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有趣的汉字》教案 有趣的汉字大班教案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2、汉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
活动过程:
1、汉字的起源(认识天、山等字)
这是什么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小结: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欣赏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1)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2)它是怎么变的?
小结: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汉字
(鼓励孩子猜的时候说出理由)
4、配对游戏:找朋友。
活动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是两篇综合性学习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汉字的发展过程和悠久的文化。本来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一直发愁如何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我自己先多方搜集资料,学习汉字历史,又邀请了中文系刘奉光教授来给我们讲课,这是一位对甲骨文很有研究的学者,通过这一节课,我和同学们不光了解了汉字的历史,还从人类历史、文化、地理各个方面综合学习了我国的灿烂文化,了解了骨刻文、学写若干甲骨文。
这小小的收获,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研究汉字的兴趣,所以,对第一个实践活动《有趣的汉字》,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制作手抄报都很认真,我选取了一半优秀作品张贴在墙壁上。本单元的自读课本、《奇迹课堂》等都有大量的资料。同学们兴趣盎然,通过交流活动,也使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小典故,教学之初的茫然一扫而空。下一课《我爱你,汉字》我更有信心。
通过交流、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本次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汉字的演化过程。体验用水墨画及点线面结合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并大胆夸张表现。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2
【教材解读】
五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有趣的汉字”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第一个板块,主要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组成。“活动建议”提示学生如何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来历几个部分。学生可通过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了解知识,启发思路,自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目标预设】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将本课的学习目标预设为:
1.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通过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3.制订活动计划,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难点:小组讨论并制订活动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汉字的了解。
2.学生交流对汉字的了解。
3.教师相机引出综合性学习的专题:遨游汉字王国。
4.引导学生浏览本组内容,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神奇。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阅读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内容,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学情预设一〗
小组汇报交流有关字谜的内容。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猜字谜,了解字谜的形式和构成方式,感受汉字的有趣,初步认识汉字的特点。
(2)启发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字谜,激发学生搜集或编制字谜的兴趣。
〖学情预设二〗
小组汇报交流有关谐音的内容。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交流谐音歇后语,初步了解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感受谐音歇后语的俏皮风趣、幽默诙谐。
(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谐音笑话,懂得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谐音歇后语和谐音笑话,激发学生搜集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和笑话。
〖学情预设三〗
小组汇报交流阅读材料《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2)通过交流阅读材料,了解一些汉字来历的知识。
(3)激发学生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感受神奇]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计划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活动计划,师生交流评价。
4.总结:同学们,通过对活动计划的.交流,我们明确了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希望同学们修改完善小组活动计划,分工协作,认真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汉字的王国里遨游,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2个新偏旁:冖、竹,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中认识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
4、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兴趣。
2、掌握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及识字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
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猜字,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汉字:日、月、小、大
2、学生认读以上汉字。
3、猜字游戏:
(1)太阳和月亮手拉手。
(2)小小坐在大大的头上看风景。
4、学生猜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5、教师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从课文中找出生字。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
汉字 元元 书桌 爷爷 毛笔 事物 表示 休息
明白 开始 只能 慢慢 聪明 佩服 当时 惊奇
3、指名读从词中抽出本课的生字。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和谁在讨论什么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段。
2、组织谈话:从一、二两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山”“羊”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4、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5、指名反馈:说说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是怎么办?
6、教师小结: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来。
7、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鸣”“休”两字的构字特点及所表示的意思。
8、学生齐读第三段。
9、教师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听了爷爷的这些介绍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10、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总结深化,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2。
二、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及时正音。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4、引导辨析:“你”——“您”的不同用法。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逐字认读,指名扩词。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仿写生字。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结束课堂。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的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5.认识10个生字,掌握掌握“采访、外甥、喇叭、枇杷、物语、鸿鹄、紧凑、诞生、删改、保存、特殊、搁板、恭恭敬敬、井然有序。” 教学重难点: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课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认识10生字。掌握“采访、外甥、喇叭、枇杷、物语、鸿鹄、紧凑、诞生、删改、保存、特殊、搁板、恭恭敬敬、井然有序。” 3.学习《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 4.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熟读材料,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画出重点词语。 b.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c.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d.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课件出示要掌握的10个生字:甥、舅、锥、鸿、迂、典、剖、蛀、恭、搁 b.课件出示生点词语:采访、外甥、喇叭、枇杷、物语、鸿鹄、紧凑、诞生、删改、保存、特殊、搁板、恭恭敬敬、井然有序 c.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d.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e.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f.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一、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第一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11月8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汉字
活动过程: 1、猜字谜 2、讲谐音笑话、歇后语 3、编小报分工:
组长: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课时目标: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二、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准备分成小组出小报。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前面的学习掌握情况。 2.学习<<“册”、“典”、“删”的来历>>。一、检查歇后语的掌握。二、展示小报。三、学习“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样造出的? 2.自读材料,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5.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2、通过对应比较,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活动重难点: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象形字课件一份;
2、各种印有汉字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生活中汉字,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在哪见过字?(集体观察讨论)
1、小朋友,你们认识字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字
2、原来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字,字有什么用处呢?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二、观察比较不同文字,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1、出示各国的字体,比较汉字与其他国家文字的不同,
(1)方块字
(2)横平竖直
1、现在,咱们看看屏幕上有好多字,谁来说一说你认识哪些字?
2、这些字小朋友认识吗?
3、这些字是别的国家的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我们的中国的字叫汉字
4、大家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和别的国家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英文是字母组成的,我们的汉字是方方正正的,写起来横平竖直,
三、对应比较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1、出示 “马”的演变过程课件,讲解象形字,分别出示古代“马”字和现代的“马”字,观察比较汉字的演变
2、对应比较几个常见字的象形写法,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3、我们的汉字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这些字是现在的汉字,以前的字可不是这个样?咱们来看几个古代的字
4、(出示四个马)你觉得这是字
(出示现代马)谁认识这是什么字
5、其实这些字都是一个字,就是马字
6、这是最早的马字,小朋友看像什么一样?马头在哪?马腿在哪?这三画是什么?这些字像画画一样,叫象形字
人们觉得这样写字太麻烦,就把字越写越简单,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四、观察不同字体的汉字,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出示“百福图”了解汉字的不同字体
2、游戏操作卡片,观察不同汉字不同写法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字有什么用处?(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现在的字就同一个字也有多种写法(出示“百福图”)谁认识这是什么字?,大家来数数这个福字有几种写法?(总结)你数了几种?告诉小朋友就这个字就有一百种写法,
2、这些福字有什么不一样?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黑体我要上学了)这几个字也有好多写法,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4、筐子里有好多字,就是“我要上学了”,但是有五种不同的写法,小朋友仔细看,把写法一样的字摆成一排,就像黑板上我要上学了这样摆
5、幼儿游戏,教师发现问题 谁愿意在黑板上摆?3人
6、我们来看一看,这3名小朋友摆的对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7、过几天,我们小朋友就要上学了,在学校里就会认识更多的字。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2个新偏旁:冖、竹,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中认识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
4、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兴趣。
2、掌握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及识字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
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猜字,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汉字:日、月、小、大
2、学生认读以上汉字。
3、猜字游戏:
(1)太阳和月亮手拉手。
(2)小小坐在大大的头上看风景。
4、学生猜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5、教师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从课文中找出生字。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
汉字 元元 书桌 爷爷 毛笔 事物 表示 休息
明白 开始 只能 慢慢 聪明 佩服 当时 惊奇
3、指名读从词中抽出本课的生字。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和谁在讨论什么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段。
2、组织谈话:从一、二两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山”“羊”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4、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5、指名反馈:说说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是怎么办?
6、教师小结: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来。
7、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鸣”“休”两字的构字特点及所表示的意思。
8、学生齐读第三段。
9、教师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听了爷爷的这些介绍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10、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总结深化,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2。
二、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及时正音。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4、引导辨析:“你”——“您”的不同用法。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逐字认读,指名扩词。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仿写生字。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结束课堂。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培养幼儿识字阅读的兴趣,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想办法,并努力战胜困难。
2.通过找字卡活动让幼儿又快、又准、又多地说出描绘天空、草、面包的形容词,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和思维的求异性、流畅性、发散性和敏锐性。
3.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和竞争、合作的精神。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形容天空、草、面包的形容词字卡若干。
2.音乐带《蚂蚁搬面包》、《面包房子》的教学软件、图片,幼儿学具(沙箱、小图书、纸偶、实验材料)。
3.成绩表,金牌、银牌、铜牌若干枚,面包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汉字宝宝在哪里”。
老师和幼儿手持形容词卡入室。老师唱:“汉字宝宝在哪里?”幼儿唱着回答:“老师我呀在这里。”幼儿听到?立即蹲下。老师边出示字卡边问:“汉字宝宝在哪里?”如果哪位幼儿手拿的字卡和老师的相同,就站起回答:“X X X X在这里。”
2.播放教学软件,欣赏童话故事《面包房子》。
①(出示图1)你看到什么?天空、面包、草是怎样的? 分组比赛,各组分别找出描绘天空、面包、草的形容词字卡,并贴在图片上相应的地方。找得又快又多又准的组为胜,成绩表上红旗就升得越高。
②(出示图2)这时候,蚂蚁点点发现了什么?它为什么不把面包抬回家?
③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蚂蚁点点把面包抬回家,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供学具。
④(出示图3)蚂蚁点点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⑤如果平时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幼儿在音乐声中表演童话故事《面包房子》结束。
各领域渗透
1.科学:做“怎样移走物体”的实验。
2.艺术:学习用连环画的形式绘画故事《面包房子》;学习歌表演《蚂蚁搬豆》,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3.健康:体育游戏“蚂蚁搬豆”。
4.社会: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和竞争、合作的精神。
5.生活中渗透:户外散步中观察蚂蚁是怎样搬走体积大的食物的;引导幼儿用形容词描绘天空和草。
6.环境中渗透:学习有关天空、面包和草的形容词字卡;活动提供已切割的面包图片,让幼儿任意拼成各种物体。
7.家庭中渗透: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习从多方向、多层次、多途径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难点:激发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挂图、汉字。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汉字的情况。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1)以谈话形式,了解幼儿记事方法。
(2)出示象形字。
2、提问:它们象什么?
3、如果老师告诉你,它们每一个都是古时候的一个字,那它们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
4、看图上的画,看它们分别是古时候的什么字。
5、老师小结:
现在的汉字是由古时候的象形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经过长期的变、变、变,变化而来的。
6、"找一找,读一读"。
让幼儿找一找周围图卡上的字,区分一下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哪些不是。找字过程中,老师自然的给幼儿读广告或图片上的字,也请幼儿大胆读出自己认识的字。
"有趣的汉字"。
让幼儿比较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比如是方块形,有的像一幅图画,陆续出现汉字及其对应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让幼儿体会汉字的生动形象性。;.引导幼儿分析汉字的形象性(如人、大人;用动作表现"伞"、"笑"、"哭")和结构特征(如扔、捡、打、抱、提、拔;坑、坡、堆、埋;洗、游、泼、淋、洒等,这三组字与手、土、水分别有关,它们都带有相同的偏旁)。
7、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并在比较中进一步懂得字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写法。
8、分组活动。
(1)拼拼读读
在一张大的硬纸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所要复习的汉字写在几何图形中间,并把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把几何图形挖空,剩下一个几何空间,然后把几何图形上的汉字剪成2~3份。
玩法:让幼儿根据颜色把汉字拼完整(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字形),并放在原来的几何空间;拼完后读一遍几何图形上的字;
(2)谁会读
(a人手一张不同的字卡表,如图所示。
(b)彩笔若干。
玩法:孩子持字卡表去询问同伴"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读出来。"如果同伴认识则在小鱼后面的格子里打"√";如果不认识则打"×"。最后进行统计"√"有多少?"×"有多少?
说明:此游戏利用大班孩子喜好竞争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识字。在这个游戏里,孩子在询问同伴前自己必须能认读这个字或词,才有能力和信心去考查别人,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对错。游戏中自己的问与别人的答有效交替,可以自然而然地认读、理解汉字。
五、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什么地方有你认识的字?",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结果。
2.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
3.幼儿各自选择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有的找书、有的找图片、有的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9
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想对应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了解本班儿童的识字情况
字图配对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出示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么,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请儿童找出汉字
二、看图猜字
——古时候是没有汉字的,人们想传递信息该怎么办?
——看图猜字游戏。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们认识汉字么,都认识什么汉字
——教师记录儿童所说汉字,及时纠正儿童不正确的发音。
四、看图识字
——进行字画配对的拍卡片游戏
五、延伸
——将字图配对的卡片放在区角中,儿童自由操作。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通过了解字谜与汉字谐音的特点,感受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和神奇,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字谜、谐音有关的资料。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习写活动计划。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节课的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吧!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79页,让我们共同学习“阅读材料1—2”,一起遨游汉字王国!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我们来到汉字王国的第一个大关卡:字谜。同学们,你们知道字谜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做出引导。得出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根据汉字独特的结构和读音所创设的。其中包括字谜、画谜、事谜、物谜等等)教师:现在我们对于字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今天我们就要领悟一下谜语的独特魅力。
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来猜一猜78页的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3、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字谜,5—6是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老师也布置了大家回家搜集字谜。现在我们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哪个小组猜出的字谜最多!规则是这样的:每个小组轮流讲述自己搜集的字谜,其他人猜。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等我喊开始的时候才举手回答,哪个小组举手最快就让那个小组回答,其他人不准提醒和讨论,否则就会倒扣小组的成绩。做好准备了吗?我们的猜字谜比赛正式开始了!
(二)有趣的谐音
教师过渡:好了,刚刚我们进行了字谜的小组比赛,比赛真是太激烈了。你们所说的一些谜语连老师都没有听过呢!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阅读材料“有趣的谐音”。首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1、故事激趣,了解谐音:
(1)出示故事: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一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2)小组讨论:想想这个故事说明了汉字的哪个问题?(交流)(汉字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B、教师:是啊,汉字不能随便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汉字的用法,不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闹出笑话。
(3)故事运用了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谐音吗?(谐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它有着双关语义,既富有幽默色彩,又饱含哲理,余味无穷。)
(4)读对话,体会谐音的有趣。
2、趣探不同形式的谐音:
(1)师:谐音生动、俏皮,老师刚刚讲的是笑话中的谐音,而我要求你们在课外搜集的歇后语也属于谐音的一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歇后语中的谐音吧!
(2)歇后语中的谐音:
A、一起读读书上的歇后语,引导发现答案中谐音字的妙处:
这几组歇后语巧妙利用了汉字的谐音,表达了与原句截然不同的意义,读起来生动、俏皮、耐人回味。现在,我们进行一次歇后语的交流大会。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歇后语进行展示。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歇后语,互相出题竞猜。
C、歇后语的运用:既然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有意思歇后语,那么有同学能用这些歇后语造句吗?
⑴华强是我们班的乒乓球高手,我与他比赛,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⑵张兰上课不再迟到了,真是新鞋换旧鞋──改鞋(邪)归正。
学生自己说一句带歇后语的句子。
D、教师总结:歇后语幽默又有趣,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谐音的应用不止在歇后语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谐音。比如说古代的诗词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就是思念的思的谐音。最后,让老师给大家看一首古诗,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了吗?有哪位同学想要读一读?
三、总结拓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汉字”这一板块,认识到了字谜与谐音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同学们在课外也可以继续搜集更多关于字谜与谐音有趣的故事,互相进行交流、比赛,将这种学习氛围延伸到课堂之外。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基本特点,能将象形字与现在用的汉字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对中国文字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汉字。
课件准备:“汉字”组图;《汉字的演变》小知识音频及图片;“象形字”组图;“汉字对对碰”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文字”,引导幼儿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特点。
图片中有许多文字,你能找出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吗?
为什么这些是汉字?/不是汉字?
小结: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它的形状方方正正,所以又称作“方块字”。
播放小知识音频及图片《汉字的演变》,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发展。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而来的,一起看图了解汉字是如何来的吧。
小结:我们的汉字经过很长的时间演变发展,从最早的图画到象形字,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慢慢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出示组图“象形字”,引导幼儿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图片上是一些象形字,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你觉得它们可能是什么字?
小结:象形字是最早的文字,是用简单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事物的外形特征形象地画出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跟原来的象形字已经有很大不同。
出示组图“汉字对对碰”,鼓励幼儿连线配对,认识更多汉字。
图片上的象形字对应哪个现代汉字?试着动手连一连。
你觉得这是什么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有趣的汉字,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从象形字到现在的简体字,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我们要学好汉字,做喜欢汉字、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共同配合,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汉字。
《有趣的汉字》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根据汉字的特点,说出汉字文化演变和历史形成过程和结构。
2.收集与汉子相关的对联,歇后语,方言以及诗歌。
3.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对汉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汉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
2.调查实际生活的不规范使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我们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你是否感到汉字很有趣呢?让我们围绕汉字的有趣,开展下列活动。在开展活动前,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快速阅读,明确任务。
1.学生读《汉字真有趣》活动建议,思考:
(1)怎样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怎样更好地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办一次趣味交流会?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查找图书的方法:
①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的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
②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网络搜索的方法:
①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索汉字故事,可以检索“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②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请教别人的方法:
①想想谁可能有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指导学生,订好计划。
1.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活动过程等。
2.分发表格。
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活动时间参加人员分工情况活动内容活动过程
3.学生填写。
4.交流活动计划。
四、自读“阅读材料”。
1.学生阅读。
2.根据自己的计划方案,选择性阅读。
五、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汉字真有趣》的“阅读材料”。
2.搜集相关资料。
- 推荐阅读:
- 《有趣的汉字》教案(通用17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精选15篇)
- 《有趣的汉字》 教案(精选17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精选13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精选17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
- 有趣的汉字教案
- 有趣的纸教案
- 有趣的水教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