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情感体验法在故事中的运用

2024-03-08人围观
简介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时,要把握好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精髓,自然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首先要抓住“看不起”。小骆驼曾经委屈过,也很自卑,这种感受来自小红马对他的嘲笑,而他自由又不知道驼峰,脚掌,睫毛的特殊作用。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的证据。并让学生根据小红马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时,要把握好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精髓,自然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首先要抓住“看不起”。小骆驼曾经委屈过,也很自卑,这种感受来自小红马对他的嘲笑,而他自由又不知道驼峰,脚掌,睫毛的特殊作用。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的证据。并让学生根据小红马的动作、神态,想象出他的心理活动。其次要抓住“委屈”。小骆驼委屈课文并没有详细地写,教师这时知道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实话实说,畅谈感受。学生地观察是细致的,感受是具体的,抒发的感情也是真实的。一句话都觉得小骆驼确实“多难看”。把小骆驼的那种委屈暴露得一览无遗,尽在眼前。最后抓住了“疼爱”。小红马最后为什么会有了自豪的感受?是因为有了骆驼妈妈的“疼爱”。让学生想象你在委屈时候妈妈会怎样对待,学生说说。这样能充分展现骆驼妈妈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真实具体感受到,一个人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的真诚的,无私的,艺术的“疼爱”。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3、通过学习课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吗?你曾经为什么事感到过自豪?(引导学生理解“自豪”)

  “自豪”大家都理解了,当我们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们会自豪;体育比赛我们取得了名次,我们会自豪;我们做了好事,为班级争了光,我们会自豪……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自豪”有关系,那就是第15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入境悟情,精读感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努力做到不加字,不丢字。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说明什么?

  小骆驼碰见了谁?

  小红马是怎样说的?“喷着响鼻”说明什么?

  (3)、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的特点。(课件出示)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嘲笑的语气。(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骆驼的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3)、妈妈是怎么说的?要求读出温柔、关切的语气。

  4、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成四人小组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注意读好妈妈的话。

  (2)、指名读妈妈的第一句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课件出示)

  (3)、指名读妈妈的第二句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课件出示)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课件出示)

  (5)、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课件出示)

  5、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体会小骆驼的自豪感。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呢?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3

  【教材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指导“陷”的笔顺规则和“屈”的间架结构。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掌握“疙瘩”一词中的“瘩”读轻声。认识一个多音字“散”,用“散”的另一个音组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生活积累理解“委屈”。

  3、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通过续编故事认识小红马错在哪里,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利用换词法,如:把“足够”换成“够”,使学生意识到换词后,句意虽然通顺,但表达的程度不够。从而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5、指导学生通过概括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6、通过续编故事,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多亏”、“足够”等词语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1、齐读课题

  出示“自豪”,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到自豪过?”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理解“自豪”的意思。

  2、引导学生质疑:“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积累来理解“自豪”一词,从而理解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种检查,也是对学生针对课题去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

  二、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 委屈 一趟 多亏 陷进 足够 养料 疼爱 松散

  闭上 担心 疙瘩 铺天盖地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相机纠正字音并指导多音字“散”的读音以及“瘩”的读音。

  (2)请学生说出哪些生字难记或易错,指导“陷”的笔顺规则;指导“屈”的间架结构。

  【设计意图:在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中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的指导,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出示第二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1)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2)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这组词语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这组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引导学生说出沙漠的特点,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读好这组词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在沙漠行走可真危险啊,但是有一种动物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穿越沙漠,它就是?引出骆驼

  2、检查资料搜集情况

  谈话:同学们对骆驼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3、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分自然段读书,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3)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大意,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质疑问难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用自己在读书中遇到了疑难问题的方式,把“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小骆驼去沙漠走一遭呢?”这个问题提出。】

  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保留重点问题在体会课文中解决。(重点问题: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小骆驼去沙漠走一遭呢?)

  5、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小结,肯定学生的预习,鼓励学生坚持预习。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肯定学生的表现,就是对他们预习的鼓励和倡导,从而使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保持。】

  三、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一)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1、过渡:小骆驼在河边照“镜子”,小红马见到了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指生读。

  2、师提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脚掌 睫毛 肉疙瘩

  3、你见过喷着响鼻的马吗?小红马的话应该怎样来读?指导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读出嘲笑的语气。

  4、过渡: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觉得挺委屈。(板书:委屈)就回去告诉了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

  5、出示骆驼妈妈的话:“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6、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骆驼妈妈对小骆驼的疼爱吗?

  【设计意图:理解“喷着响鼻”,去感受小红马的嘲笑之意,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诵读小红马的话,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骆驼和妈妈是靠什么走出大沙漠的?并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脚掌:

  (1)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读后交流:小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陷不进沙子

  (3)如果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你会说吗?

  (4)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好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5)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指导读好“多亏”一词。

  (6)谈话:小骆驼听了妈妈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出示填空:我(又大又厚)的脚掌(陷不进沙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又大又厚”体会小骆驼脚掌的特点,诵读中突出“多亏”一词,感受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驼峰:

  (1)出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板书:贮存养料

  (2)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3)如果我们把这个“足”字去掉,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交流,从而感受到“足够”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4)指导诵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妈妈的自豪。

  (5)谈话:听了妈妈的话,小骆驼明白了,出示填空:我的驼峰能(贮存养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小骆驼的“担心”,利用换词法来突出“足够”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睫毛:

  (1)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

  (2)出示: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3)想象当时的情境,读好这句话。

  (4)板书:阻挡风沙

  (5)谈话:风沙过去了,小骆驼懂了,出示填空:我的睫毛能(阻挡风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意图:通过放录音渲染气氛,把学生也带进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同时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小骆驼的自豪之情。巧借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脚掌、驼峰、睫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它可是我们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沙漠之舟”。

  (三)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深化理解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沙漠中回来的小骆驼会怎么想呢?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出示: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3、板书:自豪

  4、扣住“!”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难长成大树。一趟沙漠之行,小骆驼长了不少见识。话又说回来,小骆驼能顺利地走出沙漠,离不开妈妈的帮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了吗?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小骆驼自豪之情的理解和体验,获得了审美享受】

  四、续编故事、生活感悟(出示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回答呢?听了小骆驼的话,小红马又会怎么说呢?

  1、出示讨论要求:(1)注意用上提示语。例如:小骆驼说:……

  (2)准确用词,用上“多亏”、“足够”“自豪”等词语

  同桌讨论

  2、指生交流

  3、教师小结:是呀,这次沙漠之行既让小骆驼明白了自己脚掌、驼峰和睫毛的作用,也使小红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故事的后续进行创编,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读熟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做题:根据今天同学们交流的,把这个故事编完整,以《再遇小红马》为题写下来。

  预设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

  组内交流,并选出优秀习作进行推荐。

  三、评价续编的故事

  1、出示星级评价要求:

  语句通顺★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内容生动★★★★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内容生动、书写认真★★★★★

  2、投影推荐习作,根据星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四、补充文本,拓展延伸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是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的反刍动物,有单峰、双峰两种,单峰产于阿拉伯和北非地区,双峰产于中亚戈壁沙漠和伊朗高原。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

  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囊内有20—30个水脬,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春天骆驼开始求偶交配,妊娠期约十三个月,每胎一仔,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

  3、读后交流,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创新实践作业

  同学们可以借这篇课文的道理,写一写其他动物身上的“宝贝”,如啄木鸟的嘴,松鼠的尾巴等等。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9个生字,弄懂“委屈”、“自豪”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地审美观。

  教学重点: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地审美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假如有人问你: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应读重音?(一起读课题)

  假如有人问你: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假如有人怀疑:你应该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改怎么读?)如果不用“自豪”这个词,课题可以怎么说?

  假如要用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该怎么说呢?

  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呀!你看,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和说法都不一样。看来真的应该好好学习语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第一组:生词你会读吗?

  指名读——评价——纠正“陷进”

  第二组:难读的(读轻声)

  第三组:短语(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好!)读好了,一个短语其实就是一幅图画!——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沙漠大、沙子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的恶劣环境!)唯独谁能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得悠然自得呢?——骆驼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学习发生在小骆驼身上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三言两语说下来。)

  2、再读课文,小骆驼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否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来回答。

  委屈自豪

  师: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那后来又是为什么感到自豪呢?

  四、细读课文,弄清两个“为什么”?

  1请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让小骆驼感到委屈的句子,谁来读一读。评价读提示重音“又大又厚”、“两层”、“两个肉疙瘩’ 标点符号!谁能读出这种嘲笑的语气?(谁想来)

  练说:因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所以小骆驼感到委屈。

  师:小骆驼真的好难受呀!就回家委屈地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假如你就是小骆驼,你会和妈妈怎么说呀?(你来)

  师:听了小骆驼的话,妈妈一下子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你看出来吗?(搞不清自己为什么长得这么难看?)

  师:妈妈没有作答,而是决定让小骆驼带着心事到沙漠走一趟。那这一次沙漠旅行小骆驼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2.自读三四自然段,注意将沙漠之旅骆驼母子对话的句子画下来。好好读一读,从对话中,小骆驼有什么收获?

  自己读,思考梳理

  小组交流

  班上交流完成填空

  师:同学们,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在心里默默地想,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有那么大的用处呢!你能替小骆驼自豪地说出来吗?

  出示句式练说:

  因为我的——,可以——;——可以——;——可以——,所以我应该感到自豪呀!

  让我们再一次自信地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其实,不光小骆驼有自己引以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说看:——我感到自豪。(让学生充分的说)

  课文学完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识、情感、能力、习作等)

  五、拓展练说(作业)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到了笑话他的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的特殊用处,能口述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的审美观。

  教具准备挂图、练习题等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我”指谁?

  2、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难看?(板书)

  3、过度,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呢?

  2、出示挂图,一起看看沙漠。

  3、在课文三、四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

  4、交流沙漠词语,并读好这些词语。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过度:沙漠的环境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在沙漠里旅行,真令人惊讶,那到底是什么帮助它俩愉快旅行呢?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

  三、精读三、四小节,读中感悟。

  (一)默读三、四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脚掌、驼峰、睫毛的句子。

  1、脚掌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谁会把问号去掉,换个意思不变的说法?

  b出示陈述句。(板书:陷不进沙子。)

  c指导朗读该句。(抽读、评读、齐读)

  2、驼峰

  a驼峰有什么用处?(板书:贮存养料)

  b男女分角色读。(读出小骆驼担心、妈妈的自豪)

  3、睫毛

  a齐读句子,想象画面。

  b睫毛有什么用处?(板书:挡住风沙)

  小结:

  学会了这段,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帮助小骆驼和它妈妈愉快旅行吗?谁能说说?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1、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2、师小结:原来小红马说小骆驼长得难看的地方都是有用处的东西。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我们身边有没有外表难看,可很有用的东西呢?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旅行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睫毛和两个肉疙瘩。恰巧小红马来了,此时,小骆驼会怎样对小马说呢?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五、生生评价

  1、自评。

  2、评价别人。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难看有用 有用

  脚掌(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两层) 挡住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自豪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7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2、能运用“自豪”说话。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瞄准“自豪”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小骆驼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指导朗读,走进故事

  1、出示骆驼图,问:同学们见过骆驼吗?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2、一匹小红马看见了,它是怎么认为的?

  出示这段话: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指导朗读,读出讥讽的语气。

  3、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三、师生互动,感悟“自豪”

  a) 妈妈带小骆驼去沙漠干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配乐朗读3-4节。

  b) 刚才我们一起来到了大沙漠,老师就像小骆驼一样,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你们来做骆驼妈妈告诉我,好吗?

  师:妈妈,我的背上那两个肉疙瘩,实在是太难看了,能不能动手术把它给割掉?

  生:不行,那肉疙瘩里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在沙漠里面用。

  师:我们肚子饿了,那就在沙漠里随便找点儿吃的,不就行了吗?

  生:沙漠里面没有水源,没有吃的。

  生:孩子,沙漠无边无际,一走就要好几天,加上沙漠里又没有吃的,所以,这肉疙瘩非常有用。

  师:喔!我明白了。那我的脚掌又大又厚,连鞋子都买不到穿,要它有什么用?

  生:孩子,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看,我们脚下全是松散的沙子,有了它,我们在沙漠里行走,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

  师;可小红马的脚小巧玲珑,在沙漠里行走,一定会比我们跑得快。

  生:不,不,不,小红马进入沙漠,那就连脚都拔不出来了,怎么走,怎么跑呢?

  师:可我还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我的眼毛,别人都长了一层眼毛,而我偏偏长了两层,就比戴了眼镜都难看。

  生:你可别小看它,有了两层眼毛的保护,就不会有沙子进入眼睛里了。

  师:一层眼毛不也够了吗?

  生:不,沙漠里的风沙非常大,都能把天和地给遮挡了,两层眼毛才行哪!

  师:小结。板书。

  四、迁移运用,强化“自豪”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感到自豪、骄傲的地方,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为了说的更好,先把它写下来吧。

  生:练习。

  指名朗读。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它能写字、画画、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个很疼我的妈妈。她用无私的母爱关怀着我,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生:------

  五、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了小红马,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吗?同桌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表演他们的第二次相遇。

  同桌练习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

  六、说写结合,深化认识

  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

  附学生习作:

  一天,小红马和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相遇了,小红马傲慢地说:“你还来小溪边照镜子,真是不止羞耻!”小骆驼说:“虽然我的样子很难看,但是我那些丑陋的地方却有很大的用处。”小红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问:“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说:“我的脚掌又大又厚,可以在沙漠里轻松地走动,我的两层眼毛能挡住铺天盖地的风沙,不让沙子进入眼睛里,尤其是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在沙漠里用的了。”小红马不相信,小骆驼说:“不相信的话,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小红马跟着小骆驼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小红马站在沙漠里不能动弹了,而小骆驼它却轻松地走着。忽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的眼睛里全是沙子,睁都睁不开,而小骆驼的眼睛里却没进一点沙子。沙漠比赛结束了,小红马惭愧地对小骆驼说:“对不起,当初我不该那样说你。”小骆驼笑着说:“没关系!”从此,小红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呀!往往丑陋的东西也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刘书亮)

  评析:

  一、追求平等对话。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以教师扮演骆驼妈妈,学生扮演小骆驼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沙漠之旅这一部分,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墙角数枝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展开想象,表演小骆驼与小红马的第二次相遇,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经意间,课文的语言已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联系实际,用自豪说话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更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自豪感。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8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

  nèng gòu    xìng kuī     xiàn rù     wěi tuō

  (    )   (    )   (    )    (    )

  z?u yí tàng    bì mén zào chē    pū tiān gài d ì

  (    )   (         )   (        )

  二、对号入座。(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 )天( )地  ( )天( )地  ( )天( )地

  三、改句子。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陈述句:小骆驼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被字句:脚不会陷进沙子里去。

  写具体: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表、填空。

  部位

  特点

  作用

  驼峰

  脚掌

  眼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狐狸和公鸡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狐狸连着几天没吃到野味了,饿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它便悄悄地来到了一个村子里,碰见一只大公鸡蹲在鸡窝上,东张西望。狐狸高兴极了,觉得这次没白冒险深入村子来觅食。它馋得口水欲滴,真想马上一口把公鸡吃进肚里。但是,怎么能让快到口的肥肉别跑掉呢?于是狐狸使出它天生的狡猾的本领,对公鸡说:

  “喂,我听你父亲唱过歌,它的嗓子真甜呀!唉,公鸡,你长得很英俊,但不知你的嗓子怎么样,唱支歌让我听一听,看你是不是也有一副和你父亲一样的甜嗓子!”

  公鸡被狐狸这么一夸奖,得意洋洋,扑棱一下翅膀,想表现一下自己,于是放开洪亮的喉咙,唱了起来。

  狐狸一看机会来了,急不可待,向上一蹿,咬住了公鸡的脖子,扭头就向林子里跑。一个农民看到狐狸叼着公鸡,便喊叫起来:

  “抓住狐狸,抓住它!它拖走了我们的公鸡!抓住它!抓住它!”一边喊一边追上去。

  公鸡听到这些话,便对狐狸说:

  “听到了吗?狐狸女士,农民说你什么呢?你对他们说,我抢的是我自己的公鸡,不是你们的!”狐狸认为这话有道理,可以解脱自己的困境,于是把公鸡放在地上,喊道:

  “我抢的公鸡是我的,不是你们的!”

  然而,公鸡一看自己得救了,便一下子飞到跟前一棵树上,对狐狸说:

  “你撒谎,狐狸女士,我是农民的,不是你的。”

  狐狸气得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地说:

  “你是他们的,哼!我张口说话了,要不然的话,公鸡,你是不会逃脱的!”

  一、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解释的词语。

  (1)因为食物好吃,馋得口水都淌出来了。(    )

  (2)得到别人的称赞,非常高兴。(    )

  (3)发了很大的脾气的样子。(    )

  (4)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等了。(    )

  二、用“   “画出第4自然段描写狐狸动作的词。

  三、狐狸很聪明,它当时为什么夸公鸡会有一副甜嗓子?

  四、结合文章内容,你想对狐狸和公鸡分别说写什么?

  第三部分 拓展提高

  在班上,总有个别同学因为自己成绩差感到自卑,如果老师请你去劝劝这些同学,你将怎么说呢?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16水上飞机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

  h?i ōu    huò lún   wèi shí    xùn sù

  (     )   (    )  (     )  (     )

  jiù yuán     pèi fu    b?o hù    sēn lín

  (     )   (    )  (     )  (     )

  yùn song

  (    )

  二、写出同音的字组成词,并用画线的词造句。

  jìng:  (   ) 赛    究(   )   田(   )   干(   )

  shū:  (   ) 送    看(   )   (   )头  (   )服

  yù:  (   ) 险   (   )石   沐(   )  (   )习

  三、根据课文加标点。

  (1)小海鸥想 客轮 货轮 啥样的船我都见过 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

  (2)飞机 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小海鸥吃了一惊

  (3)水上飞机接着说 我还有很多兄弟  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  参加战斗 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 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

  四、照样子,回忆课文填表:

  主要种类

  不同用途

  水上救护机

  救援海上遇难船只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电话

  电话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城里几乎家家都有电话,在农村电话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电话进入我们的家庭,各种新式电话的使用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电话的种类越来越多:有一种可以录音,家里没有人时,可以把对方的话录制下来;有一种传真电话,可以把图文资料传递过来;移动电话不用电话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可以随意通话;电视电话不仅能通话,还可以看见对方,对方的喜怒哀乐等面部表情都在眼前。电话的普及,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以前传递信息,既耗时,又费力;现在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内就完成了。在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相互祝福。

  从电话的普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而现代通信特别是电信日新月异的进步,使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递,为社会发展立了大功。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富多彩:

  日新月异:

  2、 按要求填表。

  电话种类

  特点

  3、 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请充分发挥想象,写一写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的。

  第三部分 拓展提高

  你还想制造哪些新的水上飞机?他们会有哪些新的本领?请写下你的一两个设想。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9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己任,而如何让学生超越语言文字的内容,走出狭小的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思考的。我认为学生一旦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在与课文的心灵对话中,使“静”的课文变成“动”,“死”的课文变“活”,能身处狭室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跟眼毛的作用。我利用文章留下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

  学生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理服人,使小红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有的想象小红马和小骆驼再去沙漠旅行,实地体验。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0

  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上)(教学录像)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实录

  薛法根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师:头小,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那是高雅!(众笑)

  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众大笑)

  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那个词要读重音?

  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

  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才对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 委屈 告诉 疼爱 走一趟 贮存养料 足够 多亏)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8个词语你已经读对7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与学生握手)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生:(马上坐得更端正,凝神静听。齐读词语。)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这些词语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词语,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多家了一个“地”字。)

  师:(指着“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请你再读一次。

  生:(仍然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看仔细,再读一次。

  生:(终于读对了,但很不流利。不习惯少一个“地”字的读法。)

  师:哪个读法顺一些?

  生:有个“地”字更顺一些。

  师:是吗?

  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自己读读看?在这里,多一个“地”字也可以。你觉得怎么读顺就怎么读吧。

  生:(自由、快乐地朗读)

  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谁再来读读?

  生:(读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出了沙漠的气势。)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

  生:感到沙漠很可怕。

  师:读词语,或者读词组,就是要将词语或词组的意思表现出来。(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读得很投入。)师:谁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中都有一个“沙”字。

  师:你看得真仔细。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

  师: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生:沙漠里都是沙子,没有水。

  生:沙漠无边无际,很容易迷路。

  生: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晚上温度又很低,有时会达到零下十几度。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

  生: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他植物。

  师:所以,一般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

  生: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的,沙堆也会移动的。

  师:所以人会迷路,很危险。

  生:沙漠里有海市蜃楼,也有绿洲的。

  师: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啊。……

  师:沙漠环境恶劣,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专心!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示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插话)“喷着响鼻”,你见过吗?

  生:我见过。马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生模仿马打响鼻,众大笑)马在看不起别人,或者认为别的动物不如自己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响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的。

  师:(赞叹地)老师都没有看到过。

  师:(继续往下读)你的脚掌又大又厚。(插话,自言自语地)看看我小红马的脚掌,轻快灵巧,跑起来“得得得”,多好听!(继续读)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插话)那么长几层眼毛?两层眼毛好看吗?(继续读)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插话)你们背上有个肉疙瘩,会怎么样?

  生:羞死人了!

  师:这么一想,再这么一读。你是不是好象看到小骆驼与小红马了?你能像老师那样读吗?

  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得绘声绘色)

  师: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生:(选择第二自然段朗读)

  师:读得很流利,很投入。可是缺少了一点“妈妈”的温柔。

  生:(再读)师:这次“温柔”了!虽然你是男的。(众笑)

  生:(分别读课文3、4、5自然段,略)

  师:(生读第5自然段后)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还能不看书读?信不信?

  生:不信!

  师:仔细听老师读。(范读课文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

  生:(纷纷举手)老师错了,错了!

  师:(故意装糊涂)没错吧!

  生:漏掉了“在沙漠里”。

  师:刚才我允许你们多加一个“地”字,现在也宽容一下,行吗?

  生:不行。因为漏掉了这几个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

  生: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才起作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草原上,就没有作用了。

  生:离开了沙漠,骆驼的这些优点都变成缺点了。

  师:看来这几个字真的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这几个字。

  生:(齐读)

  师: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自己先准备准备。

  生:(自己练习说话后)我明白了我们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在沙漠里行走的时候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两层眼毛可以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驼峰贮存着养料,能让我们在沙漠里维持生命。

  生: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它陷进松散的沙子里;两层浓厚的眼毛能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两个贮存养料的驼峰能防止它饿死。

  师:你的回答很有条理,而且句子很整齐。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了。

  师:这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又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小骆驼难看。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同桌两个同学,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看哪一组同学想象丰富,演得生动?

  生:(有的自己编故事,有的几人合作表演。教师巡视并做指导。)师:现在谁愿意来表演给大家看?生:(讲故事)这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又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上次跟你讲了,你这么难看,还不到美容店里做个美容?”(众大笑)小骆驼昂起头,神气地说:“谁说我长得难看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可都是宝贝哩!”小红马说:“别臭美了!”小骆驼说:“你不信的话,就和我到沙漠里走一走吧!”小红马就跟着小骆驼走进了大沙漠。太阳慢慢升高了,火辣辣的。小红马一不小心就陷进了沙子,烫得龇牙咧嘴,而小骆驼却安然无恙。小骆驼说:“瞧,我的脚掌又大又厚,就不怕烫,更不会陷进沙子里。”这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的眼睛里刮进了沙子,疼得直流眼泪。小骆驼呢,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一点沙子都没有进。小红马羡慕地说:“你的两层眼毛可真管用。”沙漠的环境太恶劣了,小红马又饿又累,只好回去了。路上,小红马好奇地问小骆驼:“你怎么不饿呢?”小骆驼骄傲地说:“瞧,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就可以帮我解除饥饿!”“原来是这样!”小红马恍然大悟,再也不对小骆驼打响鼻了。

  师:同学们来评评看?

  生:我觉得他讲得很好。

  师:好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他把小红马和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的经过说得很清楚。

  生:骆驼脚掌、眼毛、驼峰的作用也说得很清楚。

  师:所以,小红马这回心服口服了。

  生:小骆驼很聪明,他没有直接告诉小红马他的用处。

  师:他身上那些部分有用处?说清楚。

  生:他没有直接告诉小红马脚掌、眼毛、驼峰的用处,而是让小红马到沙漠里去走一趟。

  师:这叫“用事实说话”,也叫“情景教育”。(众笑)

  生:他编的故事也很曲折。

  师:曲折才好听。谁还愿意讲故事?

  生:(略)

  师:有没有几个同学合作表演的?

  生:(两个同学合作表演)甲(演小红马):你这丑家伙,怎么还在这里喝水?乙(演小骆驼):你不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丑的地方可有用啦!甲:有什么用?乙:我的脚掌又大又厚,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了;两层眼毛可以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两个驼峰贮存着养料,能保证我们长途旅行不挨饿。甲:听说你们骆驼是害怕狼才逃到沙漠里的,你们很胆小吧?乙:你听说过一头骆驼将一只凶恶的狼引到沙漠里,那头狼活活地被累死的事情吗?甲: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乙:那是我爸爸。(众大笑)甲:这么热的天,你还穿着那层厚厚的皮袄?乙:我说你不懂吧!那是我们的空调衣,夏天隔热,冬天防冷。甲:那你的鼻子呢?乙:我的鼻子可以自己闭起来,风沙就刮不进去了。而且,我的鼻子可以闻到几里外的水源。甲:我不信。乙:那我们就到沙漠里走一趟吧。甲:去就去。(甲乙表演到沙漠旅行的情景。略。)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生动,很有趣。

  师:具体地讲?

  生:他们增加了许多课文中没有的内容。

  师:丰富了故事内容。

  生:在沙漠中的表演很好。

  师:好在把骆驼各部分的作用形象地表演出来了。我们谢谢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同学们课后可以自由组合,将这个故事表演一番。

  师: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生:(专注地阅读起短文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

  师:别看我们高大,其实我们很温柔。(众笑)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师:太珍贵了。其实都是你们人惹的祸。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师:我们比你们人类强多了。……

  师: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画很出色,曾经在比赛中得过好几个一等奖。

  师:我为你——未来的画家感到自豪。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会弹钢琴,已经考到了五级。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最好。

  师:希望你永远学得更好。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师:多幸福啊!我为你的家庭感到自豪。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师: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好女儿感到自豪。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天能有特级教师给我们上课。

  师:我为能给你们上课感到自豪。因为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下课。

  附录: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是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的反刍动物,有单峰、双峰两种,单峰产于阿拉伯和北非地区,双峰产于中亚戈壁沙漠和伊朗高原。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囊内有20—30个水脬,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春天骆驼开始求偶交配,妊娠期约十三个月,每胎一仔,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1

  教者: 沈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我”指谁?(出示骆驼图片)

  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自豪 养料 足够 多亏

  贮存 陷进 铺天盖地 又大又厚

  镜子 疼爱 走一趟 脚掌

  疙瘩 骆驼 委屈 松散

  (生领读,开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

  1、同桌间互相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几句难读的句子: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流利地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复读

  (找朋友互相帮助读)

  4、比赛读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新词(生自由说)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镜料够陷铺

  上下结构:委

  上中下结构:豪

  半包围结构:疼趟

  独体字:亏

  生描红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2

  教学目标:

  1、 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程与方法:用讲故事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讨论、查找关于骆驼的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之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骆驼妈妈是怎样消除小骆驼的委屈的,悟出小骆驼眼毛、鼻孔、脚掌在沙漠生活的必不可少性;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体会其文中情感,品味文章的内涵;

  教学方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讨论、小组合作感悟体会课文;

  教学准备:光碟、CIA;

  一、激趣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能在沙漠中生活的动物,它是——(生答:骆驼)对了,你们看这就是骆驼(师出示骆驼的图片)那么,你对骆驼都有哪些了解?

  2、 师:看来同学们对骆驼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是老师带来的一些资料,请看:(出示资料略读)而且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只小骆驼,今天就由它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生齐答:想听)

  二、整体感知

  1、 师:好,下面同学们仔细听这个故事,听完后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有趣得讲听;

  2、 师出示课文录音,生听这个故事;

  3、 师:同学们听得多仔细啊,现在就请你们赶快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合作伙伴听,一定要讲得有趣啊!

  4、 生分组讲故事,师巡视指导;

  5、 师:谁能勇敢地讲听;(指名上台讲故事,师生)

  6、 师:听了故事,也讲了故事,我们知道故事中的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无意中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却嘲笑它长得太难看,小骆驼心里委屈极了,妈妈知道后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出示图)让我们来看看小骆驼眼中的沙漠都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小骆驼遇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看谁最会读书,能从中找到答案(师出示段落)

  7、 生读3、4自然段,师巡视;

  8、 师:谁能说说看(指名说)

  9、 师:有了这次难忘的沙漠之旅,却让小骆驼由委屈变得自豪,这又是为什么?(指名说)

  10、 师:那么,它的驼峰、脚掌和眼毛都有哪些作用呢?(师出示图片)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11、 生分组交流,师巡视;

  12、 师:谁能说说看。(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三、讨论探究

  1、 师: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竟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它们,骆驼将无法在沙漠中生存,可小红马却嘲笑小骆驼长得太难看,那么你认为小骆驼长得难看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哪个小组讲得最有道理;

  2、 分组讨论;

  3、 哪个小组来汇报?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4、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大家清楚地知道看待事物不应该只看外表,而要看它有没有作用,小骆驼正是凭着难看的外表,并被人们称之为“沙漠之舟”。

  四、角色表演

  1、 师:(出示表演题)假如你就是那只外表丑陋的小骆驼,有一天,恰巧又又碰到了小红马,如果小红马再嘲笑你,你该怎么说?(指名说)

  2、 师:听了同学们自信的回答,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从这节课中得到许多收获,谁能说说看。

  五、质疑

  1、 师指名谈收获;

  2、 师:在你们得到收获的同时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质疑,共同解决)

  六、作业设计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外表看似难看但却非常有用的事物,请你再收集几个听;或以《小红马,别再嘲笑我》为题写一个片段。

  • 推荐阅读:
  •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续写(精选17篇)
  •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精选12篇)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通用16篇)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附阅读材料(精选13篇)
  • 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