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 “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 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
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4
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这个课题有一种什么感觉?(神奇,自豪)为什么神奇、自豪?一齐自豪地读!
二、这个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跟课题连起来,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加“?”,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证据吗?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让事实说话大家才会信服呀!这些证据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行吗?好,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2、3、4自然段,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开始。
三、品析重点语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从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一百年”和“百万年的总和”进行对比;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你知道哪些发现与发明?
(3)选词填空。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了维生素。
* 1902年美国人开利空调。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飞机。
2、“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哦,让祖先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有哪些幻想呢?
(2)他们生活在怎么样的社会里?谈谈对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的了解。(课件展示图片)
(3)于是当时的人们只能依靠神话来寄托美好的愿望,这些幻想现在实现了吗?举例说明。
(4)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一百年里冒出来了。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课件展示雪景图。
(2)抓住“忽”、“千树万树”来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除了这些外,还知道哪些?
(2)说说这些发现与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理解“地球村”。
(3)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纵情读文感受:我们生活在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而又舒适的社会里,感觉怎样?我们来美美地读课文,赞赞20世纪好吗?就选一句,你要选哪句,先自己练练。(读时,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跟着他读一遍)
四、同学们的证据充足,我们不得不赞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加感叹号)是什么让20世纪呼风唤雨呢?正如——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文章的前面也讲到这个意思,你知道在哪吗?科学技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1)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可按这样的句式说话:以前没有电灯,人们生活在黑暗中,20世纪发明了电灯,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2)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想美好的未来。(乘空中客车上月球旅游,机器人保姆,私人飞机等等)
(3)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地去发现与发明,让21世纪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作业: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百个精彩瞬间》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然后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3、朗读全文,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4、再读课文第一句话。你想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 ↙
人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qing,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师:这同样一个精神文化与物质同样富有的世纪,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8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 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再次,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最后,抓住写做方法,及时训练,当堂应用。总之,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
3、掌握写作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课题)
提问:1、 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20世纪是谁、靠什么在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能读懂了什么?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
(1)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3)没……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作者将这句话用到这里,是为了表明什么?(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学习方法:
a自读诗句,了解句意。
b练读,体会情感。
c指名读,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d再次练读,齐读,读出情感。
(反复诵读,使学生们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
回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人们只能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来寄托愿望,生活的如此困苦?生答:没有科学技术
过渡语:是啊,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科学技术,可是到了20世纪就大不一样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20世纪科学成就的句子画出来。
a指名回答,学生归纳
(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让人眼花缭乱,谁能选择一样说一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表达,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通过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同学们的时代自豪感。)
带着自豪感,再读第4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连王宫贵族兜捕感想象,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生答:科学技术
3、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语:英雄所见略同,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我们的看法一致,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不太理解,谁能帮帮老师?(理解重点句)
出示黑板: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a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言,谈体会。(再次进行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丰富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变)
b师评价。
三 畅想未来,激发兴趣
过渡语: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犹如在创造着一个一个神话,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然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它会创造哪些奇迹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自由畅谈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师引导:
a如此多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呢?
b同学们只要你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你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教师的及时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 总结写法 及时练笔
过渡语:让我们先暂时告别梦想,回到现实。看黑板,作者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用了什么办法呢?
(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对比和举例子)
小练笔:用对比和举例子的方法,任选其一,写一小段话。
a秋天的果园 ——————————————————————————,
可是到了冬天——————————————————————————。
b过去—————————————————————————————,
现在—————————————————————————————,
未来————————————————————————————。
a指名发言,共同说出写作方法
b师评价,引导
(及时的练笔,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五 结束全篇 提出希望
a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回去之后,把你的收获将给父母听,也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程控电话
没有汽车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围绕第二自然段提问题吗?
生1:这些发明和发现指的是哪些呢?(板书:发明 发现?)
生2: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改观呢?(改观在哪里?)(板书:改观?)
生3:为什么20世纪的发明发现要比上百万年的发明发现的综总和还要多?
师: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能回答.
生:读设问句,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
师: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发明、发现、改观这三个关键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上的冒泡,请学生读一读冒泡里的问题?(课件出示)
生读:“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三、解决问题,感悟写法。
师:“发明”和“发现”有哪些呢?找一找。
生:读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是发现;“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发明。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
师:(课件出示词典里两个词的解释。)
生:读解释。(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课件出示两句例句。)
生:选词填空(发明、发现)。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
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
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板书:精妙)
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生1:电脑。
生2:空调。
生3:霓虹灯。
生4:试管婴儿。
生:……
师:同学们搜集的可真多,老师也在课外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20世纪的发现: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省略号。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一说一两种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生:达不到要求。
师:课件出示词语帮助同学说。(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
生1: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脑,开启电电子、脑,就可以欣赏到音乐。
生2、3、4:……
师:那么在古时候是怎样的呢?有对比才更能体现20世纪的改观,也就是同学之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读3、4自然段。
生:自读。
师:古时候人们依赖神仙,要是老天爷不高兴了,人们就只能饿肚子甚至流离失所。
师生合作读: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仅仅没有这几样东西吗?
生:不是的。
师: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生1:那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脑,没有空调,也没有数字电视。(建议把空调改成数字音乐,这样都是视听娱乐方面的)
生2:……师:引读下一句:当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生: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说说,神仙就是现在的人们。
生1:“千里眼”就是现在的雷达、可视电话。
生2:“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
生3: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飞机。
师:这真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忽如”知道了20世纪的变化快、多。
……
师:20世纪的变化(大),内容(多),速度(快)。
生:对比着读古今这两段话。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比较。
师:把古今变化作比较,更加突出20世纪的变化大。
四、举一反三,畅写体验。
师:请同学们再看录像。师引语:过去人们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闲杂人们发现了月球。过去人们希望怎么样,所以现在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生:仿“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写写过去人们希望怎样,20世纪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交流。
师: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还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呢?
生:……
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陆续解决。下课。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
qián 发明? 用词精妙
潜 发现? 举例子
改观? ? 作比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学会生词。
2、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准备】
1、课件,收集有关现代科技的新成就。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简单介绍路甬祥。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四、默读课文
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找出句子体会:
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 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 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过渡: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体会作者是说明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的世纪的?
(做比较)
体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过渡:
我们现在的吸过来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古代还有哪些幻想都已变成现实的?
我们现在发明发现这么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段:
⑴ 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 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 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体会: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 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 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 空调、 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 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 改变
过渡:
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总结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改变 改观
现代科技 人类生活
发明 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初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词语:呼风唤雨 世纪
2、思考: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3、引读:“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5、检查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一些不理解的词句。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四、课堂总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希望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有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29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3自然段
我们先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1)交流,出示句子: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体会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电灯生活在黑暗里,没有电视就没有娱乐,没有收音机就不知道外面的信息,十分闭塞。没有汽车就没办法走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只能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里。靠老天爷吃饭。天时好,天地收成好。来个洪涝灾害就连饭都没得吃。为什么?科技不发达。他们只能用幻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祖先的愿望是什么?“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小结: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师板书:过去 用 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4)我们祖先的愿望实现了吗?在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实?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二)第4自然段
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
1、默读,把你认为课文中最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
2、读后交流。预设:
(1)生: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视新闻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个“小村子”。)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4)除此之外,你还知道20世纪哪些科技成就?学生交流。课件显示拓展资料。
我还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感受到。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5)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交流时相机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三)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三、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手抄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 去: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20世纪: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 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 (lài) 潜(qián)入
洞察 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 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 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 “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 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 “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 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 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 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创造神话 创造奇迹)
幻想-------- 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反思:
新校长要听轮教课,我本来精心准备了一节《颐和园》,因为担心学生的词汇量跟不上,所以临时决定换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的教学设计将学生放的比较开,为了防止出现冷场、零乱的现象,因此分别设计好了学生分别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入手时,怎样将学生引入到我设计好的框子里来,“散而不乱”。谁知上课时,学生却出乎意料地从第三自然段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而且找的句子还不全。我一下子怔住了,只好顺藤摸瓜,先讲第三自然的部分重点段落。可能有些心理压力太大,也可能是对教材的钻研力度不够,余下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完全没有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自己也有些语无伦次了。讲到文中重点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居然脑袋一片空白,没有引导学生读一读,竟然就直接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一些反映变化多和变化快的词语嘛?”结果教室里一片沉寂。天哪!上这种大型的展示课,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只好赶紧让学生从书中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科技变化之多、之快。这才勉强将后面的环节联系上。
一节课上完了,我却感到万分尴尬:新校长第一次听课,我居然展示了这样一节失败的课!作为一名有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对学情的把握居然这样差!对课堂的应变能力居然这样差!是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是准备不充分?是对学情不够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好预定性与生成性的矛盾,如何提高驾驭能力?我深深地思考着并懊悔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查字典,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 指名认读。
⑶ 齐读。
⑷ 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 (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 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 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 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 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 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 什么是原子核?
⑤ 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 ”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 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 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 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 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 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 汇报交流。
⑸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 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 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 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 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学──发明发现
- 推荐阅读:
-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