  1、我能在组内交流看法。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是( ),地点在( ),人物有( )。

  (2)整篇课文以( )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 )、人物的( )、( )等

  2、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当( )时,谁(怎么做)( ),结果

  (2)当( )时,谁(怎么做)( ),结果

  (3)当( )时,谁(怎么做)( ),结果

  4.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合作学习:

  1、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2、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三、训练巩固:

  1、回顾故事,完成填空。

  这是个多么惊险、多么扣人心弦的故事啊。读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很佩服他们吧!我们一起做个填空练习。

  ①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这个故事中,我很佩服 ,他们(她、他)是那样的 , 。

  ②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之所以能如此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心愿—— ,把这份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看得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 ,才能 。

  2、 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3、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传递情报-------保护情报--------------成功保全

  第一声叫卖 总课时(16)

  日 期:3.22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在人生中要面对很多的“第一次”,我们应该坦然、勇敢地去面对。

  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语言。

  课前准备:图片

  课时:1课时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我来标课文自然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能为多音字注音,组词吗?

  便{----( ) 塞{------(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马上----- 犹豫----- 便宜----- 轻松 -----

  4、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学习研讨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分段读文

  3、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4、合作学习:分角色读文,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声音

  (2)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5、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语气。新课标第 一网

  6、全班交流:“第一声叫卖”中蕴含这什么道理?指名说体会。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

  (2)画出人物的心理面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训练巩固

  1注音。

  (   )  (  )(  )  (   )(  ) (   )

  价钱    滋味  社会    摊位   小贩   营养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a)你来学学“我的第一声叫卖”。

  b)为什么第一次叫卖这么难?

  c)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某个:“第一次”是怎么做的?

  板书设计:      第一次叫卖

  胆怯―――害羞――――成功

  能说会写 什么是勇敢 总课时(17)

  日 期:3.23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同学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和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勇敢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出话题.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及身边的有关事例,轻松自然地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

  2.启示说话.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对说的方法作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提高发言的质量.

  3.分组交流.

  各小组选出主持人,先小组交流,再推选讲得好的讲给全班同学听.

  4.全班讨论.

  选一名同学做主持人,指定各小组代表一次上台发言,也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台下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师生对发言的同学做简要评议,肯定有点,指出不足.

  5.师生小结.

  可以个人名义谈参加这次讨论的收获,体会,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小结.

  6.课外延伸.

  为了强化实践,可以建议学生课后向家人或朋友介绍班级关于什么是勇敢的讨论情况,还可以与家人或朋友继续探讨这一话题.

  语文七色光二 总课时(18)

  日 期:3.26

  教学目标:

  1、字词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积累关于“勇敢”

  2、“坚强”方面的诗句,了解刘伯承。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字词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

  学难点:通过搜集资料,当讲解员,培养能力,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一、导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二,去畅游知识的海洋,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走进语文七色光,我们心情好舒畅,这里知识大荟粹,掌握知识有力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七色岛玩儿。

  二、结合实际综合训练

  1、字词训练

  可是刚来到七色岛上,就有一位海盜拦住我们的去路,只有答对他的问题才能上岛,你们能解决他们的难题吗?试一试。

  师出示语文书中1题,给加点字注意

  勉强( )暂时( )柔和( )职员( )厨房( )狭窄( )

  海盗看到大家的答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快,我们一起上岛吧!划船似乎很好玩,你想划哪条船?只要你解决了船上的问题,就能去划船了。新 课 标第 一 网

  出示课件:

  又(大)又(圆)的-----(西瓜)又( )又( )的-----( )孩子

  又( )又( )的-----( )市场

  又( )又( )的-----( )风景

  三、拓展训练

  看里有好多苹果,你想摘哪个?读准字音呀!

  (摊位)(仍然)(晕倒)(暂时)(勉强)(树丛)(滋味)(烂死)

  小鸟也想和你做朋友

  ( )的湖水 ( )的教室 ( )的孩子

  ( )的高山 ( )的亮光 ( )地河

  四、在七色岛上有一位智慧博士,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欢迎,他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快打开看,你收到的是什么礼物?

  2、师出示书中日积月累

  师先进行范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大意。

  3、借助插图认识腊梅、迎春、铁锚、灯塔。

  4、多种方式诵读。(开火车、轮读、领读、齐读……)

  5、谁来试着背诵一下这几句话。

  五、知识窗。介绍刘伯承学生自主读书,了解刘伯承。

  拓展,课前同学们还收集了其它老一辈革命家的相关故事和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板书 :

  语文七色光二

  又( )又( )的-----( )衣服

  又( )又( )的-----( )操场

  语文二单元测试题 总课时(19 20)

  日 期:3.27

  1、照样子填空。

  又( )又( )的-----( )孩子

  又( )又( )的-----( )市场

  又( )又( )的-----( )风景

  又( )又( )的-----( )衣服

  又( )又( )的-----( )操场

  2、按拼音填空组词

  友( ) 外( )

  yì xíng

  ( )见 类( )

  树( ) 童( )

  gēn yáo

  ( )随 ( )动

  3、看拼音填汉字、

  zuò mèng pàng zhū jī è jūn yún nèn lǜ

  ( ) ( ) ( ) ( ) ( )

  chì jiǎo zāo gāo jiāo ào tòng kǔ

  ( ) ( ) ( ) ( )

  3、把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填入括号里,组成成语。

  ( )瞪( )呆 ( )有成竹 千钧一( ) 震( )欲聋

  异( )同声 ( )踏实地 昂( )挺胸

  4、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一缕缕

  5、补充句子。

  长江后浪推前浪,

  花儿初放在春天,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2

  5、翠鸟

  导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导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道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生字新词了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sì    dǎi   xī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二、我了解课文了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

  三、我会拼翠鸟

  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导学案

  一、合作探究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拓展练习:

  1、“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三、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cuì niǎo chèn shān dǒu bì jī líng

  ( ) ( ) ( ) ( )

  wěi gǎn zhù shì yú wēng dàng yàng

  ( ) ( ) ( ) ( )

  2、读一读,抄一抄。

  翠鸟   腹部 清脆 饲养

  石壁 又尖又长   透亮 逃脱

  3、比一比,组词语。

  衬( ) 秆( ) 疾( ) 泛( )

  村( ) 杆( ) 病( ) 乏( )

  脱( ) 饲( ) 希( ) 透( )

  锐( ) 词( ) 稀( ) 秀( )

  4、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羽毛 ( )的爪子 ( )的眼睛

  ( )地看着 ( )地注视 ( )地停

  5、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www.

  动---( )   是----( )  祥--( )  呼--( )  

  得---( )   吞----( )  始--( )  进--( )  

  二、体会写法

  把课文中对翠鸟外型描写的语句抄写下来,体会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主题丛书学习

  通过对主题丛书的学习,我又了解了不少鸟的生活习性。

  ——————————————————————————

  ——————————————————————————

  课后拓展

  一、下面每组句子中,哪句写的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翠鸟离开苇杆,很快的飞过去。

  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板书设计:

  翠鸟

  特点:头上 背上 腹部

  飞行 快

  6、燕子专列

  导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导学重点

  1.抓住”燕子专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导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汇报交流

  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二、我了解课文了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导学案

  一、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二、字词指导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ōu zhōu shū shì pí láo qǐ chéng

  ( ) ( ) ( ) ( )

  tè shū cháng tú zhòu jiàng kōng tiáo

  ( ) ( ) ( ) ( )

  2、读一读,抄一抄。

  漂亮舒适 饥寒交迫 满天飞舞 四处寻找

  风雪不止 成千上万 长途飞行 皑皑白雪

  3、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张( ) 一位( ) 一座( )

  一只( ) 一片( ) 一个( )

  4、仔细区分,组成词语写下来。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行.

  殊( ) 步( )救( ) 跋( )

  珠( ) 涉( )球( ) 拔( )

  5、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特别-----( ) 疲劳-----( )

  温暖-----( ) 舒适-----(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纷纷 顶着 冒着 踏着 四处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走出家门,( )料峭的春寒,( )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 )冻僵的燕子。

  7、照样子,写一写。

  例: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 ),但我仍然坚持跑步。

  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如果( ),( )就( )。

  二、创设情境,总结交流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把自己学到的故事向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

  1、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2、请你为保护动物创作几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燕子 寒流 ——政府 号召

  市民 行动 冒 踏 救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导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课文了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二、我能掌握字词读音了

  1.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2.读准多音字。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去掉词语读生字。

  5.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6.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我能读通课文了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导学案

  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2、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啊?

  3、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4、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二、阅读交流

  1、默读课文,把你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www.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三、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sēn lín zhàn lán kuò dà chuǎn qì

  ( ) ( ) ( ) ( )

  kǎn fá lí míng luǒ lù gài fáng

  ( ) ( ) ( ) ( )

  2、拼一拼,组词语

  juǎn( ) dé( )

  卷 得

  juàn( ) děi( )

  3、读一读,写一写。

  村庄 甜润 锋利 应有尽有 各式各样

  6、照样子,写词语。

  一代代 ( ) ( ) ( ) ( )

  整整齐齐 ( ) ( ) ( ) ( )

  7、想一想,填一填。

  郁郁( )( ) 雨过( )( ) 春( )花( )

  ( )清( )秀 景色( )( ) 和风( )( )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谁家想( ),谁家想( ),就( ),把树木( )下来。

  (2)、一年年,(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裸露的土地不断( )。

  二、交流体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三、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阅读交流

  课后作业

  1、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2、。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朱汉小学高凤禄)

  8路旁的橡树

  导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导学重点

  学习铺路工人为保护橡树而改变筑路计划的环保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导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组、我会填、我会造

  1、比一比,组词语。

  埋( ) 廷( ) 拔( )

  理( ) 延( ) 拨( )

  壮( ) 转( ) 漂( )

  状( ) 传( ) 飘( )

  2、想一想,填一填。

  一( )城市 一( )公路 一( )树林

  两( )工程师 一( )楔子 一( )心

  3、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 :( )树 ( )机 大( ) ( )目

  shēn :( )份 ( )浅 人( ) ( )请

  4、照样子,用带——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二、我理解课文了

  1、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2)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

  (3)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6)“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7)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8)“高尚的心”指什么?

  三、 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课堂自测

  一、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an

  延 橡 楔 灌 蹄

  二、比一比,组词语。

  埋( ) 廷( ) 拔( )

  理( ) 延( ) 拨( )

  壮( ) 转( ) 漂( )

  状( ) 传( ) 飘( )

  三、想一想,填一填。

  一( )城市 一( )公路 一( )树林

  两( )工程师 一( )楔子 一( )心

  【探究作业】

  一、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 :( )树 ( )机 大( ) ( )目

  shēn :( )份 ( )浅 人( ) ( )请

  二、照样子,用带——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三、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草地上开着小花。

  (       )的草地上开着(      )的小花。

  2、公路旁边挺立着橡树。

  (      )公路旁边挺立着(     )的橡树。

  四、主题丛书阅读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路 平坦 笔直

  橡树 挺立 挺拔

  • 推荐阅读:
  •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教科版)
  • 三年级语文下册《花钟》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12篇)
  •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说课稿一等奖(通用12篇)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