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假如没有灰尘》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弹掉或者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
3.指名带读生字: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阳 日晕 单调
4.接下来我们随着范读进一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
灰尘的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4.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指导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灰尘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同学们的印象中,灰尘都有那些危害呢?(学生发表看法。)
灰尘既然有这么多害处,大家可能在想,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灰尘就好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会是什么样?(指名作答。)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打开课本,去深入认识一下灰尘吧!(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自读提示,看看都给我们提示了哪些要求,根据要求自学课文,进行批注。
三、自读自悟,把握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发现你的想法和课文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那么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词句。(学生自读自悟,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特点:吸收光线,反射光线。
作用:削弱阳光强度。
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进行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2)“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特点:具有吸湿性能。
作用:使地上万物不都是湿漉漉的,使生物得以生存,使大自然更加丰富。
说明方法:使用假设,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
四、拓展延伸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两重性?举例说说。
五、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吸收光线
削弱阳光强度
作比较
散射光线
天空蔚蓝
假设
吸湿
生物存活
假设
丰富自然
六、作业
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事物,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3
课题12 假如没有灰尘备课时间:10.5上课时间:课时总计课时主讲人韩安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 对比写法作用。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教学流程个性设计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1、指名轮流读课文。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空)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2 重点指导候晖境裂。3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 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 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六、练习和拓展。板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 说明方法
灰尘特点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对比
使阳光变柔和 对比
正面作用 使天空呈白色 对比
自然界气象万千
保持良性循环
反面作用 (学生板书)练习设计1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我想,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上周的一节组内研究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略读课文要放手。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正因为我没让学生读透,因此后边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彻。 2、放手让学生去“问”: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问,还要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更多疑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多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强调个体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对错的能力,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课后练笔很有必要。我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达到思维开放的开放。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会放手,教师走下“讲坛”,学生走上“学坛”。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行踪。真正没有它们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猜猜它们是谁?(板书:灰尘)
2、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指名板书 )
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喊一喊它。
3、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直奔重点段
1、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板书出示:假如没有灰尘,--------------------------。)
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2、指名回答。
(板书:人无法睁眼
天始终蔚蓝
地湿漉漉的
生物无法生存
大自然变单调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单调的自然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晚霞朝晖、闲云迷雾)
4、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灰尘。可是,这么细小的灰尘,怎么能使阳光变得柔和,使天空改变颜色,又让我们看到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呢?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精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出示:“假如没有灰尘,--------------------------,因为--------------------”。)
2、学生读、思、批划交流。
3、你从课文哪几自然段中找到答案的?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说。(板书:缺点)
5 课文主要写灰尘的作用,开头为什么要写缺点呢?(板书:作比较)
6、你发现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7、汇报交流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体会表达方式及用词的准确性)
8、再找一其他体现用词准确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练习说话
1、人人都讨厌的灰尘,它的作用却是如此之大。相仿的我们人人都希望拥有一张会说话的嘴,是不是会说话就一定是好的呢?
出示;假如我们晚上熄灯后说话, --------------------------。
2、汇报
五、总结升华
是呀,我们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却有这么大的作用,而我们人人都想锻炼的说话能力,如果用得不好,却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造福自己。
板书: 假如没有灰尘
缺点 作用
人无法睁眼 事物
讨 灰 天始终蔚蓝 都有
厌 尘 地湿漉漉的 两
生物无法生存 面性
大自然变单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灰尘的两面性,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先让学生认识灰尘的坏处,再学习它的好处,最后又通过文本的回读,让学生明白全文也是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阐述灰尘的两面性,并且让学生明白文章祥略得当,写灰尘的坏处旨在反衬灰尘的坏处,这样既简化了教学难点,又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说明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在学生充分体会灰尘两面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汇报中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补充,教师语言简洁明了,旨在点拨。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发言踊跃,积极性高,充分显示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教学重点落到了实处。
教师的评价语言很关键,在上课开始,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能沉着评价,而且感觉挺到位,如:学生说帮妈妈烧火的时候灰尘很多,我就及时评价,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当学生说,扫地的时候灰尘很多,我就问有什么办法减少灰尘。可是课上到一半,就开始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上不完,于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就一个“好” 字草草了之,有时甚至跟学生抢拍子。教学也因此开始有点走过场了。
经验靠点滴积累,好课靠实践总结、实践总结、再实践总结,千真万确。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 假设
作用(后) 特点(前)
有 (灰尘) 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⑵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列数字、作比较
散射光线 削弱阳光 假设、作比较
散射七色光 改变天空颜色 假设、作比较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丑石》(贾平凹)。
附板书设计:
12﹡ 假如没有灰尘
灰
人类 <----- 密不可分 特点(前)
作用(后)
对比 假设 列数字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6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路点睛
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理解“忽而、依附、庞然大物”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 ,填表。
特点
用途
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导入课题,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课文,
三、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掌握字词。填表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7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灰尘
师:在读课文之前,你对灰尘有哪些了解?
(主要从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方面谈)
2、板书完整课题。
师:那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对灰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这些方面每人只谈一两句即可: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
3、同样一种事物——灰尘,我们在读课文前后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什么?
(我们只认识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没有认识到另一个方面;
说明文就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说明文——(齐读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生词,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模样
尘埃 直径 削弱 散射 朝晖 干涸 可恶 恶劣
相机理解词意:
生息: 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过渡: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阅读课文的?
(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思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制了这张表格,组长执笔,共同讨论,填好后汇报。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提到说明方法时,师追问:谁能具体说说文中那句话用到了这种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2、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东西,具有两面性?
(如鸟粪、电视、网络……)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8
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19分)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鲜为人知的另一方面:______
___离不开灰尘。作者通过灰尘的作用,提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__
____,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2、课文运用了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灰尘与人类_____的关系。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6分)
1、小小变色龙(多音字组词):(16分)
调:tiáo( ) 假:jiǎ( )
diào( ) jià(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0分)
分裂──( ) 凝结──( )
强烈──( ) 削弱──( )
三、花落谁家(选词填空)(12分)
强烈 猛烈 激烈 热烈
1、伤甘岭战斗打得非常( )。
2、校长讲话完毕,同学们鼓起了( )的掌声。
3、在冬天里,常常刮起( )的北风,使人眼都睁不开。
4、夏天的阳光照射出来的光线格外( )。
四、课文片段阅读(18分)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1、灰尘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9分)
2、灰尘是怎样使阳光变得柔和的?(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5分)
灰尘有两面性。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呢?请你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48分)
激光
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是最亮的光。激光与太阳、电灯等发的光不一样,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都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是散的……激光却始终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
( )激光发光方向集中,( )特别亮,最亮的比太阳还要亮一百亿倍以上。如果我们的眼睛盯着电灯看,就感到刺眼;盯着太阳看就感到发昏;如果让眼睛对着激光看,就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乃至失明。激光的这个特点,引起了军事家的注意。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正在研制的有激光枪、激光炮等。激光枪( )能使人的眼睛受到严重伤害,( )能灼伤人体;激光炮可以用来击落敌人的飞机、导弹。
1、在文中括号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4分)
2、激光有许多特点,这个片段主要抓住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特点。(24分)
二、强化阅读(52分)
马
在我家的窗台口,有两匹陶瓷制成的奔马,两匹马在一个底座上,其中一匹马白得像雪,另一匹马黑里透青,两匹马呈奔跑之势。
扬起尾巴向左边跑的那匹雪白的马,我们暂时叫它“千里雪”吧!它圆睁双目正视着前方,嘴微张着,前蹄卷起,后踢腾起,那条蓬松的大尾巴高高扬起,几乎高过了它的头顶。“千里雪”的鬃毛整整齐齐地排在脖后,全身的肌肉鼓起来了。看!它跑得多起劲呀!
在“千里雪”旁边的那匹青黑色的千里马,我们叫它“骐骥”吧!意思是青黑色的千里马。它的姿态正和“千里雪”相反,前蹄藤起,后蹄落地,前蹄紧贴在胸前。看着“骐骥”,你会感到耳边好象听着奔马在长嘶。
我喜欢这两匹马!看到它们,就会感到斗志倍增。看着它的那奔跑、长嘶的姿态,那不顾一切向前奔跑的神情,和那眼里流露出的对目标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你会想到什么呢?当你精神不振时,看一眼奔马吧!它会使你的精神振奋起来,它会使增加力量,产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
1、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
匹瓷马______的特点,从而使我们得到启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
2、陶瓷雪白的马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黑色的千里马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8分)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9
一、说话导入
1、灰尘你在哪里感受过?或者说哪里见过?
生:早晨起床,掀开被子,在阳光照射下,我们就能看到许多灰尘。
师:顺着光柱就看到了。
生:书架的最上一层,用手一抹,就有许多灰尘。
生:什么东西,很久没用了,上面就会有灰尘。
2、灰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的罪魁祸首,但如果没有灰尘,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灰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去看一看文章是怎么写灰尘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到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三分钟后交流。
2、生默读,并作记号。师及时表扬:在标句的时候就应该标上序号。
三、交流反馈
1、生:灰尘的第一个作用是使阳光变得柔和。
师:这是结果,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读句:(第4自然段中)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板书:削 xuē xiāo ,在这里读xuē弱,还有什么词也读xuē。
生:xuē皮,xuē铅笔。
师:这两个都读xiāo,板书削皮、削铅笔,还有一个固定的词剥削念xuē,刚才是不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板书:剥削。
师:把削弱代入句中读一读。
生又读错,全体再读削弱三次。
2、师:刚才说灰尘使阳光变柔和,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第四节,灰尘到底是什么作用使阳光变得柔和的。
生:它容易吸收太阳光。
生:它吸收光波,吸收长光波。师板书:吸收光波。
3、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读句:空气中的水蒸汽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粘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
师:你总结一下,刚才的话里边灰尘的作用是什么?
师提醒:注意哦,这样的文章有时要多读读开头的地方和末尾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会有提示性很强的句子。
生: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具吸湿性
4、师:刚才,灰尘的特性和作用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课文是怎样把灰尘写得这么有意思的呢?
生读: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师:刚才他在晚霞朝晖的地方卡了一下。师板书:朝 zhāo cháo,讲解:当它表示早上的意思的时候,读zhāo,当它表示朝向的时候读cháo。如zhāo夕、cháo 东。
5、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很有特点?值得你去学习的?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这句的“必须”用得好,是吧?生点头。
生:有的地方用了做假设。读句子举例。
生:还有作比较,他将有灰尘和没有灰尘做了比较。读句子举例。
师:我们通过读,把这些都表达出来。
6、师:灰尘中还有哪些特点?课文中有一处很明显的地方。
生没找出来,师点拨:还有一个灰尘最明显的地方。
生:小。师:不仅仅是小,而是微小、细小。板书细小。
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读句子。(列数字的那句)
课文中写灰尘微小的句子,还用了一种表达方法。
生读: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里用了作比较。
师:我们把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句子读一读。
7、课文中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又一次让我们领略了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8、同学们,不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第一小节,第一小节也写得非常好。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指名)
师:什么叫生息?生指——(生活),息指——(休息)。
师:这句话“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用得非常好。不知道“拂拭”你们懂不懂?可以用哪两个字代?
我们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古往今来,人们一提到灰尘,就——生: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9、假如没有灰尘,那会怎么样呢?给学生思考。
能交流了吗?谁先来?找一个这节课都没有发言的孩子。
生: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师:你不仅找得非常正确,而且读得也很好。(屏幕出示: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生: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蔚蓝。(屏幕出示:天空将始终蔚蓝)。
生: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屏幕出示: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
生:假如没有灰尘,大气中的湿度不断上升,影响生命生存。(屏幕出示:湿度不断上升,影响生命生存)
生: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屏幕出示: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
10、生质疑:要是把题目改成“天空没有灰尘”是不是更好?因为灰尘在地面上会造成污染,在天空中才有作用。
师:谁能用理由反驳他? 生…..
师:其实,我也赞成用“假如没有灰尘”做题目。我觉得这题目很有诗意,而且假如没有灰尘,会让我们去假设,这道生活中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写假如空中没有灰尘,那么他写的重点将是——
11、我们看看大屏幕,他就像一首诗。齐读:
假如没有灰尘
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天空将始终蔚蓝,
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
湿度不断上升,
影响生命生存
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
有了灰尘,
生活就会多姿多彩。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0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教材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根据以上目标,我这样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抓住部分同学擦桌子机会,问:“为什么擦桌子?”“因为桌面上有灰尘”从而引入课题,让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灰尘。同学们都说灰尘的危害,是呀,身边的灰尘的确讨人厌,惹人烦。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灰尘,那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以这样一个设问引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学习课文
我先让全班齐读连接语中一段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出示表格让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让学生学习中分析、概括,进一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完成表格后,进行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板书。这是教学的重点,为加深理解,我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画图回味──把天空逐渐由蓝变白呈现的图意画出。环节三:讨论交流 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分组讨论,说说灰尘对人类多彩生活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的多彩生活离不开灰尘的作用。我顺势引导,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正反两方面的眼光看事物──既要看到它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环节四:拓展延伸 布置让学生收集自然界中具有明显两面性性质的事物资料,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准备交流。
教后反思
这节课由于选材新颖,学生看了题目后就觉得非常奇妙,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可贵的兴趣去学习,交流,反思,适当的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习语文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削弱、柔和、朝晖、庞然大物……”。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喜欢灰尘吗?师生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⒉灰尘在平时真的令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晖 单调(diào) 调(tiáo)节气候
⒊交流: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为什么没有灰尘就会这样,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⒉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散射光线(散射七色阳光)
③具有吸湿性能
⑵灰尘的作用:
①阳光变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于变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云雾、雨、雪、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现象)
⑶最后的叹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尘的赞美,我们真的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借用书上的几个假如再来赞美一番这灰尘
①引读几个假如。
②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4、5、6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有了灰尘怎样,然后写假如没有灰尘怎样,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⒋补充课外资料:作者运用假设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作用之大,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⒌灰尘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并感谢它们吧。
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正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在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变化 对 比
吸湿 小水滴 气象万千 假 设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总体感觉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一,学生对字的读音掌握不够好,比如“朝晖”这个“朝”字在初读课文时强调了读音,但在后来的朗读中,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读错。这可能是进入五年级后,我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加强了,而对字词的教学减弱了,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所致。其二,在教学时,我对一些描写的教学引导过细,以致教学时间不够,在一堂课内没能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这是我对略读课文的重点把握不够所致。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认识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⑵正确认读:
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2、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学习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灰尘吗?
生1:喜欢。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喜欢灰尘的道理。
生2:不喜欢。
师:灰尘污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没有它行不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朗读与理解
师:朗读全文并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用直线画出“特点”,用曲线画出“作用”。
(学生活动。)
师:默读第一段,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
(生1读画出的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
师:如果拿极小的灰尘和排球比,就如同拿排球和地球比。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特点?
生1:细小。
生2:极小。
生3:微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百万分之一毫米,几百分之一毫米。
师:这些是什么?
生:数字。
师:用数字说明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方法就叫──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
师:作者又介绍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的东西。
师:为什么作者要称细小的灰尘为“庞然大物”?
生探讨。
师辅助: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
生:肉眼看到的。
师: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
生:和小的灰尘比。
生:和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那些灰尘比。
师辅助:大的灰尘直径几百分之一毫米是小的灰尘直径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多少倍?
生计算:一千倍。
师:一千比一,大的灰尘自然是“庞然大物”了。
师: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探讨,师辅助:作比较。
(板书:做比较)
师:还有其它特点吗?
(生2: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师板书:散光。)
师:有什么作用?
生1: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生2:使阳光变柔和。
(师板书:柔和。)
师: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生:如果光太强,人就睁不开眼。
师:“如果”是什么意思?
生:假如。
师:假设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就叫“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能散射那些颜色的光?
生:不加选择的散射七色光。
(师板书:白光)
师: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特性的?
生探讨。
师辅助:“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生:高和低。
师:这是作者在作……
生:作比较。
(师板书:作比较。)
师:灰尘除了微小散光还有其它作用吗?
生: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吸湿。)
师:吸湿有什么作用?
生1:凝结成小水滴,地上不会湿漉漉的。
生2: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生3: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的美景。
(师板书:干燥保护生物气象是万千。)
师:说明干燥作用时,用了那个词?
生:假如。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还有哪里也是假设?
生探究:更严重的是──生物的生存。
师:这是真的吗?
生:是假设的。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形成什么景观?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师板书:气象万千。)
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作者为甚用叹号?
生:感情强烈。
师:读读这一句有叹号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叹号要表达什么?很讨厌灰尘吗?
生:赞美灰尘。
师: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灰尘古来让人讨厌,为什么作者要赞美它?
生:它有它的作用。
师:是啊!小小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看来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三、拓展
师:谁来用简短的一段话概括灰尘的特点、作用?用“假如……”的形式。
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师:虽然灰尘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但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散射强烈的阳光,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看来让人讨厌的灰尘是不可少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啊!
师:在摘录本上摘抄描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学生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3
《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有些问题提出了却没能做答,全班交流时,学生读的还不够,说的还不透。究其原因,我想我忽略了这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正因为我没让学生读透,因此后边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彻。
2、放手让学生去“问”: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问,还要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更多疑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多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强调个体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4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朝(zhāo)晖直径(jìng)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可恶(wù) 干涸(hé)
单调(diào) 削(xuē)弱 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 灰尘的特点:
① 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 在空中飘浮。
⑵ 灰尘的作用:
① 反射光线。
②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 填写课文内容。
②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 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填表:
特点作用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二、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6
【教材简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 朝(zhāo)晖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可恶(wù) 干涸(hé)
单调(diào) 削(xuē)弱 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 灰尘的特点:
① 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 在空中飘浮。
⑵ 灰尘的作用:
① 反射光线。
②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 填写课文内容。
②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 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 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假 设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练习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
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周元桂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作者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并把感受最深的、最重要的部分多读几遍,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明白作者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表达这些特点和作用,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灰尘的作用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资料链接】
高士其《灰尘的旅行》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著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的灰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陶瓷厂、纺织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粪便、鸟羽、虫卵等。
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肤。灰尘里面还夹杂著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损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我们要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处于一切生产过程中的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现在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7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因而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还要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3、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总结,如说一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哪些表达方法等。
4本课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5、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
如:“较短”的“较”应读 jiào,不读 jiǎo,“干涸”的“涸”应读 hé, 不读gù;“削弱”的“削”应读xuē,不读xiāo;“朝晖”的“朝”应读zhāo,不读 cháo;“调”在“调节气候”中读 tiáo,在“单调”中读 diào。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8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推荐灰尘,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但是,要让我们真正认识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说明文《灰尘》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灰尘的产生、形状以及作用。尤其是介绍灰尘的作用,看似没有用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灰尘,却又有那么多奇妙的用途,原来,我们的生活又是离不开灰尘。其实,就是在这样科学的态度,客观的叙事中,又蕴涵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教学这篇课文,感觉上得很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我想,大约是课文的难度决定的吧!
反思课文难在何处?我觉得:
一是文中有许多科学的专业名词,学生很难理解,因为那需要物理知识作为铺垫。
二是课文在介绍灰尘的作用的时候,是层层推进地介绍,一个结论,既是前面原因的推断结果,又是后一个结论引起的原因,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
本课是选学课文,课前让孩子们联系《词语手册》和其他工具书去预习,理解重点字词,找出文中自己印象特别深的语句,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并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假如沒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沒有灰尘》一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加上学生已经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基础,因而,教学时,我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以学生自学为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读书、自学、讨论、交流,把课文读顺、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灰尘的兴趣。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他们紧扣课文内容思考,从重点词句质疑,向表达方式发难,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的最佳方式。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它也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还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在班里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道,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等。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9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3、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反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的重要作用。
4、有趣的是,灰尘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二、对词语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干涸:没有水了。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 推荐阅读: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通用13篇)
- 假如没有灰尘 教案(精选16篇)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精选14篇)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精选15篇)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精选14篇)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通用15篇)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