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
聆听范唱。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
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内容:花城出版社第八册第六课唱歌课《牧场上的家》
执教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渐弱,用歌声来
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 “家”的可爱,“家”的乐趣,通过歌曲体验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弱起拍、延音、渐强、渐弱、一字多音等音乐标记在演唱中的表现。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练声、模唱(过程性评价)
设计意图:3条连声曲与3组音的模唱均选自本歌曲里的主要旋律加以简化,旨在让学生对歌曲的有个潜在的熟悉感,为后面的学唱做铺垫。在练声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边唱变听,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准。
二、聆听(导入)
1、聆听:韩红版本的“家乡”。
2、讨论:这首歌曲的名字? “日喀则”它是属于哪个地区?你还听清楚了歌曲里面唱的家乡日喀则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日喀则处于西藏x南部,藏语的含义是“水土肥美的庄园”。)
3、夸家乡: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家”是我们栖息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感受生活的每一天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谁来夸夸我们自己的家乡呢?(生自由回答)
4、听新歌:今天啊有位美国的小朋友想带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他是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找到他的家在哪儿?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设计意图:同种风格的流行歌曲导入配上图片,更能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从赞美别人的家乡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进而夸一夸自己的家乡,能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快的进入到学唱歌曲的状态。
三、自主(感受)
1、想一想:欣赏完视频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她的家在哪儿了吗?(生回答)师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她说那里有些什么?多么美丽的地方啊,真是让人无限神往!
2、做一做:接下来就请大家再聆听一遍歌曲,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完成预习四步
骤。(听完后出示预习四步骤幻灯片,生分小组讨论并做标记)
3、说一说:每组出一名代表说说看你们完成的预习四步骤。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说明。(师跟随学生的归纳逐步出示卡片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主要在这个环节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通过此种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长期坚持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做到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四步骤的过程中,把演唱练习尽可能多得结合音乐理论在一起边说边唱边感受体验。
四、合作(体验)
1、合音乐填词唱。师:你们有不会填的地方吗?有没有跟不上音乐的地方?(解决学生演唱中遇到的困难)
2、合钢伴演唱。(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那儿”)
3、找出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难点,并及时解决(弱起小节、渐强、渐弱、力度)
4、再次聆听师范唱歌曲。设问: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情绪相同吗?(生讨论,师
总结:第一乐段主要是介绍家的美景,旋律优美又有荡漾之感,曲调平稳中带有起伏,描绘了牧场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段旋律主要是抒发对家的热爱,更加优美而又抒情,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也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境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始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找出的那些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如何在演唱过程中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这些都是为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服务的。教师的范唱主要为营造气氛以及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欲望,提醒学生自己演唱时要注意情感升华。
五、小结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让我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优美、静逸的歌声中和大家说再见吧!
《牧场上的家》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情况有所差异,少部分学生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部分学生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更有部分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和对牧场家的热爱。
二、通过多次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爱、对家、对生活的感悟,学会感恩!
三、通过对难重点的解决,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掌握弱起拍的节奏及抢换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3/4拍的强弱感,弱起拍的准确起唱。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所具有的快乐、温馨的意境,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家庭的温暖。
《牧场上的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牧场上的家》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在音乐中的表 现
过程与方法:听唱法、欣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家乡的依恋及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体会家的温暖。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教学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曲,欣赏的同时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以前听过这首歌曲吗?这是 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师: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雨中的旋律》是一首美国的乡村音乐。大家说好听吗?美国的乡村音乐起源于美国的南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这种歌曲的风格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歌曲结构也非常简单,在当地非常的流行。你们想不想学唱一首美国的乡村民谣呢?
师:好,下面请大家看屏幕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叫做《牧场上的家》大家听一听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描写了一幅怎样的风景?
二、寓教于乐
聆听歌曲 (播放音乐)
师:谁来说一说通过聆听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柔和动听等等
师:歌曲描写了一幅怎样的风景?
生;家在牧场,水牛小鹿羚羊……
师:歌曲中描写了水牛小鹿羚羊还有美丽的风景,这些都是描写的这个美国小朋友的家乡,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我们的家不仅仅指的是爸爸妈妈,大家现在每天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能体会到家带来的快乐和温馨,下面请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体会一下家给这个美国小朋友带来的快乐和温馨,听一听歌曲是几拍子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范唱)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有什么特点
生:3/4拍子强弱弱
师;3/4拍子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演唱一下歌曲的乐谱
三 、创造表现 歌曲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刚学了3/4是每小节有三拍,怎么一上来多出一个音来呢?
生:回答
师:这个小节只有单独一个音,所以这个小节叫做不完全小节,大家想一想这一拍应该是弱拍还是强拍?
生:弱拍
师:这一拍应该弱唱,所以这一个小节也叫弱起小节。大家来看看弱起小节的这个音应该怎么唱呢? (教师示范)学唱乐谱
注意:演唱的时候纠正学生手势,每一小节画一个三角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一下(分句演唱,注意示范两个字一个音的地方)
四、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的好,通过刚才的演唱同学们能从歌词中体会到这个美国的小朋友对自己家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热爱家乡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跟着录音来演唱一遍吧 (跟唱)
五、分声部演唱
师:这个美国的小朋友的家在美丽宽广的牧场上,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啊,为了表达对家乡的这种热爱之情,老师对这首歌进行了改编,你们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吗?
生:想
师:其实很简单,大家拿起笔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标出来,我们来用开口音“A”来演唱一下吧(示范演唱)我们后半部分一起唱。 (分声部完整演唱,分组交替演唱)
六、完美结课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美国乡村歌曲,也欣赏了美国乡村的美丽风景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能写出一篇歌词来赞美一下我们自己的家乡!
《牧场上的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 推荐阅读:
- 《牧场上的家教案》教案设计(通用2篇)
- 小学音乐《牧场上的家》优秀教案(精选3篇)
- 天空牧场(语言)
- 《牧场之国》随堂练习(精选16篇)
- 牧场之国教案范文(精选14篇)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通用17篇)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 牧场之国教案
-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上一篇:法律意见书 法律意见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用工合同范本 业务员用工合同范本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