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书
小兵张嘎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4、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教学难点
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对嘎子有一定的认识,体味人物形象的特点,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观看《小兵张嘎》的电影,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二、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日英雄,这其中还有许多小英雄呢!小兵张嘎就是众多小英雄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
课文截选了嘎子与敌人斗争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走进战争年代,与嘎子一起与敌人展开机智勇敢的战斗。
三、初读感知
1、浏览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复述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
3、复述课文内容。(小嘎子在韩家大院门口与瘦长条周旋,同纯刚大叔里应外合,成功地将一颗手榴弹送进大院并制造混乱打击敌人的经过。)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小嘎子的印象。
2、出示:小嘎子真是一个( )的孩子。请你填一填。并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子的这些特点的?)
3、交流,形成对嘎子较全面的印象
聪明机智,
装成“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混进韩家而不被人察觉;“仿佛很熟悉的,愣往里走”
被瘦长条认出后,先是”一愣”,很快又镇定下来”一笑”,”送去见太君”让人没法产生怀疑,他给人感觉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小孩子.
胆识过人,
独自完成任务,面对瘦长条的刺刀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出色完成任务.
尽忠职守,
面对困难,没有放弃与敌人斗智斗勇,争取一切机会完成任务.
顽皮孩子气
4、总结
小兵张嘎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争取一切机会出色完成了任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小兵张嘎”,记住这个英雄的形象,记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兵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们想将这一课改成剧本,演一演吗?
二、区别特点
说说本课与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将课文改编成类似于前两篇课文的剧本,你知道该写些什么?怎么写?
三、练写片段
1、指导学习剧本格式:(1)划分场景(2)每一个场景的环境描写(3)扩号里描写人物表情动作
2、划分场景
划分课文场景(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3)嘎子送出鸡蛋(4)嘎子、黄狗、瘦长条(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3、最难的是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做一个片段练习:小嘎子与瘦长条在韩家大院门口周旋的场景。
4、学生练写后全班交流(注意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情)
教师总结
四、学生分工改编剧本
五、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表演
六、评议
板书:
21、小兵张嘎
聪明机智,
胆识过人,
尽忠职守,
顽皮孩子气
小兵张嘎 篇2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和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其他儿童团员的故事,观看有关电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用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光荣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呢 带着问题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
2.抽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相机指导”淀”“霎”的读音,”囊”的读音和字形.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4.默读,想想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 (机智勇敢,懂事,爱憎分明……)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痛失奶奶”“成为小兵”略写,”消灭鬼子”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文章重点,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6~11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并作上批注.
3.交流:从哪些词句可看出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重点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快预备饭啊!”
由”失声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把”两个鬼子”改称为”两个太君”,体现了嘎子的临危不惧和聪明机智.
重点2:”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1)勾画出描写鬼子军官的动作的词语.(窜,夹,栽)
(2)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写出了鬼子的狼狈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机智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重点3:读描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处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2)嘎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与渴望手枪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击队员那样上战场,打鬼子.)
(3)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教师总结,迁移拓展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听.
2.在下次习作中用上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小兵张嘎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八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员的英勇风采,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教学方法:
1、自我研读发、
2、读议法、
3、角色表演法
4、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
1、挂图、生字卡片
2、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们都知道那些战斗小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在抗日战斗的血与火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小兵张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多媒体播放)
4、看了以后,张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全文生字、新词:
冀淀伪垮囊腔霎啃
3、指名读生字,并组词,并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着重强调:如“淀”的发音,读dian(4音)不读ding
“霎”的发音读sha(4yin)不读cha(4音)
指导“霎”的笔画安排。
5、通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读完全文,你能说说小兵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7、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8、出示句子:小兵张嘎是一个的孩子。
三、课堂小结:
课文选取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成为小侦察兵,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的几个画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的英雄形象,使一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张嘎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人物的形象的特点,在读课文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
3、绘声绘色的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兵张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的简略?
2、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3、指名读1——5自然段、思考1——5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4、重点读6——1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出示句子:
(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还没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准备饭啊!”指名读句子思考: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小兵张嘎的什么形象?
(2)齐读: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临危不乱、聪明机智。
(3)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读句子,思考:这句话体会了张嘎的什么形象?
(4)自由读句子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聪明机智勇敢以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5)课文哪几处写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和渴望?
(6)小兵张嘎最后终于拥有一把手枪,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吗?
(7)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8)指导朗读出示的重点句子
(9)齐读出示的重点句子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学们演一演、比一比谁演的最逼真。
三:根据情节、复读故事
1、理清课文线索
2、指导学生复述,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4、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小兵张嘎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算一算、张嘎要是活着,他现在多大了?你现在要是见到张嘎,你会问他些什么呢?
五:课堂总结:
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形象,让我们永远记住“小兵张嘎”这个名字,永远记住这个少年英雄的形象,永远记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迹。
六:布置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并了解关于小兵张嘎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26
失去奶奶
成为小兵略写
勇敢机智
诱敌入屋临危不惧
关门加敌详写
扑敌夺枪
小兵张嘎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英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嘎子。
3、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二、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字组多词。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3、反馈学习情况。
五、小结。
是啊,嘎子机智勇敢地和鬼子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过枪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本课生字。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成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6、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7、从文中找出表示嘎子勇敢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枝枪吗?
9、嘎子夺到枪后,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
11、你们说说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收集并了解有关嘎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故意——说
大声——喊 聪明
急忙——关 张嘎 勇敢
连忙——拍 机智
使劲——夺
小兵张嘎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4、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教学难点
尝试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切入点:结合课文的特点,在读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阅读切入点:
从课文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嘎子的机智、勇敢与顽皮?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21、小兵张嘎
划分课文场景:(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
(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
(3)嘎子送出鸡蛋
(4)嘎子、黄狗、瘦长条
(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嘎子特点:聪明机智胆识过人顽皮孩子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观看《小兵张嘎》的电影,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二、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日英雄,这其中还有许多小英雄呢!小兵张嘎就是众多小英雄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课文截选了嘎子与敌人斗争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走进战争年代,与嘎子一起与敌人展开机智勇敢的战斗。
三、初读感知
1、浏览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复述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
3、复述课文内容。(小嘎子在韩家大院门口与瘦长条周旋,同纯刚大叔里应外合,成功地将一颗手榴弹送进大院并制造混乱打击敌人的经过。)
4、划分场景
划分课文场景(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3)嘎子送出鸡蛋(4)嘎子、黄狗、瘦长条(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小嘎子的印象。
2、出示:小嘎子真是一个的孩子。请你填一填。并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子的这些特点的?)
3、交流,形成对嘎子较全面的印象
聪明机智,
装成“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混进韩家而不被人察觉;“仿佛很熟悉的,愣往里走”
被瘦长条认出后,先是”一愣”,很快又镇定下来”一笑”,”送去见太君”让人没法产生怀疑,他给人感觉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小孩子.
胆识过人,
独自完成任务,面对瘦长条的刺刀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出色完成任务.
尽忠职守,
面对困难,没有放弃与敌人斗智斗勇,争取一切机会完成任务.
顽皮孩子气
4、总结
小兵张嘎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争取一切机会出色完成了任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小兵张嘎”,记住这个英雄的形象,记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兵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们想将这一课改成剧本,演一演吗?
二、区别特点
说说本课与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将课文改编成类似于前两篇课文的剧本,你知道该写些什么?怎么写?
三、练写片段
1、指导学习剧本格式:(1)划分场景(2)每一个场景的环境描写(3)扩号里描写人物表情动作
2、回忆第一课时划分的场景
(1)嘎子初闯韩家大院
(2)嘎子遇见了纯刚大伯
(3)嘎子送出鸡蛋
(4)嘎子、黄狗、瘦长条
(5)嘎子、鬼子和大黄狗
3、最难的是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做一个片段练习:小嘎子与瘦长条在韩家大院门口周旋的场景。
4、学生练写后全班交流(注意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情)
教师总结
四、学生分工改编剧本
五、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表演
六、评议
小兵张嘎 篇6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的英勇精神,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以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交流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背景资料
2、学生:搜集抗日战争中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机智勇敢的海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从而引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通读课文,感知张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兵?
2、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自读,并把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分小组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4、现在,你能说说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小兵吗?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哪几件事?哪一件事写得最详细?
2、从第一、第二件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张嘎?
3、读6—1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知张嘎这一人物形象。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重点词句?它们分别表现了张嘎的什么品质?
【重点词句:
①、“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快预备饭啊!”
②、“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③、“就连老鹰抓小鸡也……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抢在手里。”
④、课文三处写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渴望。】
【张嘎的品质:
聪明、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5、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深入感悟张嘎的品质。
(四)、总结拓展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英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痛失奶奶
嘎子身世- { } 略写
成为小兵 机智
小兵张嘎— { } 勇敢
诱敌进屋 爱憎分明
勇斗鬼子- { 巧妙周旋 } 详写
机智夺枪
小兵张嘎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龇牙咧嘴气势汹汹见势不妙目不转睛嚎叫太君踹开扫帚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五、小结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到那把手枪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9.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小兵张嘎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小说前8章节的内容,但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将一到七章节的内容浓缩为前5个自然段,简单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为小侦察兵的经过。从第6自然段开始,重点叙述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进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手枪……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本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较容易的。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落实高段的阅读训练目标,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注意详略得当,同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学习作者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嘎子鲜活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教师重点检查“冀”、“淀”的读音,注意“嘎”的字形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借助教材中的“课文链接”对《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和小嘎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认真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选择有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储备。
3.教师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并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五、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六、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1.出示课题。
2.学生读课题。
3.出示“嘎”字在字典上的三个读音及其解释,进行选择。
* 嘎(ɡā)
①(~~〕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② 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 嘎(ɡ)
京剧唱腔里,唱出的一种音叫嘎调。
* 嘎(ɡǎ)
①乖僻,脾气不好。
②调皮。
4.课前你们预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5.抽查问题。
①本课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提问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因为“冀”、“淀”是生字中读音最容易出错的两个字。)
②初读课文后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起点。)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哪里是详写。
1.浏览课文,课文有的地方写得十分详细,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找一找,举例说说。
2.详写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知道怎样详写。
1.课文是抓住什么把嘎子夺枪的部分写详细的?学生自己读课文的6—11自然段,批注自己的体会。
预设1: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退,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1)指名学生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理解“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
(2)自己读,想象画面。
(3)学生练读,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理解:作者描写时所用的哪些词闪到你的眼前,让你感到特别痛快。(“窜、栽、夹、嘴啃地”等)
“窜”的教学:出示“窜”字的繁体字,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准确运用带有感情色彩词语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内容。
(5)课文是写小兵张嘎,为什么作者那么详细地写鬼子的狼狈样?
预设2:
(1)体会正面描写嘎子的语言。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人物对话的内容。
②指导学生读好“哎呀,两个鬼……”从朗读中体会嘎子的机智。
③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含义。(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预备饭啊!”“奶奶”实际上是在叫谁?“快预备饭”指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用虚声表现距离感。)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2.出示作家手迹,让学生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语言锤炼。
总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感受照应,升华人物形象,知道为什么详写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1)出示老师改写的文字。
他的心在沸腾啊,过年放炮,赶会逛灯,都比不上他此刻的快乐。
(2)两段对比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嘎子喜欢枪,作者在描述中作了铺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段落:
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2.出示小说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弹槽、护圈、枪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惟肖,单看那“枪筒”,竟是用一个铜子弹壳改成的,金光灿灿地装在上面,衬着柄儿上的片片鱼鳞,简直就是小巧玲珑的“张嘴灯”,装上子弹能打得响哩。
(1)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在课文中却浓缩成了一个词,(精致)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升学生对文章布局谋篇要做到详略得当的认识。
3.回扣课题,提升人物形象。
4.激发阅读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小兵张嘎 篇9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用心听,听过后看谁能说一说你从这首歌里了解到哪些知识。
2 播放歌曲《八路军拉大栓》
3 听完这首歌后,学生自由发言。这是电视剧《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同学们绘声绘色得讲起了嘎子的故事。
4 板书课题 《小兵张嘎》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涌现了许多的英雄,这其中有很多小英雄,小兵张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吧。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歌声把孩子们引入课堂,通过歌声使孩子们想起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几个可爱,勇敢的小英雄,嘎子,胖墩,英子,乐乐。这样的导入,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尽情的朗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又有感情。
2 课文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 交流:通过读课文,嘎子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 小结
同学们的朗读能力真令老师佩服,通过第一次朗读,你们就能用自己的话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记住了嘎子的模样和他的精神,真好!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文本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精读课文,倾心对话
1 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学习。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在这篇课文里,最精彩的是那部分?
2 同学们讨论交流课文的第6---11段。
是啊,老师也认为这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那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现出呢
出示句子:
A、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
从嘎子“失声叫道”“急忙改口”你看到了什么?
B、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从嘎子的动作中你又看出了什么?
C、从课文中划出鬼子狼狈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哇呀”大叫;夹住后腿;嘴啃地;骨碌碌滚下台阶。
D、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重点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快预备饭啊!”
由“失声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把“两个鬼子”改称为“两个太君”,体现了嘎子的临危不惧和聪明机智。
重点2:“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1)勾画出描写鬼子军官的动作的词语。(窜、夹、栽)
(2)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写出了鬼子的狼狈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机智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重点3:读描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处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2)嘎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与渴望手枪?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击队员那样上战场,打鬼子。)
(3)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3 小结
通过我们的朗读与交流,嘎子的形象已经很鲜明,请填一填:嘎子,你真是一位【 】的孩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随机点拨指导,让学生经历品词解句,再让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努力体现对话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
四 引导质疑,深化认识
1 同学们,嘎子是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你们还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上学还要家长接送,有的还不会洗衣服,不敢独自睡觉,不该独自出门,而他,却已经是一位镇定自若,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孩子们,谁能告诉我,促使他成为一名优秀侦察员的动力是什么呢?
2 讨论交流1---5自然段
3 出示句子
A、他父母早亡,和奶奶相依为命。
B、嘎子喜欢和藏在隔壁养伤的老八路军战士老钟玩,听老钟讲打鬼子的故事。
C、一天,鬼子冲进村里,抓走了老钟,奶奶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
3 教师小结
正是他不幸的童年,老钟的教导及后来老钟的被抓和奶奶的被杀激起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小小年纪的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侦察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全面看事物的能力,以及在语文文字中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
五 巧妙收尾,拓展延伸
1 文章学到这里,嘎子的品质及他成长为一名小英雄的原因我们都已经一目了然,可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你们都有不同的梦想,和你同样年龄的嘎子又有什么梦想呢?情有曲线画一画吧!
2 出示句子
“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致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一瞬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她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3 教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遇事镇定自若,机智勇敢;他在家伶俐懂事,性格活泼;他有着和你们一样的梦想,同学们你们想对嘎子说些什么呢?请说一说再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走向生活,实现文本情感目标的迁移,同时也体现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培养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小兵张嘎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和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其他儿童团员的故事,观看有关电影。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光荣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呢?带着问题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
2.抽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相机指导“淀”“霎”的读音,“囊”的读音和字形。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4.默读,想想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机智勇敢、懂事、爱憎分明……)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痛失奶奶”“成为小兵”略写,“消灭鬼子”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文章重点,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6~11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并作上批注。
3.交流:从哪些词句可看出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重点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快预备饭啊!”
由“失声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把“两个鬼子”改称为“两个太君”,体现了嘎子的临危不惧和聪明机智。
重点2:“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1)勾画出描写鬼子军官的动作的词语。(窜、夹、栽)
(2)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写出了鬼子的狼狈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机智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重点3:读描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处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2)嘎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与渴望手枪?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击队员那样上战场,打鬼子。)
(3)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教师总结,迁移拓展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听。
2.在下次习作中用上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 推荐阅读:
- 小兵张嘎(精选8篇)
- 小兵张嘎
- 蒙娜丽莎之约(通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