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关于24节气立春的诗

2024-03-12人围观
简介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24节气立春古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3

  《立春致语口号》

  ——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4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5

  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6

  《立春诗》——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7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8

  卖花声 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9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0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宋:范成大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草木沾云露,峰峦近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1

  冬至诗词(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2

  《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白话文注释: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

  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3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4

  1.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1.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3.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5.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7.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5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唐·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赏析:在山间竹林里做饭,所以叫“山厨”;在林中藤萝间踏碓舂米,所以叫“野碓”。看云喝酒,开门眼前野花一片;山泉呜咽,山寺钟声;晨雨过后,河水喧闹。这样宁静自然的生活使人忘却一切尘世思虑。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6

  《蝶恋花·元旦》

  宋·黎廷瑞

  密炬瑶霞光颤酒。翠柏红椒,细剪青丝韭。

  且劝金樽千万寿。年时芳梦休回首。

  小雨轻寒风满袖,下却帘儿,莫道梅花瘦。

  万点鹅黄春色透。玉箫吹上江南柳。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7

  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7.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8.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素材库。——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2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8

  点绛唇·时霎清明

  吴文英〔宋代〕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鉴赏

  “时霎”两句,言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词人说:“当初我与苏妾就是在清明时节始识,转瞬间又到了一个新的清明节,而我却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鲜花回到苏州的西园旧居去与伊人相聚了。因为那里已是人去楼空,如果归去只能徒增烦忧罢了。”“西园”,在苏州,梦窗在苏州寓居所在地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灯火雨中船》“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嫩阴”两句,追忆西园景色。清明时节,西园四周茸茸绿树生机勃勃,正是游春的好去处,但景色虽美,伊人却去,所以词人只愿追忆,不愿回去而触景生情,引起烦恼。

  “燕子”两句,将燕比人,是想象之词。言燕子尚能一年一度按时飞回老家,而那位离他而去的伊人,却像东流之水一去而不复返,所以剩给词人的惟有对往事的痛苦回忆。“征衫贮”三句,言词人整理身边的衣箱,里面只剩下一件她缝制的旧衣,所以面对着这柳絮飘舞的景色,词人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离别爱人的相思泪。苏妾虽弃他而去,而词人却情绵绵,思切切,时刻追忆,实是一位至性至情人也。结句与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结句“一帘风絮”情味同而风韵也同。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19

  《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0

  《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宋代〕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1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朝代:元朝|作者:虞集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虞集简介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元代学者、诗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仁寿郡公,谥号“文靖”。曾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2

  1.吊屈原赋(汉)贾谊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2.满江红·端阳前作(汉)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何其苦。

  3.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唐)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3

  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4

  《清明二绝·其一》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译文:

  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

  注释:

  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5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4节气立春古诗词 篇26

  丙申元旦守母制因感而作

  [元] 王冕

  今日椒花颂,无能献老亲。

  自怜垂白发,不敢着乌巾。

  牢落田园兴,微茫海国春。

  话言儿女辈,清苦莫辞贫。

  • 推荐阅读:
  • 24节气立春古诗词(精选27篇)
  • 24节气立春古诗词(精选20篇)
  • 24节气立春古诗词(精选14篇)
  • 24节气立春古诗词(通用16篇)
  • 抒写清明节气的古诗词(精选27篇)
  •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通用29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