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2003年10月15日9时,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入太空。请看,这就是“神五”飞天的壮观一幕。
2、播放视频。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4、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教师出示课题)
5、带着你的自豪齐读课题。
(二)、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弄清数千年的梦想是怎么变为现实的?
(四)、检查交流。
1、指名读生字词。(出示多媒体课件)
2、课文写了什么梦?
3、这个飞天梦是怎么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课件)
(五)、品读感悟重点部分,深入理解文本。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在今天变为现实是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们动容。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2、待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理解重点句。
(1)、“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a)、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假如你就是杨利伟,请向全国人民表达出你对航天工作人员发出内心的称赞。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a)、指名读。
(b)、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c)、教师小结并有感情的读出你的体会。
(3)、“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a)、说能说说这句让你感动的地方。
(b)、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团结合作)
(c)、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来。
(4)、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早逝……”
(a)、指名读。
(b)、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四字词的意思。
(c)、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索、锲而不舍、默默奉献。
(d)、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你们能说说省略的是什么吗? (e)、是的,老师搜集了一段资料,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航天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吧!
(5)、出示多媒体课件9
(a)、请学生读文字。
(b)、这段文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科研人员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我们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老师引读,你们接读。
师:戈壁滩上的灿烂朝阳,火红的晚霞,他们无暇欣赏,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
师: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妻儿的思念,他们全都抛在了脑后,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
(6)、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飞天梦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什么?
师小结:飞天梦的成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六)、升华情感。
师:正因为有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中华飞天梦才得以实现,我们才迎来了“神五”的发射成功。此时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纷纷用各种方式抒发内心的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8页,用我们的自豪读读蔡桂林所做的诗《炎黄飞天梦》
生:请四位同学朗读。
师:梦了千年,盼了千年,“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嫦娥一号探月成功,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神舟七号漫步太空,让我们神奇地告诉全世界: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2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 “嫦娥一号”)导入: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航天的资料。
2、(板书)一瞬间的飞跃,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实现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了解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课件)
2、交流。指导学生理清行文线索。(课件)
三 、细读,感受自豪之情。
1、千年的梦想,千年的期待,今天终于飞天成功。当看到一次成功发射的壮观场面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请找出让你激动、自豪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然后与同位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人造卫星。读,放映。看到这一幕,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对全世界说什么?再读。
(2)神舟五号。读,放映。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什么?(卫星与载人的区别)
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这成功靠的是什么?读。(课件)大声读。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
(3)神舟六号。读,放映。与上一次又有什么不同?(空间实验活动)标志着什么?“里程碑”是什么?“里程碑意义”是怎样的意义?再读。
四、精读,品味不易。
师:这一次一次的成功像里程碑一样,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梦想的实现容易吗?从哪儿能看出来?
交流。重点是:
1、有没有放弃?从哪儿能看出来?因为我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读。在成功之后有没有止步不前?从哪看出来?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你发现了这两段话在文章当中有什么特殊作用?(过渡段)
2、“载人航天工程……则多达三千多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需要什么精神?
师:是呀!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勇于挑战、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3、“有的人……”(课件出示) 生交流想法。
师:看到这儿,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他们能听到,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用你们满含深情的朗读来向他们致敬吧!
你们知道吗?(放课件)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4、说到 “航天员”,(谁知道有关航天员的知识?向大家介绍。)
师:我们都会想起一个响亮的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
(这是对飞船的肯定的评价,也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神舟五号飞船很安全,稳定,说明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很高。)
师:这是对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课件)让我们以深情的朗读,向他们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5、总结: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如果你手中有一面锦旗,你认为,应该送给谁?
这一个激动人心的片断、具体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所有参与航天事业的人们团结协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都应得到我们心中的那面锦旗。
五、链接。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全中国人民为之骄傲。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嫦娥一号”升空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满怀骄傲与自豪,一齐来朗诵一下。
师:嫦娥奔月,那是神话,今天由于有了这些航天人的团结合作、锲而不舍、默默奉献与不懈努力,“奔月”也成为了现实。同学们,此时此刻,身为炎黄子孙的你,内心有何感受?
师: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课件出示)
六、小结: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追梦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还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要去遨游更宽广、更高远的太空。这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了你们的面前,落在了你们的肩上。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努力、起飞吧!
七、作业。
我们的课文已经跟不上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了。请同学们运用本课学到的写法,来为本文填补空白:把“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播放课件)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学生扮演老师听写第18课的个别词语。
二、激情导入
1、学生朗读相关资料(神州5号发射材料)。
2、教师现场采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3、教师导读后出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三、小组合作,自读感悟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提出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课文主要写什么?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实现靠的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集体反馈,品读感悟
1、学生对词语相互质疑、解疑,教师点拨。
2、小组反馈教学目标2。
3、教师小结,并导读教学目标3。
4、学生说主要内容,划语句。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6、教师小结并板书要害词语。
五、总结全文,畅谈体会
1、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
2、学生齐读“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3、教师设问后学生谈体会。
4、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魅丽、惨重、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__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启发表达。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习提示: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出示词语:
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 精细 概括 评价 魄力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1)指名认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自由选一个词语说话。
(3)学生齐读。
3、通过读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事。)
三、深入挖掘,研读感悟
(一)出示探究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提示:古人→万户→)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2、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
2、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2)万户的火箭飞行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炎黄子孙放弃了这飞天梦想了吗? 出示句子: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火箭飞行的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3、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1)载人航天工程是怎样的工程?
出示句子: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三个“最”字可以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2)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完成这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工作者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出示句子: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三千多个”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
②出示句子: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夜以继日”这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体现出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
③出示句子: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从“积劳成疾”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工作人员为了研究,长期劳累,几次住进医院。可能还没有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从“风华正茂”“华发早生”可以看出他们本应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却长出了白发,他们付出了太多。
从“猝然长逝”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中国航天人为了
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惜付出仅有的一次生命,他们太伟大了。
从这个排比句可以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
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1)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2)孩子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3)杨利伟在告诉我们什么?
(三)情感升华
1、提升感悟:“神舟五号”的成功航天飞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许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么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需要的`是什么精神?(勇于实践、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2、小结: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补充课题)指名读,齐读。
3.“千年梦”指什么?“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文中哪句话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指名读,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齐读)数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啊。
3.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中华民族实现千年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艰辛
1.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向学生出示杨利伟穿着太空服的图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三句话。[课件出示]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范读)你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学生交流)简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出示句子]: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里的他们是指哪些人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
(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个”,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 ,团结合作)
(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4)出示三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研究的这一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
(5)出示图片激情:梦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却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
四、补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历程,千年的努力,才迎来了这梦圆的一刻,就让时光倒流到2003年10月15号,我们一起回顾神五飞天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飞天的视频)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吗?(齐读课题)
3.“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 (配乐朗读)
4.虽然我们的千年梦圆了,但我们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在载人航天事业上,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请生介绍)
5.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想圆哪些梦?(请学生说)出示句子(接读):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6.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⑴ 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⑵ 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⑴ 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了解自我阅读课文的习惯、方法。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⑵ 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⑶ 学生读。
二、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⑴ 猜猜这个“缘”是什么意思?
⑵ “缘份”:是啊,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也真一种“缘份呐”!
⑶ 你想到了我们文章的一个词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重点。特别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堂教学开始更为突出。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⑴ 学生读。
⑵ 大家读得很认真,请你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
⑶ 指名学生读:(读得真好,请他掌声)。
⑷ 再指名读(你读的时候,老师闭着眼睛在听,真是太美了)。
⑸ 再指名读。
读通语句是本次教学中教师紧抓的又一个重点。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通过扎实的训练,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到位。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⑴ 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⑵ 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此处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说话的准确性。
⑶ 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学生说:“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学生说: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教师点评。
这些又是一个内化的情结,是学生自豪感产生的又一个“点”。教师在可样中反复使用了“直观—理性”的理解方式,想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达到“自豪”、“激动”、“感动”……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7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图片)”的神话,看鲲鹏展翅(图片)自由自在,九天揽月(图片)让人神往。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就有飞天之梦。今天我们终于能够飞上天(图片),圆了千年的梦想,同学们简单说一说你对航天的认识(2――3名简单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齐读课题。(2)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按照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二、指名读阅读提示。
指名说学习任务。(生:默读下面……)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一步一步用箭头表示出来。先动笔画一画,然后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写在书的空白处。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究读航天事业的辛路历程。
1.指名说: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谁来说,(2――3名)
课件出示:美好的梦想——大胆的尝试——突破性进展——艰苦的努力——飞天成功——-登临月球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它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就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进交流,可以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资料来谈。或者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书中插图。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1段)
生: 第一段前两句。
师:“正因为有了美好的梦想,所以人类才能进行大胆的尝试。(课件出示: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2.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2-4段)(万户部分)
生:可能读第二自然段
师:万户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的确让人深受震撼和鼓舞,所以月球上才会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课件出示: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3.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5段)
师:人们还做出了哪些努力?
生读句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们的航天事业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师:十多年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辛酸和代价,可是为了飞天的梦想,我们没有放弃!
(课件出示: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7段)有的人部分
师: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生汇报七段。
(课件出示)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自由读这一段,看你还能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生:我从重点词语(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艰难。(排比句式,重点词语……)
2.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2――3)
3.师 :是啊,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但过程却是艰难的、漫长的。
4.省略号后面还省略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3.(音乐古筝曲起)
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万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座墓室的主人名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进剂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对奔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名)(课件出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此时老师的心情也万分沉痛,我也跟同学们一样,我也来读一读。
4.师:正因为无数先烈用生命和汗水,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
课件展示神五飞天的全过程:
出示九段齐读。师引读,生接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5.交流神六,等资料。(历史意义)
五、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小练笔。
1、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动笔写一写你此时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5分)
2、学生读。
七:感受激动,阅读搜集到的资料。(航天六号,航天七号等)
1.学生交流。
2.情感升华。(歌声:超越梦想一起飞)
师:正因为中华民族有飞天的梦想。但我们付出太多,太多的艰辛,但最终我们最终能够超越梦想一起飞。(课件出示: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八.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打开书齐读 《炎黄飞天梦》
九.结束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理念: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二是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三是拓展续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继承发扬航天人的光荣传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把大屏幕上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4、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做上批注。
5、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万户飞天: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
(2)人造卫星: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规模大,人数多: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精神?(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播放课件)师: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
(8)“成千上万、终于” :想像飞天情景——壮观
(9)杨利伟的三句话: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
6、教师小结:
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课件)
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指名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师生评议。
五、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教师总结:
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学生齐接)——“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题目中的“梦”指的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那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了,它体现在哪些事件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飞天)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
教师:飞天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仅仅经历了十年、几十年,而是历经了数千年之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种激动、自豪的感情走进炎黄子孙千年缘梦的历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5页,在读文之前,我们先看看文前的阅读提示,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这个阅读提示比较繁杂,老师整理了一下,谁愿意读一遍。(出示幻灯片)
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炎黄子孙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边读边思考,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阅读要求读懂了吗?好,开始自己学习,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
(三)交流、感悟。
1、教师:看大家学得非常投入,谁愿意第一个说一说i,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师相机板书)
2、飞天的梦想从古到今历经了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梦感悟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提升感悟,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地方做成投影片,适时出示)
如: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教师:a.我们注意观察文中这些红色的词语,你是怎样理解他它们的?
b.你说的真不错,你能把自己对航天工作者的敬意读出来吗?
c.孩子们,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排比句有什么特点?就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一下排比句的特点。(老师和学生一起分组读)
d.孩子们,你梦发现了没有,在这个排比句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它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e.你们能不能结合资料,仿照这个排比句再说一说其他航天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呢?
教师:(相机播放幻灯片)成千上万的人为了飞天梦的实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有的献出了青春,有的献出了才华,更有的献出了生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英雄,知道吗?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看,这座墓地的主人是聂荣臻元帅,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的骨灰便埋葬在酒泉。看,这座墓地的主人是王莱,王莱是一名普通的航天工作者。40年前的一个黄昏……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却记载着航天工作者感天动地的精神,就让我们满含着对他们无限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四)激qing再现。
教师:(出示幻灯片)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孩子们,当你们读到这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1970年,中国在科技、经济等综合国力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极其悬殊,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极其贫困、落后的国家,中国人也要搞人造卫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70年,中国人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造卫星,你们能想象一下嘛,当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教师:谁想把你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教师:正是这么多年的执着追求,正是这么多人的无私奉献,才迎来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孩子们,你们想感受一下当时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吗?
(播放“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视频)
教师:我看到你们情不自禁的鼓掌,看到有人眼里含着泪花。此情此景,孩子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教师:此时的心情无以言表,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这激动、兴奋的心情吧!请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语段,尽情的读出来。
(孩子们读)
当有孩子读到“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时,教师可引导,神六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你认为哪个词最能说明这一点?神六与神五相比,你知道成功在哪儿?(结合本文或课外资料谈均可)
教师:仅仅两年的时间,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老师把这些成功时刻串联在了一起,一起来感受,相信你们的激动、自豪之情能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教师读引言,男、女分读)
五、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幻灯片)是的,梦圆这一刻是让人幸福的,是让人快乐的。但是,孩子们,为了这个“圆”字,我们中华民族整整奋斗了数千年。从大胆想象到尝试,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成功,这个“圆”字,实在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艰辛!
它记载着我们炎黄子孙的激qing与梦想,记载着华夏儿女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放弃的执着与追求,记载着一代代国家领导人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也要搞航天工程的豪情壮志,记载着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不怕困难,不计功名利禄,不怕牺牲的科学情怀。正是他们,真是他们,才让我们迎来了举国欢庆,千年梦圆的时刻。
教师:孩子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直冲九天的神州飞船,再次面对这个“圆”字的时候,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教师:千年的飞天梦圆了,但我们的飞天梦是否就止步了呢?
教师: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了,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孩子们,就让我们满怀激qing,满怀感恩,踏上圆梦之路吧!老师会等着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喝彩!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0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
2、“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及其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2、齐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课件出示)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了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刚才的感受?),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现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神舟六号的发射场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1~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被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副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比百年更长久的文章——《千年梦圆在今朝》。
谁能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抓住“千年”“梦圆”“今朝”几个词加以理解。
相机板书:
千年梦
圆
在今朝
二、读课文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是什么?我们是如何“圆”梦的?(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今朝”我们中华民族又有了怎样的梦想?
学生合作学习。
提示:可以让学生给课文简单地分段来理解。
三、逐层学习课文,体会实现梦想的艰辛和我国航天工作人员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所表现来的精神。
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
提示:通过三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航天工作者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体会中国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炎黄子孙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一定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重点语句理解: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出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攅笔挫折;另一方面开户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板书设计:
千年梦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无数次失败、惨重的代价)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热爱祖国、团结协作
圆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默默奉献、探索火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在今朝 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附词语理解: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光彩炫目。
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体会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
2、教师: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
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⑴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⑵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
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
1、回答问题:“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
想象和尝试
(古人)
发射人造卫星
探索和奋斗
(新中国) 研发载人飞船
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
重点领悟: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屏幕出示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
(2)屏幕中重点词变色:
夜以继日 苦战攻关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华发早生 猝然长逝
①你怎么理解这些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
②从这几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师小结:
为了“中华飞天梦”,这些科研人员献出了自己的时间,献出了自己的智慧,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因为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
板书:执著追求 勇于献身
④感情朗读: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生读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再次指生朗读。
(如果学生进入不了状态,教师可以示范朗读)
⑤这段话的结尾用了“……”,它表示什么?仿照句式,谁能来说一说其他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指生说一说
资料渗透:
屏幕出示: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⑥让我们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引读:a、戈壁滩上的灿烂的朝阳,火红的晚霞,他们无暇欣赏,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学生接读)
b、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妻儿的思念,他们全都抛在了脑后,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学生接读)
3、过渡: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中华飞天梦”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
①学生自由朗读相关段落。
②教师:2003年10月15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圆满。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祖国大陆,中华儿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纷纷用各种形式抒发内心的自豪和骄傲。(屏幕配乐并出示:“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后人们兴奋的图片)。
③屏幕出示《炎黄飞天梦》,学生齐读,抒发自己的自豪之感。
四、抒发感受:
刚才,我们通过自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深入地学习了课文,我们都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动,也为“中华飞天梦”的实现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拿起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学生写感受,指名读一读。
五、总结:
梦了千年,盼了千年,终于迎来了“神五”、“神六”的太空之旅,圆了我们千年的梦想。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会就此止步吗?不会,我们还有更为深远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这样的梦想会实现吗?会!一定会!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qing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 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ó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iè)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 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qing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14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潘爷爷给我们做得精彩报告中,神五、神六飞天的场面。看着那场面,再想想嫦娥奔月的神话,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传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热血沸腾。昨天我们预习的第27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感觉这句话说出了华夏儿女的心声。来,说出我们的心声(齐读课题),写出我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收获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收获。
1、需要注意读音的词语
猝然长逝 苍穹 参与
2、需要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主要内容
▲可以总结课文主题思想,也可以用时间表列举航天大事
明代:万户尝试飞天失败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三、课文赏析
1、六人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2、全班展示赏析
▲重点段的朗读处理:
第八段(赏析略)
“那天早晨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自由读、新闻播报的形式读、向不知道这个喜事的好朋友说的形式读,看神五飞天的录像片段,再次表达我们的心情朗读
第九段(赏析略)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向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宣布;向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宣布;向未能等到成功便猝然长逝的航天人宣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感,更是对成千上万的航天人的赞扬)
三个大组分别赞扬,齐声赞扬,熟读成诵
四、以第十段总结
孩子们,在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两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我们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记得潘爷爷说,预计2020年中国人将成功登上月球,也可能更早,大家要做好准备,在这个时间表上还有很多震撼地球的日子等待着你们去填写。
五、课外拓展
诗人蔡桂林在祖国实现飞天梦的这一刻,挥笔写下一首诗:《炎黄飞天梦》,(师生齐诵)
- 推荐阅读: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通用16篇)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通用12篇)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22篇)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20篇)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