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2024-03-10人围观
简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灯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在几十年前,能够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灯光》一课,看看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相机板书:灯光

  二、初读课文,思考:《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发现在写作顺序上它与我们所学的哪一课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学习。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三、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语句加深理解课文,注意文中有关描写灯光的句子。

  重点语句提示: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当然,除了写作技巧上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注: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说,多说,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想,这样才会更有效果。

  师问: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与他的“壮举”有什么联系?

  四、“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提示:要求学生先找到“多好啊!”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对于灯光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1)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2)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板书设计:

  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多好啊) 引起美好回忆

  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向往与憧憬

  灯光 让孩子们在那样明亮的灯光下学习(多好啊)为之献身

  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寄托哀思与愿望)

  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灯光>教学设计 篇2

  1、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教学难点: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的英雄壮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阳光,快乐地背着书包上学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讲课时;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这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解决读准、读通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说说意思:围歼,憧憬,黑黢黢,千钧一发,璀璨

  (2)汇报主要内容: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什么事呢?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说说看,是谁?(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做了什么?(点燃了手中的书,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呢?(他自己却牺牲了)

  请同学们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读默读批划、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能够幸福的在灯光下读书的日子,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8——11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

  重点感情朗读10和11自然段,尤其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带着你的感动来读,再读……

  5、读到这里,老师感到同学们已经被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或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6、交流:引导孩子升华自己的感悟,由郝副营长联想到千千万万个英雄和革命烈士……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写清楚的?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取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再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代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课文以“灯光”为线索,突出文章的中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

  4、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五、巩固练习: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以( )为线索,采用( )的手法,通过回忆(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 )精神,告诉我们( )。

  课后反思:

  1、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缺少对话过程中的新的生成(思想),二类文章的训练点一般有三种(思想、语言、写法),本文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可以这样引导: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比如: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态)还可以先请学习比较差一点的孩子回答,再请学习好的同学回答,这样有利于促进彼此的交流。

  2、 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激情和时间分配。

<灯光>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郝副班长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班长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便看见电灯的亮光。踏进教室,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学习;夜晚,霓虹闪烁,灯光为我们驱逐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灯光为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让这灯光一直明亮,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地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灯光》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

  漆黑的夜空 黑魆魆 黑暗 微弱的亮光

  千万盏灯 璀璨的花灯 光明 温暖

  2、抽生读第一组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抽生读第二排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排词语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灯光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生齐读两组词语,说感受。

  5、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机梳理文章脉络和叙述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课文,勾出“多好啊!”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谁在什么情况下) 看到

  想:“ 。” 于是,他 ,说:“( )多好啊!”

  2、全班交流汇报。

  (1)组织学生依次汇报人物在三次说“多好啊!”,看到的、想到的,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郝副连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决心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

  (2)学生汇报第三次“多好啊”,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读8、9、10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连长为了换来后代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是啊,为了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郝副连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半个小时以后——)

  (四)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当我们享受电灯璀璨的光芒,我会情不自禁地说:“ !”

  板书设计:

  11*灯光

  9*《灯光》教学设计

  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

  ——《灯光》教学反思

  今天,完成了教研课《灯光》。

  《灯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中,我力求凸显教学设计简简单单,教学流程简洁,训练扎扎实实。因此,我紧扣该课的导学提示中的要求,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初读课文,分别读描写没有电灯时黑暗和有电灯时花灯的璀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幸福。二、品读课文,找出三次“多好啊!”,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的写话练习,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郝副连长牺牲的段落,再次升华人物形象。

  从整堂课来看,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教学是简单朴实的。但因为自己课前预设的不足,加之自己教学机智不够,为教学带来了诸多遗憾。

  课前,我认为“找出三次‘多好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谁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对学生而言应该比较容易。教学中,一二次“多好啊!”学生基本能结合上下文回答,但学生在解读第三次“多好啊!”没有能联系后文,解读出郝副连长此刻已经做好了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这样的时候,最需要老师的点拨,也最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而我明知问题所在,却不知道如何通过巧妙的导引突破这一难点。只有通过自己所谓的激情地过渡语,硬梆梆地把郝副连长此刻的心情抛给学生。

  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预设不足和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灯光>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谈说“灯光”。

  二、质疑

  1、反复朗读感受1、2两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1、2两段。)

  2、从两段文字中提问、质疑:

  ⑴ 我为什么会喜欢在晚上去天an门广场去走走?

  ⑵ 广场上千万盏灯为什么都是静静地照耀着……

  ⑶ 为什么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⑷ 为什么要强调是清明节前一天晚上?

  ⑸ 听到“多好啊”这声赞叹,我的心头为什么微微一震?

  ⑹ 我回忆什么?

  三、整体感知

  师:哪些是回忆的内容?

  (3到11自然段。)

  师:那么课文12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

  1、由回忆切入到3到11自然段,点拨前呼后应这种写作手法。

  2、朗读3到11自然段。

  3、概括整个故事:

  ⑴ 比较详细地复述。

  ⑵ 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

  四、初探,回扣

  1、对各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2、当谈及“多好啊”,引出描写营长言语的段落4到7段:

  师:多好啊这几个字在课文哪里也出现过?

  (多媒体出示4到7自然段。)

  ⑴ 生读4到7段落,读懂背后的意思。

  师:这里的多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讲出来的?他看到什么觉得多好啊?

  ⑵ 找到描写郝副营长看那副画的句子。

  (大约……沉思着。)

  师:就这么一副普通的画为什么郝副营长看到以后就觉得多好啊?

  ⑶ 学生补白。

  师: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他们向往──就如同郝副营长说的──

  ⑷ 读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话。     (理解憧憬。)

  师:这样的生活不单单是郝副营长一个人所憧憬的,人们都是这样憧憬的,而如今──

  ⑸ 带着幸福激动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广场上……感到温暖。)

  师:除了这繁华的街灯,我们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郝副营长却再也看不到了,因为──

  五、感动人物

  1、朗读8到11段,边读边划下令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己说,引导到描写营长壮举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后来才知道……打中了。)

  师:是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本书可是他之前所挚爱的呀(看情况朗读),而如今,他却把它点燃了,这书一点其实就代表了什么啊?(学生自己补白)代表了自己将暴露在敌人面前,代表了自己将被敌人的机枪射击,代表了──但是郝营长却义无返顾地──

  (带着感动、崇敬再次朗读这段话。)

  3、由结尾引导到第1自然段品读,读懂光明、温暖。

  师: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生朗读在天an门……下)我又想起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多媒体出示,朗读广场上……感到温暖,放音乐。)

  六、拓展延伸

  师:是啊,虽然仅仅一面之缘,也没说过几句话,但是他的那种高尚的情操已经深入我心,使我回想起来那么亲切,那么(生读温暖),那么现在你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想法,并交流。

<灯光>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总体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过程: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任务后,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板书设计

  深情地  憧憬

  灯光 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灯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的精神。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机、若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但是,你们见过哪些灯光呢?(请同学举手回答)好了,让我们来观看几张图片吧!

  (请学生简要谈看法,师作肯定和纠正。)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灯光》的文章,请打开课本。

  二、让学生齐读课文阅读提示

  老师交待学习任务:

  认真读课文一遍,然后自读,要求学生自读时画出“多好啊”的句子。并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师用幻灯片交代学文的字词任务:

  ⑴ 解词:

  挺进、围歼战、交通沟、突击连、胸墙、千钧一发、豫皖苏。

  ⑵ 读字并组词:

  郝、皖、憧、憬、魆。

  ⑶ 师用幻灯片介绍作者。

  2、让学生汇报在读课文中的收获,师提问:

  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具体讲讲文章的大体内容。

  3、师作修正。

  4、师提问: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多好啊”?每次都是在什么情下说的,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

  四、师集中纠正

  1、“多好啊”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2、第一次是作者在天an门广场,听游人说的。游客在夜里看到广场的灯光,可能想到是今天的生活幸福了。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光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

  第三次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时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看到的还是那本破书上的插图。可能想到了,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成长。

  五、分段

  师提示,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课文的意义段,并总结段意。

  六、体会

  让学生欣赏幻灯片,重点体会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无限羡慕。     

  七、重点体会句子 

  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在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八、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学习感想,师作必要的肯定。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看到:千万盏 灯

  听到:多好啊 

  灯光:回忆往事  来到郝副营长身边

  未未来无限憧憬

  高举点燃的书照明

  献出宝贵生命          

  怀念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在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都不注意。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灯光》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灯光

  简介作者。

  二、布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3、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⑴ 课文讲了有件什么事?

  ⑵ 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说出你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事?

  2、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五、细读课文

  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1、仔细读课文,写上批注,同桌进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文中三处出现“多好啊!”句子的段落。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八、作业设计

  1、知识积累:

  抄写优美词句。

  2、读拼音写词。

  3、读了《灯光》一课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看到:千万盏灯

  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来到郝副营长身边

  对未来无限憧憬

  灯光 回忆往事  高举点燃的书照明

  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

<灯光>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qing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灯光》。

  2.师:作者王愿坚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与灯光相关的动人故事,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战斗英雄郝副营长,他有一个愿望(出示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二、精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

  (一) 学习第一次“ 多好啊!”

  1、指名读。师:他在赞叹什么?

  2、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

  3、这一句“多好啊!”仅仅在赞叹灯光吗?他还在赞叹什么?

  4、指导朗读。

  过渡:一句“多好啊!”,却让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47年初秋,再过半个小时,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多好啊!”再次在我们耳边响起。此时,又在什么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

  (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读

  2、师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 “多好啊!”

  3、是啊,郝副营长注视着这幅插图,看到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而他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书呢?

  3、想像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过渡: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此时,在他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愿望。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

  1、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读读这句话,“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2、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4、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

  5、指名配乐朗读。

  (四)学习“舍身取义”

  1、让学生默读课文的8-10段,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2、指名回答

  3、师:那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4、师:情况十分紧急,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出示: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6、师:在这漆黑的夜晚,那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望着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啊?让我们问问他:

  出示:郝副营长,你知道吗,这样做会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但是你( );

  这样做我们还有机会见到电灯,但是你( );

  这样做更多的人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但是你( )。

  8、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老师将这段话进行了修改,谁来读一读?

  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9、师: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0、师配乐朗读。生朗读。

  12、出示第十自然段(配乐读)

  13、再让我们来看看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不由得想到了些什么呢?……

  三、拓展升华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an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2、再次出示郝副营长的愿望,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3、师: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4、课件出示英雄事迹介绍,师介绍。

  5、师: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否应该永远的沉浸在一种伤心、痛苦或者是感动中呢?是啊,天an门前璀璨的灯光可以见证,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慰藉啊!

  6、引导学生为郝副营长写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

  四、总结全文

  1、师:广场上璀璨的华灯,好像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之光换来的。相信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和谐的生活。

  2、作业: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战场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与解读:《灯光》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专题是“深深的怀念”。《灯光》是一篇老课文,现在的孩子远离战争岁月,所以感受不到那种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后有着多少革命先烈在流血牺牲。老师不能生硬地说教,只能借着文字的品读让他们一点一点去悟,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定位。

  教学策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点教师抓住两个词进行:“多好啊!”与“灯光”。由“多好啊!”进入课文的学习,悟郝副营长那种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走出回忆,悟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写由“灯光”所想到的,在读文中融入深深的怀念。

  教学目标:

  一、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性命、没来得及”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以“多好啊!”让学生懂得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的含义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

  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

  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

  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师:看来这个“多好啊!”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它在文中反复出现,它就像是乐曲中的主旋律一样,它也是文章的什么?

  生:文眼。老师以前说过的。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板书:“多好啊”)

  (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 多好啊!”)

  生:天安门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书:赞叹)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师:此时,郝副营长又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是呀,从这话中我们听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

  生接:憧憬。 (板书:憧憬)

  (三)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表达方面

  师: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个词有关,那是什么?

  生:灯光。

  师: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第五个句子让老师觉得特别耳熟。

  生:因为它和第1个句子一样,都是讲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前后照应,让读者听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给作者王愿坚带来的那种无法忘却的记忆。

  生1:还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生2:那是写“火光”,不是“灯光”。

  师:也许它不是“灯光”,但它跟“灯光”却有着不可紧密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

  生3:没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灯光”。

  师:是啊,正是那一闪又一闪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切璀璨的“灯光”,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四、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一)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

  11. 灯光

  赞叹

  羡慕

  憧憬

  怀念

  ……

  多好啊!

  附:学生关于“灯光”的小诗:

  灯光(一)

  九江市长虹小学六(4)班 吴思萍

  灯光

  很亮很亮

  是因为你那颗真挚的心在发光

  灯光

  很暖很暖

  是因为你那年轻的身躯在燃烧

  是你——

  郝副营长

  你的身躯在我们燃烧

  你的血液构成了一盏盏明亮的灯

  为别人开辟了一条挂满灯、充满希望的路

  灯光(二)

  作者:芮琦

  灯光使人感到光明

  灯光使人感到温暖

  灯光的感觉就是家的感觉

  谁知道灯光后蕴含着郝副营长的期盼?

  谁知道灯光透着先烈的血染的风采?

  灯光(三)

  作者:朱杰

  当黑暗来临时

  你用一缕缕微光

  照亮了我的前路

  当失落袭来时,

  你用一道道微光

  点亮了我的自信

  灯光(四)

  作者:黎媛

  有多少人为了你

  去奋斗

  有多少人为了你

  流血牺牲

  灯光,我要永远记住你

  记住你背后的故事

  灯光(五)

  作者:应青

  “多好啊!”

  是我忘不了的回忆

  忘不了

  火光中的郝副营长

  忘不了

  电灯里有他的梦想

  在战场上

  他用鲜血点亮了那一盏盏灯

  当天安门广场那千万盏璀璨的灯亮起

  当每个孩子都能在灯光底下

  静静地学习

  享受着灯光的温暖和光明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那个永远年轻的郝副营长

  灯光(六)

  作者:许林

  抬头

  看见的是明亮的灯光

  一位年仅22岁的战士

  为了理想

  点燃了书

  点燃了胜利的道路

  他在硝烟中倒下了

  他身后

  是一盏盏很亮很亮的灯

  灯光(七)

  作者:田鹏辉

  你让迷路的人

  在夜晚不感到害怕

  不感到孤独

<灯光>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联系上下文和历史背景,理解郝副营长生前说的一段话。

  3、 初步感受课文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知道文章倒叙的描写手法。

  4、 学习课后的《金钥匙》,继续练习在阅读时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习惯作不同的自读笔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文二部分三次描写光的段落,尤其第二次写光的七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郝副营长生前说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查找1947年左右人们靠什么照明,那时的灯是什么样的?现在的灯什么样的?利用语文天地“畅所欲言”进行交流。

  2、老师准备马灯、煤油灯、烛灯图片。

  3、查找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

  1、 读单元题目导入:今天学习七单元课文《灯光.》。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王愿坚)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著名的作家?

  2、出示天an门的夜景图:孩子们看,这是——?

  天an门的灯带给你什么感受?

  3、作家王愿坚每次晚上漫步天an门广场又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们打开书p80,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雄伟的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老师过渡:让我们心头也带着这种温暖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交流资料。(10分)

  1、 这一课有好几个词都容易读错,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要检查大家有没有和他们交上朋友。孩子们有信心没有?强调“围歼战、夹着、划着、倚着、华灯、璀璨、憧憬”。

  2、 现在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灯光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板书:1947、郝副营长、英勇牺牲。

  b、哪些自然段在回忆1947年发生的事?

  老师小结:3到11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我看见有孩子在做记号了。

  c、老师过渡:1947年,那时国家还没有解放,因为常年战争,人民非常贫穷。通过语文天地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那时的人们用马灯、煤油灯、烛台灯照明。

  出示各种灯的图:请孩子们看,这些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昏暗)

  四、细品课文。

  老师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明亮的灯光一起回到194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初秋。

  默读第二部分,用“——”勾出写郝副营长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边读一边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不同的笔记,或勾勾画画,或圈圈点点。(战斗英雄、亲爱的战友、爱学习、年轻的)

  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一)、汇报四自然段。(8分钟)

  1、你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学习第一句。(板书:喜爱学习、英勇善战)

  a、学习第四句,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喜欢学习?重点理解“微弱的、破旧的”。引读“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什么样的光看什么样的书?”再读这句。对这句话还有补充的吗?

  b、学习第三句。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读书?老师引读:“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一手——,一手——。

  c看图理解“交通沟”。孩子们看,这就是交通沟。就在战前的一会儿休息时间里,在战场的交通沟里郝副营长划着火柴却不是点烟,而是看书。多么爱学习的郝副营长啊!

  2、训练朗读。这么热爱学习、英勇善战的年轻的战斗英雄,我们应该——尊敬他。那谁能带着这种尊敬读读这几句话,赶快练习练习。请学生读这两句话。

  老师小结表扬:你抓住动词读,让老师感觉郝副营长就在眼前一样。

  3、 多么爱学习的郝副营长,引读“他注视着——”

  孩子们想想他也许在默默地思考什么?(要是咱们也能用上电灯,多好啊!”)

  你是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想的?(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

  老师过渡:联系上下文真好,能让人茅塞顿开。

  4、难怪他自言自语地说——(引读)“多好啊!”

  自言自语、情不自禁地说该怎么读?训练朗读,老师激qing:读出了向往,读出了对电灯的渴望……

  5、 其实啊,郝副营长的想法他已经说出来了,孩子们读读下文就知道了,赶快读读在第几自然段?

  6、引导小结自读方法,学习《金钥匙》:刚才孩子们体会得真好,那你们在读书时都做了什么笔记?学生汇报,老师总结介绍课文后的“金钥匙”,让学生学习在自读时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不同文体做不同的笔记。

  (二)汇报七自然段。(6分钟)

  1、请学生继续汇报写郝副营长说话的句子,谈体会。

  2、训练深情的朗读说的话。郝副营长深情地说什么?女生读。什么多好啊?一起读书。

  3、当时22岁的郝副营长还没有见过电灯,其实,这是他对未来的——(希望、愿望、憧憬)文中也有一个词,找出来。

  憧憬就是——向往。

  4、怎么憧憬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余孩子一边听一边用“.”点出他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想想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憧憬)

  讨论:点出了哪些词?同桌交流交流。联系上下文想两次划着火柴是为了什么,理解“又划着、又望、深情”。

  5、多么深情的憧憬啊!拥有电灯让孩子们读书,那是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孩子们看这段话,你能给“深情”换个词吗?自己读读想想,然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补充句子: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一边填空一边训练朗读: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由衷、感动、动情、向往、满怀激qing、含情脉脉) 拿着书齐读这句话。

  6、说完,他把头——引读。质疑:孩子们,读到这,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他还憧憬了什么?

  老师过渡激qing:是啊,他还憧憬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郝副营长的理想世界,让我们的思绪飘啊飘,和郝副营长一起去憧憬。在那战争的年代,国家非常贫穷,郝副营长多么渴望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那他还憧憬着有什么样的生活呢?学生汇报。

  (三)学习十自然段。(8分钟)

  1、你还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聪明机智)

  a、学生汇报十自然段,理解“千钧一发”。

  b、战场上,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在千钧一发之时,郝副营长怎么做的,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引读10自然段。(聪明机智)

  老师引导:他当时犹豫过吗?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想起了这样的好方法,毫不犹豫地点燃了书本,从这你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她晚几分钟再点燃书本或没想到要点燃书本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c、读到这里,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训练朗读。(悲伤、悲愤、自豪)多么机智聪明、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我们为他伤心而又为他自豪,男生一起读10自然段。

  2、看书上的图,郝副营长正在做什么?

  3、他点燃书的火光什么样的?用书中的话回答。

  这灯光,一闪,又一闪,是那样微弱,可却为后续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你用什么词来形容郝副营长点燃的火光?为什么?(生命之火、希望之光)

  (四)升华主题。(6分)

  1、是啊,正是这希望之光,生命之火,点燃了部队胜利的希望,照亮了部队前进的路,减少了部队无数人的牺牲。

  2、填空。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了和同桌小声交流。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因为郝副营长_______,所以这一仗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取得了胜利;因为________,所以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牺牲了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还因为________,所以今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除了郝副营长,你还知道有哪些英雄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生命?

  4、老师小结:是无数像好副营长一样的人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的好时光。这灯光来之不易啊!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啊!板书:来之不易。

  那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现在、我们、珍惜生活,感念。

  老师小结:是啊,因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要感念像郝副营长一样的无数先烈。(放音乐。板书:不但……而且……)

  5、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无数先烈们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一起朗读11自然段。

  6、师叙述: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难怪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学生读开头)老师过渡:原来作者心头温暖是因为想起了郝副营长。

  7、难怪文章的结尾作者又这样写道——(学生读结尾)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了什么样的战友?再读。

  四、作业。

  1、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品悟文中开头结尾句的深刻含义和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深意。

  2、查找其他英雄的故事来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深入理解文章开头、结尾句的深刻含义及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

  2、体会作者以灯光为线索的巧妙构思。

  3、听写本课生字词,比赛背诵和积累本课的好词和好段。

  4、给郝副营长写一封信,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给郝副营长写信。

  教学难点是理解开头结尾句的深刻含义及作者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什么样的郝副营长?

  2、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

  二、品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文以“灯光”为题,文章几次写到灯光?用波浪线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3、文章开头结尾写天an门广场的灯,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用处?(表达自己对郝副营长的思念)

  为什么称他为亲爱的战友?

  4、老师激qing:孩子们看,这就是郝副营长。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了郝副营长,坐在这样明晃晃的灯光下,你心中一定有别样的感受,此时此刻的你,想对他说什么?赶快拿起笔给他写吧!

  学生给郝副营长写信。

  a、自主写信。

  b、同桌互读。

  c、大家交流。

  d、评点。

  三、作业。

  誊写书信。

<灯光>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1、谁来读?

  天安门广场 赞叹 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 点燃 回忆往事

  天安门前 华灯 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 ),听到一声( ),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 )的时刻,郝副营长( )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 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安门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天安门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 )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 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平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 、 、 的人。

  2、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郝副班长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班长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便看见电灯的亮光。踏进教室,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学习;夜晚,霓虹闪烁,灯光为我们驱逐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灯光为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让这灯光一直明亮,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地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灯光》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

  漆黑的夜空 黑魆魆 黑暗 微弱的亮光

  千万盏灯 璀璨的花灯 光明 温暖

  2、抽生读第一组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抽生读第二排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排词语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灯光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课文,勾出“多好啊!”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看到

  想:“ 。” 于是,他 ,说:“( )多好啊!”

  2、全班交流汇报。

  (1)组织学生依次汇报人物在三次说“多好啊!”,看到的、想到的,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郝副连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决心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

  (2)学生汇报第三次“多好啊”,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读8、9、10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连长为了换来后代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是啊,为了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郝副连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半个小时以后——)

  (四)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当我们享受电灯璀璨的光芒,我会情不自禁地说:“ !”

  • 推荐阅读:
  • 《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教学设计(精选16篇)" target="_blank"><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灯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灯光教案
  • 灯光教学设计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