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有趣的汉字故事简短

2024-03-05人围观
简介《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  目标:  1、通过活动,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体会学习过程的有趣。(情感目标)  2、通过活动,初步知道如何处理资料、运用资料。(能力目标)  3、在活动中练习分工、合作、交流。(能力目标)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都依据计划书上的分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初步地研读,挑选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2、准备好纸、钢笔、水彩笔、剪刀、尺子等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

  目标:

  1、通过活动,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体会学习过程的有趣。(情感目标)

  2、通过活动,初步知道如何处理资料、运用资料。(能力目标)

  3、在活动中练习分工、合作、交流。(能力目标)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都依据计划书上的分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初步地研读,挑选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2、准备好纸、钢笔、水彩笔、剪刀、尺子等工具,以备制作汇报作品时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回顾交流

  1、回顾最佳计划书评选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有趣的汉字”制定了活动计划。

  看,这就是经过各小组推荐,最终评选出的“最佳计划书”。(出示课件)

  (归结语)这些计划书符合格式要求,而且书写美观、大方,都被评为了“最佳计划书”。让我们向这些获得最佳计划书的个人和小组表示祝贺。

  2、交流如何搜集资料

  根据这些计划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进行活动,搜集资料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个人和小组在课下都进行了哪些工作,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一个小组长发言,同时出示此小组的活动计划书)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组的计划书,听听这个小组长的介绍,想一想:他们按照计划书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是我们小组应该借鉴的?对他们小组做的工作你还有哪些想法?一会儿可以简单说说。

  小组长介绍,师适时引导: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师适时归纳:看来,翻看课外书、到网上浏览,这些都是我们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

  (归结语)看来,计划书的作用可真大。按照计划书上的活动内容和分工,他们小组课下分头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为小组的展示交流做好了一些准备。

  3、明确这节课任务及要求

  这节课,我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对同学们搜集到的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为后面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板书:处理资料,准备成果展)

  我们来看看,在今天的课堂上,哪些小组的活动最积极、最有效。

  二、指导处理资料。

  1、明确为何要处理资料

  (以一个小组资料为例)看看,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果展示,同学们在课下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很丰富的资源。资料找来以后,我们怎样更好地把这些资料变为我们要用的东西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加工和处理。

  2、明确怎样处理资料

  ①挑选什么样的资料

  你们觉得我们加工处理资料时,该选用哪些合适的资料呢?(生自由说)

  (归结语)看来,大家都认为我们在选择资料的时候,要选那些新颖的、有趣的、能够吸引大家的资料。

  ②挑选多少资料

  我们搞明白了该选怎样的资料合适。那么,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还很多,你们认为:根据你们组的活动内容以及你们组的展示形式,你们小组选择多少资料更为合适呢?(生交流)

  (归结语)看来,不同的展示方式,应选择的资料数量也有所不同。

  ③怎样快速挑选资料

  有的小组要选择的资料可能比较多,怎样快速把有用的资料挑选出来呢?谁有好的建议?

  (归结语)通过刚才一番交流,我们知道了: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首先要选取那些新颖的、有趣的、便于展示的资料。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交流,我们还应该根据小组预定的展示形式,选取适量的材料,有目的地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3、指导小组活动

  要求明确了吗?下面,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刚才我们谈到的要求对你们的资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会合作,哪个小组的合作最有效。

  (学生分小组活动)

  活动小结: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合作的效率很高,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已经挑选好了他们组要用的资料。请这些小组长介绍一下做法,其他小组听一听,看看哪些做法可以借鉴。

  三、指导准备成果展

  1、指导确定成果展的形式

  从搜集到处理资料,同学们付出了很多,那么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成功地进行展示。虽然在计划书中,我们已经对成果展示进行了先期的预设,但是经过课下搜集资料和刚才加工处理资料,我想同学们可能对展示形式有了新的想法,想再充实一些新颖的活动方式。那么,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请你们组再来商议一下:你们最终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小组商议)

  商议好以后,你们组的展示形式有没有调整和改变呢?你们组最终准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呢?哪个小组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种展示形式你感兴趣吗?对他们组的展示形式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拨:

  ①手抄报:(出示课件)认真观察这些手抄报,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生自由说,师相机归纳,如:报纸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就是报名要醒目,并要和内容相吻合;这些手抄报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巧妙,一个板块儿里面一项内容,一会儿我们小组办手抄报时可以借鉴;书写要工整、美观;要做好美编工作,使插图为手抄报增色,同时又不能喧宾夺主。(出示课件)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办手抄报时应该考虑的。

  ②竞猜: 除了他们组讲的,你还知道哪些竞猜形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③表演: 针对“讲笑话、讲故事、演小品”等表演形式,你们认为怎样讲、怎样演更能吸引大家呢?谁有好的建议?

  2、指导小组活动

  经过一番集思广议,有的小组可能对展示形式又有了新的想法,没关系,接下来这些小组可以继续对小组最终的展示形式进行讨论。已经确定好展示形式的小组,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对刚才选出的资料进行加工,准备成果展示。看看哪个小组能够继续进行有效的合作。

  (小组活动)

  活动小结:在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他们能够根据每个组员的能力合理安排任务,使人人都能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能够团结互助,合作效率很高。(若有小组遇到困难,此时可以引导其他组帮助解决。)

  这节课没有准备好成果展示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准备。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认为这节课和以往的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加工处理资料的方法两方面谈)

  回去以后,可以把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和自己的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写。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2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培养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一、自主修复

  你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那就和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先商量一下,再拟订活动计划吧!

  “遨游汉字王国”活动计划表

  时间

  活动内容

  人员分工

  查找资料的途径

  二、我能在下列词语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1、兴高采烈:

  ⑴ xìng gāo cǎi liè  (  )

  ⑵ xīng gáo cǎi liè  (  )

  2、字不量力:

  ⑴ zì bù liáng lì   (  )

  ⑵ zì bù liàng lì   (  )

  3、一掷千斤:

  ⑴ yī zhēng qiān jīn (  )

  ⑵ yí zhì qiān jīn   (  )

  4、设身处地:

  ⑴ shě shēn chǔ dì  (  )

  ⑵ shē shēn chǔ dì (  )

  三、我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它们

  谦(   )  唤(   )  慕(   )  乘(   )

  歉(   )  换(   )  幕(   )  趁(   )

  镜(   )  部(   )  灌(   )  缝(   )

  境(   )  陪(   )  罐(   )  逢(   )

  四、我能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填在词后的括号里)

  1、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    (  )

  选举      (  )

  举重      (  )

  举例说明    (  )

  2、老:a、年岁大 b、富有经验 c、很久以前就存在 d、经常 e、很

  老远      (  )

  老人      (  )

  老手      (  )

  老迟到     (  )

  老朋友     (  )

  3、白:a、说明 b、空的 c、没有结果 d、像雪那样的颜色

  表白      (  )

  白费力气    (  )

  一张白纸    (  )

  一份白卷    (  )

  五、我会猜字谜

  十二月(   )  十二月一日(   )  半部春秋(   )

  一年少三十天(   )  和口味(  )  耳有所闻(   )

  一口咬掉牛尾巴(   )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   )(   )

  六、我出字谜你来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

  1、天下雨不戴帽──临(  )到头上

  2、胸口上张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想(  )的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八、我能用线将歇后语的左右两边恰当地连接起来

  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口无心

  胡子生疮              底子差

  鸡爪子烩豆             大材小用

  小和尚念经             不打自招

  卖豆芽不带秤            毛病

  热锅上的蚂蚁            没有多少油水

  麻袋上绣花             乱抓

  电线杆当筷子            坐卧不安

  九、我能背古诗,还知道这首诗的谐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  )却有晴(  )

  十、有趣的文字游戏

  宋代,苏小妹与其长兄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以对联的形式开了个玩笑。苏小妹写的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看后,晓得这是苏小妹有意在取笑于他,于是,提笔对下联,反戈一击。联曰: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东坡在一旁看了,连声称妙!

  一天,诗人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住所,苏东坡随即出门迎接。这时,苏小妹正在窗前捉虱子了。一见长兄和黄庭坚迎面而来,脱口出对联道:

  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下联:

  小妹窗前捉半风。

  上联的“双月”,即“朋”字;下联的“半风”(繁体),即“虱”字。

  十一、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神奇的“打”字

  陈 原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法是“织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打草鞋”的“打”,与此类同,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次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味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瓶,而是“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二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一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儿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话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例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么?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将”,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健身器材,但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就不知说什么意思了。

  1、你觉得“打”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能举出一个像“打”字这样神奇又平凡的字吗?并写一写它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3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培养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一、自主修复

  你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那就和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先商量一下,再拟订活动计划吧!

  “遨游汉字王国”活动计划表

  时间

  活动内容

  人员分工

  查找资料的途径

  二、我能在下列词语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1、兴高采烈:

  ⑴ xìng gāo cǎi liè  (  )

  ⑵ xīng gáo cǎi liè  (  )

  2、字不量力:

  ⑴ zì bù liáng lì   (  )

  ⑵ zì bù liàng lì   (  )

  3、一掷千斤:

  ⑴ yī zhēng qiān jīn (  )

  ⑵ yí zhì qiān jīn   (  )

  4、设身处地:

  ⑴ shě shēn chǔ dì  (  )

  ⑵ shē shēn chǔ dì   (  )

  三、我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它们

  谦(   )  唤(   )  慕(   )  乘(   )

  歉(   )  换(   )  幕(   )  趁(   )

  镜(   )  部(   )  灌(   )  缝(   )

  境(   )  陪(   )  罐(   )  逢(   )

  四、我能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填在词后的括号里)

  1、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    (  )

  选举      (  )

  举重      (  )

  举例说明    (  )

  2、老:a、年岁大 b、富有经验 c、很久以前就存在 d、经常 e、很

  老远      (  )

  老人      (  )

  老手      (  )

  老迟到     (  )

  老朋友     (  )

  3、白:a、说明 b、空的 c、没有结果 d、像雪那样的颜色

  表白      (  )

  白费力气    (  )

  一张白纸    (  )

  一份白卷    (  )

  五、我会猜字谜

  十二月(   )  十二月一日(   )  半部春秋(   )

  一年少三十天(   )  和口味(  )  耳有所闻(   )

  一口咬掉牛尾巴(   )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   )(   )

  六、我出字谜你来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

  1、天下雨不戴帽──临(  )到头上

  2、胸口上张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想(  )的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八、我能用线将歇后语的左右两边恰当地连接起来

  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口无心

  胡子生疮              底子差

  鸡爪子烩豆             大材小用

  小和尚念经             不打自招

  卖豆芽不带秤            毛病

  热锅上的蚂蚁            没有多少油水

  麻袋上绣花             乱抓

  电线杆当筷子            坐卧不安

  九、我能背古诗,还知道这首诗的谐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  )却有晴(  )

  十、有趣的文字游戏

  宋代,苏小妹与其长兄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以对联的形式开了个玩笑。苏小妹写的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看后,晓得这是苏小妹有意在取笑于他,于是,提笔对下联,反戈一击。联曰: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东坡在一旁看了,连声称妙!

  一天,诗人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住所,苏东坡随即出门迎接。这时,苏小妹正在窗前捉虱子了。一见长兄和黄庭坚迎面而来,脱口出对联道:

  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下联:

  小妹窗前捉半风。

  上联的“双月”,即“朋”字;下联的“半风”(繁体),即“虱”字。

  十一、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神奇的“打”字

  陈 原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法是“织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打草鞋”的“打”,与此类同,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次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味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瓶,而是“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二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一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儿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话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例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么?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 “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将”,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 “打排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健身器材,但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就不知说什么意思了。

  1、你觉得“打”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能举出一个像“打”字这样神奇又平凡的字吗?并写一写它的用法。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从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受到启发,获得汉字的历史知识。

  【学习重难点】

  1.会猜谜语

  2.在字谜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汉字的有趣

  【学法指导】把课文和资料结合,老师加以适时指导。

  【学前准备】结合导学案学习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课 前

  ★学案自学

  1猜出教材提供的谜语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2课外准备的歇后语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课 中

  ★小组合作: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

  小组分工:把以上的各题视具体情况分给各组。

  (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各小组展示他们的结果,可以口头发言,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书面成果,也可以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

  ★质疑探究

  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质疑解惑,如解决不了,可全班探讨。

  ★自悟自得

  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跟汉字有关既可)

  ★达标测评

  1猜谜语: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2猜歇后语: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课 后

  ★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5

  课题:《有趣的汉字》

  课时:3课时 年级:五年级(上)

  准备:欣赏图片、国画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猜字谜。

  “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打一个字。(哭)

  2、你们知道有哪些字谜可以让大家猜一猜呢?

  “座中无人”(庄)

  3、通过猜字谜你感受到中国汉字有什么特点?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

  4、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

  (二)深入教学

  1、谁知道汉字是怎么起源的?

  2、汉字又是则怎么发展演变的呢?

  甲骨文(殷商后期)——大篆(西周后期)——小篆(秦朝)——隶书(汉)——草书(魏晋南北朝)——楷书(唐)

  3、(出示一个甲骨文字)猜猜这个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早期的汉字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虽然很复杂难写,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欣赏角度来说却很有趣。今天就请同学们像古时候的人们创造甲骨文样的方法来创造汉字,使你的汉字既有字义也有图画美。

  (三)学生练习

  1、“林”、“森”、“水”、“明”这些字分别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形象?

  2、你还想到哪些字可以写得很有趣,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你打算怎么写?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象形汉字的了解,选择象形汉字,运用水墨形式创作一幅有趣的汉字画。

  4、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一)欣赏讨论

  1、(出示几幅学生上节课的作品)

  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能猜出写的是什么字吗?

  2、教师小结,突出国画的水墨用笔用色在绘画时要灵活多变的运用。

  (二)深入教学

  1、(出示有浓破淡用笔和淡破墨浓用笔的作品)

  你能想出这样的用笔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教师示范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用笔。

  3、(出示构图不同的作品几幅)

  这几幅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会的破墨法创作一幅构图新颖的汉字画。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幅有汉字画的衣服设计图)

  你觉得这件衣服漂亮吗?看出是什么字了吗?

  2、汉字可以作为漂亮的图案装饰我们的服装。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用它来装饰其他的事物吗?

  (招牌、标志、生活物品)

  (二)启发设计

  1、(出示教师设计的汉字图案风格的学校标志)

  这个标志有什么特点?

  (用国画的方式来表现的,简洁、明了)

  2、你还想到怎么设计?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国画特殊的用笔用色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6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小语五年级上册)

  【分析学生】

  本班学生共有64人,其中有男生33人,女生有31人,从总体来看,我们学校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生识字能力都比较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能力也比较好。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教学目标的确定】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活动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走近汉字

  1.对于“汉字”同学们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许多世界名人是这样评价汉字的。

  2.课件出示:

  (1)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2)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3)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

  (4)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过渡: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请同学们静静的欣赏(课件演绎汉字的演变过程)

  师: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现在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当两个跨越几千年的汉字同时出现在眼前,你们心里有何感想。

  相机板书:有趣 神奇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的76页,快速默读,你对汉字又会有新的了解。

  3.学生默读

  4.同学们,想去了解更多的汉字吗?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板书课题 有趣的汉字)

  二、阅读材料,初感汉字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⑴ 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⑵ 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 自渎活动建议。

  ② 汇报交流:(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⑶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作业超市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大擂台:

  首先,我们从猜字谜开始。同学们,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⑴ 提出活动要求。

  ⑵活动开始。①必答题(字谜)②抢答题。③附加题 

  ⑶ 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⑷ 畅谈感受,体验乐趣。:① 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⑸小结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师: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个汉字就像一首诗,一个汉字反映一段历史,它让我们如此沉醉,如此着迷,它值得我们热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谐音大舞台: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歇后语:

  【出示阅读材料中的歇后语】自由读,发现其中的谐音。后指名读,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父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交流其它谐音歇后语

  师:谐音歇后语真有趣!老师也带来了四组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前半句,点击出示后半句。】

  (1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礼)

  (2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3和尚的房子----------庙(妙)

  (4老九的兄弟----------老实(十)

  2、讨论谐音广告语

  师:汉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于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广告词也借用了成语、俗语,取谐音换新义,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课件出示谐音广告语:点击出示正确的词语】

  沐浴器——随心所浴( 欲 )

  咳嗽药——咳不容缓( 刻 )

  洗衣机——爱不湿手( 释 )

  蚊 香——默默无“蚊”的奉献( 闻 )

  麦当劳——年年有鱼( 余 )

  服装广告——衣衣不舍( 依 )

  饮料广告——有口皆杯( 碑 )

  华素片广告——快治人口( 脍 )( 炙 )

  黄河冰箱广告——领鲜一步( 先 )

  牙膏广告语——牙口无炎( 哑 )( 言 )

  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骑”乐无穷( 其 )

  6、汉字历史知多少:(课件出示:)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 )。

  (2)汉字中字最多。(形声字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3)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字是(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nā,ná,nà,né,něi,nuõ,nèi,nuò

  汉字中同音字最多的是“yì”。《现代汉语词典》中读“yì”的字有103个,《辞海》中达195个。教)

  7、讲 “一字值万金”的故事。(组内互说,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全班交流。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8、小小书法展:(事先把教室用学生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进行布置。)   

  ⑴明确参观要求:

  ①言行文明,不要拥挤和大声喧哗。

  ②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⑵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四课时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 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⑵ 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⑴书面汇报。 ⑵合作汇报。 ⑶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⑷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作业安排】

  1、喜欢办小报的同学,办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的小报。

  2、喜欢读书的同学,找有关汉字的书读一读。

  3、喜欢上网的同学,在以下网站继续探寻汉字的奥秘。

  【教学资源】

  《说文解字》;写有“字谜”、“歇后语”、“汉字知识问答”的投影资料。

  【自问自答】

  自问: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起来轻松吗?自答:《有趣的汉字》的这一课,让我感觉到想要上好一节课,绝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真可谓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啊!准备这节课,我可谓是困难重重。查找适当、有用的资料还是很困难的,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对汉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自主查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想: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7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

  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⑴ 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

  (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⑵ 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 自渎活动建议。  ② 汇报交流: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⑶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工作优化设计

  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1、字谜竞猜:

  ⑴ 提出活动要求:

  ① 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

  ② 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

  ⑵ 活动开始:

  ① 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

  字谜举例:

  a、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

  b、三匹马。( )

  ② 抢答题:

  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③ 附加题:

  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

  ⑶ 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⑷ 畅谈感受,体验乐趣:

  ① 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② 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⑸ 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2、谐音示图:

  ⑴ 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

  ① 读一读。

  ② 说一说谐音的有趣。

  ③ 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

  (古诗,对联。)

  ⑵ 畅游谐音园:

  ① 歇后语:

  一学生说歇后语前半句,其他学生说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谐音字。

  ② 笑话:

  a、指名说笑话。

  b、说说笑点在何处?

  ③ 古诗:

  a、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

  b、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

  ④ 对联:

  a、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对联上联。

  b、小组合作对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三、小结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四、作业超市

  自学《仓颉》等第三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 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⑵ 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

  ⑴ 书面汇报。

  ⑵ 合作汇报。

  ⑶ 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⑷ 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

  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六、作业超市

  针对三节课的学习,写一份心得体会。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8

  一、谈话引入、回顾交流

  师:上节课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有趣的汉字”制定了活动计划。看,这就是经过各小组推荐,最终评选出的“最佳计划书”。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计划书,学生认真看)

  师:这些计划书符合格式要求,而且书写美观、大方,所以被评为了“最佳计划书”。让我们向所有获奖的个人和小组表示祝贺。(师生鼓掌)

  师:根据这些计划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进行活动,搜集资料了,是吗?

  生:(齐答)是!

  师:那你们个人和小组在课下都做了哪些工作,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哪些小组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纷纷举手)

  师:“书香小组”要来介绍。(课件出示此小组的计划书)咱们先来看看书香小组的计划书,听听他们组的介绍,看看他们按照计划书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哪些是我们小组应该借鉴的?

  “书香小组”代表:我们小组的活动内容是研究谐音歇后语、音近字绕口令和字的来历。

  师:(插话)哦,是三项内容。

  “书香小组”代表:(继续介绍)我们的分工情况是:付斌和张苒搜集音近字绕口令,瞧,这就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举起资料);王炳涛、司万里、谢晓彤搜集的是谐音歇后语(举起资料);我搜集的是字的来历(举起资料)。

  师:短短的几天内,你们组就搜集到了这么多的资料,真不愧为书香小组啊!那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这些资料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书香小组”代表:我们有的是去上网查资料,有的是去图书馆搜集的资料。

  师:看来,上网查资料,还有翻看课外书,这些都是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还有哪个小组跟他们小组做的工作不太一样?

  (“天龙小组”同学举手)

  师:(出示此小组计划书)让我们看看他们小组都做了哪些工作。

  “天龙小组”代表:我们是“天龙小组”,我们的活动内容主要谐音成语和字谜。我和于浩洋搜集的是谐音成语,(举起资料)这就是我们共同搜集到的资料;其他四个人搜集的是文字谜,这些就是他们辛辛苦苦搜集到的(举起资料),一共有这么一大摞呢。我们也是通过上网和查书搜集到的资料。

  师:搜集完之后呢?

  “天龙小组”代表:之后,我们还认真读了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在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旁边做上了标记。(举起其中一张资料)比如说这张字谜资料上就做满了红红的标记。

  师:哦,你们小组搜集完之后,还提前阅读好了资料,在资料上做了标记,你们天龙小组真是与众不同啊。

  师:看来,计划书的作用可真大。在它的指导下,按照活动内容和分工,咱们每个小组课下都分头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为后面的小组展示交流做好了一些准备。这节课,咱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为后面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板书:加工处理,准备成果展示)我们来看看,在今天的课堂上,哪些小组的活动最积极、最有效。

  二、指导处理资料。

  1、选怎样的资料?

  师:(举起“书香小组”的资料)看看,这个小组搜集到了这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来说就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资料找来以后,怎样更好地把这些资料变为我们要用的东西呢?这就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你觉得咱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资料呢?

  生1:应该选用对我们最有用的资料。

  师:什么叫“最有用的资料”?

  生1:比如说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能在平常的时候用上。

  师:哦,有用的,请坐。

  生2:我觉得应该让大家对这个资料非常感兴趣,因为需要大家都来参与我们小组的成果展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我觉得应该搜集一些谐音类的内容,像谐音歇后语里面的一些内容就非常有趣,让人觉得好笑。我还赞成搜集文字谜,因为文字谜可以让我们多开发智力。

  师:哦,你觉得应该搜集这些资料。那么,现在资料搜集来了,你觉得如果让你们组进行成果展的时候,从这么多资料当中选什么资料最合适?

  生4:我觉得应该选最有趣的、比较难的,因为可以让大家增加知识。

  师:哦,最有趣的,还要有点难度。

  生5:我觉得应该选能让同学们感兴趣的。

  师:看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应该挑选那些大家感兴趣的、能吸引人的、新颖的、有趣的资料,是吗?

  生:(齐答)是!

  2、选多少资料?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该选什么样的资料。但是,每个小组搜集到的资料都这么多,你们觉得根据你们组的活动内容以及计划书上的成果展示形式,每项内容选择多少资料更为合适呢?

  生1:我觉得应该选适量的,可以用来制作成果展示的。

  师:我记得你们是“快乐先锋小组”,(出示此组计划书)你们的展示形式预定的一个是比赛,一个是手抄报。你觉得如果是手抄报的话,你们组大概要选多少资料?

  生1:手抄报的话,要选一些有用的资料。

  师:你能大概估计一下要选多少条吗?

  生1:五、六条。

  师:五、六条够用吗?我记得还有几个小组也选的有手抄报,你们认为要选多少条?

  生2:我们组选的也是手抄报,我们觉得选十五条也就可以了。

  师:大概十五条就够了,是吗?

  生3:我们组办的也是手抄报,但是我们组的资料比较短,需要选二三十条。

  师:你们认为需要选二三十条。看来,手抄报需要用的资料比较多。

  师:(继续以“快乐先锋小组”计划书为例)他们小组还选了比赛的形式,那么对于比赛的形式,你认为应该选多少资料合适?

  生4:我们快乐先锋小组的资料比较长,选四、五条就够了。

  师:我记得有的小组在选字谜的时候设计的形式是字谜竞猜,字谜竞猜也是一种比赛的形式,那你觉得若是这种形式的话我们选多少资料合适呢?

  生5:我觉得应该选十条,因为现在有六个小组,如果让每个小组猜一条的话,要准备多一些才行。

  生6:我觉得应该选十二条,每个组都可以猜两条。

  师:除了手抄报、比赛、竞猜,我记得还有的小组用了其他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讲笑话”、“看图讲故事”、“表演小品”,这些都是表演的形式。选择表演形式的小组,你们认为选多少条合适?

  生7:选三条。

  师:一下子要表演三个小品?

  生7:先选三条,然后可以再筛选。

  师:最终要选多少条?

  生7:选一、二条。

  师:看来,展示形式不同,所需要选择的资料数量也应该有所不同。

  ③怎样快速挑选资料

  师:准备办手抄报的小组要选择的资料可能比较多,如果老师只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你觉得怎样做能快速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把要用的资料挑选出来呢?谁有好的办法?

  生1:应该分工行动,这样会快一些。

  生2:我觉得那么多资料,应该每个人都拿一点,分头看,把要用的选出来。

  师:哦,每个人都要参与,分工合作。

  师:通过刚才一番交流,我们知道了: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首先要选取那些新颖的、有趣的、同学们感兴趣的资料。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交流,我们还应该根据小组预定的展示形式,选取适量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3、指导小组活动

  师:下面,老师就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刚才我们谈到的要求对你们的资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会合作,哪个小组的合作最有效。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合作的效率很高,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已经挑选好了他们组要用的资料。这些小组是怎样做的呢?我想请这些小组长介绍一下做法,其他小组听一听,看看哪些做法可以借鉴。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先选谐音笑话,选时一人拿点资料,选好再一块儿讨论讨论看合适不合适。选完谐音笑话,再一人拿点绕口令的资料,选好再一块儿讨论讨论看合适不合适。

  师:老师听明白了,他们小组是一项一项进行选的,选的时候先分好工,每个人都有任务,选好后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这样能提供小组的合作效率。还有哪个小组有好的做法?

  “天龙小组”组长:我们是这样分工选的:因为我和于浩洋搜集的谐音成语是要办成手抄报的,所以我们俩负责选谐音成语资料,又因为我们俩都是在百度上搜的,所以选的时候就把好的选出来,把一样的去掉。

  师:老师听明白了,他们小组跟天龙小组的做法不一样。他们是两个人分工负责挑选这一方面的资料,另几个人分工挑选另一方面的资料。看来,小组合作要开动脑筋。

  三、指导准备成果展

  1、指导确定成果展的形式

  师:现在先把资料放一边,让我们来想一想:从搜集到处理资料,咱们付出了很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果展示。怎样让成果展示更成功呢?(出示一个小组的计划书)虽然在计划书中,我们已经对成果展示进行了先期的预设,比如:谐音成语,他们定的形式是手抄报;文字谜,定的是擂台赛。但是经过课下搜集资料和刚才加工处理资料,我想有的小组可能对你们的展示形式有了新的想法。那么,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请你们组再来商议一下:你们最终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待会儿简单介绍给大家。

  (小组商议,师巡视,提醒:有需要改动的可以随时在计划书上进行调整)

  师:经过商议,你们组的展示形式有没有调整和改变呢?你们组最终准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呢?哪个小组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种展示形式你感兴趣吗?对他们组的展示形式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我们组的谐音歇后语展示形式还是不改变,仍用手抄报,但谐音名字笑话展示形式改成表演。

  师:你们可以在计划书上进行调整。我想问一下:你们组谐音歇后语展示形式选择手抄报,那手抄报准备怎么办呢,想好了吗?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想好了。

  师: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李蕴昀画画比较漂亮,让她来画。她画好了,旁边有一点地方的话我们就上去写。

  师:什么叫“旁边有地方就上去写”?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比如说一张纸,她在上面画一些画的话,旁边没有用,我们就可以上去写。

  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要有插图、有字。还有的小组也选择了手抄报,你们对于办好手抄报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天龙小组”:我们组还是选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谐音成语。因为我们谐音成语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多,买的纸比较大,就可以把大纸铺到桌子中间,中间两个善画的女生可以画画,我和李佳俊写作比较好,就可以在纸上写创作的东西,另外两个男生可以把选出的资料抄在手抄报上。这样,六个人的分工就特别明确,不一会儿就能把手抄报完成了。

  师:我明白他们组的意思了,他们组觉得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而进行分工,有画画的,有写字的。

  师:为了让手抄报更吸引人,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建议。(出示手抄报范例)老师搜集到了几张漂亮的手抄报,请你认真观察,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生1:我觉得手抄报最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图画。我们可以先写内容,再用剩余的比较小的地方画画,这样手抄报会更漂亮。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觉得在对报纸进行美编时,千万不要让画儿抢了

  字的“风头”,毕竟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画儿也要漂亮一些。

  生2:我觉得还应该给报纸起一个比较好的名字。

  师:对,报纸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就是报名要好听、响亮,要能吸引同学们,而且报名最好还要和内容相吻合。

  生3:还要注意美工和书法,写完后在字的两边画点图案。

  师:也是要有美编,要有字。发现没,这张报纸分了五个板块儿,每个板块儿还有板块儿的名字,而且一个板块儿一项内容,排版非常漂亮。这些都是办报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的。

  师:(出示办报的提示)报名、板块儿、书写、美编,以及办报时怎样分工,如果遇到困难的话要请谁来支援,这些都要考虑清楚,这样才能办出一份同学们都爱看的报纸。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到了,除了手抄报,有的小组还要设计竞猜活动,或者比赛活动,那设计竞猜、比赛活动的小组怎么展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天龙小组”:我们组是擂台赛,我们组准备把谜语分成三个等级,一个是比较简单的等级,一个是中等等级,还有一个是最难等级。每个等级准备出十条字谜,每一个组派一名代表参赛。最后可以根据他们得的分数给他们发一些小奖品。

  师:他们组选用的是擂台比赛。比赛、竞猜的方式还有很多,除了擂台赛,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形式?

  生:击鼓传花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猜。

  生:写字谜条帖子黑板上面,谁会猜就揭下来猜。

  生:现场做动作让同学们猜。还可以在纸上画上一些图案,让同学们猜是什么字。

  师:比赛、竞猜的方式这么多,咱们在小组设计比赛、竞猜活动的时候,要好好考虑哪种形式更能吸引同学们,让同学们都乐于参与你们组的活动中。

  师:除了比赛、竞猜、手抄报,还有的小组选择的是“讲笑话、讲故事、演小品”等表演形式,选这些形式的小组,你们认为怎样讲、怎样演更能吸引大家呢?谁有好的建议?

  生1:我觉得,我们应该一个人讲,几个人表演。

  师:有讲的,有演的,要分好工。

  生2:还可以演成双簧。

  生3:筛选上应该选有意思的,表演上应该表演得特别形象,让人看了感觉特别的好笑。另外,在讲笑话、演小品的时候,可以用家乡话说,这样能让人捧腹大笑。

  师:那选出的资料是不是就原封不动地进行表演?

  生4:我觉得在表演时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让同学们看了更开心。

  师:还可以把材料进行改编,写成一个剧本,然后分角色来演。演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演出来的让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所以,选择表演的小组应该考虑一下应该怎样讲、怎样演。

  师:经过一番集思广议,使成果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了。有的小组可能想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组的展示形式,没关系,接下来这些小组可以继续商议,把你们最终的展示形式确定下来。已经确定好展示形式的小组,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大家的建议,分工合作,准备成果展示。看看哪个小组活动最有效。遇到困难可以举手示意。

  2、小组活动,准备成果展示。

  (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请暂停一下,有一个小组在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想寻求大家的帮助,咱们来帮他们组想想办法。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组想表演一个谐音笑话小品,但材料上括号里的语言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说合适。

  生1:我觉得可以加个旁白,在表演的时候演员说完话后进行解说。

  生2:可以在笑话表演完之后再说。

  生3:可以不用说,让同学们去猜,猜不出来再解说。

  师:这个主意真好,你们组接受吗?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接受了。

  师:看来,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好,请继续准备成果展示。

  (生继续活动,师继续巡视、指导)

  师:在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他们能够根据每个组员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任务,使人人都能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能够团结互助,合作效率很高。这节课没有准备好成果展示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准备。

  四、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认为这节课和以往的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生1:很快乐。

  生2: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让我们增加了团队合作意识,还让我们增添了很多知识。比如说谐音让我知道了不能把同音字弄混。

  生3:我对这节课的活动很感兴趣。

  生4:这节课让我知道了谐音成语中有很多字都是错的,不能搞混。我还第一次感到了上课的乐趣。

  生5: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分工合作特别的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团队精神,而且到了将来走向社会,做了官,也需要和别人分工合作,搞好团结才能使工作效率更加高。

  师:看来,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还会遇到要与人合作的事情,咱们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节课,咱们还对资料进行了加工处理,对这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在处理资料的时候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学会了一些处理资料的方法。

  师: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活动,让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就可以先挑选有用的、适量的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把资料变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师:这节课同学们收获真多,回去以后,可以把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和自己的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写。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9

  【目标预设】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将本课的学习目标预设为:

  1.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通过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3.制订活动计划,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难点:小组讨论并制订活动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汉字的了解。

  2.学生交流对汉字的了解。

  3.教师相机引出综合性学习的专题:遨游汉字王国。

  4.引导学生浏览本组内容,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神奇。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阅读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内容,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学情预设一〗

  小组汇报交流有关字谜的内容。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猜字谜,了解字谜的形式和构成方式,感受汉字的有趣,初步认识汉字的特点。

  (2)启发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字谜,激发学生搜集或编制字谜的兴趣。

  〖学情预设二〗

  小组汇报交流有关谐音的内容。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交流谐音歇后语,初步了解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感受谐音歇后语的俏皮风趣、幽默诙谐。

  (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谐音笑话,懂得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谐音歇后语和谐音笑话,激发学生搜集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和笑话。

  〖学情预设三〗

  小组汇报交流阅读材料《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2)通过交流阅读材料,了解一些汉字来历的知识。

  (3)激发学生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感受神奇]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计划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活动计划,师生交流评价。

  4.总结:同学们,通过对活动计划的交流,我们明确了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希望同学们修改完善小组活动计划,分工协作,认真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汉字的王国里遨游,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1)出示课件。(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谁知道叫什么?(甲骨文)

  (2)出示“甲骨文”课件,教师适当讲解。

  2.课件出示教材p20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课件“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出示课件:“休”,“亻”叠在小孩身上,“木”叠在树上。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课件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

  ②游戏巩固生字

  三、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四)

  2.请四名同学读课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课件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课件“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教师指板书)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毛”字。

  (1)课件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钧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课件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课件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课件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3.指导书写“元、太、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①“元”和“示”进行比较。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右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又处稍向上一点起笔。

  ②“写”与“字”进行比较。

  a“写”的偏旁是“秃宝盖”,提醒学生注意“秃宝盖”与“宝盖头”的区别。

  b“写”的第四笔是“竖折折钧”,注意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并进行评议。

  〈附〉板书

  1有趣的汉字

  山羊 用图画出事物

  鸣休 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指导教师:南征高惠先

  课后点评

  我认为 王 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突显了教学目标,课上得有特色,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有些地方值得大家借鉴:

  一、我们先从学科知识上看:

  首先, 王 老师引领学生依托《有趣的汉字》这篇课文,紧紧地围绕汉字的有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就热爱祖国的,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写字,并自我要求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奠定情感基础。

  其次: 王 老师在课文中挖掘空间让学生将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拓展了课文中的信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内课外的知识信息相互融合,当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使学生在参与交流中增强了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再有:当学生对汉字产生了兴趣以后, 王 老师抓住最好时机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汉字的书写环节,使学生把比较枯燥的书写变成了一种情绪的体验。这种环节上的设计非常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只有这样老师在书写指导时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摹仿和记忆。在指导书写时, 王 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抓住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时时提醒学生的读、写姿势,这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二、从学生学习方式看:

  王 老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这其中有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生生交流。学生们在交流中都是面对面的,这样在交流中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情感的传递,它是多功能的。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慢慢培养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1.在学习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问题。

  2.对学生查找的大量资料的运用还要加以研究。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郑萱)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1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搜集资料:

  编辑:抄写:

  插图: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2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猜一猜(根据字谜写汉字)(12分)

  1、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是春秋。(  )

  2、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

  3、二山在一道,猜“出”算错了。(  )

  4、兄弟二人,差一点当兵。(  )(  )

  二、趣味歇后语(10分)

  1、四两棉花──(    )

  2、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    )

  3、一连三座庙──(    )

  4、石头蛋腌咸菜──(    )

  5、关公打喷嚏──(    )

  三、我会选字组成词语(10分)

  清  青  动  冻  名  鸣  针  真

  ( )作  ( )线  ( )理  ( )晨  防( )  闻( )

  ( )僵  ( )叫  ( )白  ( )草  著( )  活( )

  ( )春  ( )笛  ( )正  ( )楚

  四、猜猜我是谁(猜字谜)(9分)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

  3、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

  五、课文内容我清楚(9分)

  1、古人曾经发明、使用过______________。

  2、还有人曾经使用过________________。

  3、东汉______改进了造纸技术。

  六、课文片段阅读(20分)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仓颉开始造字模仿了什么?他后来根据什么来创造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摘抄一个谐音笑话(3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3

  《有趣的汉字》学案设计

  【基础达标】

  1、我能根据拼音写汉字。

  shēng jié sǚn yū gōnggōng

  外( ) 仓( ) 鹰( ) ( )回 ( )敬敬

  2、请你写几个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 ) ( )

  ( ) ( )

  【设问导读】

  1、初读感悟。

  (1)阅读字谜七则,请猜出字谜。

  (2)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古人曾发明是用过(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 )。

  2、精读感悟。

  (1)阅读歇后语,想想有什么特点?

  (2)熟读歇后语并积累。

  【巩固练习】

  外甥打灯笼 ,

  孔夫子搬家,

  小葱拌豆腐,

  上鞋不用锥子 ,

  四月的冰河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拓展延伸】

  读读想想,然后写出歇后语中本来的字。

  (1)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 )

  (2) 膝盖上钉掌——离题( )太远

  (3) 咸菜烧土豆——有言( )在先

  (4) 肩头上放花炮——祸( )在眼前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 篇14

  1、本单元的主题:遨游汉字王国  

  2、本讲的主要内容:有趣的汉字  

  二. 学习的重、难点: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三. 我们一起学:  

  (一)有趣的汉字  

  1、学习汉字:  

  甥:shēng 生加男——甥,外甥  

  舅:jiù 臼加男——舅,舅舅  

  蛀:zhù 虫加主——蛀,蛀虫  

  锥:zhuī “谁”言字旁换成金字旁就是“锥”,锥子  

  剖:pōu “陪”耳朵旁换成立刀旁就是“剖”,剖成  

  2、猜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立)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 

  3、有趣的谐音: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4)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5)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二)我爱你,汉字  

  学习汉字:  

  挫:“坐”加提手旁就是“挫”,挫一挫  

  拘:“句”加提手旁就是“拘”,拘束  

  捺:“奈”加提手旁就是“捺”,撇捺  

  骋:“聘”耳字旁换成马字旁就是“骋”,驰骋——奔跑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把下列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好,写在横线上。  

  c  a  g  h  e  d  b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韧(rèn)”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2)“肺”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 看拼音,写汉字。  

  4. 把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用“ ”线标出,并更正在里。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坐举世闻名的黄家园林。( )  

  (2)小丽跨着蓝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 ( )  

  (3)挑山工说他们一步采不实不行,更不能担误工夫。( )  

  5. 填字,组成词语。  

  一尘不( ) 腾云( )雾 一丝不( ) 赏( )悦目  

  不( )而同 雪中送( ) 泪( )满面 ( )不可惜   

  二、阅读  

  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六岁半了。剪着娃娃头,圆圆的小脸蛋,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红红的小嘴唇,样子挺可爱。可惜整天爬上爬下,弄得脸上老是有一道黑印子。只有刚洗完脸时,才能看清脸上白生生的本色。  

  弟弟一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的。我种下的向日葵出芽不久,他把每一棵都拔起来一点,拉我去看,说:“看,它长得多快,是我叫它长快!”我哭笑不得地说:“这是拔苗助长呀!”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  

  一天,妈妈买回来两只小鸡。弟弟用塑料口袋装着满院子边走边喊:“卖小鸡啰,五分卖一只!”  

  妈妈只好和爸爸商量早点送弟弟上学。到学校报名,一考,居然被录取了。这下弟弟乐坏了,更忙得不可开交,吵着叫妈妈买书包,叫爸爸买铅笔。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见弟弟在屋里东翻西找。好在我早已习惯他的不安静,便坐在窗前做起作业来。一会儿弟弟搭起凳子从衣柜里把新书包翻出来,一会儿打开抽屉把泡沫文具盒拿出来,拿我的刨笔刀一口气刨了四支铅笔,装进文具盒。然后到处搜查,把旧毛笔、坏钢笔、蜡笔装满文具盒,把文具盒放进书包,又去找我的读过的语文、数学书放进书包。也不管我正在复习功课,把我的书包抓过去一比,说:“我太空了。”然后把《365夜》、《新华字典》、《唐诗选》连环画……都塞进了他的书包,装得鼓鼓的,这才满意地笑了,背在身上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打开窗户一看,他跑进门对李爷爷说:“李爷爷,看我的书包,我要上学了!”说完还举手敬了个队礼。他又跑到王叔叔家说:“王叔叔,我要上学了!”“小胖,快来看我的书包!”他挨家挨户报告大家早已知道的消息:我要上学了!我有一个新书包!  

  哎!我淘气的弟弟哟!  

  (1)用_______画出描写弟弟的样子的句子: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为了表现

  (2)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一件一件写在下面。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把下列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好,写在横线上。  

  c  a  g  h  e  d  b  f  

  a b c d e f g h   

  2.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韧(rèn)”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r),再查音节(en)。  

  (2)“肺”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月),再查(4)画。  

  3. 看拼音,写汉字。  

  4. 把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用“ ”线标出,并更正在( )里。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坐举世闻名的黄家园林。(座、皇)  

  (2)小丽跨着蓝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挎、篮)  

  (3)挑山工说他们一步采不实不行,更不能担误工夫。(踩、耽)  

  5. 填字,组成词语。  

  一尘不(染) 腾云(驾)雾 一丝不(挂) 赏(心)悦目  

  不(约)而同 雪中送(炭) 泪(流)满面 (毫)不可惜   

  二、阅读  

  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六岁半了。剪着娃娃头,圆圆的小脸蛋,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红红的小嘴唇,样子挺可爱。可惜整天爬上爬下,弄得脸上老是有一道黑印子。只有刚洗完脸时,才能看清脸上白生生的本色。  

  弟弟一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的。我种下的向日葵出芽不久,他把每一棵都拔起来一点,拉我去看,说:“看,它长得多快,是我叫它长快!”我哭笑不得地说:“这是拔苗助长呀!”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  

  一天,妈妈买回来两只小鸡。弟弟用塑料口袋装着满院子边走边喊:“卖小鸡啰,五分卖一只!”  

  妈妈只好和爸爸商量早点送弟弟上学。到学校报名,一考,居然被录取了。这下弟弟乐坏了,更忙得不可开交,吵着叫妈妈买书包,叫爸爸买铅笔。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见弟弟在屋里东翻西找。好在我早已习惯他的不安静,便坐在窗前做起作业来。一会儿弟弟搭起凳子从衣柜里把新书包翻出来,一会儿打开抽屉把泡沫文具盒拿出来,拿我的刨笔刀一口气刨了四支铅笔,装进文具盒。然后到处搜查,把旧毛笔、坏钢笔、蜡笔装满文具盒,把文具盒放进书包,又去找我的读过的语文、数学书放进书包。也不管我正在复习功课,把我的书包抓过去一比,说:“我太空了。”然后把《365夜》、《新华字典》、《唐诗选》连环画……都塞进了他的书包,装得鼓鼓的,这才满意地笑了,背在身上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打开窗户一看,他跑进门对李爷爷说:“李爷爷,看我的书包,我要上学了!”说完还举手敬了个队礼。他又跑到王叔叔家说:“王叔叔,我要上学了!”“小胖,快来看我的书包!”他挨家挨户报告大家早已知道的消息:我要上学了!我有一个新书包!  

  哎!我淘气的弟弟哟!  

  (1)用——画出描写弟弟的样子的句子: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我对弟弟的喜爱,即“我”弟弟的可爱。  

  (2)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一件一件写在下面。  

  三件事:  

  1)拔我种的向日葵,让它快长;  

  2)卖妈妈买的小鸡;  

  3)买了书包、文具、本子准备上学。

  • 推荐阅读:
  • 《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精选13篇)
  • 《有趣的汉字》学案(精选16篇)
  • 《有趣的汉字》导入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有趣的汉字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 大班主题有趣的汉字和字格教案(通用2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通用17篇)
  • 有趣的汉字教案
  • 有趣的纸教案
  • 有趣的水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