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
情感目标: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活动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试管、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水槽、保鲜袋、玻璃片、火柴等。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人人离不了。(空气)
2、 讨论:为什么人人离不了空气呢?
3、 做憋气小游戏。
4、 交流憋气的感受,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二、 认识呼吸器官
1、 学生做深呼吸,思考:完成一次呼吸需要几个过程?
2、 交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 思考: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4、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5、 教师板画呼吸器官图,学生画出吸气和呼气的路线图。
三、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1、 根据路线图,提出新问题: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
2、 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3、 教师补充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
4、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5、 交流补充实验方案。
① 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对比实验更明显)
② 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③ 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6、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师提示注意实验安全。
7、 交流实验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不同的,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8、 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吸进的氧气到哪里去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
9、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四、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 交流对呼吸器官的认识。
2、 讨论: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4、 学生简单交流。
5、 教师小节:建议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做成剪报,或者制作一期有关呼吸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
2、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教学准备:
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呼吸器官的课件。
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呼吸
一、提出问题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
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
谈话:刚才同学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有哪些器官担负呼吸任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出示呼吸器官图)
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
2.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被呼出体外的呢?并用彩笔画一画路线 学生交流汇报并标出路线
小结:人体的呼吸气管有鼻、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和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3.探究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是否相同
(1)提出问题。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2) 猜想假设。
学生结合经验进行猜想。
(3)制定方案。
如何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利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面上的材料制定实验方案。(二氧化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A通过玻璃管向瓶中吹气,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把瓶子放在空气中观察变化。
B取一个集气瓶,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将燃烧的火柴慢慢深入集气瓶,观察现象。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
燃烧的火柴
结论
(5)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人体呼吸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三、拓展延伸
问题: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课后践行
测一测我们的肺活量。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二氧化碳简单性质的观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四、教学准备
课题2:我们的呼吸课前搜集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你知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2.我有什么疑问?猜想一下。
二)【实验(观察)探究】
1.屏住呼吸会怎样,试一试,这说明说明呢?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知识想一想: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合作设计,交流(每个同学参考书,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做好将方案写下)
小组共同商讨,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呼出和吸入气体的不同。
实验目的:验证 不同。
组内的实验计划
①实验材料:
②实验过程与结论:
实验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4.比一比哪一组的实验计划最详细,效果最好。计划完成后统一汇报。
5.按照实验计划中的过程进行实验:
①组长分配任务:一名记录员,两名操作员,其余观察。
②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③按计划实验:要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三)【实验展示质疑】(一个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同伴进行补充。其他组可以提问质疑)
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说明实验过程及现象。
四)【自主学习】
2.在下图中标出各个呼吸器官,用铅笔画一画吸气和呼气的路线。
课题2:我们的呼吸
3.阅读p7页资料卡,人体吸进的氧气是做什么呢?
4.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交流相关资料并且总结记录)
五)【自主展示质疑】
各小组代表讲解自主学习的成果。
六)检测(5分钟)
1.我来填一填:
(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 ,呼出 的过程。
(2)消化器官吸取的 与呼吸器官吸收的 在人体内“ ”,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
课题2:我们的呼吸
3.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六)拓展:
1.查阅资料,调查吸烟的害处。
2.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
板书设计
2.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呼吸:呼出 吸入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篇4
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受很多。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学习过程中感觉他们长大了,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的方式。其次,由于本节内容多为理性知识,感性认识较少,探究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变化是本课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不可能都会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三,本节课有一定难度,我采用了一些措施,学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了解的,也进行过一些实验,因此自行设计实验是有基础的。为学生提供的材料较多,学生想出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另外让学生带些可以收集气体的材料,这样拓展了学生的的设计思路,学生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推荐阅读:
-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谁能传播声音》教案(精选2篇)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范文(精选2篇)
- 五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选6篇)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2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上一篇:婚礼策划方案 婚礼策划方案流程图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