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骄傲的孔雀》教案 《骄傲的孔雀》口才表演
《骄傲的孔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通过看图和学文,是学生懂得孔雀因为骄傲,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以此教育学生不骄不躁,学会尊重别人。
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懂得骄傲的危害,并知道应当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认读卡片上词语,重点词语让学生口头解释,教师补充。
二、教学导入:(略)
板书课题(略)
三、讲授新课: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读,思考:故事中的孔雀是怎样的一只孔雀?
因为孔雀长得很美丽,所以很骄傲,你从哪看出这只孔雀很骄傲的?
板书:只要------就------羽毛(指生造句)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这样和人家比美的?
板书:展开、炫耀
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孔雀美丽,也骄傲。
2、第二自然段:
看图,说出图意,指读,思考:
1)、孔雀到了什么地方?
2)、孔雀的神态又是什么样的?
3)、这时又看见了谁?
4)、花喜鹊是怎样对待孔雀的?
5)、结果怎样?
小结(略)
3、第三自然段:思考:骄傲的孔雀忽然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模一样、十分漂亮
它是怎样做的?
小结:通过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湖中的鸟和孔雀一模一样。
4、第四自然段:看图,说出图意,指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1、孔雀看到湖里的鸟,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它为什么掉到湖里了?
教师小结:骄傲使它冲昏了头脑,比不过湖中的鸟,使它再次逼近人家以炫耀自己,反而落入水中,
自食苦果。
5、第五自然段:方法同上。
思考:孔雀掉到湖里结果怎样?当它爬上岸来,怎么又高兴了?
6、第六自然段:思考:
花喜鹊为什么笑?孔雀为什么不高兴,叫花喜鹊为丑喜鹊?
四、课堂小结:
骄傲的孔雀认为自己漂亮,目中无人,到处与人家比美,炫耀自己的美丽,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通过学习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作业:
《骄傲的孔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骄傲的孔雀》教案 篇3
新旧联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新旧过渡,新旧比较,新旧组合,新旧综合等。第四册《骄傲的孔雀》与第三册《美丽的公鸡》这两篇课文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语言表达上有互补性,教《骄傲的孔雀》,很适合联系《美丽的公鸡》。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孔雀“骄傲”的表现,然后让他们把本文与《美丽的公鸡》比一比,看两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会说,孔雀和公鸡都是美丽的,但也是骄傲的。公鸡后来变得勤劳了,成了形象美、心灵也美的公鸡;孔雀后来怎么样,课文中没有说。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是怎样描写公鸡的骄傲的。“得意洋洋”地唱着歌“自己夸耀”,一次又一次地找啄木鸟、蜜蜂、青蛙等比美,用挖苦别人形象上缺点的语言和他们说话。从公鸡唱的歌、说的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骄傲的公鸡。
3.过渡到本课学习,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课书里的孔雀,可是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唱自我夸耀的歌,怎么知道他也是骄傲的呢?”经过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孔雀的动作、表情说明他是骄傲的。于是进入讲读课文的阶段,逐层展开孔雀与自己的影子比美丽最后狼狈落水的过程。在分析孔雀的动作、表情时,可让学生想象孔雀的心理活动,将外显行为与“骄傲”联系起来。如孔雀看到喜鹊时“理也不理”,心里就会想:“你浑身乌黑,长得那么丑,还配跟我说话?”
4.讲读完全文,可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听了花喜鹊说的话:“你骄傲的连自己也不认识了!”孔雀会怎么样。可参考《美丽的公鸡》一课的结尾,也可以设想其他的结果。
通过恰当的新旧课文相联系的学习,在思想意义的领会上,取得了举一反三、强化认识的效果;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和原有知识相组合获得了新知:通过语言、行为、表情等都可以了解一个人(物)的品质。这一“新知”虽然不必直接概括,但学生实际上已有所领悟。
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要加强句子、句群训练,努力把句子写具体,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课文中的内容乃至句式进行训练是一种基本的形式。
本篇课文讲读结束,可以利用课文第一句“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进行句子训练。具体做法是将句中的“很美丽”、“很骄傲”分别展开;然后体会“可是”的作用;最后领会该句在文中的地位,包括与末句的呼应。
1.孔雀很美丽,(怎么美丽)
2.孔雀很骄傲,(怎么骄傲:行动、表情、心理活动)。
3.(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
为什么用上“可是”?说明:从前面的特点、优点转说后面的短处、弱点。
4.这一句放在文章的开头,读罢此句就可知道,后文主要讲述孔雀怎么骄傲;全文最后一句,再通过花喜鹊的话把孔雀骄傲的程度作了形象的概括。
上海师范大学 顾维萍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12期
《骄傲的孔雀》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看图和学文,是学生懂得孔雀因为骄傲,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以此教育学生不骄不躁,学会尊重别人。
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懂得骄傲的危害,并知道应当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认读卡片上词语,重点词语让学生口头解释,教师补充。
二、教学导入:(略)
板书课题(略)
三、讲授新课: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读,思考:故事中的孔雀是怎样的一只孔雀?
因为孔雀长得很美丽,所以很骄傲,你从哪看出这只孔雀很骄傲的`?
板书:只要------就------羽毛(指生造句)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这样和人家比美的?
板书:展开、炫耀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孔雀美丽,也骄傲。
2、第二自然段:
看图,说出图意,指读,思考:
1)、孔雀到了什么地方?
2)、孔雀的神态又是什么样的?
3)、这时又看见了谁?
4)、花喜鹊是怎样对待孔雀的?
5)、结果怎样?
(略)
3、第三自然段:思考:骄傲的孔雀忽然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模一样、十分漂亮
它是怎样做的?
:通过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湖中的鸟和孔雀一模一样。
4、第四自然段:看图,说出图意,指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1、孔雀看到湖里的鸟,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它为什么掉到湖里了?
教师:骄傲使它冲昏了头脑,比不过湖中的鸟,使它再次逼近人家以炫耀自己,反而落入水中,
自食苦果。
5、第五自然段:方法同上。
思考:孔雀掉到湖里结果怎样?当它爬上岸来,怎么又高兴了?
6、第六自然段:思考:
花喜鹊为什么笑?孔雀为什么不高兴,叫花喜鹊为丑喜鹊?
四、课堂:
骄傲的孔雀认为自己漂亮,目中无人,到处与人家比美,炫耀自己的美丽,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通过学习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 推荐阅读:
- 《骄傲的孔雀》教案(精选3篇)
- 《练习5》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练习5》教案(精选13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